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突然變臉,這是殘酷的大國競爭

史客郎

土耳其為啥突然「變臉」,同意芬蘭、瑞典加入北約?

當地時間6月28日,北約峰會馬上就要召開前的最後一刻,瑞典、芬蘭和土耳其宣佈達成三方協議,土耳其同意支持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

土耳其和芬蘭、瑞典簽協議現場,埃爾多安陰沈著臉,一副極其不爽的樣子。

大家還記得吧?

對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可是放過不少狠話的,其中最狠的一句話是:「只要塔伊普·埃爾多安還是土耳其共和國國家元首,我們肯定不能對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加入北約說『放行』。」

新成員國加入北約,要原來的成員國一致同意。

一國不點頭,就加不了。

這一搞,芬蘭和瑞典人就尷尬了:它們之前是永久中立國啊,和俄羅斯的關係,本來也不算差,原以為北約麼,自己想加入,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結果來了只「攔路虎」土耳其。

北約麼,加入不了,還得罪了俄羅斯。兩國急得直跳腳,芬蘭總統連自己就像「身處地獄,被地獄之火在烘烤」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

很多國家呢,也在等著看芬蘭和瑞典的笑話。

但萬萬沒想到,埃爾多安的狠話保質期實在有限,也就個把月,轉眼間就變臉,同意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了。

消息傳出後,很多人瞬間想到電影《繡春刀》裡的那個場景:

東廠頭目趙靖忠的陰謀曝光後,趙靖忠找到了丁修,說他知道丁修武功高強,希望花錢雇丁修幫他殺一個人。丁修付出了200兩的高價。

拿到銀子後,丁修問:公公要殺誰?

趙靖忠說:北鎮撫司旗官勒一川。

丁修驚呼一聲:誰?!

他發出個破音,之後說道:公公不知道他是我師弟嗎?

趙靖忠冷笑著說:像你這樣的人,還在乎這些嗎?

然後就是那句經典的台詞了。

丁修說:這個人可是我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呀!

聽起來非常重情重義吧?

沒想到,接下來丁修聲音低沉地說道:讓我殺他,得加錢!

所以當消息傳出後,很多人都在猜:原來土耳其不是死活不肯放它們入北約的嗎?芬蘭、瑞典到底給了它什麼好處,才打動了土耳其?

所以只要去相關自媒體的評論,會看到基本都在談芬蘭、瑞典給了土耳其多少好處。

但如果我說,芬蘭、瑞典其實沒給土耳其什麼好處?

你會相信嗎?

估計很多人不信。

但這是真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先是芬蘭、瑞典這兩個國家突然說:我們要加入北約!

北約當面,尤其是美國、英國,當然是一片歡呼,高興得不得了,說非常歡迎。

俄羅斯呢?

剛開始有點措手不及,還有人說過狠話。

但之後大概想了想,覺得在烏克蘭戰場,已經打得夠辛苦了,芬蘭、瑞典這兩個國家雖說人不多,軍力其實不差,再去開新篇,實在吃不消。所以俄羅斯人說話聲就軟了下來,說它不反對。

當然,它心裡其實是極其不爽的。

但不爽又有什麼用呢?它實力不夠,根本擋不住這種事嘛!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關鍵時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土耳其人破口大罵:芬蘭、瑞典,你們支持庫爾德工人黨,你們支持恐怖分子,只要我土耳其在,你們休想加入北約!

土耳其可是老牌北約成員國了。

北約1949年成立,它1952年就加入了,到今年已經整整70年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不算核武器,光算常規武力,在北約里,除了美國之外,土耳其其實排第二,別看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德國經濟歐洲第一,它們的常規武力,其實不如土耳其。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本來應該順風順水,但土耳其這麼個「大塊頭」跳出來,事情就變得尷尬和微妙了。

事情都到這一步了。

芬蘭和瑞典沒辦法,肯定得找土耳其溝通啊。

結果土耳其鳥都不鳥,直接氣沖沖地說:你們這種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我和你們溝通個鳥啊。

其他北約成員國趕忙來做工作。

但土耳其就是水米不進。

這是為什麼呢?

