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一直默默無聞的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突然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15日到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在烏茲別克斯坦城市撒馬爾罕舉行,各國政要紛至沓來,有中國國家領導人、俄羅斯總統普京等成員國元首,各個觀察員國家元首,甚至連不是成員的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伊朗總統萊希、以及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都跑來了。
很多人都有點奇怪,上海合作組織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為啥突然就引來這麼多元首?
這就要從上海合作組織的變革說起了。
1、上合組織的成立與變革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上海合作組織是咋成立的。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國、俄羅斯、中亞四國於2001年6月15日宣佈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因為是在中國上海宣佈成立,所以被稱為上海合作組織。
我們知道,像上合這樣的組織,國際上還有很多,比如東加勒比國家組織、安第斯共同體、15國集團、黑海經濟合作組織、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合作組織、中歐倡議國組織、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等等,這些組織主要以經濟合作為主。
但上海合作組織不太一樣,它的定位一開始就立足於安全,政治和軍事的味道非常濃。
上海合作組織最早可以追溯到中蘇關係正常化後,中蘇在邊境地區裁減軍事力量和建立信任措施的談判,畢竟當年有那麼多爭議地區,兩國又在邊境地區囤積大量軍隊,這對誰都是個不小的負擔。
可是談了沒兩年,蘇聯解體了,參與談判的從一個國家變成了5個國家,後來,以此為框架,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個國家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五國機制,這就是上合組織的前身。
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也加入了進來,六國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注意這個時間點,大有深意。
2001年以及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權後,極端思想開始不斷向外泛濫,首當其衝就是中亞地區。
中亞的情況非常複雜,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俄國人都統治過這裡,各自都留下了很多雷,比如宗教問題、領土爭端、民族矛盾甚至蘇聯殘存核力量等等。
看過中亞地區地圖的都知道,中亞這個地方被天山山脈、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包夾和穿插,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先天是極端宗教勢力和恐怖分子孵化的溫床,中亞國家都深受這些武裝分子之害,甚至中俄都逃不脫。
中國有東突分子作亂,俄羅斯有高加索分離武裝,甚至今年年初的哈薩克斯坦騷亂,武裝分子也是從山上下來的。
但當時各國又沒特別好的辦法,畢竟就算當年蘇軍的強大,拿山區的阿富汗游擊隊也沒轍啊。
而美國則以反恐為由頭,把手伸進了中亞,比如銷毀哈薩克斯坦的蘇聯遺留核導彈,攔截從哈薩克斯坦運往巴基斯坦-阿富汗邊界地區的放射性物質,拆除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個蘇聯生物實驗室等等。
2001年5月,美中央戰區司令湯米·弗蘭克斯訪問杜尚別,以援助為誘餌說動塔吉克斯坦配合美國的反恐戰略。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上合組織」誕生了!中俄和中亞四國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從明面上看,這個合作組織的主要目標是打擊三股勢力,但各方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目的,就是抵抗美國藉口反恐向中亞滲透。
一轉眼,上合組織成立已經20年了,在這20年裡,上合組織在維護地區安全安定、推動地區內部合作方面,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這是上合組織的巨大優勢。
比如,在加入上合的時候,就必須承諾一些條件:比如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互相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互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平等互利,通過互相協商解決所有問題,不謀求在相毗鄰地區的單方面軍事優勢。
看到沒?上合組織的最大原則是就是平等,而這個世界最大的矛盾就是不平等。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美國拉起來的G7、北約、四國機制、AUKUS等等組織,目標都是建立一個地緣政治的工具,核心自然是美國,說是合作,其實啥事都要聽美國的,大家都要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甚至有時候還需要犧牲自己利益來滿足美國利益,這次歐洲各國哪怕自己挨凍也要支持烏克蘭,就證明了這些組織的弊端。
可是上合組織完全不一樣,各成員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上合組織奉行不結盟政策,在對外問題上不干涉他國內政,保持求同存異立場,上合組織成員國通過溝通,達成合作問題上的共識。
一個是當狗,一個是當人,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當然,中國也從上合獲取了巨大利益,2001年中國加入WTO,經濟開始飛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海量的能源需求,而中亞國家恰好能夠滿足中國爆發的能源需求,於是一系列能源合作項目以上合建立的渠道達成了,中國獲取了源源不斷的能源和原材料。
可以說,沒有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和中亞國家就建立不了如此深厚的互信關係,中國的能源安全就無法保障。
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上海組織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是因為其職能和定位的限制,導致上合組織的存在感和影響力一直不太大。
從地圖上來看,上合組織已經發展為一個橫跨東亞、中亞、南亞、北亞、東歐的強大洲際組織,完全有條件像北約或者歐盟一樣整合內部,形成一個強大的地區性力量。
但是呢?論經濟,上合組織人口30億,GDP總量23萬億美元,而歐盟GDP也才17萬億,看起來比歐盟多,但是在世界上大家都聽說過歐盟如何如何,啥時候聽到上合如何如何了?
