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急於「背叛」亞洲?

譚主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行為越來越出格,在接待完美國總統後更進一步向西方示好:

岸田文雄正在爭取成為第一位出席北約峰會的日本政府首腦;派出「出雲」號直升機航母,同美澳等國舉行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還屢屢觸碰周圍國家的紅線:日本政客公然聲稱,日本在二戰中被「侵略」,歪曲歷史。

和域內國家製造摩擦,和域外國家走得越來越近,「胳膊肘往外拐」的日本,怎麼想的?

如果結合下面這張圖,也許能看出些端倪。

這是一張日本首相執政年限的圖,紅色代表較為穩定的執政週期,而藍色代表頻繁更換首相的週期。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一任首相長期執政後,接下來的幾任,總會落入一年遊的「走馬燈」,這是日本政壇的「詛咒」。

按照這個規律,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大有成為圖上「藍色斷點」的可能。

岸田文雄,想要打破歷史宿命。他在極端的道路上又把日本往前推了一把。

一直以來,日本就有著「脫亞入歐」的主張。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日本「不屑於」當亞洲國家,但實際上,「脫亞入歐」一直在為日本侵略周邊國家、擾亂地區秩序提供著思想和心理依據:

沒有身份認同,域內戰亂,又與我何干?

這是一張美國組建的聯盟分布圖,可以明顯看出,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日本在非英語國家中的地位從未如此突出。

日本正在從「脫亞」走向「叛亞」。

滿打滿算,岸田文雄就任日本首相,只有半年多的時間。然而,他的動作可不少,正緊鑼密鼓地為「背叛」做鋪墊。

新官上任三把火,岸田文雄的第一把火,就燒在了紅線上,他要推動日本修憲。

修憲,幾乎是那些有野心的日本政客的「必修課」。

我對比了此次提出的修改內容與目前的日本憲法,其中對第九條的增改特別值得注意:

修改後的憲法,要在第九條中明確寫入有關自衛隊的內容——這相當於是給日本的軍國主義鬆綁提供法律依據。

嚴格對照這些條款,日本自衛隊的存在,本來是違憲的。但日本政客為了保留一支軍事力量,變相解釋憲法,他們找到了一個空子——自衛。按照他們的說法,自衛與解決國際爭端,有著本質不同。

今天日本準備再邁一步,給予自衛隊憲法直接承認的地位,這無疑是日本對侵略亞洲國家歷史的公然「背叛」。

▲今年的5月3日是日本憲法頒布75週年,有大量民眾在這一天對政客鼓吹修憲表示了抗議

這也難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向日本提出忠告:日本應思考如何處理歷史問題,積極參與區域和平發展。

岸田文雄的第二把火,則是更加遵循和使用美式價值觀的規則及工具。

岸田文雄一就任,就新設了兩個職位,一個是「人權問題」首相輔佐官,一個是經濟安全保障大臣。

先說這個首相輔佐官,叫中谷元。

▲中谷元任日本防衛大臣期間,多次與美國國防部長舉行會見

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跨黨派人權外交聯盟」的會長。這個聯盟,一直在推動制定日本版的「馬格尼茨基法」。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法不陌生,它賦予美國政府打著「人權」的幌子,對其他國家實施「長臂管轄」的所謂權利。

看看制定了類似法律的國家:

  • 英國
  • 加拿大
  • 澳洲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岸田文雄曾在美國讀過小學。看來,美國的那一套,岸田文雄學得確實不錯——這種以「人權」為由,干涉別國,明顯帶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作風的東西,也被他學到了。

另外一個新設的官職——經濟安全保障大臣,由小林鷹之擔任。他負責的,是「供應鏈安全」「防止技術外流」等。

經濟「泛安全化」,又是西方的那一套。

▲當選後的第二個月,岸田文雄(中)就和小林鷹之(左)一起掛牌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法制準備室」

從這幾項安排上來看,岸田文雄,要把西方臭名昭著的那套「工具」搬到日本,並大有在域內四處「揮舞」之勢。

要知道,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地區,已經成長為與北美和歐盟比肩的世界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東亞地區國家在產業鏈、供應鏈上深度融合,而日本這一手「泛安全化」的經濟政策,無疑會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要知道,亞洲,還是一個「在成長」的大洲。現在,成長速度,無疑會被日本拖緩。

但日本,並不在乎。這兩把火就好像「投名狀」,「背叛」亞洲的鮮明意圖是做給某個國家看的,而這第三把火正需要這個國家的回應,才能燒起來。

日本迫不及待地開始扇風了。

過去一陣子,日本和美國,可謂軍演扎堆,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場。

今年4月,日本自衛隊進入新的財年。在第一周,日本統合幕僚監部便急著對外公佈本財年的大型聯合軍事演習計劃。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日本將舉行12場大型聯合軍事演習,其中包括:

