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復興的腳步加速,美國對中國的憂慮也不斷增強。也因此把中國定義為最大的「對手」。目前的中美關係更是惡化到了極點。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於中國正在實現經濟上的趕超,而在於中國的科技進步神速。也就是說,中國蓄積的強大動力正在爆發。
奧巴馬時期,美國就把中國定義為未來最大的潛在對手。特朗普時期,美國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定義為對美國的經濟「入侵」。這一現象都是源自於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中國的GDP何時超越美國。
到了拜登時期,就把中國定義為最有能力也最有意願挑戰美國秩序的挑戰者,或者說是系統性挑戰者。人們的焦點依然還是聚焦在中國GDP何時超越美國,似乎美國最憂慮的就是中國實現GDP反超。
然而,GDP總量上超越,並不意味著中國全面超美。至少在平均GDP上實現超越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GDP只是衡量中國復興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已。
雖然關稅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一個焦點問題,可是關稅戰對於中國這個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來說,影響並不大,美國承受的損失更大。
如果中國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中國要成為世界超級強國,最關鍵的問題是打破美國壟斷的世界科技格局。正所謂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發展,強大的軍事,都離不開高科技的支撐和推動。從這個角度來說,振興中華最主要標誌就是建設科技強國。
也正因為如此,18大以來,中國著重強化了科技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拜登政府的主打牌之一就是遏制中國的高科技發展,科技脫鈎戰略已經成為了拜登遏華戰略的重點之一。
據日本權威機構評估,中國在科學技術論文數量和質量的三大指標上拿到3個第一,而這似乎一直是美國保持的紀錄。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佈的指標是取2018年到2020年3年的數據平均而來的,所謂論文數量和質量是指發表科學論文數、引用次數進入前1%的比例、引用次數進入前10%的比例。根據這個統計,中國發表科學論文407181篇,領先於美國的293434篇;引用次數進入前10%的論文,中國佔26.6%,而美國佔21.1%;引用次數進入前1%的「頂級論文」,中國數量佔比27.2%,高於美國的24.9%。
儘管這並不能代表中國在高科技或科學領域里實現了對美國的全面超越,儘管還必須承認中美還有較大的差距。可是,這卻意味著中國科學領域里的趕超正在爆發。中國科技進步勢必為經濟和軍事的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動力。有了領先的科技,才能有高質量的經濟,才能創造出更先進的武器裝備。這才是強國的象徵。
目前,在信息通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科技、空間科學、量子計算和通訊以及清潔能源等高科技領域,中國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個別領域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如今在數學、先進材料或工程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也實現了重大突破。也就是與中國經濟大爆發相伴而行的就是正在醖釀科技領域里的大爆發,而科技大爆發,則會推動中國經濟更大的進步。
世界的經濟格局已經發生了改變,政治格局也處於大變革之中,軍事力量的對比也正在實現新的平衡,美國最後的王牌優勢也就是高科技。
中國科技領域裡的快速崛起或爆發,必然要改變世界科技格局,這對美國來說簡直就是噩耗,美國總想著扼殺中國科技。扼殺不了,自然就要玩脫鈎隔離。
實際上,中國科技發展,一直受到了美歐的嚴厲封鎖。科技上自力更生也好,獨立自主也罷,一直是不二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也確實驚人。
以前美國是對華高科技封鎖,目前在封鎖的基礎上又加上了一個脫鈎隔離。美國有美國的優勢,中國也有中國的長處。
拜登上台之後,強調最多的就是與中國展開激烈的基礎建設「競爭」。而目前中國正在推動的是為高科技打基礎的新基礎建設項目。可以說,在這一領域的建設,中國恐怕要領先美國半個身位了。未來的科技「競爭」,美國已經沒有多大的優勢了,而中國卻正在奠定雄厚的基礎。
20年前,中國在創新科技領域的投入才1000億,而今則已經到達了近30000億。巨大的投入才能有巨大的產出。而美國這些年來似乎已經有些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顯然是受到了獨霸世界戰略的牽制。
總之,目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進步異常神速。與經濟發展一樣,同時也在創造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的奇跡。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基本就位。基礎建設已經領先了世界。中國經濟正在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中國製造也在快速升級。而欲與中國科技脫鈎隔離的美國製造業卻呈現嚴重的空心化狀態。就算是要競爭,美國也沒有優勢。甚至於已經處於了劣勢。高科技的發展,將助力中國經濟和軍事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爆發期,全面超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是要不了多少時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