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最近在哈爾科夫的反攻已經奪回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讓人完全意想不到,這個時候烏軍還有能力發起這樣一場攻勢,而俄軍竟然呈現兵敗如山倒的態勢。
目前戰場的態勢大概是這樣的,烏軍拿下了巴拉克列亞、伊久姆、庫皮揚斯克市區西部,前鋒已經推進到距離邊境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南邊的紅利曼也非常危險。
這場從9月6號開始的攻勢,有兩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一是烏軍狂飆突進的速度,四天推進100公里,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二是沿途的俄軍抵抗意志很低,看到烏軍就跑,沒有俄軍的配合,烏軍根本不可能推進這麼快。
俄羅斯幾個月才拿下的地方,幾天就丟光了,我看戰報都不敢相信,反復看了N次,俄軍這麼拉垮了嗎,還真就是這麼拉垮。
不過俄軍人員裝備損失不大,倒不是他們守得好,而是因為跑得飛快,烏軍根本追不上。
那麼,俄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大敗呢?
首要原因,就是開戰以來一直說的俄軍兵力不足。
俄軍在哈爾科夫東部就沒多少正規軍,伊久姆在幾個月前的確有俄軍重兵,但是打下紅利曼之後,伊久姆集群的俄軍便陸續撤回了國內休整,或者調到了別處。
最前沿的巴拉克列亞,是伊久姆的西部屏障,極為重要,按理說應該重兵駐防,但現實是,俄羅斯只在這裡擺了一千多民兵預備役部隊,連正規民兵都不算,加上兩個特戰分隊,而在伊久姆、庫皮揚斯克、紅利曼,也沒有幾個俄軍正規軍。
也就是說,俄軍在哈爾科夫東部的防禦,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只有少量特戰,外加民兵預備役,為什麼俄軍不增援呢?
因為真沒有多少兵。
俄軍進入烏克蘭一共也就十萬出頭,赫爾松去了兩三萬,南部戰線又去了絕大部分,能留給哈爾科夫一線的兵力很少。
俄高層一直不想動員,主觀上是因為俄羅斯不想擴大事態,想著把俄烏局勢停留在「特別軍事行動」的層面。
但客觀上動員的困難也很多,因為動員是需要體制銜接的,過去俄羅斯的軍隊體制,一級是正規軍,二級是預備役,三級是地方工作人員。
只要戰爭發生,地方工作人員可以動員當地適齡兵源先進入預備役,而預備役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升格為正規軍,這套體制繼承自前蘇聯,雖然有一定的弊端,但總體來說還是能用的。
但是2009年,謝爾久科夫上台後進行的軍改,廢除了這套動員體制,俄軍被職業化,職業化的好處是能以低成本應付低烈度戰爭,但壞處也很明顯,職業化軍隊搞搞反恐還可以,並不適合真正的戰爭,這個弊端已經被美軍驗證過了。
後來,俄軍一直沒有恢復這套動員體制,這就造成了俄軍難以動員的困境,但很明顯,以現在的戰場局勢,單靠這十多萬職業合同兵是無法應付了。
俄軍的總兵力倒是不少,海陸軍三軍編制各30多萬,合計100萬左右,但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陸軍只有30萬左右,這數量明顯不夠,而且俄軍大部分還是義務兵,義務兵根據法律是不能出國作戰的。
俄軍自己宣稱有四十萬合同兵,但是不可能全部派去烏克蘭,起碼得留一半守家,10萬進入烏克蘭,另外10萬輪換。
所以俄軍目前理論上最高兵力確實只能是十萬,這麼點兵力根本不可能解決烏克蘭,理論上俄軍有兩個辦法解決,要麼動員,要麼將佔領的地區公投入俄,那樣義務兵就不算出國作戰了。
所以俄羅斯才會急著每到一個地方就要搞公投。
第二個原因,就是烏克蘭有北約的情報體系支持,事先已經知道了哈爾科夫俄軍的防禦是空架子。
為什麼我敢肯定這一點呢?
因為烏軍這幾天都是狂飆突進,幾乎不做停留,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在巴拉克列亞遇到俄軍特戰分隊抵抗時,直接繞過了正面,直插後面,而且到了後方,依然開足馬力狂飆,沿途遇到一些俄軍抵抗也不戀戰,而是直接穿過。
要知道,烏軍本身也就出動了一萬多人,如果烏軍認為對面有俄軍,且俄軍會抵抗的話,是不可能這樣狂飆突進的。
很顯然,就是知道俄軍在這裡沒幾個人,俄軍在哈爾科夫擺了個空城計,烏克蘭的情報體系固然看不出來,但北約的情報體系不是瞎的。
第三個原因,可能涉及到內部俄羅斯激烈的博弈。
此次大敗之所以不正常,還體現在俄軍的援兵遲遲不來,援兵到底在哪裡,和空天軍到底在哪裡一樣,成為了俄烏衝突的兩大未解之謎。
哈爾科夫南邊盧甘斯克就有中央軍區的部隊,邊境上俄軍一樣有部隊,距離並不遠,從邊境到庫皮揚斯克也就20公里,一腳油門就到了,可是好幾天都不來,這太不正常了。
我個人認為比較靠譜的說法是,俄羅斯內部博弈非常激烈,這種激烈博弈的證據體現在哪裡呢?
