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後的經濟封鎖
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開始了快速增長,人民在國家的帶領下穩步實現脫貧致富。可即便安享盛世之際,人們仍然不忘時時警醒自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憶苦思甜」、「奮發圖強」。
很多人不知道是,在此之前,國際社會上還曾沸沸揚揚的鬧過一段時間的「中國崩潰論」,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彷彿一個笑話。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在座年輕人可能不知道91年的中國多糟糕,那是一個相當於大衰退的時代,世界上都在講中國崩潰論。」
那段時間,發生了兩件在國際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分別是1989年的東歐劇變和1991年的蘇聯解體,國際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宣佈了美國霸權的開始。
冷戰時期,世界上有15個社會主義國家,冷戰之後,僅存5個,分別是中國、朝鮮、古巴、越南、老撾。
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眼裡,社會主義是一種不正確的存在,加上蘇聯的解體,中國失去了對其牽製作用,一下子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眼裡的新刺頭,致使他們的對華態度急劇轉變。
溫鐵軍老師回憶道:「我9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的時候,做一個演講。當時很多人就說你不用講了,你們中國人撐不過三年,肯定會垮掉。」
當時中國的經濟正處於工業的上升期,工業化的特點是需要資本的大量引入而並非勞動的增加。由於當時的國內資本極其有限,因此,外資的引進就顯得十分重要。
可是這個時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統一陣營,紛紛撤資,試圖在經濟上孤立和圍堵中國。
這種做法其實很不道德,就在中國大量需要資本追加的情況下,忽然外資全撤,等於所有關乎中國國內建設的投資全都沒有了,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所以,溫鐵軍老師強調,中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動地「去依附化」,而非主動選擇。
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的逼迫,中國並未倒下,這個向來以「自力更生」為傳統的落後國家在黑暗中漸漸摸索出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
由於當時的中國資本管控的嚴格,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當時都不能對外,只能由我們自己的貨幣系統來增發貨幣,用於市場投資,再增發國債,也用於市場投資。
這就是90年代領導人的決策,用自己的貨幣主權形成投資,自己來扮演自己的投資人角色。
雖然這樣的應對方式在後來形成了些許弊端,但不得不說,在當時的形勢下是非常有效的,就這樣,我國的經濟慢慢地恢復了。
從「中國崩潰」到「中國威脅」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這句話出自宋玉的《風賦》,用來形容我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再貼切不過,試想,如果沒有90年代的咬牙堅持,現在的我國也不會有機會一步步走向世界強國之列。
那年,面對西方多個國家聯合起來的經濟孤立,中國挺住了。那些撤資出去的國家撤了幾年,回過頭發現,即便外資歸零,即便多方圍堵,中國依然沒有崩潰。
他們漸漸明白過來,這個國家的經濟應當是不會完蛋了。看清楚這個事實之後,這些國家們紛紛坐不住了,他們不想也不能失去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於是一個接一個地又回來。
但考驗並沒有就此終止。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向來追隨美國腳步的那些資本主義國家一個個都垮了,唯獨中國沒垮。西方自由市場制度的弊端在中國制度的優越性面前被襯托得愈發明顯。
有人提出質疑,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事實當然是否定的。中國既然選擇改革開放,自然要與世界接軌,不單單是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實際上,中國的問題甚至要更嚴重一些。
溫鐵軍老師說:「按說超過8%的資本充足率就該破產,萊曼兄弟銀行破產的時候是六點幾、不到七,破產了。中國的當時的大銀行、國有銀行全部是超過三分之一的不良率。」
甚至國家財政部門在金融危機爆發之際清理壞賬的時候,發現我國的問題比那些爆發了金融危機國家的問題還要厲害,不得已只能由財政部門干預進行壞賬剝離,但就是沒有崩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溫鐵軍老師認為,這是因為我國擁有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我國有能力不依賴於別的國家,且我國領導人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敢於「去依附」。
這一點連西方國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的媒體曾經發表文章稱「中國之所以沒有爆發金融危機,正是因為中國有金融管控。」
如果市場有隻「看不見的手」,那我國就有一隻「看得見的手」,這兩只手握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雙。
度過97年危機之後,西方的輿論開始變了,從一開始的「中國崩潰論」變成了「中國威脅論」。
或許是因為從這個時候起,外界看到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以及中國經濟「去依附」成功所創造的奇跡。
他們中有人深深地捕捉到了一個重要的趨勢,從今往後,中國的發展將愈發難以遏制。
從困境中摸索出的中國經驗
將時間回溯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令很多人記憶猶新的是,那些年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導致的工人下崗潮。
許多人端了半輩子的「鐵飯碗」沒了,要麼奔向別處成了臨時工,要麼下海創業,但創業在任何時候都是風險極大的一種選擇,真正獲得成功的只有一少部分人。
站在國家的立場而言,他們是為國家作出犧牲的一批人,我們不該遺忘。與此同時,中國的財政部門正著手於金融壞賬剝離的工作。
當時的金融財政不分家,所以這個工作由財政來做。這個過程是透明的,包括財政部門後來做了哪些工作,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財政部門將金融壞賬剝離之後,馬上建立四家資產公司,四家資產公司對應四大國有銀行,一對一地把壞賬接手過來進行處理。
那個時期的中國好不容易挺過一輪「外資歸零」的孤立,外資才掉頭折返不久,國家外匯管理局也才剛剛形成一點外匯資產,但聊勝於無,於是他們便一次次拿出那些少量的外匯盈餘向銀行注資,一點點地推進市場。中國的經濟才慢慢「活」了起來。
在東亞金融危機的浪潮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向人民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的國家,事實證明,我們也確實做到了,並且在這極端困難的局面下摸索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解決辦法。
由市場配置外匯資源的制度框架初步完成,這也是針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次優化。又一次用實力和智慧證實了這樣一句話:「凡是打不倒她的,終會使她更加強大。」
我國始終堅持自主原則,外資撤離,我們就自己發展自己,自己投資自己,絕不允許西方干涉,這是屬於中華民族的氣節。
但我國作為一個後來居上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是無止境的。每當這時,一些刺耳的聲音就會從大洋彼岸傳來。
中國處於危機之中,他們要唱衰中國,如果中國度過危機獲得發展,他們又要叫囂‘「中國威脅」,可實際上我們威脅過誰呢?我們不過是與他們不一樣罷了。
正說也不對,反說還是不對,所幸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似乎並不在意。
誠然,無論是「中國崩潰論」還是「中國威脅論」,都動搖不了中國穩步向前的發展進程,那些只是不瞭解中華民族的西方國家的臆想,真正污名化的是自以為是的他們,而不是真實的我們。
毛主席說過:「被敵人反對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限了。」
近幾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舊調重彈,輿論水漲船高,但與之不同的是,人們早已不再被西方制度所謂的「優越性」所迷惑。
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固然布滿荊棘,但只要堅持走下去,定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只因我們始終相信,真正的自由不是舉旗幟喊口號,而是在擁有主權的基礎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