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烏克蘭第31個獨立日,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整半年的時間節點。
說實話,這場戰爭不僅僅中國的吃瓜群眾看累了,就連一直以來對烏克蘭提供援助的歐美也響起「澤連斯基疲勞症」的聲音,對烏克蘭的支持大不如前。
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歐洲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俄歐之間的能源戰爭。
而這場戰爭之外的戰爭,可能會徹底顛覆已有的全球格局。
1 、陷入僵局的俄烏戰事
首先,我們看看俄烏最近在忙什麼。
我們都知道,俄軍自從拿下馬里烏波爾後,烏東戰局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今天我炮擊一個陣地,明天你攻擊一個彈藥庫,戰爭處於一種類似於敘利亞的那種小規模戰鬥僵持狀態。
這種僵持可以說是必然的,對烏克蘭來說,烏東地區烏軍的精銳和技術兵器已經幾乎損失殆盡,想收復失地,已經是不可能了。
對俄羅斯來說,自從拿下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後,特別軍事行動第二階段目標已經基本完成了,就差一個頓涅茨克州里的斯拉維揚斯克。
烏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個面積超過 170 平方公里的密集防禦陣地,儲存了大量武器、彈藥、燃料、潤滑油和食品,而且烏軍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放置了重型武器,並在公寓樓和私人住宅中放置了火力點。
可以說,這裡是塊硬骨頭,不好啃,所以俄軍並沒有急於攻擊,而是有條不紊地鞏固盧甘斯克佔領區的秩序,輪換部隊,積蓄力量,可能是要等待天氣轉冷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加劇,然後軍事政治一起動手,徹底解決烏東問題,到時候實現了「解放頓巴斯」這個第二階段目標,無論是談停戰還是繼續進攻,都進可攻退可守。
所以,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烏東戰場上基本平靜了下來,但是烏南的赫爾松地區卻沸騰了。
俄軍在佔領赫爾松後,一直在策動這個地區的公投,因為這裡俄族不佔優勢,沒法複製克里米亞模式,所以俄羅斯直接下令赫爾松、扎波羅熱州,當地人欠的烏克蘭銀行貸款和房貸都可以一律取消,還給當地人發放補助,比如退休人員、殘疾人和孕婦每人一萬盧布,18歲以下兒童每月4000盧布,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
公投的日期暫定9月份,從目前情況看,如果真公投了,赫爾松就會像克里米亞那樣真的丟了!
所以烏軍在8月底開始了所謂的夏季大反攻,在赫爾松方向投入了若干個旅級戰鬥隊,讓整個戰鬥上升到了戰役級,出動的裝備包括T-72M1主戰坦克、M113裝甲車和好久不見的蘇-25強擊機,甚至連抗俄神器海馬斯火箭炮以及美軍最新提供的AGM-88反輻射導彈都出現了,可以算是烏南地區能拿出的最大力量了,和前幾次那種表演性質的反攻完全不一樣。
從戰況來看,烏軍最近連續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攻擊俄軍的集結地、彈藥庫,甚至還攻擊第聶伯河大橋,想讓孤懸北岸的赫爾松首府得不到南部俄軍的增援。
據說烏軍一度突破了俄軍防線4千米,有一支烏軍特種部隊已經滲透進了城內,據說已經刺殺了多名俄羅斯任命的官員。
但是在俄軍的彈性防禦之下,烏軍的這次反攻大概率仍是不成功,截至9月6日,烏軍幾乎所有的參戰部隊都被打了回去,丟掉了大部分收復區,包括剛剛換裝北約裝備的預備役機 66 旅,都被俄軍岸防 126 旅和傘兵 247 團打了個丟盔棄甲,還好俄軍在南烏兵力有限,不至於追擊擴大戰果。
這對烏軍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攢了半年的力量,拿了最新的軍援,連赫爾松突出部的孤軍都啃不動,還怎麼反攻克里米亞?怎麼收復頓巴斯?
