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並未解除,金融危機會不會捲土重來?這次和2008年大不同

六爺阿旦

隨著兒童肝炎和猴痘的出現,尤其是猴痘,光看著就感覺瘮得慌,估計也是怕了,現在有些人不再直接說什麼共存,而是開始關心起經濟來了。有的人喊著要拿出顛覆性的政策工具來,有的人覺得現在的刺激還不夠。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預期開始轉向了,認為消費起不來主要是跟大家的悲觀預期有關係,因為對未來的看法變了,所以就需要用超強的措施去扭轉這種預期,讓人們敢於消費。但是這些人似乎都忘記了一點,說嚴重點,是罔顧現實,罔顧什麼現實?就是美國在加息,這不是開玩笑的事,全世界的預期都被扭轉變得謹慎,為啥你非得現在要這麼樂觀?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自己有沒有像現在這麼關心過經濟?當時提出的2022年我們面臨的三重壓力裡面,有兩條就是,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而如今,現實的發展,正是如此。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肯定不是你這麼一會就變得開始懂經濟了,而是有人比你更早就預判到了現在的困難,你後知後覺,還假裝跟個先知似的,這真沒啥好嘚瑟的。能比你更早做出預判的人,絕對比你想得更遠。

緊縮與危機

今年以來我們實際上也降了幾次息,但是降息操作,讓很多人看不太明白,因為基準利率基本上沒怎麼動,下調的主要是長期貸款利率,說白了這個主要就是降房貸利率,給樓市降低資金壓力。

那麼針對這個事,有人認為這就是在經濟上進行大幅刺激,還整出個說法,叫貨幣政策大轉彎,然後踩油門,認為現在是到了踩油門,進行大幅寬鬆的時候了。因為現在經濟確實不好,很多人對此進行附和,認為應該出台大幅度寬鬆的政策,來扭轉經濟下滑的態勢。

我在近期也寫了不少文章說這個事,但是我的核心觀點是,當前的一些政策,主要是對經濟進行托底,而不是進行大幅刺激,也沒必要進行大幅刺激。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托底和刺激,雖然看起來都是進行寬松,但是目的,手段和作用,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就是當前的國際形勢和經濟週期是怎樣的。

很多人一看國外躺平了,就千方百計的想要接軌,但是我們要看到,國際上和國內現在所處的週期有很大的區別。說到根子上,就一點,發達國家在美國的帶領下,現在的金融政策都在緊縮,或者轉向緊縮。

目前五眼聯盟國家,是最早採取緊縮政策的第一集團。歐洲預計會在7月份開始加息,也就是到年中的時候,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會進入緊縮之中,這裡面可能只有日本是個例外,畢竟日本也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

但是我們自2020年以來,沒有跟隨美國進行大放水,什麼原因?我們疫情控制和經濟恢復都做得是最好的,主要經濟體裡面,全球排名第一的經濟增速,已經說明瞭一切。那麼到現在,我們的通脹也遠沒有歐美那麼嚴重,我們的經濟依然處於快速發展期。我們這個時候不想,也不能跟隨它們進入緊縮週期。

美國通過緊縮美元,這一次是要捅破全球的資產泡沫。我們會不會受影響?這個問題不言自明,這可以說就是當下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和挑戰。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金融政策,經濟政策,到底是要進行托底,還是要搞大幅度刺激?

如果我們去看美聯儲的政策,要得到答案也很容易。美國的緊縮這才剛開始,3月和5月,這才加息75個基點,接下來6月和7月,還計劃要加息100個基點。那後面還有9月,11月,還要繼續加息。

那麼現在請問,這個時候美國的牌還沒出完,甚至才剛開始出牌呢,你就滿世界喊著趕緊把王炸都扔下來,那後面美國再加息的時候怎麼辦?這就跟投資一樣,你以為現在是到底了,可以抄底了,用超大規模刺激要扭轉趨勢,而如果這才到半山腰呢?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工具箱,但美國的緊縮才開始,你就慌成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沈不住氣了呢?美國的貨幣政策不用盡,我們絕不能先把自己架起來,不然到後面,真正難受的就會是自己。

我想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今年以來的情況,困不困難?感覺上可能是這三年來最困難的時候,尤其是4月份的疫情影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解除,有人是為經濟擔心,有人則是想用經濟問題反過來推翻防疫政策,但是咱們還是得多說一句,萬事料敵從寬,遇事才能更主動。

我們說年初的時候,就提出了今年的三重壓力,分別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而當這些困難走進現實的時候,咱就不要自作聰明,覺得自己比那些能作出有效預判的人更聰明瞭。

如果說美國的加息緊縮之下,俄烏衝突都不是意外,那麼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你又怎麼知道它是趨勢下的意外還是必然呢?在美國加息才開始的情況下,進行托底,顯然出發點是著眼於防風險,尤其是防系統性風險的考慮。而大幅度寬松和刺激,在此刻,到底是放大了風險,還是降低了風險?

