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背後的外交博弈,一場對美國來說尷尬的國際會議

恆星通訊社

本來今年G20峰會的主席國應該是印度,明年才是印尼,但考慮到印尼明年還要擔任東盟峰會輪值主席國,為避免明年的工作撞在一起,於是前年的時候印尼就和印度商討,看不能不互換一下,今年印尼來,明年給印度。

印度同意了,結果意外地避開今年的世界格局劇變,把組織壓力全拋給了印尼。

今年的會很不好開,差一點就崩了。

大家看一下前兩天的G20外長會就知道了,罕見地沒有合影,也沒有聯合公報。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有一個國家在幾輪不合理要求迭遭重挫之後惱羞成怒,當場甩臉色說不搞了。

這個國家,就是帶著嘴來、空著手走的美國。

用美國《新聞週刊》前天的評論員文章來說,叫《一場對美國來說的尷尬G20會議》:

為什麼會這麼尷尬?

我們來看看美國今年圍繞G20都幹了些什麼事。

從3月份起,它就以烏克蘭問題為由,試圖脅迫東道主印尼將作為機制重要成員的俄羅斯直接除名。

這個要求被印尼用一句「無權做決定」就直接拒絕了。

印尼的拒絕是有道理的:

G20既沒有東道主可以開除成員國的先例,而且根本沒有這個制度。

而如果要走大會流程,在有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沙特等國家的情況下,美國這個要求更不可能實現。

美國人當然也知道一點,除名只是施壓受壓,他們的目標是第二步:

要求至少不邀請俄羅斯參加今年的系列會議,比如這次的外長會,還有財長會這些,尤其是11月份的領導人峰會。

這一輪,印尼在徵求多數成員國意見後又拒絕了。

印尼為什麼這麼剛,再次拒絕美國的要求?

外交無小事,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上面這個看起來平平常常的「多數」?

它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看一看G20的名單就能看出問題來:

G20有20個成員,剛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半分,是國際主要多邊組織中少有的雙方勢均力敵的平台。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就意味著有一方的成員跑到另一方,去支持另一方的要求。

從雙方政治立場來看,發達國家普遍制裁俄羅斯、發展中國家普遍不支持制裁俄羅斯,因此,印尼邀請俄羅斯就說明發達國家裡有人並不抵制俄羅斯。

到底是誰呢?

到了六月底,答案揭曉了:

一跑就是倆,美國頓時傻眼。

其中,對於美國提出的不抵制俄羅斯就抵制G20的要求,馮德萊恩說得很清楚:

「我們應當非常慎重地考慮這是否會讓整個G20陷入癱瘓,所以我不支持抵制峰會。在我看來,二十國集團太重要了,包括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也是」。

德國則更毫不客氣,屬於是直接打臉。

六月初拜登去歐洲開G7,出於對德國在戰略上唱反調的擔心,還專門跟朔爾茨強調:

「普京一直希望北約和G7以某種方式分裂,但我們沒有分裂,將來也不會分裂」。

話音剛落,老頭擔心的事就發生了。

於是,以為把球踢到G20頭上的美國,尷尬地發現球飛了一圈,又朝自己頭上猛撞回來了:

如果堅持和俄羅斯不共同與會,則勢必要再拉幾個小夥伴一起抵制才好看,否則自己孤家寡人的處境就暴露了。

而如果要再拉幾個小夥伴,則勢必在西方陣營里造成分裂,屆時它最怕被外界看穿的西方團結假象就會不打自招。

瞬間陷入兩難境地。

怎麼辦?

最後想想辦法,只能讓兩周前還是英國首相的約翰遜出來打圓場,說還是要參加,不能把舞台白白讓出去。

然後加拿大的特魯多也出來說,因為G20對於全球經濟太重要了,所以加拿大「不能任由俄羅斯在那裡散布謊言」:

特魯多說:就算普京出席加拿大也會參加G20

好傢伙,當初說抵制的也是它們盎撒國家,現在抵制失敗了又說不能退讓,從頭到尾就是自己在那表演,自說自話,滑稽得很。

對於這種試圖帶上污蔑中國來掩蓋其失敗的言論,我們外交部直接指出其失敗根源:

「各方應該做的是聚焦深化團結合作,而不是鼓吹分裂對抗。企圖把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政治引入二十國集團機制,不得人心」。

到這一步,美國這輪抵制俄羅斯的嘗試宣告失敗。

坦率地講,美國的外交圈應該是有預見這種失敗的,畢竟反對抵制俄羅斯的國家從一開始就佔了半數,立於不敗之地。

那它為什麼還要冒著重大挫折的風險,堅持提出這樣的要求?