這得從庫爾德人說起,它是中東地區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人數不少,有3000多萬人。

照理說,人數這麼多的民族,該有個自己的國家。

但歷史偏偏和庫爾德人開了個玩笑:他們被分在了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和敘利亞四國。這四國都挺強,所以庫爾德人數雖多,卻不但沒有自己的國家,所在國家還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比如說教育啦、語言啦什麼的,來同化他們。

庫爾德人分布圖

這不就等於滅族?庫爾德人當然不服。

他們居住的地方,基本是山區。山區大家都知道的,游擊隊最好的朋友嘛!所以就不斷有庫爾德人起來武裝反抗。

這方面土耳其最嚴重。

因為它境內的庫爾德人最多,大約有1800多萬人。

1970年代,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還搞了個政黨,名字叫庫爾德工人黨,說是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獨立庫爾德人國。

然後就乒乒乓乓地,和土耳其人開幹起來。

土耳其政府當然很光火,就不斷出兵鎮壓。

但效果不怎麼好,一是因為庫爾德是跨境民族,土耳其這邊圍剿得太狠了,庫爾德工人黨的武裝就跑到伊拉克、敘利亞或者伊朗去,暫時避避風頭;

二是各種勢力不斷插手。比如說伊朗和土耳其關係不好時,就支援一下庫爾德工人黨,給土耳其上點眼藥;敘利亞人如果看土耳其不順眼,也會如法炮製。

這麼一搞,這個庫爾德工人黨就變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給土耳其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再到後來,事情更複雜。

美國人進來了。

它當時打伊拉克時,一邊是自己出力,猛K薩達姆,一邊是武裝伊拉克的庫爾德人,讓他們在背後捅薩達姆一刀。

後來美國搞敘利亞的阿薩德時,也玩了這麼一手。

美國這麼亂搞,土耳其那邊氣得直跳腳,因為天下庫爾德人是一家啊,美國人伊拉克的庫爾德人武器,多少總有些會流入土耳其,土耳其軍警的壓力頓時增加了不少,時常某個哨所被人摸掉,某個軍營被人打了一火箭彈之類的。

美國人插手,也就算了。

瑞典和芬蘭人也跑來插手。這兩個國家,聖母情結挺重的,國家不大,人設倒是擺得挺大,老是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老是揮舞著道德的大旗。

尤其是瑞典,它不但給庫爾德人援助,還接收了大批庫爾德難民,據說光瑞典就有10多萬,在他們中間還選出了國會議員。

有同族在,很多事情就發生了。

比如說,在瑞典和芬蘭的庫爾德人賺到了錢,就會匯給老家的親屬,其中不少人就是對抗土耳其的武裝分子。

再比如說,有些人被土耳其追捕得太厲害,實在沒辦法躲了,就會躲到瑞典和芬蘭去。

反正一大堆事情。

對這種事,土耳其恨得要死,但它沒辦法。因為一是這兩個國家離它實在太遠,就算想報復,也沒法報復;二是這兩個國家和它的經濟往來實在太小,連經濟報復都做不到。

哪知道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一起,芬蘭和瑞典覺得機會來了,要加入北約,而它們要加入北約,非得土耳其點頭不可。

本來還真愁沒法子治你,結果你倒送上門來了。

這種機會,土耳其怎麼會放過呢?

於是就有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猛卡芬蘭、瑞典加入北約這件事。

說到這裡,有人要問了:既然這樣,土耳其應該喊個高價啊?怎麼你上面說這次土耳其其實沒從芬蘭、瑞典那裡拿到什麼好處呢?

看看在協議里,瑞典和芬蘭做了那些承諾,就知道了,主要是這些:芬蘭、瑞典將在打擊庫爾德工人黨及其分支方面與土方「全面合作」,不支持庫爾德工人黨、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和「居倫運動」,將解除對土耳其出口武器裝備的限制。

這些承諾都是空的。

為什麼呢?

因為首先,庫爾德工人黨早就被西方列入恐怖組織名單里,從來沒哪個西方國家敢公然宣稱說要去支持庫爾德工人黨。

要求瑞典芬蘭認真點對付你們自己承認的恐怖組織,限制他們活動,這要求不過分。

第二,至於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和「居倫運動」什麼的,這些組織常年在換名字。如果芬蘭、瑞典還想幫它們,完全可以讓這些組織換個名字,甚至組織架構重新調整一下,那不就不違反和土耳其的協議了?

第三,芬蘭、瑞典對土耳其的武器裝備出口,本來就沒多少,解除不解除,其實也就只有象徵意義。

第四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等芬蘭、瑞典入了北約後,就算違約,土耳其能對它們怎麼樣?難道它能憑著一己之力,把芬蘭、瑞典再趕出北約?

