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
哥倫比亞選出該國史上首位左翼總統,立即引發美歐輿論的「誇張解讀」:中國正在哥倫比亞「悄然推進它的棋子」。它們甚至把哥倫比亞在建的第一條地鐵線作為一個突出案例,用來證明哥倫比亞外交正在發生「關鍵轉折」:就是「違背美國心願,親近中國」。
它們還猜測這對波哥大來說,是否是一場「冒險」。
顯然,佩德羅的當選,使拉美當前「粉紅浪潮」的回歸勢頭更強,但也讓把拉美當成「後院」的美國倍感焦慮,開始「憂心」哥倫比亞的外交走向。
1
哥倫比亞總統選舉5月29日首輪投票剛一結束,就有美歐輿論將目光聚焦到了所謂中國正在哥倫比亞「加快延伸觸角」上。當時,佩特羅大幅領先對手,被認為「很可能成為哥倫比亞首位左翼總統」。
20天後塵埃落定,佩德羅在第二輪投票中正式獲勝。美歐一些媒體早就開始「憂心」的哥倫比亞外交走向問題,頓時變得更加「迫在眉睫」:
波哥大會更親近中國麼?
有法媒說,哥倫比亞越來越多轉向中國尋求投融資,而北京方面又完全有能力增加在哥倫比亞的影響。
哥倫比亞第一條地鐵,就被說成是兩國這種「親密互動」的一個典型案例。
這條位於首都波哥大的地鐵線路,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據說哥倫比亞人早在1950年代就設想過建造地鐵,數十年後,他們這個夢想,甚至可以說是「古老的夢想」終於走向現實。整個項目耗資高達近40億歐元,預計2028年實現竣工。
而西方媒體關注的點是:波哥大地鐵一號線被委託給了一家中企,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興建。
雖然這個工程的資金主要來自哥倫比亞自己以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中企只是承建。但毫不意外,西方一些「專家」還是立即從這條地鐵線上挖掘出了「重大意義」:
這是一個「中國新雄心的象徵」「中國崛起的象徵」,因為中國正進一步「直達美國後院」。
眼見「幾年之間,在離美國如此之近的哥倫比亞,看到了中國建設項目的成倍增長」,有所謂「專家」甚至稱,他原認為「中國不會冒險進攻到哥倫比亞」,因為哥倫比亞在地理和政治上都離華盛頓太近了。但現在,他說,「情況顯然不是如此了」。
波哥大地鐵一號線項目「歸於中國」,還被誇大成了「哥倫比亞外交政策的轉折點」。
怎麼個轉折呢?
就是違背美國心願,親近中國,甚至是「向中國求愛」。隨著哥倫比亞「不得不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做出選擇」,這對它來說「是一項冒險策略嗎」?有法媒問道。
尤其是想到,哥倫比亞「親近北京」,還是由一個「習慣於向美國看而不是向東方中國看」的保守派政府發起的,西方輿論就更「緊張」了。
哥倫比亞2017年時就已成為北約在拉美地區的第一個「全球合作夥伴」,今年5月還剛剛被拜登政府給予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
但杜克2018年就任總統以來,大大加快深化發展對華關係的腳步,加大了對北京的開放。他2019年正式訪華,如果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打算進行第二次訪問。杜克政府據稱還考慮效仿其他一些拉美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現在,佩特羅當選哥倫比亞歷史上首位左翼總統,除了使拉美「粉紅浪潮」回歸再添聲勢,不少美歐媒體認為,也給哥倫比亞帶來「一個掙脫美國老大哥擁抱的機會」。
2
哥倫比亞與美國的親近,毋庸置疑。
哥美建交已有201年的歷史。就在去年兩國建交200週年的時候,時任總統杜克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對哥美合作,尤其是安全合作極盡溢美之詞。
「兩國的密切協調促進了哥倫比亞更好的『法律和秩序』」,「哥倫比亞計劃」是美國近期與拉美關係史上的「一個重大外交成功」……
「哥倫比亞計劃」真有這麼好?