很簡單,它的目標根本不是抵制俄羅斯,而是劍指G20。

烏克蘭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包括美國在內的G20國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這個本質絕非美國所塑造的所謂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問題,而是單邊主義和陣營對抗能不能行得通、會不會貽害無窮的問題。

美國對這個本質極力掩蓋,而以民主與專制來定性這場衝突,就是因為這個本質一旦暴露出來、引起了全世界的思考,則冷戰前後至今它的所作所為將被逐一清算,屆時它的霸權基礎不但會被連根拔起,而且還要為此承擔重大歷史責任。

顯然,不只是拜登,無論哪一屆美國政府,都無法負得起這個責任。

因此,它必須把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全球各種多邊主義平台逐步削弱,最後剩下以G7和北約一文一武為基礎構建起來的一超獨霸單極體制,才能把問題往後拖延。

這就是我們應該看懂的美國諸多霸道出牌的根本邏輯。

而在其推行G7的道路上,G20無疑是橫亙在前方的一座高山:

1、涵蓋五大洲主要國家的G20,代表性遠高於G7;

2、包括全體金磚國家在內的G20,成長性遠高於G7;

3、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奉行多邊主義的G20,法理性遠高於G7。

有了這三重基礎,在未來全球治理架構的競爭中,G20的競爭力要遠強於G7。

這是重構單極世界的過程中最讓美國頭疼的機制問題。

搞不過怎麼辦?

那就老辦法,分化撕裂。

以它這輪打法為例:

一旦印尼沒能頂住壓力,被迫同意了不邀請俄羅斯,則G20的發展中國家之間就會出現立場分裂,要麼接受現實,要麼拒絕參會,屆時無論怎麼選,美國都將獲得重大的政治勝利。

對於全世界來說,這不是一個20個主要國家之間的會議的問題,而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

如果G20抵制俄羅斯,就證明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陣營對抗在世界上有著廣泛接受基礎,以G20為龍頭的主要國家中的大多數也願意承擔世界分裂的代價。

屆時在反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鬥爭中,其他發達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還有沒有膽量站出來,對美國的行為說「不」?

反過來,如果G20不同意抵制俄羅斯,則證明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世界上沒有廣泛基礎,主要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們集體拒絕為美國的行為買單。

這對於全局博弈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一層,就能明白問題的重要性,也就是能明白美國為什麼要冒著失敗的風險來發起進攻:

就因為一旦冒險成功,它的受益將極其巨大。

於是,就有了開頭說的,從3月份開始搞事情。

3月2日,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致電印尼外長蕾特諾,在譴責和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直接拿「美國和印尼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出來說事。

隨後,烏克蘭駐印尼大使哈米安寧向印尼總統佐科發出公開信,直接要求印尼放棄不制裁俄羅斯的「妥協」做法,掀起不小外交和輿論波瀾。

到最後,就有了拜登親自出來要求除名俄羅斯的表態。

一時間,政治和輿論壓力全給到了印尼頭上。

在此前,印尼在制裁問題上的官方立場,用印尼外交部的話說,就是:

「我們不會盲目跟隨他國採取的步驟。我們將根據我們的國內利益以及制裁是否能解決任何問題做出決定。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制裁並不意味著解決特定問題」。

明確拒絕了美國加入制裁陣營的要求。

而美國現在就是要挾輿論霸權之威,迫使印尼放棄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和公平公正的政治立場,直接進入制裁俄羅斯的陣營。

怎麼辦?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領袖,我們不能坐視印尼承受壓力。

因此,當印尼把目光投向中國時,我們站了出來:

3月1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尼外長蕾特諾通電話。

這次通話,用通稿的話說:

雙方重點就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蕾特諾表示,印尼堅持尊重別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呼籲盡快停止戰爭,鼓勵對話,使局勢降級,防止發生人道主義危機。印尼願就此與中方加強溝通協調。作為二十國集團主席國,印尼認為二十國集團建立的初衷是促進國際合作,應更關注宏觀經濟和發展事務。

蕾特諾外長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講,就是印尼已經被逼到不得不拿G20建立的「初衷」——即經濟合作平台——來抵擋政治壓力。

「認為」、「應該」這兩個詞的背後,透露出在美國強力脅迫下無奈但不屈的堅持。

對此,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明確表態:

單邊制裁只會使局勢更加複雜、矛盾更加激化。溝通協商是東方國家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傳統,事實證明行之有效。中方願與印尼一道,為勸和促談繼續作出努力。

「東方國家、相與一道」,這既在制裁問題上肯定和支持印尼立足勸和促談的原則立場,更是在給予印尼信心。

什麼樣的信心呢?

