「共存派」與「清零派」的共同痛點!

虛聲

01、讓人糾結的局面

日前乘坐出租車,和師傅侃大山,聊到疫情。

師傅50多歲,穩重健談,典型的哥形象。他很擔心疫情傳播,希望政府下大力氣清零。一方面跑出租會接觸到各類人,他很擔心碰上無症狀感染者。另一面他年紀也不小了,而且血壓有點高;擔心自己被感染的話,會有風險。

但同時另一方面,師傅也在嘆息,說自己這段時間生意確實不好。如果一旦遭遇長時間城市封控,那麼他也就沒了收入來源,壓力會大增。當聊到病毒狡猾、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時,他也是搖頭皺眉嘆息。

這差不多就是很多人對疫情的糾結之處:一方面擔心奧密克戎快速傳播帶來的健康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因為城市封控而收入下行造成的生活壓力。

「共存派」和「清零派」的爭論也在「健康」和「生存」之間拉鋸。

實際上在2022年春節之前,中國沒有所謂「共存派」。因為中國疫情防控非常成功,不論哪個城市出現疫情,都是通過封控解決。

然而由於奧密克戎傳染性超強,再加上國外躺平,尤其是上海之前引以為傲的「精准防疫」失敗之後,「共存派」與「清零派」之爭開始激烈。

02、先看清零派

在共存派的描述中,清零派主張一刀切封控,不顧國計民生與吃飯問題,讓人家足不出戶。

對於共存派給貼的標籤,清零派表示很冤枉。他們只是主張把健康放在首位。有了健康吃飯才香,沒有健康吃飯也難。

回到現實中,我真沒看到有人因為防疫長時間不出門的。這幾年我知道一個保守的人,大概就是2020年上半年,半年不出家門。但這只是特例。

為什麼現實中看不見共存派描述的極端清零派?原因很簡單,人是社會性動物,大家誰也不想一直悶在屋子裡。

清零派的核心思想,健康優先。

我老家皖北現在處於封控狀態。人們不能進出,村幹部負責外出到集鎮給大家購買生活物資(僅僅在這點上,我覺得比上海做得好),保障大家的基本需求,而且物價也沒漲。

由於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都是老人(我爺爺和奶奶都90來歲)和孩子,他們都是弱勢群體,就能獲得很好的保護。

我想中國大部分農村都差不多,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兒童。不論在任何地方,這個群體都應該獲得最好的保護。

從香港這波疫情中去世的人口結構來看,大部分都是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少部分是兒童。

所以從老人和孩子的角度看,封控清零是一個合理且必須執行的選項。

誰家沒有老人和孩子?

從文明層面講,最大限度地顧忌老幼安全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從民主層面講,每個人都想要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

從人權層面講,生存權是最大的人權。

03、再看共存派

清零派的描述中:共存派就是要躺平,不顧老人與小孩的健康問題,投降主義。

對於清零派的指責,共存派也表示很冤枉。他們只是主張不要搞得那麼死板,收益大幅下跌生活會面臨困難。

回到現實中,反正我是沒見到要徹底躺平、和病毒共存的。我自認為信息不算閉塞,接觸到的人也不少;但真沒見到哪個要去和病毒共存的。

為什麼現實世界中極少看見清零派描述的極端共存派?原因也很簡單,誰閒著沒事也不想去招惹病毒,發燒感冒還難受呢。

共存派核心思想,經濟優先。

現在中青年群體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而且是主要負債群體。很多人身上都背著房貸、車貸、經營貸等形形色色的貸款,甚至有人還在套路貸的泥潭裡掙扎。

強力封控對於廣大第三產業的打工者、個體戶、靈活就業者是巨大考驗,因為他們會因此而失去收入來源;與此同時他們背負的各種貸款卻不等人。

以一位親戚為例,他在四線城市做廚師,他媳婦做美容護理,房貸每月五千多。正常情況下還房貸沒有問題。但一封控,他們倆就沒了收入,就需要長輩接濟。如果接濟不上,就可能出現斷供。