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衡量答案準確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怎麼看待風險的問題?尤其是怎麼看待外部風險的問題。

與08年最大的區別

現在的很多人,包括一些經濟學家在內,把國內的困難和風險說得比天大,把外部的威脅和風險,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甚至提都不提。稍有經濟常識的都知道,由於美元的國際地位依然還在,美國緊縮之下,全世界都如臨大敵,深怕自己就是被收割的那一個。

美元大放水,會推高全世界的物價,給各國帶來通脹壓力,而美元緊縮,又會給大家帶來資產泡沫崩盤的壓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不同階段的壓力,都會體現在各國內部,成為各種各樣具體的困難和風險。

那麼我們得分清個主次,到底哪一個才是主要矛盾,哪一個才是次要矛盾。以現在的情況看,美元緊縮之下,世界各國資產泡沫崩盤的壓力,就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國內的壓力,不管是樓市不振,還是預期轉弱,都是這個主要矛盾之下的具體體現。至於說在美元緊縮週期之下,全球經濟發展放緩,需求轉弱,這還是次要矛盾。

那麼找准主要矛盾,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解決問題,防範風險的根本。一旦我們從這個角度再去看問題,為應對美元緊縮所帶來的風險衝擊,恐怕工具箱里作更多的準備,不管是寬松刺激還是兜底,可能都要更加細水長流才行。

說白了,美國現在是主動出牌方,美國的牌沒打完,我們作為應對方,只能是後發制人,不可能先把牌打完。我們都知道2008年,爆發過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但是2022年,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時,跟2008年時,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如果再出現全球性的危機,未來不會再有國際合作,甚至要謹防國際對抗。

2008年的情況,是東西方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全世界很快就走出了一個V型反轉。這裡面有人說我們當時不該合作救市,說句公道話,那時候的中美差距要比現在大很多,這次救市客觀上又為我們爭取了這十多年相對和平穩定的發展時間。歷史沒有如果,而且這個事有利有弊,也需要更加客觀全面的去看待。

話說回來,當時的聯合救市,大家都沒有後顧之憂。而現在的情況大不一樣,美國現在這個飢不擇食的樣子,誰還敢跟美國合作呢,不僅不可能合作,而且還要特別小心,防火防盜防美國,謹防其利用這次緊縮,來搞金融收割。

所以現在的第一要務,不僅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更要防外部風險,通過一切辦法托底,撐過這個緊縮週期,絕不能在美國的加息週期裡面出問題。而至於寬松與刺激,會不會有?我想應該是會有的,但是這裡面最關鍵的是時機。

時機對了,才能有效應對和化解風險,時機用錯了,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放大風險。

警報未解除

目前我們的發展趨勢,在經濟週期上,依然還有很長的增長期,國內外其實都有類似的看法,就是我們的總經濟規模,將來有可能會達到美國的2-3倍。這是由幾十年來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但是,這裡還是要加個但是,發展趨勢是大週期的大方向,這不代表中間不會出現波動,比如這次全球性的疫情,就是一個突發事件,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有衝擊,但是這個趨勢依然沒有被扭轉,甚至說還展現出了更大的潛力。

而目前的情況是,隨著美元進入加息的緊縮週期,全球的經濟發展都開始面臨放緩壓力。根據過去的經驗看,美元緊縮週期,往往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大部分這種快速高強度的緊縮,一般也就在一年到一年半時間內,就結束了。後面要麼是比較中性的貨幣政策,要麼就是開始漫長的降息寬松週期。

這一緊一鬆之間,就是美元利用國際貨幣地位,製造出來的金融週期。

我們現在在金融方面,尤其是貨幣影響力,與美元之間,實力上確實有差距,這是客觀現實,我們金融上整體處於守勢,這也是現實。而且美國現在開啓緊縮週期,相當於一種金融攻擊,實際上不只是我們,全世界在金融上,也幾乎都處於守勢。

這種防守的情形,總體上而言,還是階段性的,只要守住了,不出現系統性風險,發展的大趨勢就不會被打斷,而這也是美國打斷這個趨勢,在金融上的最後一次機會。挺過了這個階段,基於我們所處的發展趨勢,我們依然還可以相對較容易的啓動再增長週期。而且美國的緊縮週期,剩下的時間不會太長,短則半年,長則一年,這一輪緊縮,可能也就到頭了。

那麼在這個過程裡,我們確實要準備足夠的工具箱。但真正震撼的工具,可以說還遠沒到可以用的時候。因為對美元緊縮週期稍有瞭解的都知道,現在還遠未到最危險的時刻。而最危險的時刻,從現在來看,最早可能也要到今年下半年。

如果全球性的危機出現,一定是由於美元大幅緊縮,並由此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動性危機,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分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來看,確實有部門還有很大的空間和超強的工具可用,但是必須留到最後,來全面對衝這種全球性流動危機的影響。這就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大招。

但不管是金融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如果過早用盡,由於外圍的緊縮還在繼續,你這邊一刺激,市場一漲,那邊有可能正好給國際資本一個套現跑路的機會,這只會造成更大的麻煩,甚至刺激越大,效果反倒越差。

因為這裡面還有個預期的問題,人們期待的是對你後面採取行動的預期,預期越早兌現,意味著後面可以期待的越少。預期引導這方面來說,美聯儲就很有經驗,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現在貨幣政策上,小步慢跑,細水長流,盯著美國的加息節奏,其實很有針對性,並沒有什麼問題。

而階段性的,以美元為首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都逐步進入緊縮這個背景之下,全球經濟短期內大概率都不會太好,疫情可能加劇了這個影響,但是沒有疫情,很可能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改變防疫政策,一時可能能讓消費反彈,但是反彈完之後呢,你可以問問自己,也可以問問那些專家,美國會停止緊縮嗎?危機警報會解除嗎?風險會變小嗎?

最後

而且現在看外部形勢,隨著美國緊縮的繼續,疫情也還在繼續演化,未知兒童肝炎還沒搞清楚是咋回事,詭異的猴痘疫情又來了,我們不管這背後到底是巧合,還是必然,就說這個形勢下,至少短期內,我們的預期,是不是應該更謹慎一些的好。

我是一個長期樂觀主義者,但是這並不妨礙我一再提醒,在短期內,階段性的要提高風險意識,危機意識。今年都很難,上到國家,下到個人,都在經歷困難時刻。冷嘲熱諷說風涼話,或者一有困難就叫喚,又或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些並不能解決問題。

面對外部威脅和風險,要共度難關,最簡單的,至少要做到四個字:上下同欲。這是我們群眾工作的目標,也是走向未來的法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