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英國率先報告發現猴痘病毒,此後半個月,西班牙、葡萄牙、美國、以色列等十五個國家陸續發現了猴痘病毒感染案例,總數已達上百例。
疫情這幾年,大家都被新冠搞怕了,盼望著能結束,無奈新冠未了,猴痘又至。
大家不由得紛紛擔心,這會不會又是一次大流行?
一、猴痘與新冠
1958年,哥本哈根一個實驗室在用一批猴子做實驗時,猴子身上出現了天花一樣的症狀,滿身爆「痘」,研究者隨後從猴子體內分離出一種新病毒,由於症狀和天花類似,又是在猴子身上發現的,便命名為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被發現後顯得異常低調,直到1970年才感染了第一個人,是一個剛果的9歲兒童,此後,比較大的猴痘病毒爆發事件分別有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的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人從西非進口了一批嚙齒類動物,這些動物被售出後咬傷了人,導致猴痘病毒陸續感染了47人。
這次事件給了人們一個新認識,猴痘病毒的宿主不僅僅是猴,也包括嚙齒類動物,甚至是其他動物。
第二次是在尼日利亞,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
爆發的原因是幾個尼日利亞土著抓了只猴子吃,不巧這只猴子身上帶有猴痘病毒,幾天後,他們開始出現發燒、大面積爆「痘」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並前後傳染244人,導致6人死亡。
而這次爆發,算是第三次,全球病例暫時在一百上下。
猴痘從被發現到今天,合計也沒感染幾個人,可見這個病毒的傳播速度實在菜得摳腳。
和新冠的擦肩而過也會感染不同,猴痘病毒的傳播途徑比較受限,主要是靠密切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以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第一次爆發是嚙齒類動物咬傷了人導致傳播,第二次爆發是有人吃了帶病毒的猴子肉,都屬於和病毒或者病毒攜帶者密切接觸而感染,而第三次爆發中,也有部分患者是密接接觸導致感染的。
比如,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英國不少患者都是gay(不愧是腐國),互相那個的時候不做防護措施,患者病發時,「痘」首先在生殖器官附近出現。
猴痘病毒的R0值在0.6-1左右,而初代新冠為2.5,進化後德爾塔為5,奧密克戎高達7-9.
R0值是衡量病毒傳染性的指標,R0值越低,傳播能力越弱,猴痘傳播渠道受限,又容易被掐斷,R0值自然就低。
傳播速度遠不如新冠,猴痘在變異速度上也遠不如新冠。
新冠出現不到三年,就有了超過4000種變異毒株,雖然絕大部分變異毒株沒什麼顯著危害,也就不像德爾塔和奧密克戎那樣廣為人知,但它們是存在的。
這也是新冠作為一種RNA病毒的可怕之處,可以短時間內出現大量變異,從概率的角度說,總有那麼一兩種變異毒株存在重大危害。
而猴痘屬於DNA病毒,基因穩定得很,幾十年來只有兩種變異毒株:西非株和剛果盆地株。
西非株死亡率1%上下,毒性較弱,傳播能力稍強;
剛果盆地株傳播能力稍弱,但死亡率高達10%。
此次爆發的疫情,就屬於毒性較弱的西非株。
新冠由於變異快,就算你打了基礎版新冠的疫苗,只要病毒變異一次,疫苗的作用就減少一分,變異一次,防護能力就下降一點,於是只能不斷打二針、三針,在今年年初,以色列甚至安排全員接種第四針了。
這樣一針又一針下去,誰都受不了。
而猴痘病毒很穩定,理論上一次接種,長期有效,雖然目前沒有猴痘病毒疫苗,但由於猴痘和天花是近親,所以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也有防護作用,據說有85%(這個具體數據有待科學驗證)。
此外,新冠就算治好了,抗體也保不了你多久,因為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新冠會重復感染。
而猴痘就比較「友好」了,和天花一樣,一次感染痊癒後,不再重覆感染。
傳染性弱、變異速度慢、不會重復感染,有了這三大「弱點」,看起來我們只需要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完全能防住。