  • 6場自衛隊多兵種聯合軍演;
  • 3場美日聯合軍演;
  • 3場多國聯合軍演。

從數量來看,根據日本自衛隊自己的說法,這是「近乎飽和」的工作量。

日本自衛隊在亞洲游弋的範圍越來越大,早就超出了「自衛」的範疇。身邊伴隨的,則是美軍,在許多國家門口耀武揚威地晃來晃去,顯然不是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日本想要傳遞一個信號,「背叛」亞洲,我們不但有意願,而且有實力。

很快,這第三把火也燒了起來。

美國總統的亞洲行,有一站選在了日本。

▲拜登訪日期間,東京有大量民眾舉行了反美示威活動

從拜登在日本行程的安排上,能看出日本的「投名狀」交到位了:

不僅有美日的雙邊活動,美國還把兩場多邊活動都放在了日本。其中,一場用來啓動「印太經濟框架」——討論經濟議題;一場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討論安全議題。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岸田文雄表示,「要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需要日本和美國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黃大慧告訴我:「在日本看來,這表示日本不僅僅是配合美國,還在這裡邊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岸田文雄是想在經濟領域和安全領域展現他的領導力。」

岸田文雄「借台唱戲」的意味很明顯,似乎在告訴國內的民眾和亞太域內國家,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一般。

岸田文雄這番苦心經營的背後,目的,很明確。

拜登日本行結束後的第一天,《朝日新聞》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岸田文雄,完成了他「上任以來最大的外交盛舉」。

不過後面還接了一句,首相是希望炫耀他的成就,來通過今年夏天的參議院選舉。

這樣說,是因為日本人很清楚,岸田文雄現在一切行為的出發點,都是選舉。

畢竟歷史宿命的週期圖就懸在他的頭頂。 

會不會落入一年遊的歷史宿命,勝敗在於7月的參議院選舉。一般來說,在這場選舉中,很多選民會出於「敲打執政黨」的目的而投反對票。

岸田文雄很清楚,到時候如果自己所在的自民黨落敗,他難逃其咎,也只能請辭下台。

相反,由於參議院每3年改選一半議員,眾議院議員的任期是4年,岸田文雄一旦順利率領自民黨過關,就能帶領這屆內閣走向長期穩定,而自己也將成為打破詛咒的第一人。

但擺在岸田文雄面前的,還有隱憂。

一般來說,選民在乎的,當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指標。

俄烏衝突的外溢影響下,日本也和美國一樣,被能源、糧食和原材料的全球供應危機所擾,最近,日本的通脹率,在逾7年的時間裡,首次超過了2%。

▲俄烏衝突升級後,日元出現了「跳崖式」的貶值

對此,岸田文雄想到的辦法是轉移視線、揚長避短——要知道,他可是日本戰後任期第二長的外務大臣。

於是他苦心經營,讓美國給自己「抬轎子」,唱了齣亞太「主角戲」——選民喜歡的,正是日本主動出擊的形象。

諷刺的是,這個套路本來是美國設計來利用日本的,沒想到卻被日本利用了。

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對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革」,從表面來看,日本陸續成立了有三四百個政黨,很符合美國常說的「民主」的體例。

但看內裡就能發現,美國不僅保留了天皇制,也沒有徹底清算軍國主義勢力殘餘,甚至還扶植與軍國主義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保守勢力上台執政。

一位二戰中的甲級戰犯嫌疑犯,就坐上過日本首相的位置。他的名字,叫岸信介。

決定釋放他的,正是美國。在美國的操弄下,日本,未能對歷史進行認真徹底的反思,就被裹挾到美國的新戰略中。

在後來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岸信介達成了一項重要政績,新《日美安保條約》。

與戰後簽署的舊《日美安保條約》相比,新的條款,明文規定了美國有「保衛日本的義務」——日本和美國結成軍事同盟,美國,在東亞找到了戰略支點。

不過岸信介也有自己的主意,他提出,要在日美安保體系中增加日本自己的主導權。

這是因為讓日本掙脫戰後國際規則束縛,是「岸信介」們的執念,當時的方法只有一個,依靠美國的力量,再慢慢灌注日本的「自主性」。

此後的一路右轉,自然也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推進——美國想在亞太地區保留不穩定因素,來作為自己制衡其他國家的支點。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民主化」。

這個目的,往往是以傷害和犧牲域內的安全和穩定為代價的。日本「背叛」亞洲的信號,值得亞洲國家警惕。 

當我們看透了日本政客的圖謀和政壇興替的宿命,只會讓日本的「伎倆」無處可藏,日本的一舉一動,只能讓亞洲國家更好地團結一致,做好應對。畢竟,歷史記憶是永遠抹不掉的。

謀求大國地位最終只會是「黃粱一夢」,而妄圖改變宿命的日本政客,也不過是歷史中的「跳梁小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