不可能嘛!

土耳其跳來跳去,費了那麼大的勁,搞了那麼長時間,結果不但什麼都沒得到,還至少得罪了芬蘭、瑞典,虧大了!

如果這麼想,就錯了。

從芬蘭、瑞典答應土耳其的條件來看,它確實什麼都沒得到,但要是換個角度,土耳其這次簡直可以說是贏麻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得從土耳其的戰略處境說起。

上張地圖吧。

我們來看一下,土耳其這個國家處在什麼樣的地理位置上,它扼守地中海和黑海的要道,也就是土耳其海峽;它佔據了安納托利亞高原,居高臨下,俯瞰伊拉克、敘利亞,還有整個阿拉伯半島;它還有一小片領土在歐洲,隨手可以把手伸進至少東南歐,像保加利亞、希臘、原來南斯拉夫分出的那些國家。

所以,它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上面說的,都是土耳其的優勢。

但土耳其也有自己的煩惱,它的煩惱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它的北面,可是一大片黑海啊。

如果在黑海裡,冒出一個強大的海上力量,土耳其的後背,就等於賣給人家了,會極其地受威脅。當年蘇聯在的時候,土耳其就覺得芒刺在背。

現在的俄羅斯,和當年的蘇聯比起來,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比如說,在過去幾十年,俄羅斯黑海艦隊不但幾乎沒添什麼新大件,舊的大件還在不斷地老化。

這就很符合土耳其的利益。

二是它的東面,還有個伊朗。

在歷史上,伊朗一直是個傳統強國啊。

伊朗所處的位置,恰恰也正好是片高原,叫伊朗高原,也正好能俯瞰兩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島,毫無疑問,這肯定會讓土耳其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明白了土耳其的這種心態,也就明白為啥前段時間芬蘭、瑞典要加入北約,土耳其拼命跳出來反對,說要否決了。

芬蘭、瑞典宣佈決定加入北約,是在4月,差不多兩、三個月之前。

當時烏克蘭戰場是什麼一種狀況?

經濟上,美國、歐洲正在瘋狂制裁俄羅斯,雖說當時普京已經宣佈,今後歐洲國家如果想買俄羅斯天然氣,都必須用盧布,但俄羅斯經濟上能不能扛得過去,還是未知數。

軍事上,俄羅斯本來是用空降兵,準備閃擊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結果被美國情報系統發現,不得不在那裡死戰,後來看看不利,找了個藉口,幸虧烏軍也不行,沒有追擊,俄軍總算把部隊撤退到了白俄羅斯。

國際上呢?

美國當時狂得很,比如說拜登在波蘭皇家庭院發表演講時,就說: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普京)不能再呆在權位上。

他還說,要把盧布兌美元打到200:1,讓盧布變成糊牆紙。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呢,去了一趟基輔,跑到波蘭,就開始說大話:我們美國這次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俄羅斯,讓它再沒有發起戰爭的能力。

什麼情況,俄羅斯不可能再發起戰爭?

就是俄羅斯解體嘛!

我們知道,土耳其雖說是北約成員國,它和美國,甚至還有法國等一大堆成員國的關係,可是很不好的。早年時,美國還曾經暗中下手,在土耳其搞軍事政變,戰鬥機都飛過首都上空了,要不是普京提前告訴了他,埃爾多安這個人還在不在世上,都很難講了。

在那種時候,如果真的如美國吹得那樣,通過在烏克蘭的戰爭,把俄羅斯搞垮了、搞解體了,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十有八九,是土耳其,是他埃爾多安嘛!

普京那個唇亡了,埃爾多安這個齒豈不是會非常寒?

所以在當時,埃爾多安必須幫普京。

所以它穿針引線,組織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一些和談;當時美國和歐洲的軍艦想通過土耳其海峽,駛進黑海,在海上給俄羅斯壓力,土耳其當時就死活不肯讓美歐軍艦通過。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出招,想讓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延長俄羅斯和北約的邊界線,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分兵把守,土耳其肯定是能擋就擋。

這種時候,它救人,就是救自己嘛。

否則的話,要是俄羅斯倒了,它豈不是孤立無援?

但現在呢?