別說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就算不知防疫為何物的非洲,問題也不大,所以猴痘病毒過去幾十年一直窩在非洲,無法實現「國際化」。
二、事情的詭異
一款連「國際化」都實現不了的病毒,壓根沒什麼可擔心的,事實也的確這樣,過去幾十年都沒什麼人聽說過猴痘病毒,直到這一次爆發。
這次爆發引起了猴痘病毒大流行的廣泛擔憂,原因首先是新冠這幾年,大家被折騰怕了,成了驚弓之鳥。
其次,猴痘病毒的症狀太可怕,全身爆「痘」,看著就嚇人,圖片在這裡我就不放了,大家自行去百度,密集恐懼症患者建議慎入。
猴痘和天花一樣,患病後就算痊癒,臉上也會留下坑坑窪窪的痕跡,像麻子一樣,大白話就是毀容了,用再多護膚品也沒用。
所以只要染上猴痘病毒,後果只有兩種,要麼直接死亡,要麼痊癒後臉上坑坑窪窪,社會性死亡。
引起恐慌的第三個原因,是目前沒有現成的猴痘或天花疫苗。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天花疫苗在全世界大範圍接種,到1979年,只剩下肯尼亞、吉布提、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東非四國還沒有宣佈消滅天花。
一年後,經過世衛組織調查,確認這四國也消滅了天花,於是在1980年5月8日的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衛組織宣佈天花已被完全消滅。
天花被消滅後,各國也先後停止了天花疫苗的生產,中國是1982年停用天花疫苗的,這也意味著1982年後出生的中國人是沒接種過天花疫苗的。
如果猴痘疫情真的爆發,和新冠的對老人威脅大相反,老一輩人接種過天花疫苗反而沒事,年輕人可就危險了,就是想搭建生產線,也得花不少時間。
當然,引起恐慌的最關鍵原因,是這次猴痘疫情爆發與以往存在很大的不同。
回溯2003年德克薩斯州猴痘疫情和2017尼日利亞猴痘疫情,可以發現都和病區有著密切關聯,要麼是進口了病區的動物,要麼是誤吃了帶病毒的動物。
而這次疫情,剛開始還很正常,英國5月7日發現的第一例患者有尼日利亞旅行史,但此後報告的病例越來越多,不同國家的病例很多並無直接關聯,同時以前都是單點爆發,這次直接多點爆發,這也是最詭異的地方,難道病毒傳播能力增強了?
對此,有學者表示,此次基因測序顯示猴痘病毒發生了94個核苷酸和51個氨基酸變化,引起了猴痘病毒變異的擔憂,但這個消息還不太能確定,謹慎看待。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次傳播的確比前兩次範圍更大,速度更快,於是網上有不少人猜測,是美國對病毒動了手腳,使其產生了變異,增強了猴痘病毒的傳播能力。
我總結了一下,網民們懷疑美國的懷疑總體如下:
1.2018年7月,美國FDA批准第一種治療天花的藥物TPOXX,這是一種包膜蛋白的抑制劑
2.2019年10月,美國陸軍在批准了新型APSV天花疫苗的研制。
3.2021年6月,美國FDA再次批准Chimerix公司的天花藥物,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蛋白酶干擾劑。
4.2021年,美國FDA又批准了治療變種天花和變種瘧疾的新藥並單***配發給美國駐亞太部隊。
5.去年3月,美國舉行了一次「猴痘演習」,演習假設在2022年5月,猴痘病毒全球爆發,導致全球近一半人口感染。
6. 2021年11月,費城城外的一家疫苗工廠內發現了幾瓶標有「天花」的瓶子,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疾病防控中心連夜趕去調查,發現有5瓶上面被標記為「天花」,剩餘10瓶則被標記為「牛痘」。
這六大疑點可歸類為兩個方面:未卜先知、管理混亂。
根據美國塔夫斯大學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美國新藥平均研發成本在1990年-2000年間為10.4億美元,2000年-2010年則上漲到平均26億美元。
可以說,新藥的研發成本是十分高昂的,沒有足夠的回報,沒什麼企業願意乾,天花早就沒有了,所以也沒什麼企業去大規模研發天花疫苗,而上述疑點1.2.3.4中,美國企業一反常態地不斷研發天花疫苗,全世界早就沒人感染天花了,這顯然不符合商業行為。
有人可能說,人家就是想做好事,不行嗎?
