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了:8月20日深夜,莫斯科郊外發生了一起謀殺案。
看到俄羅斯媒體的定義:一位「反西方」的女記者,被汽車炸彈謀殺了。
一些俄羅斯人更指責,這是一次恐怖襲擊,烏克蘭是幕後黑手。
更關鍵的,死者身份不簡單,他是俄羅斯著名思想家杜金的女兒,而杜金,被西方認定是「普京的智囊」。
根據俄羅斯公佈的最新案情,大致如下。
1,事情發生在20日深夜,當時杜金和女兒杜金娜,在莫斯科郊外參加一個活動,杜金還發表了「傳統和歷史」的演講。他最初想和女兒一起離開,但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乘坐了另一輛車。
2,杜金娜則開著父親的豐田陸地巡洋艦越野車離開,在高速公路上,汽車突然發生爆炸。杜金隨後趕到現場,潸然淚下。從事發視頻和照片看,車輛當時還撞上了公路護欄,現場燃起熊熊大火,到處都是汽車碎片。
3,根據調查,這輛汽車事先被人動了手腳,炸彈被暗藏在汽車底部駕駛員一側,炸彈威力很大,汽車被完全掀翻,杜金娜當場身亡。考慮到這輛車屬於杜金,因此,俄羅斯官方懷疑,謀殺實際針對的是杜金,只是不巧炸死了他的女兒。
4,俄羅斯調查委員會宣稱,「正在委託進行專家評估,包括生物、遺傳、化學和爆炸性取證」,而且,調查專家已經從越野車中檢索到錄音,並正在努力識別嫌疑人和可能的證人。
5,杜金是俄羅斯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以強烈的反西方和「新歐亞主義」觀點而聞名,被西方認定為「普京的智囊」。因為認定他為俄羅斯發動對烏的「特別軍事行動」提供了理論基礎,杜金還上了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的黑名單。美國CBS描述他是「普京計劃背後的極右翼理論家」,《華盛頓郵報》則說他是「幫助塑造普京對俄羅斯的看法的極右神秘推手」。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完全誇大了杜金的能力,實際他對普京沒多大影響。
6,杜金30歲的女兒杜金娜,是父親理論的積極擁護者,她經常活躍在電台電視台等場合,發表激進演講,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行動。今年3月,美國政府對杜金娜實施制裁,聲稱她參與了俄情報機構旨在干預美國內政的「拉赫塔計劃」。
7,誰幹的?考慮到當下的局勢,以及杜金和杜金娜平時的觀點,俄羅斯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烏克蘭。普京還沒表態,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指出,如果這次爆炸事件中「烏克蘭痕跡」得到證實,俄方就可以討論烏克蘭政府的「國家恐怖主義政策」,「我們正在等待調查結果」。
8,「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普希林則認定,「烏克蘭政權的恐怖分子」參與了這起爆炸事件,他們的襲擊目標是杜金,「但卻在汽車裡炸死了他的女兒。我們紀念達利婭,她是一個真正的俄羅斯女孩。」
9,烏克蘭方面,則斷然否認謀殺指控。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烏克蘭與杜金娜在爆炸中身亡一事「毫無關係」,「因為烏克蘭不像俄羅斯,是一個罪犯國家」。
事情就是這樣一件事情,再簡單總結一下。
謀殺的對象,應該是杜金,只是不巧,這一次是女兒杜金娜開車,最後女兒身亡。
炸彈就藏在駕駛員座椅下邊,而且威力重大,兇手是誰不知道?但兇手顯然不簡單,是一個老手。
爆炸發生後,俄羅斯暗示是烏克蘭下黑手,烏克蘭反擊俄羅斯賊喊捉賊,又是一個羅生門。
那為什麼針對杜金下手?
畢竟,他不是一個官員,也不是一名軍人,即便他觀點鮮明,但畢竟也只是一個學者。
所以,有推斷認為,他要麼死於不同的俄羅斯派別,另一派對他的這種極右觀點很討厭,必欲除之而後快;另一種推斷更流行,那就是烏克蘭乾的,烏克蘭對他的反烏理論恨之入骨,完全有可能下黑手。
別忘了,不久前,就看到《紐約時報》一篇深度報導,披露了烏軍怎麼在俄軍背後發動游擊戰。文章說,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幾個月,烏克蘭已經開始訓練游擊隊員,現在,這種未雨綢繆正產生效果。
在俄烏前線膠著的情況下,俄軍後方烏克蘭游擊隊不斷發動攻擊,「戰鬥人員在他們熟悉的地方展開秘密行動,手段包括汽車炸彈、詭雷以及用手槍射殺目標人物——事後迅速消失在當地人群之中。」
據披露,對克里米亞俄軍機場的突襲中,就有烏克蘭游擊隊員的身影。
那莫斯科郊外的刺殺,是不是他們幹的呢?
誰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未必有人會說,說了也未必會讓人相信。
最後,怎麼看?
第一,俄羅斯不會善罷甘休。
莫斯科郊外,發生爆炸;汽車炸彈,明目張膽攻擊。這樣打臉的行為,俄羅斯能善罷甘休?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俄烏當前局勢的複雜性,戰火不僅僅在頓巴斯、在敖德薩,過去一周,克里米亞也成了襲擊戰場,現在,偌大的莫斯科,也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或許,就是襲擊者想要的效果。
第二,到底是誰幹的?
我相信,這可能是一個謎。這還不像以色列特工刺殺伊朗核專家,以色列既不否認也不承認,但大家都知道,就是摩薩德幹的。現在,俄羅斯推斷是烏克蘭幹的,烏克蘭肯定不會承認。畢竟,如果確認,這也是俄烏衝突後烏第一次採用這種刺殺戰略,有國家恐怖主義之嫌,潘多拉盒子一打開,俄羅斯也不是吃素的。
第三,西方態度很微妙。
想一想,如果不是俄羅斯學者,而是烏克蘭某著名學者被暗殺,西方會什麼反應?百分百可以肯定,一致的強烈譴責,齊聲敦促調查,但在調查結果出來前,懷疑矛頭對準莫斯科。但這一次,因為是反西方的學者,西方保持了沉默;有美國政客還很「超脫」,說他不知道該譴責誰……
這個可怕的世界,很多時候,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風兒還在輕輕唱,夜色多麼好,只是這一夜,太殘酷冷血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