所以,烏南戰局大概率會像烏東戰場那樣平靜下來,一直到俄軍認為時機成熟,打破僵局那一天。
2、歐洲能源危機
硝煙瀰漫的戰場在烏克蘭,但更精彩的能源戰爭則正在俄歐之間開打。
歐盟本來前一段態度堅決挺烏,民間的心氣也很足,動不動全行業抵制俄羅斯,民眾去遊行支持烏克蘭,但《士兵突擊》中有句話: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歐洲人恰恰是最忍不了平淡和漫長的。
現在僵持的戰場很難吸引歐洲人的眼球,歐洲人也從一開始的群情激奮變得疲憊,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畢竟遊行和抗議完,也是要回家吃飯的。
結果回家一吃飯發現,飯都快吃不起了,受制裁俄羅斯原油影響,歐洲陷入了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6 月歐盟普通小麥和硬粒小麥的平均價格同比上漲 84% 和 90%。
天然氣和電費則更加昂貴,截至今年夏末,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了近三倍,達到25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電價則更為失控,德法兩國的電價幾乎每天都在刷新紀錄,電價在過去一年暴漲了近10倍。
這種能源危機,可以說完全是歐洲自己作的。
一方面,歐洲非常依賴俄羅斯能源,歐洲每年消耗的5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約有45%來自於俄羅斯,德國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度高達61.9%,而保加利亞和芬蘭兩國對俄天然氣依賴度更是達到了100%。
另一方面呢?歐盟被美國攛掇著不斷衝撞俄羅斯安全底線,直接導致俄烏戰爭爆發,還制裁俄羅斯原油,結果俄羅斯以能源為武器對歐盟施壓,讓歐盟面臨著能源結構性短缺。
相比市場調配原因導致的短缺,這種結構性短缺是最麻煩的,因為短時間根本沒有可以彌補短缺的能源供應,這就可不像你去菜市場買菜,這家沒菜了就去那家買,天然氣這種大宗商品的供應和消費都是基本穩定的,一旦供給出了問題,那麼你幾乎跑遍整個菜市場,也買不到足夠的菜了。
3、歐俄能源問題上較量
歐洲顯然明白俄羅斯以能源為武器,來逼歐洲就範,等歐洲到冬天了,取暖要央求俄羅斯了,俄羅斯就可以施施然提條件,以主動地位結束俄烏戰爭。
這是個陽謀,所以歐洲也在用陽謀來抵御這種能源卡脖子,目前最有效的方案是囤氣,你不是想用天然氣逼我就範嗎?我現在提前開始囤氣,囤夠過冬的,就是不求你!
目前,經過各個天然氣渠道的補充,截至8月底,歐洲完成天然氣儲備量的79.4%,提前兩個月完成80%的目標。但是要注意,歐洲的天然氣儲備能力是有限的,即使達到最大儲備量,也只能保證民用天然氣到明年3月,這對於製造業用氣則是嚴峻的挑戰。
歐洲的氣是哪來的?說起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相當一部分居然是中國來的!
根據土耳其《新黎明報》披露,中國今年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超出了實際需求,目前正將多出的部分出售給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國家,僅中石化一家公司,就向歐洲出售了至少45批次的液化天然氣,佔歐洲今年上半年總進口量的6%,這讓俄羅斯天然氣有了一次「漂洋過海來看你」的奇妙之旅。
中國不僅賣俄氣,還把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被迫購買的美國天然氣,加價幾倍賣給歐盟,船都不用到中國卸,直接開到歐盟去,中國含淚賺了上百億美元,歐洲還要謝謝咱。
比如前一段,中國被英國媒體盛贊為拯救歐盟的「白衣騎士」,這個詞一般是指當一家公司面臨經營災難的時候,另一個公司仗義相助的行為。
土耳其人酸溜溜地評論,中國在天然氣交易中賺取了巨額差價,這可能會「間接違反歐洲禁運法令」。
為啥土耳其要曝出來這筆買賣?因為土耳其也想做這個生意啊!
土耳其有一條阿塞拜疆通往土耳其的跨安納托利亞 TANAP 天然氣管道,土耳其獲取這些天然氣後,轉手就能把天然氣高價賣歐洲。
只不過跨安納托利亞管道流量有限,年供應量連歐洲需求的10%都不到,雖然8月份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達成協議要把管道流量增加一倍,但施工也是需要時間的。
眼看著歐盟有需求,但就是受限於運力賺不到錢,土耳其急得是抓耳撓腮,拿出點酸話指責中國,也很正常了。
4、俄羅斯的反制
對於歐洲囤氣的行為,俄羅斯顯得很淡定,你去囤吧,我把氣源斷了!