論軍事,上合組織的確搞過一些聯合軍演,但基本停留在反恐軍演的層面,演習地域十幾平方公里就頂天了,人數也就幾千人。
而北約一年要聯合軍演幾十次,涉及空、海、陸、電磁等多個領域,從北極到地中海沿岸再到大西洋,無論是規模還是廣度都遠超上合軍演,而且北約有一個統一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上合則沒有這個機構。
2022年1月哈薩克斯坦騷亂,本來應該是上合組織出兵,但哈薩克斯坦並沒有邀請,最後還是集安組織(其實就是俄羅斯)出兵幫助哈薩克斯坦平復國內局勢。
論政治,上合內部平等是個優點,但缺點是太平等了,沒個話事人,壓不住內部矛盾。別看上合只有8個國家,但內部各種小心思不斷,中國崛起俄羅斯衰退,但俄羅斯又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對中國把手伸進自己後院有點警惕;中亞四國內部又有民族矛盾和領土糾紛,就在9月13日還爆發了領土衝突;更不要說印巴了,那簡直是世仇。
連內部矛盾都解決不了,這上海合作組織還怎麼發揮作用?
不過不要擔心,今年的上合峰會,可能會給上海合作組織帶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
2、上合擴圈的變化根源
這次撒馬爾罕峰會,最重要的一個議題,就是擴圈。
目前上合組織國家包括:
八個成員國:印度、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四個觀察員國: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國;
六個對話夥伴: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和斯里蘭卡。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伊朗一直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上合組織的各項活動,得到了上合各成員國的認可,在被取消制裁後,伊朗的加入申請也終於在2021年通過,而這次的撒馬爾罕會議,將通過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履行義務的議定書。
同時,這次峰會還將向沙特、卡塔爾、埃及提供對話夥伴國地位,啓動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程序,以及就給予巴林、馬爾代夫對話夥伴地位做出決定。
而此前已經有媒體報導,有10個國家希望加入上合組織,包括阿聯酋、敘利亞、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等國。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加群順利,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可能增加到近20個,擴充了一倍,這對上合組織來說,是一次翻倍的規模提升。
不過這些新加入的國家,卻讓人感覺有點奇怪。
比如卡塔爾、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我們都知道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如果加入的是金磚國家這種經濟組織,美國人也不會說啥,但是這次居然盯上了上合這個本來定位為政治軍事合作目的的組織,真的很出乎意料。
這就好比日韓和中國做生意,美國不會管,但是日韓有一天和中國搞聯合軍事演習了,你看美國還能不能坐得住?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背後的原因,我們就會發現,這次上合的「擴張」,來自三個變化:
第一,阿拉伯國家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
阿拉伯國家其實也有個國際合作組織,叫阿盟。阿盟比北約建立還要早,宗旨是密切成員國之間的合作關係,協調彼此間的政治活動,捍衛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全面考慮阿拉伯國家的事務和利益。
說的很好聽,但奈何阿拉伯世界的戰鬥力實在太渣,軍事實力根本無法「捍衛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所以不得不大筆大筆軍購。
這個軍購,在美國人看來,是一種保護費,而在沙特看來,這是花錢請一個保安。
但很快,阿拉伯世界發現不對勁了,我花錢請了個保安,怎麼現在保安開始蹬鼻子上臉了呢?