抱歉,我真不信,美國藥物貴是人盡皆知的,不然不至於每年那麼多美國人跑到海外買藥治病。
民主黨的左派大佬桑德斯,當年就經常帶著病人到加拿大買藥,病人跟著桑德斯到加拿大一看,同一個公司生產的一款藥物,在美國貴上好幾倍,這事給桑德斯樹立了「關懷民眾」的招牌,由此獲得政治資本。
高盛在2018年發佈了一份針對醫藥行業的報告,報告公然說「治癒病人的商業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
治好你了,我還怎麼割韭菜?你死了不行,你痊癒了也不行,最好終身服藥,所以美國企業的藥物越來越多以「終身服藥」為開發初衷,我將這種無恥的商業模式稱之為「藥物奴隸制」。
而「藥物奴隸制」在美國醫藥界早已是心照不宣,只是別人起碼還裝一下,高盛懶得裝,直接說出來。
如果美國醫藥界真有一分錢行善的心思,降低現有藥物價格即可,何必多此一舉研發新藥,除非他們提前知道要出事。
而疑點5中,去年3月美國舉行的「猴痘爆發演習」,設定2022年5月猴痘爆發,結果英國就在今年5月7日報告了首例,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疑點1.2.3.4和5都可以歸類為「未卜先知」。
如果說,「未卜先知」多少有點陰謀論成分的話,那麼管理混亂絕對沒得跑。
1980年世衛組織宣佈消滅天花病毒後,只授權兩個實驗室保存天花病毒用於科研,一個是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國家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另一個是美國CDC下屬的亞特蘭大實驗室。
換言之,其他機構無權保存天花病毒樣本,可是在疑點6中,費城的疫苗工廠卻發現了裝有天花病毒的瓶子,還有5瓶之多,他們是怎麼弄到天花病毒的?
顯然,美國官方對天花病毒樣本的管理形同虛設。
三、美國的嫌疑
1932年,阿拉巴馬州梅肯縣,美國借著「免費檢查身體」、「免費治療」為名,騙取了399名黑人居民給梅毒實驗。
這些黑人起先還以為政府是給自己送醫療福利來了,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偷偷注射了梅毒病原體。
直到二戰開始,美國政府號召大家參軍報國,這399個實驗者中有不少人響應號召,報名參軍,結果參軍體檢時,個個都發現有梅毒,事情這才曝光,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事件」。
不止是黑人,其他人種美國政府也不放過。
1950年9月的一天,無數氣球突然從停泊在舊金山港口內的美軍軍艦中升起,然後,氣球一個接一個發生了爆炸。
很快,街上不斷有人出現咳嗽、發熱、咳血等症狀,直到幾十年後,事件內幕才被公開,原來是美軍拿沙雷氏菌對舊金山居民進行了一次「生物戰實驗」。
實驗不分白人黑人黃人,可謂「雨露均沾」。
鑒於美國前科累累,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一半美國人不敢打疫苗了。
對自己人都下得了狠手,更別說外國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除了前科,美國還有的是「能力」。
當今的科研,早就不是「一個人租個地下室,買幾台設備,廢寢忘食地工作」就能出成果的了。
當代的科研需要天量的資源支持,設備動不動幾個億,實驗室需要無菌無塵,還有大量耗材也不是一筆小錢,真要改造甚至創造病毒,要麼是有國家支持,要麼是有大企業支持。
在生物領域,擁有最多大企業的無疑是美國。
這是2021年全球前二十大藥物企業,前5中,美國佔了3個,分別是強生、輝瑞和艾伯維,剩下15個里,第7、12、14、15、19、20都是美國企業,加起來有9家了。
這份榜單裡沒有默沙東,其實默沙東和第6的默克是一家,他們的關係有點複雜,默克起源於德國,1891年美國成立了分公司。
一戰後,分公司被美國沒收,和總公司的聯繫就斷了,後來美國分公司繼續使用「默克」這個招牌。
到了二戰後的1953年,德國默克和美國的沙東藥廠合併,成立了默沙東,默沙東對美國默克繼續使用「默克」非常不滿,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達成協議,「默克」只能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在其他地方都要用默沙東,所以他們兩實際上是一家,算半個美國企業。
從榜單可以看出,美國的生物醫藥技術明顯超過其他國家,不僅僅是質量,連數量都處於壓倒性優勢。
用於研究高危險性病毒的P4實驗室,全球合計不到60個,美國自己就有15個,佔比超過四分之一,中國2018年才有第一個P4實驗室,還是法國協助才建成的,對高危險性病毒的研究和美國比差得遠。
無論是制藥企業,還是P4實驗室,都反映出一個事實,美國在生物領域優勢大得嚇人。
有意願、有前科、有技術,綜合在一起,就難怪出點什麼生物事件,全世界第一個懷疑美國了。
但不管怎麼說,嫌疑再大只是嫌疑,不是鐵的證據,這一點還是希望讀者理性看待。
我們當然不希望猴痘再次來個大流行(目前看概率較低),畢竟大家都被新冠搞怕了,但如果真的有人對病毒動了手腳,哪怕再不情願,也只能全力應對。■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