9月3日,俄羅斯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盧克石油的董事會主席馬加諾夫在莫斯科一所醫院被發現身亡,目前說法有兩種,官方說法是「病亡」,民間說法是被人從6樓窗戶扔了下去,整個事件撲朔迷離。
除了馬加諾夫,今年身亡的寡頭還有7個,分別是:
1月份,俄氣運輸部部長舒爾曼在聖彼得堡家裡被捅死;
2月份,俄氣結算中心副主任丘拉科夫在聖彼得堡家裡上吊;
4月份,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前副行長阿瓦耶夫在莫斯科家裡先殺了老婆孩子,然後自殺;
諾瓦泰克公司前董事長普羅托謝尼死於西班牙一棟別墅,死因不明,諾瓦泰克是俄羅斯最大的私營天然氣公司;
5月份,盧克石油的董事會成員亞歷山大•薩博坦被發現死在一個地下室,死因為「心力衰竭」;
6月份,烏拉爾能源公司前總裁奧加列夫死於莫斯科一處豪宅,死因同樣不明。
7月份,俄氣工業集團的北極項目承包商尤里•沃羅諾夫被發現死於聖彼得堡自家豪宅的游泳池,死因為頭部中槍;
如此多寡頭身亡,充分說明瞭一點,俄羅斯的內部鬥爭到了你死我活的白熱化程度,不排除鬥爭蔓延到了軍隊內,所以才會出現增援遲遲不到的怪象。
第四個原因,則是烏軍這次的戰術確實打得不錯。
烏軍這次的戰術是先用國土防衛旅上去送一波,然後精銳再開著皮卡、裝甲車突破,俄軍有點被這陣仗嚇到了,並且烏軍遇到釘子就繞過,快速機動到後方,比如烏軍在進攻巴拉克列亞的時候,其實當地民兵預備役和特警是有抵抗的。
但是烏軍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從南北兩側繞過,直插後方,這個戰術明顯讓守軍陣腳大亂,另外從戰略上,烏軍在赫爾松的進攻聲勢很大,牽制了大量的俄軍部隊,雖然烏軍在赫爾松方向損失很大,但的確成功麻痹了俄軍,以致於俄軍完全沒想到烏軍會在哈爾科夫來一波。
從政治上來說,這次大敗影響極為惡劣,德國外長馬上就宣佈繼續援助烏克蘭,這是打出信心了,如果俄羅斯在戰場上繼續拉垮下去,那麼就算對歐盟全部斷氣,歐盟依然會硬撐著繼續跟俄羅斯耗下去。
其次,從民心上說,俄軍這次的表現,勢必重挫其在哈爾科夫的民意,哈爾科夫本來是個親俄區,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是和盧頓兩州一起造反的,但是當時俄軍沒有進入哈爾科夫,導致哈爾科夫的親俄武裝孤立無援,損失慘重,不少人認為自己被俄軍賣了。
所以在八年後,當俄軍再次進入哈爾科夫時,親俄民意已經大大減少,就算心裡親俄,也不敢再輕易表態,而此次俄軍這樣潰敗,烏軍回來後肯定對親俄勢力進行打擊,等於又把親俄人群賣一次,俄軍後面要是還想再打進哈爾科夫,恐怕不會有什麼民意支持了。
連續被賣兩次,再親俄的人也會絕望。
對俄羅斯內部來說,這場慘敗影響也會非常深遠,過去,以普京為首的俄羅斯政權這麼多年來都不願意使用皇俄,而是對皇俄又拉又防,需要時使用他們,用完了馬上扔在一邊。
早在八年前,皇俄派便要求對烏克蘭強硬,但是官方置之不理,這次慘敗後,俄羅斯輿論已經罵聲一片,皇俄勢必進一步得勢,西化派進一步失勢。
最後,我們不得不說,這次大敗已經成為事實,希望俄軍客觀對待,總結經驗教訓,如果還抱著「十萬合同兵輕鬆擊敗烏克蘭」的幻想,那這種大敗日後恐怕少不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