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這幾年,法拍房數量持續上升的原因。現在房地產形勢不好,很多地方財政又依賴房地產,便放開諸多限購措施,想讓人們買房。

員工如此,老闆也不好過。很多中小企業依靠現金流存活,一旦遇到強力封控,即便不給員工發工資,房租、稅費與貸款也能讓他們關門歇業。正是出於這種邏輯,上海在疫情尚未清零的情況下,開始推動復工復產。

04、交集與困惑

不論清零派的健康優先,還是共存派的經濟優先,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詞,民生。

強力封控最大的傷害就是讓社會減速:

微觀層面看,很多企業和個人短期會失去現金流。

宏觀層面看,社會消費端減弱。今年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3億元,同比下降3.5%。

共存派認為,防控更為精准一些、不搞那麼嚴,民生會好點。

當然從「清零派」角度看,清零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只要把民生搞好了,共存派和清零派之間並無本質分歧。但很多時候,疫情防控過程中,偏偏就是民生搞不好,尤其是這次上海疫情,民生問題前所未有地嚴峻。

上海疫情仍然在高位運行,拐點尚未確認。

但上海抗疫出現的亂象,卻非常不可思議,最典型的就數高物價。

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價格簡直不忍直視。

上海不缺人、不缺物資,甚至也不缺乏渠道,但物資偏偏送不到老百姓手裡;其實就是民生沒搞好。

——考慮到上海超級城市的地位,出現這種局面非常魔幻。

很多人對上海出現這種局面非常困惑。

困惑一,經驗失效。

過去兩年多時間,中國很多城市出現過疫情,封控都非常成功。但這些過往的經驗,這次在上海都失效了。

迄今為止,上海已經封控了好幾周,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性扭轉。所以大家都很納悶,為什麼以往行之有效的經驗,在上海卻見效如此之漫?

困惑二,上海有何不同?

有聲音說奧密克戎很狡猾。

作為對比,差不多同時被奧密克戎攻破的深圳,很快控制住了局面。雖然深圳人口沒有上海那麼多,但是也接近兩千萬級別,也是精英匯集的一線城市。

另外深圳旁邊的廣州,也是一線城市,過去幾年一直和上海一樣面臨防疫壓力,但處理得一直很好。

所以大家很納悶,為什麼深圳和廣州能搞好的事兒,上海卻沒能搞好。

困惑三,超級城市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因為上海封控,很多產業鏈面臨阻斷風險,尤其是汽車行業。

4月14日,小鵬汽車的何小鵬在朋友圈發文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4月15日,華為的余承東也發朋友圈幫場子:上海如果繼續不能復工復產的話,5月份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由於汽車涉及到的產業鏈很長、就業規模很大,所以上海在汽車領域優先復工。

汽車行業還只是一個縮影。按照中國現在的城市規劃,很多產業都需要超級城市做配套。一旦超級城市出現意外,影響非常之大。

從社會宏觀層面看,國家雖然投入了很多資源,但超級城市的內卷非常嚴重。其中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超級城市的生育率基本上全國墊底。不僅中國如此,華夏文明圈的日本與韓國也是如此。可以預期的未來,越南和朝鮮也會面臨類似的局面。

05、痛點

回到清零派和共存派本身:既然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民生,那為什麼還會有如此之大的爭論?通過這次上海疫情,大傢伙心中大致會有一個答案。

答案一,為了爭論而爭論。

有些人天生喜歡爭論,現在清零的時候,他(她)討論共存;萬一哪天共存了,他(她)又會變得喜歡討論清零。

答案二,表面看,是雙方解決問題的方式不統一。

前面說過,清零派要健康優先,共存派要經濟優先。

但疫情終究不是請客吃飯,有人會因此而丟了工作,有人甚至丟了性命。所以不論清零派還是共存派,都要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即犧牲。

