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意接連反悔,中國再度用魔法打敗了魔法!

縱橫十

重慶一停車場內新能源車正在充電

本想挖坑給別人,沒想到自己掉坑里去了,德日意近日的表態,甚是好玩。

6月21日,德國財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明確表示,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是錯誤的決定,德國不會同意。

意大利前副總理Matteo Salvini 6月8日在推特上寫道,「完全瘋了!這是送給中國的禮物,對於意大利和歐洲的數百萬工人來說(禁售內燃機汽車)是一場災難。」

同樣,日本也反對禁售燃油車,日本工業汽車協會表示,這樣下去,日本將無法製造汽車。

要知道,這些國家與地區,曾經都是白紙黑字表示要禁售燃油車的,如今一個個都跳出來反對。

直接原因不難解釋,這三個國家都是汽車行業的既得利益者。

日本的五大產業,其中四個早已不見蹤影,如今只剩下汽車行業還比較能打,如果連這最後支柱也沒了,日本那人均約4萬美元的GDP,可就難保了。

德國的BBA不用說,意大利也有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知名品牌。

於是,它們會齊聲反對,倒也不意外。

重點在於,已完成工業化的西方,搞新能源的最初目的,是想借此鎖死後進國家的工業化道路,比如《巴黎氣候協定》,最初目的就是想封殺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因為工業化都需要天量能源支撐,一旦借氣候問題限制了能源使用,工業化就是一句空話了。

沒想到的是,中國不但抓住窗口期完成了工業化,還把新能源搞成了全球第一。

就以電車為例,如今中國已是一騎絕塵、傲視全球,反觀西方傳統汽車行業,除了大眾還有點存在感外,其餘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特斯拉也是在中國起源並生產的)。

並且,中國正在快速的正向迭代與完善電車產業,讓西方國家越來越難追趕。比如,人們原來對電車最是不滿的有兩個問題——里程焦慮與充電問題,如今中國已實現了1000公里續航(寧德時代)與10分鐘快充,而且還在快速提升,這讓西方怎麼追?

最為好玩的是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就押注新能源,幾十年的研究讓日本氫能造詣頗深,如果氫能能像燃油車一樣大行其道,日本不要說造車,光吃專利就夠了。

然而,電車異軍突起,把日本直接整迷糊了,電車造還是不造呢?日本這種小國,只能押注其中一個,沒辦法像中美這樣的大國全都要。造電車意味著放棄氫能,數十年的心血白費;不搞電車,再遲疑一會兒,連中國的尾燈都要看不見了。

所以說,現今西方比較好玩,新能源最初是西方想借「氣候」這個完全無法拒絕的「全球正義」來鎖死別人,想用規則封殺別國的前進之路,結果自己玩得有些迷糊了,中國再次在西方的規則框架內勝出,用魔法打敗了魔法。

當然,中國搞新能源也不全是因為西方,還有另一原因在於中國是「貧油國」,70%的石油靠進口,這對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是不利的。鑒於此,中國也必須把新能源搞出來。

於是,中國光伏當年硬是在困境中突圍,說「困境」都不足以形容,可以說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光是首富都乾倒了好幾個。如今中國光伏遙遙領先,如果未來,人類建出了「戴森球」,必然是中國搞的。

種能源要想流行起來,能源的「生產——運輸——消費」這三者必須打通並形成循環,少了誰都不行。石油之所以在美國率先興起,原因就在於洛克菲勒生產了石油,美國的管道輸送保障了石油運輸,大量美國汽車再將石油消化乾淨;昔日英國對煤炭的利用,也滿足這個閉環。

時至今天,中國的新能源生產、特高壓運輸、電車消化,再度讓上述三個要素形成了循環,新能源生產電力,由特高壓快捷運輸,再由終端電車消化乾淨。因此,新能源在中國興起是必然,也決定了中國新能源在全球一枝獨秀。

西方的科技優勢與霸權紅利正在慢慢消失,它們很可能在重覆羅馬帝國的命運,也難怪現今的它們會充滿著各種焦慮、矛盾,以及對別人歇斯底里的遏制與打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