俄羅斯最近宣佈停止北溪1號供氣,理由是「由於發現多處設備故障」,直至故障排除。可問題是,天然氣生產一時半會是停不了的,管道停了也沒法輸出啊,俄羅斯選擇把這些天然氣直接點燃燒掉,看似浪費,但卻是一種用實際行動向歐洲施壓:爺有的是天然氣,寧可燒掉也不給你!
要知道,北溪1、2號是直接給德國供氣的管道,如果北溪1、2號停止,俄羅斯對歐洲輸送天然氣管道就剩下陸上通道(經白俄羅斯、經烏克蘭、經土耳其),在整個歐洲都缺乏天然氣的情況下,這些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將被沿途國家大量截留,德國與西歐國家得不到多少天然氣,這只會讓德國本不富裕的工業用氣雪上加霜。
前面說了,歐洲最大天然氣儲備量,也只勉強夠民用氣,俄羅斯這一斷,歐洲的工業用氣也沒了。
斷工業用氣雖然不像斷民用氣那樣動靜大,但事實上的影響卻比斷民用氣要大得多,天然氣在工業領域不僅僅是燃料,更是原材料和電力來源。
斷氣帶來的就是歐洲製造業的原材料緊缺、生產成本飆升。通常來說,能源成本佔工廠運行成本的10%,如果高了,就會大大侵蝕利潤,當企業無利可圖的時候就會倒閉。
比如,目前歐洲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材料的化肥生產基本上停滯,導致世界化肥供應產生了9%的缺口,大批化肥廠關閉。
而全球最古老的玻璃製造商奧地利Riedel,因為無法保證24小時給玻璃熔爐通電,也計劃關門停產。
歐盟內部兩家最大的金屬冶煉廠也因為無法負擔飆升的電力成本而被迫關閉,導致歐洲將有更多的金屬產能受到巨大衝擊,鋁和鋅產量下跌了將近一半。
要知道鋁在工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一旦生產中斷,大到電器、電子產品、家裝,小到藥品包裝、電池等行業的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
製造業立國的德國更慘,大批工廠因為能源成本高漲無法負荷而陸續關閉,德國有機硅生產商BIW首席執行官說:「德國經濟會逐漸去工業化。」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認為,這是德國的重大警訊。
當真金白銀遭受損失,資本可不會在乎挺烏多麼光榮,只會第一時間把工廠遷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根據調查,德國500多家工業公司中,近2/3擔心能源成本會導致競爭力下降,超過1/5的公司希望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或已經採取行動。
所以今年大批德國企業出逃,首選對象自然是具有完整產業鏈的中國,比如化工巨頭巴斯夫投資100億歐元在中國華南地區建設一體化基地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海拉宣佈將擴大在華產能,在常州新建車燈工廠。德國折扣店奧樂齊也將在中國開設數百家新店。寶馬於6月在瀋陽開設了第三家工廠,大眾也已經反覆多次說要把產能轉移到中國。
光今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就達到了100億歐元,比過去的峰值62億歐元還多了38歐元。
在可以預見的下半年,德國製造業外逃的趨勢還會繼續加大,急的德國總理舒爾茨表態「不要過度依賴中國」。
可是嘴上說有啥用啊,你倒是想辦法把能源價格降下來啊!
5、G7的再次反擊
為了進一步向俄羅斯施壓,G7財長會議宣佈,要對俄羅斯石油進行限價。
很多人不理解,人家賣家不降價,你買家單方面限價有啥意義?