經過差不多兩三個月,情況很不一樣了。

首先,從經濟上,俄羅斯頂住了歐美的制裁,現在盧布兌美元的價格,已經從開戰前的1美元兌72盧布,上升到了1美元兌52盧布。

美國和歐洲,反倒是被制裁反噬,通貨膨脹很厲害。

這我將近四個月前就說過:美國要贏,就看烏克蘭在軍事上能不能頂得住;俄羅斯要贏呢,就看它能不能推高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的價格。

結果俄羅斯把油氣價格推高了,美國和歐洲就傻眼沒招了麼。

再看軍事上。

上張圖。

這張圖我二十多天前用過,現在隨著戰局進展,進行了一點加工。

這我說過很多遍,對烏克蘭來說,在軍事上,它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那十多萬在烏東作戰了7年多的老兵。這些兵如果被殲滅,後面烏克蘭再組建的部隊,哪怕人數再多,番號再多,也沒什麼用。

這些兵聚集在哪裡呢?

就是圖上標著1、2、3的三個地方。

就這20多天,戰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標注著「3」的這個地方,在波帕斯納附近,那裡周圍的村鎮,當時有著大批烏軍。我當時還覺得奇怪:這些地方應該很容易打下,為什麼俄軍不去打?

結果才過了一兩天,俄軍就重兵圍攻這塊地方,把那裡一兩萬烏軍給吃掉了。

標注著「1」的地方呢,就是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結果俄羅斯人設了個口袋陣,圍點打援,讓烏克蘭人源源不斷地,把資源傾注到這個區域。後來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從北頓涅茨克撤走,剩餘部隊1萬多人居然還留在利西昌斯克。

俄軍毫不客氣,這兩天,已經把利西昌斯克給包圍了。

位於包圍圈裡的部隊,因為經過長期戰鬥,糧食彈藥很缺乏,戰鬥意志也不是很堅強,守不了多長時間的。

所以最後只剩標注著「2」的地方,也就是斯拉維揚斯克,那裡集結的烏軍最多,本來還可一搏,但前段時間被俄羅斯引得去救北頓涅茨克,損耗兵力太多,這地方已經很難守了。

所以,烏克蘭這10多萬老兵全軍覆沒,是遲早的事。

這有點類似解放戰爭時的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之前,國民黨也看著是很能打的樣子。但等三大戰役一結束,國民黨雖說又新徵了300萬新兵,等渡江戰役開始後,那國民黨那300萬軍隊基本是聞風喪膽,一觸即潰,毫無戰鬥力。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老兵幾乎沒消耗殆盡,感受一下解放軍當年如狂潮一般的進攻。

所以,等這10多萬烏克蘭老兵被殲滅後,俄軍軍事行動的速度會大大加快,這張地圖上的俄語區,說不定很快會被俄軍佔領。

但對土耳其人來說,出現這種情況,它肯定不爽。

因為這意味著整個黑海北岸,將全落入俄羅斯之手,現在俄羅斯造的軍艦不行,黑海艦隊沒法對土耳其構成很大的威脅,但誰能保證將來不會呢?

藍色為烏克蘭的俄語區

它的心思就得往相反的方向去想了。

這種時候,它就會覺得俄羅斯可能會變得太強,就會想著多出支力量,來平衡俄羅斯一下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土耳其實際上沒從芬蘭、瑞典那裡拿到什麼好處,卻在北約峰會前最後一刻,它突然變臉松口的原因。

之前幫俄羅斯,是害怕它倒下,之後美國掉過頭來對付它。

現在對芬蘭、瑞典開綠燈,是害怕俄羅斯太強大。

說到這裡,知道我為什麼前面說土耳其沒從芬蘭、瑞典那裡拿到什麼好處,卻又贏麻了的原因了吧?

俄羅斯沒倒下,而且它和歐美的對峙還有長期化的趨勢。

這就讓土耳其就躲過了一劫。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只能被迫延長對邊境線的防守,備多而力分,這樣它就算得到了黑海北岸,也沒法對土耳其的後背構成多大威脅。

有什麼利益,能比這更大的呢?

國際政治就是這麼神奇:土耳其看似沒拿到什麼好處,它卻實際上卻是這場戰事的贏家之一。

它贏得的是戰略利益,這種利益是最大的。

談判和簽協議時,埃爾多安一直陰沉著臉,等簽完後,他突然露出了笑容。

當然,土耳其只是之一,但它不是這場戰事最大的贏家。

這位最大的贏家,其實另有其人。

大家猜猜看,這個最大的贏家是哪個國家呢?

答案我就不說了,大家在留言里告訴我。

總之一句話: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現實,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