一會要求配合美國的反恐戰爭,一會要在自己的領土建基地供美國屠殺自己的阿拉伯兄弟,這樣搞,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沙特很不爽,但因為沙特需要美國幫忙抵御胡塞武裝,所以有時候只能捏著鼻子忍,還好特朗普的女婿和小薩勒曼關係不錯,兩國關係尚可。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拜登老早就看沙特不順眼了,在競選時宣稱,要讓沙特成為國際「賤民」,說他上台後要「重新校准」兩國關係。
拜登上台後也是處處給沙特顏色看,今年搞的「全球民主峰會」,也沒有邀請沙特。還把沙特的死敵胡塞武裝從恐怖組織名單中除名,這樣伊朗再給胡塞武裝資金可就沒了障礙了。
美國這樣對沙特,沙特和美國的關係能好才叫怪了,所以今年拜登遇到通脹,想讓沙特幫忙增產降油價,小薩勒曼才會有拒接拜登電話的事發生,憑啥你要降通脹,卻要我承受損失為代價?你怎麼這麼自私?
所以7月份拜登訪問中東,特地把第一站選擇了以色列耶路撒冷,訪問剛結束以色列就空襲了巴勒斯坦。這顯然是在敲打沙特,你老實點!不然我就讓以色列搞事情。
這對沙特來說,簡直是一種羞辱,本來十幾個阿拉伯國家打了好幾次都沒把以色列幹掉,現在美國又拿以色列來威脅阿拉伯國家,對沙特來說無疑是一種自私和侮辱的行徑,為了討好國內猶太勢力,而把沙特盟友背叛了。
事實上,更多的阿拉伯世界國家早就看到了美國的自私,比如2011年,埃及發生動亂,總統穆巴拉克可以說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但美國說拋棄就拋棄了;還有去年,美國不管不顧就拋棄了阿富汗盟友。
那麼未來有一天,美國為什麼就不能拋棄阿拉伯國家?
BBC曾說:「沙特不再信任華盛頓。他們推斷,如果美國人能對一個忠誠的朋友這樣做,他們也能對任何人做出這種事。」
那麼,既然美國的安全保證靠不住,中東國家自然要找一個Plan B了,看來看去,上合組織是最符合條件的。
內部有五常之二,有世界經濟前五之三,軍力強大,科技先進,經濟發達,還有巨大的能源市場,更重要的是,這個組織倡導的就是平等,號召多級政治力量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
如果是你,你是願意給被猶太財團控制的基督教國家當狗,還是當上合組織中平等互利的夥伴?
事實上,沙特的這種決定早就開始了,2017年3月,中沙兩國簽署價值65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引進彩虹-4的生產組裝線。2018年沙特又向中國訂購了足足300架無人機,包括當時炙手可熱的彩虹-4和翼龍-2型無人機。2021年沙特再次購買了中國TB001型無人機生產線。
你看,保護費都交了,那上合怎麼也要讓人進來吧?
第二,上合組織的定位發生變化。
上合組織在20年前,定位是一個打擊三股勢力的區域國家間政府合作組織,有一定軍事和安全背景。
可能當時中國也覺得,自己的經濟不會發展到成為上合經濟發動機的地步,所以壓根沒想著把上合組織變成一個經濟組織。
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到全世界去找原材料,開拓海外市場就成了必然,等非洲、澳洲、南美都佈局完了才想起來,咦,身邊不是還有一個資源豐富的中亞麼?而且還有現成的合作機制,幹嘛不利用起來?
所以,上合的定位也別只是局限在政治和軍事了,還要借這個機制開展經貿、環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的合作。
最起碼的,咱們都是一個上合組織的,關稅能不能減免一點?交通運輸能不能清關快一點?技術轉移能不能別搞太多限制?跨國投資能不能給點優惠?
如果這些都落實了,我們就會發現,這簡直就是個中亞版的RCEP嘛!
事實上,中國和上合的經貿往來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2021年中國與上合成員國貿易額達3431億美元,同比增長40%,是2001年的28倍!
而隨著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上合組織的經濟引擎,那麼這個組織就會徹底改變以前沒有主心骨的局面,包括俄羅斯,在經濟方面都不得不圍著中國轉!