「東方國家」在這裡是有特指的,就是在制裁問題上堅持獨立自主的東盟整體:

當前形勢下,我們更應珍惜東亞和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局面。本地區多年形成的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十分重要。中方堅定支持東盟中心地位,支持把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進一步做強、做大。

我們歡迎域外國家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但不應允許在本地區製造動蕩、緊張,不應允許把陣營對抗引入到本地區,更不應允許將中小國家作為大國對抗的工具。

這句話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訴某些向印尼施壓的國家:

不要以為印尼好欺負,印尼的背後站著的,是中國和整個東盟。

隨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指出:

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中方支持印尼發揮主席國領導作用,排除干擾,穩步推進二十國集團既定的對話與合作議程。

有了這句話,印尼心裡頓時就有底了。

按照既定議程來,按是非曲折來,不用理會美國的無理要求,它翻不了天的。

印尼這種態度,讓美國十分不爽。

它會怎麼做呢?

當然又是老套路,舉起人權大棒來敲打:

4月12日,美國國務院悍然發表《2021年國別人權報告:印度尼西亞》篇:

大家知道,美國的《國別人權報告》是出了名的雙標霸權工具。

今年的印尼篇,美國的這根狼牙棒更鋒利了,來看它的執行摘要寫了啥:

翻譯一下,第二段寫道:

印尼國家警察負責內部安全,直接向總統報告。印尼國家武裝部隊也直接向總統彙報,負責對外防禦和打擊分裂主義,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向警察提供行動支持,例如反恐行動、維護公共秩序和解決社區衝突。文職當局保持對安全部隊的控制。有可靠的報道稱,安全部隊成員濫用職權。

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看看第一段寫什麼就更加清楚了: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黨民主國家。2019年4月,佐科·維多多贏得了第二個為期五年的總統任期。

這兩段毫不掩飾的開篇,直接指名道姓,劍指印尼總統佐科。

「明確證據證明總統直屬的安全部隊濫用職權」,按照美國過往的操作手法,接下來它會幹什麼?

當然就是從譴責起步,輕則制裁,重則煽動顛覆,最後還不行就直接武裝干涉。

現在把這個籠子套在一國總統頭上,不是赤裸裸的政治威脅是什麼?

面對這種威脅,印尼怎麼辦?

當然是懟回去,有中國和東盟支持,個把美國完全不用擔心。

印尼通訊社:《政府回擊侵犯人權的指控》

在回擊美國《人權報告》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還直接回問CNN記者:

「美國沒有人權問題?不嚴重嗎?」

把CNN記者噎得說不出話。

到這一步,美國基本上已經無計可施,因為東盟峰會馬上就要開了,本來就已經推遲過一次,再搞出什麼新聞來美國會裡子面子都丟大發,只能硬忍下來。

到了5月15日,布林肯便抓住前來開會的印尼外長蕾特諾,「就兩國如何合作以確保印度尼西亞成功舉辦G20主辦年交換了意見」。

要「確保成功」的辦法還用得著想嗎?

只要美國不再堅持不合理的要求,今年的G20要開得多成功都可以。

蕾特諾沒有答應布林肯的要求。

美國人關於抵制俄羅斯的最後努力至此宣告失敗。

更讓美國人抓狂的是,印尼外長回國後第一時間就和中國協調立場。

而且這回不談別的,就談G20:

這回我們著眼的範圍更大,從「東方國家」擴大到「亞洲」。

來看看新聞通稿:

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刻」,印尼、泰國、柬埔寨將分別主辦重要多邊會議,中國也在籌備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中方完全支持並積極呼應三方前不久發表聯合聲明,發出亞洲加強團結、共迎挑戰的一致聲音。

為什麼?

就因為美國的東盟峰會開砸了,轉頭就要去歐洲搞G7和北約,新的戰場又要開始了。

怎麼辦?

亞洲國家要當仁不讓、迎難而上:

面對動亂頻仍的國際局勢,亞洲國家應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怎樣發揮積極作用呢?

當然是堅決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聯合國安理會才是討論政治安全問題的正確平台。

因此,G20必須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G20應堅持聚焦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定位,履行其應有使命。

中方堅定支持印尼發揮主席國作用,排除干擾實現既定議程目標,引領G20正確方向,這也符合絕大多數G20成員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至此,G20大方向基本確定。

加上此前一周金磚國家外長會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的「外長們重申支持二十國集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強調二十國集團應保持完整、應對當前全球性挑戰」,美國撕裂G20峰會的圖謀徹底宣告失敗。

六月份,歐洲國家相繼表態參會。

7月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順利抵達印尼,開始了對西方國家的單刀赴會,這個開會過程我們明天再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