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斯戰勝蘇納克,成為了英國新首相,對此,一堆人開始解說她為什麼能成為英國首相。
其實,這種事前不能預測,事後來解說「合理性」的東西,沒什麼意義。
本文只解決一個問題,特拉斯成為英國首相後,中英關係如何走向?
對於中英關係,有2個基本邏輯:
1、英國人必須找靠山
在英國脫歐那會兒,關於中英關係就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是認為中英關係會更好
當時中英關係正處於「黃金十年」,很多人認為,英國脫歐後,沒了「家族」庇佑的英國為了自身發展,會更加同中國緊密合作。
第二種就是作者認為的,中英「黃金十年」即將結束
判斷的理由很簡單,盎撒人以強盜起家,強盜習慣於搶別人的,也最是擔心被別人搶,這種天然的心理缺陷與安全缺失導致它們必須尋找靠山,能做英國靠山的只有中美俄三國,英國會選誰,答案不言自明。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中美關係好,中英關係必然好;但若是中美對抗,中英間會怎樣,答案很明白。
事後的中英關係發展,也確如作者所預料的一樣,中英「黃金十年」結束,更多的走向了對抗。
2、老牌國家的守成需求
出於對資源的爭奪,出於西方想永保豐厚利益、出於想鎖死後進國家,它們有著最基本的守成需求,這種守成需求導致了它們對後進國家天然的對抗性,也是它們組建價值聯盟的思想基礎。
西方大搞「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它們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現實已讓它們顧不得長遠,先顧眼前再說,哪怕是飲鴆止渴,也先喝了再說。哪怕自己變爛,只要讓對手更爛就行。
這種對抗性不只針對中俄,針對的是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碳中和」就是西方搞出的為鎖死(並掠奪)後進國家的最大陽謀,只不過當前中俄最突出,與西方的對抗也最為激烈而已。
俄歐相鄰,彼此間有著「生死存亡」般的相互威脅,中歐之間遠隔萬里,誰對誰都構不成生死威脅,但上述利益爭奪、守成與崛起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彼此間的對抗性(當然也會有合作,利益)。
明白了上述2點,自己就很容易判斷未來的中英關係走向。
雖然意義不大,但出於對前因後果的理解,在最後還是簡單說下特拉斯為什麼能獲勝。
本身,特拉斯與蘇納克同屬保守黨陣營,政策主張相差無幾,差別只在「對中俄強硬程度不同、對企業幫扶力度不同」這些細小方面。
通常認為,蘇納克出身精英,對當前英國經濟困境、能源危機、高通脹、民眾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有著更專業的解決能力。
一開始,蘇納克支持率確實一路大幅領先,但從7月下旬進行保守黨黨員投票階段後,其支持率就一路下滑,一般認為這是因為他的忠誠度與種族出身造成的。
蘇納克是約翰遜「辭職潮」的掀起者之一,被認為是背後「捅刀者」,這讓人覺得他的忠誠有問題,相較而言,特拉斯一直堅定的站在約翰遜身邊。
還有就是,蘇納克是印度裔,很多人認為,蘇納克敗選是因為英國人接受不了一個非白人成為英國首相。
這兩點,導致了蘇納克的敗選。
特拉斯為什麼勝選?
除了對手因素外,還因為特拉斯本身。她能贏,不在於她有多深刻,恰恰是因為她夠淺——一個看起來瘋瘋癲癲、揚言可以按下核按鈕毀滅世界的善變之人,她的種種言行,看起來像個「小太妹」。
黑格爾曾說,偉大的事物與人往往會出現兩次;馬克思說,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笑劇。
特拉斯特別喜歡模仿戴卓爾夫人,想成為新一代鐵娘子,戴卓爾的出現不知道是不是悲劇,但特拉斯的上台,很可能是個笑劇。曾經的「日不落」,如同黃昏中的最後一抹晚霞,逐漸黯淡。■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