更關鍵的是,這個組織隨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的加入,那簡直就是套娃版的歐佩克,再加上原來的中俄印,那真是要錢有錢、要工業有工業,要資源有資源,要人有人,要市場有市場,前途不可限量。
在這個世界經濟逆全球化崩潰,各國走向小圈子的時代,擁有這麼一個大號的內循環體系,對上合內部所有國家意義都非常重大。
第三,地緣政治的巨大變化。
上合組織成立後,原本只是局限在中亞地區,但在2017年把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納入進來後,勢力已經擴張到了南亞。
而這次伊朗的加入,又把影響範圍擴大到了中東。事實上伊朗向中俄靠近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就在今年1月,中國、伊朗、俄羅斯三國軍隊在阿曼灣海域舉行了第二次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威懾美軍艦隊的意圖非常明顯。
對這種局勢,美國著名地緣戰略理論家布熱津斯基,早在1997年的《大棋局》中就憂心忡忡地指出了:「對美國最大的潛在危險是『是中國與俄羅斯或許還有伊朗結成大聯盟』」。
雖然大聯盟並沒有成立,但實質上中俄伊三國已經形成了緊密的關係。
伊朗我們知道,是一個空有一手好牌但打得稀爛的國家,關鍵因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不行,雖然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二,但因為開採能力低下,出口量在世界排不上號,基本上就相當於內力充沛但任督二脈不通,所以碰上美國總是被欺負。
但現在伊朗終於遇到了能夠幫自己打通任督二脈的人了:中俄。
2022年1月16日,伊朗外長訪問中國,中方宣佈將在25年內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在伊投資涵蓋經濟、戰略、安全等各個領域,在中國投資的加持下,伊朗將從一個落後的資源出口國,成長為一個資源和工業並重的工業國。
而中國也從中獲得了長期穩定的伊朗優質石油供應。僅今年3月,伊朗就向中國輸送了超過3000萬桶原油,平均每天超過100萬桶,幾乎所有從伊朗港口出發的油輪都被中國購買,沒辦法,伊朗的油比沙特的油還便宜五分之一。
2022年7月,俄羅斯也和伊朗簽訂了400億美元天然氣協議,合作包括俄羅斯幫助伊朗進行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的增壓,基什氣田、北帕爾斯氣田以及六個油田的開發。此外,俄氣還將參與建設伊朗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和天然氣出口管道。
你看,這些設施一搞定,伊朗的天然氣產量不就上去了嗎?
很多人奇怪,俄羅斯本身也是產氣大國,為啥要幫助伊朗提高天然氣產量呢?這裡面藏著俄羅斯的小心思,看似幫伊朗,其實是在進行天然氣上游的資源整合。
要知道,歐洲獲取天然氣的途徑就那麼幾個,俄羅斯、阿塞拜疆、北非、美國(運力不足暫時不考慮),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一直在進行天然氣的「去俄羅斯化」,替代方案中伊朗就是重要角色,如果歐洲說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同時說動伊朗增加天然氣出口,那俄羅斯還拿什麼去拿捏歐洲?
所以俄羅斯搶先一步把伊朗天然氣拿在手裡,就能控制全球44%的天然氣供應,要知道世界石油份額歐佩克能控制的也沒比這個比例高多少,就能操縱石油定價權,那麼俄羅斯有天然氣在手,為啥不能操縱天然氣定價權?
所以,中俄伊三國被美國壓迫被迫組成鐵三角,不僅符合三國自己的利益,而且能夠以三國為支點,把影響力拓展到東歐、中亞、西亞、南亞甚至東南亞,再加上新申請的敘利亞、埃及和沙特,地中海沿岸、紅海、北非也進入了上合的勢力範圍,這麼大的一個「地理實體」。
無論在經濟、人口和地緣上,都是足以抗衡西方的存在,一旦形成,將意味著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巨大變化。
所以就算布熱津斯基早在20多年前就指出了這一威脅,那也沒戲,因為這是歷史的宿命。
而這個宿命嚴格算起來,竟然還是美國自己逼的,怨誰呢?
3、中國能從上合得到什麼?
