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通脹,為什麼中國看起來很穩?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國,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都有國企在托底,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在關鍵時刻和困難時期,這種優勢會更加明顯。
今年以來,包含能源和糧食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全球範圍內通脹普遍上升,其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通脹率更是居高不下,美國最新的6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9.1%,再創41年來新高。在國外的一片「漲聲」中,我們的通脹顯得不溫不火,上半年CPI平均上漲1.7%,6月份漲幅2.5%,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和美國相比,更是冰火兩重天。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就更不用說了,絕不讓老百姓吃不起飯。民生無小事,保供穩價更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與民生有關的行業基本都是國企在扛大旗,去年9月份,動力煤價格暴漲,電廠「發電即虧損」,部分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在發改委組織協調下,持續加大煤炭生產和供應,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滿足居民用電和用氣需求,電價和氣價保持基本穩定,不允許借機漲價。
美國平時電價很便宜,一遇極端天氣,價格就飛天,幾十倍上百倍地漲,雪災時候,200美元一度電,這種情況在中國就不可能發生。不管再偏遠的地方,只要有人聚居,就有電和網,這種鐵定賠錢的買賣只有國企才會乾,私企永遠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國家首先考慮的是民生和整體。
關鍵行業或核心領域有了國企的存在,價格的變化不會完全跟隨市場變動,在保證基本供應的基礎上,努力追求更好的。這一點在歐美國家做不到,因為資本需要的是回報,沒有利潤的事,資本是不會乾的,特別是當災難來臨時,中國總是以當事人的身份積極參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總有人逆行而上,從來沒有哪家國企會因為怕虧損而拒絕生產。美國則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介入,不讓你自生自滅,也不會多出一分力。
國企在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佔據主導地位,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是中國和西方競爭的核心優勢,國企在前面打頭陣,頂住虧損壓力破局,後面民企就好過得多。很多國外壟斷的技術,一旦被中國企業攻克,外企就立刻降價,爭取把競爭對手扼殺在萌芽中。在抗風險能力方面,國企要比民企強出太多。
不能否認,國企的弊端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做的是改進和優化,絕不可自廢武功。孩子不聽話,家長肯定不能直接把孩子扔了,而是批評教育,督促改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