答案三,犧牲,兩派共同的痛點。

眾所周知,奧密克戎對有基礎病群體的高齡老人威脅較大。這裡回顧一下上海疫情的脈絡。

浦東從3月28號封控,浦西從4月1號封控,隨後確診數量和無症狀感染者數量一直在快速上升,但重症患者比例並不高,且在17號之前並沒有出現死亡病例。

與此同時(17號之前)由於醫療資源傾向於防控,出現一些讓人遺憾的案例。

遺憾案例1,4月11日,經濟學家郎咸平98歲的母親意外去世。

按郎咸平表述,他母親因腎衰竭需要前往醫院打針,但醫院規定需要做核酸後才可進行後續的救治。

急診室門口足足四個小時的等待,老人家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事情出現之後,在網絡上引發諸多爭議。

共存派聲討這是極端清零派造成的悲劇。

遺憾案例二,4月13日晚,71歲小提琴演奏家陳順平遺憾離世。

根據陳順平太太的描述:

4月13日晚飯後,他在家中突發劇烈腹痛,難以忍受。家人緊急把他送至同濟醫院治療,但是同濟醫院以院中有大量陽性患者為由拒絕接診。

之後又被立即轉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但是發現醫院根本沒有開門。

4月14日凌晨,輾轉了一圈的陳順平只能回到自己家裡,最終因實在忍受不了痛苦而跳樓自殺。

這個案例引發大量爭論。

共存派再次聲討是極端清零派造成了悲劇。

共存派認為,如果不是極端清零派,郎咸平母親和陳順平的悲劇原本可以避免。這是典型的次生災難。

時間到了4月17日,即上海在全面封控的第三周,出現了死亡病例。

4月17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死亡病例1,89歲,合併急性冠脈綜合徵、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三級、腦梗;死亡病例2,91歲,合併腦梗後遺症、高血壓;死亡病例3,91歲,合併冠心病、高血壓。上訴3人入院後轉為重症,經搶救無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礎疾病導致。  

4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7例。年齡從60歲到101歲,其中75歲以上6例,合併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3級、腦梗死後遺症、心功能Ⅲ級、腦梗塞、低蛋白血症等嚴重的基礎疾病。75歲以下1例(60歲),合併創傷性腦疝、創傷性硬膜下出血、多發性大腦挫裂傷、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樞性尿崩症。上述7人入院後病情加重,經搶救無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礎疾病導致。

4月19,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7例,其中60歲以下2人,合併有晚期肺癌、胸腔積液、急性冠脈綜合徵。70歲以上5人,合併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極高危)、糖尿病、尿毒症、腦梗塞、晚期胰腺腫瘤等基礎疾病。上述7人入院後病情加重,經搶救無效死亡,直接死亡原因均由基礎疾病導致。

可以預期,未來死亡病例的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清零派認為,如果不是共存派的干擾,那麼這些有基礎病的人們,至少還能繼續生存一段時間。

簡單來說,共存派和清零派對疫情造成的犧牲認知有所不同。

共存派把疫情造成的次生災難算到清零派頭上。

清零派把疫情造成的基礎病人去世算到共存派頭上。

所以在輿論層面,誰也沒法說服對方。

06、一些思索

奧密克戎病毒發展到今天,考慮到中國之外很多國家都躺平的情況下,很難簡單地判定清零派和共存派誰對誰錯,因為雙方的出發點都是為瞭解決民生問題,而且都有一部分支持者。

當雙方意見不統一時,現實層面有一個底線要遵守並執行,即國家制定的防疫政策。

國家政策,是現階段的一個最大公約數。

遵守與執行國家防疫政策,是大部分人的願望。

既然現階段國家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動態清零,那麼就應該執行相應的政策。但輿論的爭論會成為政策改變的變量。所以清零派和共存派的博弈,將是一個漫長的拉鋸過程。然而兩派會在共同的痛點上達成共識嗎?很懸。■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