「哥倫比亞計劃」2000年8月正式啓動,是近些年美國對哥外交中一項最重要的政策。這個計劃一開始描繪了一幅極為美好的願景:嚴厲打擊販毒集團、加速和平進程、鏟除腐敗和犯罪、推動經濟發展,等等。
實事求是說,在美國為此提供的軍事援助之下,哥倫比亞在打擊販毒和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美方同時也鼓勵以摧毀毒品貿易為名打擊哥倫比亞游擊部隊,將哥倫比亞國內問題進一步複雜化,導致和平進程難以推進。
時任哥倫比亞駐美大使帕特森曾毫不掩飾地稱:「華盛頓將禁毒作為契機,幫助哥倫比亞軍隊處理它的馬克思主義對手(即左翼游擊隊)。」
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還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官員腐敗、貧困等衍生問題。比如「哥倫比亞計劃」給出的掃毒措施之一,是噴灑除草劑殺死古柯,但這也把農田變成不毛之地。
有一種說法即是,美國對哥倫比亞的援助,將哥拖入「更嚴重的深淵」。
顯然,美國對與哥倫比亞的交往,更看重的是自己可以得到什麼、實現什麼,壓根不考慮這將給哥倫比亞帶來什麼、留下什麼。
這樣的頤指氣使和自私自利,在美國對外交往中,我們見得多了。只是放到哥倫比亞身上,難免讓人覺得寒心。
因為在兩國建交201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哥倫比亞都不遺餘力追隨美國。
哥倫比亞是唯一參與朝鮮戰爭的拉丁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士兵曾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漢江地區等直接交鋒。
自20世紀60年代起常年旅居北京的哥倫比亞漢學家恩里克·波薩達曾寫道:「這場無用的冒險給我們帶來的結果是……在他們的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面被中國志願軍的子彈打穿的哥倫比亞國旗……我看到它就會臉紅。」
近些年來,哥倫比亞在大多數重要的外交場合也時時與美國保持立場一致,比如嚴厲譴責俄羅斯等。類似舉動曾一度引發一些哥倫比亞學者對本國外交政策是否具有獨立性的質疑。
拜登說,兩國之間有著「獨特而緊密的關係」,「哥倫比亞是(美國在)南半球的關鍵」。
華盛頓慣用這些虛頭巴腦的「口惠」,換取更多的實際利益,尤其是對於哥倫比亞,誰讓它對美國來說,太重要了。
就地理位置而言,哥倫比亞是南美唯一的兩洋國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而且,它離美國太近了:波哥大距邁阿密不到4個小時的飛行航程,距離海岸不到3個小時的距離。
就自然資源而言,哥倫比亞是美國的第一大煤炭進口國、第七大石油輸出國。
就經濟而言,哥倫比亞是拉美地區第四大經濟體,第三大人口大國,市場體量較大。
長期以來,哥倫比亞對美國有著很強的經濟依賴。美國是哥倫比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一大出口國。
3
美國之後,中國是哥倫比亞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
還是在去年福克斯的那次採訪中,面對記者明顯在挖坑的問題「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是否令人擔憂」時,杜克給出一個很長的回答。核心意思就一個,他不認為中國在拉美的戰略貿易和基礎設施投資是「威脅」。
「我總是呼籲其他國家積極參與我們的基礎設施招標……他們必須更多地參與進來,而不僅僅是在哥倫比亞,也是在拉丁美洲其他國家,因為他們的投標是透明的、是公開的」。
「讓中國投資基礎設施是負面的嗎?不,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是一個透明的投標。」
顯然,杜克政府對中國投資哥倫比亞保持了開放姿態。
杜克總統2019年7月訪華時,哥倫比亞曾與中國簽署15項合作文件,涉及經濟、工業、農產品、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合作。他當時也表示:「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中國企業去哥倫比亞投資,也希望哥倫比亞有更多優質產品可以進入中國市場。」
也因為此,近些年,中國與哥倫比亞經貿合作日漸增多。
據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2021年版)》統計,2020年中國企業在哥倫比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83份,新簽合同額28.1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57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679人,年末在哥倫比亞勞務人員606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中國港灣承建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一號線項目之外,2019年,中資企業新簽的大型工程承包項目還有華為承建哥倫比亞電信項目,中興承建2017年哥倫比亞Claro服務項目等。
而美國與哥倫比亞的經貿合作呢?
杜克提到過,美國和哥倫比亞有著「基於原則和價值觀的長期關係」,因此,有100多家美國公司在該國有超過50年的歷史。
這樣的合作深度與廣度,是其他任何國家目前難以企及的。
但就是這樣,一些美國媒體依然眼紅,甚至不惜歪曲他國與哥倫比亞的正常經貿往來,還真是把哥倫比亞當美國「後院」看。
殊不知,這樣的「門羅主義」思想早就過時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