其實這個禁令不是說給俄羅斯的,而是說給運輸企業和金融公司聽的。按照G7的意思,如果誰超過了最高限價去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話,那麼G7將不提供石油運輸服務及保險等衍生金融服務
石油的跨國貿易離不開兩個條件,一個是運輸,一個是金融服務。巧了,這兩個條件都掌握在西方手裡,在世界上,歐盟、英國和美國公司約佔全球石油運輸保險和再保險的90%,全球約95%的油輪船隊由倫敦的國際保護與賠償俱樂部集團(P&I俱樂部)和歐洲大陸的一些公司負責。
雖然買俄羅斯石油的客戶可以不理會這個限價,但運輸和金融企業不可能不理會,別忘了西方人還有長臂管轄的大招,誰不聽話,去給超出限價的俄羅斯原油運輸承保,那西方就會動用西方的霸權制裁這家運輸企業或者保險公司,這幾乎是致命的。
就算明知道西方不講理,但也很無奈。這一招美國曾在制裁伊朗石油時候用過,效果非常不錯。
如果真有哪個頭鐵的運輸公司非要運油,你信不信半路不知道啥時候都會殺出來一撥索馬裡海盜?
所以這一招把運輸企業和金融企業吃的死死的,消息一出來,國際油價就跌了1%。
G7這個限價令能否順利執行有一個國家的態度很關鍵,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因為中國不但有龐大的運力,也有獨立的金融系統可以提供物流金融信用。當然,如果中國運輸系統和金融系統與G7硬頂也有被西方集體制裁的風險。
但中國也是這個限價令的受益者,所以為啥要趟這個渾水呢?
這就是G7限價令的毒辣之處,既揮舞大棒威脅全球航運企業,同時也製造胡蘿蔔讓關聯國家跟著受益。
面對西方的制裁大棒,俄羅斯也很剛,直接宣佈對不友好國家禁止出口石油。注意,這裡俄羅斯禁止石油出口範圍是不友好國家,而不是參與限價令的國家,這就是為未來石油出口保留一個轉售的通道。
估計最後結果,還是中國印度沙特等國家充當「白衣騎士」,從俄羅斯買油轉賣給歐盟,含淚賺上一筆。
6、餘波
現在知道為啥烏克蘭在明明條件不成熟的時候,非要發動一場赫爾松大反攻了吧?就是生怕歐洲因為能源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停止對俄制裁,停止援助烏克蘭,這對烏克蘭才是最要命的事。
所以就算很多部隊當了炮灰,這場赫爾松反擊戰也必須打,不管打好打差,外宣包裝成一場勝利,多少能給歐洲民眾提供一點希望——大家再忍耐一下,勝利就在眼前。
呃,繼續打錢!
相信此刻歐洲各國一定是進退兩難,屈服吧,前期堅定支持烏克蘭的表態不好轉彎,美國那裡也過不了關。不屈服吧,真要是因為能源危機讓製造業外逃了,歐洲的未來可就完了。
所以,只要俄烏戰爭不結束,歐盟能源危機長期化,那麼這種製造業外逃的趨勢必將從德國蔓延到整個歐洲,歐盟衰落就會不可避免,隨著歐盟製造業技術加速向中國流動,中國全球製造業大國地位將更加穩固,而且成為中低高端全覆蓋的製造業大國。
9月6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宣佈,將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付款方式改為盧布與人民幣,徹底剔除美元與歐元。
按照過去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中國付款方式以美元與歐元為主,少量額度用人民幣。今年1月,中俄簽訂最新的天然氣供應協議,這個協議明確付款方式是歐元。
那麼現在俄羅斯為什麼連歐元也徹底排斥呢?
這完全是歐盟自己作的結果。
一方面,今年歐元匯率下跌很厲害,大半年下跌了20%,俄羅斯持有歐元吃虧不小,環顧全球,除了美元之外就算人民幣最堅挺,對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都是升值。
另一方面,歐盟主要成員國德法加入的G7要對俄羅斯石油進行限價,俄羅斯反制的手段就是切斷不友好國家石油供應,眼看著俄羅斯與歐美能源也要硬脫鈎,俄羅斯持有歐元意義已經不大。
兩者疊加促成俄羅斯對中國天然氣供應只要盧布與人民幣。這一切都是歐盟神助攻的結果。
我們啥也沒做,突然就擁有全球儲量第一,全球佔比高達28%天然氣的唯一貨幣結算權,意義十分重大。
真是人在家裡坐,天上也能掉餡餅。
這場俄烏戰爭,美國得到了外逃的資金,中國得到了外逃的工業以及俄羅斯能源的全球貨幣結算權,而歐洲,就是這場戰爭最大的祭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