第一,中國會得到一個新秩序。
官方說法是,中方希望同包括俄方在內的各成員國加強團結合作,使上合組織成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中堅力量、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穩定因素、推動全球疫後復甦的重要引擎。積極倡導多邊主義,通過對話解決衝突,努力建立共同的安全空間。
這段話很長,但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大國競爭加劇,地緣政治因素凸顯的大背景下,要建立起一個國際政治的新秩序。
冷戰結束後,以實力為基礎、以西方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以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規範為支撐的所謂「自由主義霸權秩序」在世界範圍內得以逐步確立。
雖然這個新秩序倡導和推動的自由貿易、集體安全、制度化合作等等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因為這個秩序是西方制定的,其根深蒂固的「利己」私心使得這一秩序並不公平,規則制定者拿走大頭,秩序之中的國家只能喝湯,甚至飽受屈辱。
我們可以看看當前的世界,G7、世界基金組織由發達國家把持,他們不承擔自己的義務,如減排、幫助欠發達國家發展,還通過國際組織,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動不動就制裁甚至大打出手。
還記得那個頹然的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嗎?聯合國會議上這位外交官怒斥美國以謊言為由故意發動侵略戰爭,還提到伊拉克戰爭里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未找到,但這並沒有阻止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對他的祖國敘利亞的軍事打擊。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秩序,也是不公平的國際秩序。本來可能一直是如此,但萬萬沒想到冒出個中國。
而經過不懈努力,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國家實力和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也在極力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
但是對美國來說,你要合理,那還不如把秩序毀掉!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年美國各種秀下限的出爾反爾、撒潑耍賴、趾高氣昂、傲慢打壓,不但搞中國,瘋起來連盟友都搞。
所以,舊秩序崩潰已經不可逆轉,所以中國把這個時期定性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時期,世界走向叢林化,叢林法則中沒有秩序,無論是納卡戰爭還是俄烏戰爭,都證明瞭這一點。
所有國家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在這個叢林世界中成為獵物,那麼報團求生就成了必然選擇,無論是土耳其的突厥國家聯盟還是RCEP,其實都是為了在全球化崩潰之前,建成一個內循環系統。
而上合組織,正成為其中最有力量的一個,這是上合組織的體量和分量來決定的,所以建立一個新秩序(起碼是覆蓋亞歐大陸的新秩序)就成了上合的歷史使命。
對中國來說,作為這個體系中的經濟龍頭,必須建立一個清晰的區域經濟合作和內循環的樣本,為亂紀元的世界提供一個示範。
一旦上合建立新秩序成功,就必然像恆星一樣形成巨大引力,吸引西方世界之外的國家聯合起來加入這個新體系,最後形成上合+其他發展中國家VS西方既得利益國家的對峙局面。
如果新冷戰開啓,抱團取暖最起碼可以保證自己不會成為炮灰。如果世界最終順利過渡到新秩序,大家也可以通過互利合作來促進經濟發展,共享人類文明發展成果。
也許,這就是中國的昭昭天命。
第二,中國會得到一個亞歐統一大市場。
我們都知道,今年中國提出了建設「統一的全國大市場」,說白了就是打破內部藩籬,構建一個消費能力強大、貨物暢通無阻的國內市場,來取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借此應對美國可能的脫鈎戰略。
說實話,這個政策是被逼無奈的一個「被動」政策,各行各業也非常難受,因為中國在長時間全球化分工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貿易體系,這是一種依附型的經濟結構,現在憑空要創造出一個體量相當於歐美市場的內部消費主體,實在是太難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世界為中國關上了美國的門,然後又打開了上合的窗。
在未來,上合實現20個成員國後,那幾乎就是一個3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中國還發愁生產的工業品沒人要麼?一帶一路戰略不僅能輸出基建,還能輸出商品啊!
以中國龐大的基建能力和高鐵技術,新上合以超級鐵路公路網為渠道,就能把亞歐緊密聯繫起來推動亞歐一體化,甚至還可以鏈接非洲,進一步拓展陸地經濟體空間。
這是一種新經濟模式,中國得到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然後利用中國的技術和產業鏈加工成商品,再返銷上合各個國家,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受益者,而中國,必將依靠自身產業優勢成為這個鏈條的核心。
所以,這個新的亞歐大市場,可以看做全國統一大市場的plus國際版,也是關係未來中國國運的重要一環。
第三,中國會得到一個國際化的人民幣。
前面講了,既然上合內部市場統一了,那貨幣是不是也要統一一下?畢竟如果繼續用美元,那就還是要給美國交「鑄幣稅」,平白無故被薅羊毛。
那麼用什麼貨幣呢?里拉?里拉動不動就貶值幾倍,實在讓人難以信任。盧布?雖然盧布綁定了天然氣實現了幣值穩定,可是上合國家裡,絕大部分都不缺石油天然氣,所以盧布也不合適,算來算去,也就只有人民幣了。
事實上,這一點早就有端倪了,去年伊朗剛剛宣佈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沙特也說考慮使用人民幣,而在前幾天的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俄羅斯也終於松口了,答應中國用人民幣支付俄羅斯天然氣。
當然,中國人用人民幣買石油,談不上國際化,但是印度人拿人民幣去找俄羅斯買煤炭,那妥妥就是國際化了,事實上印度人已經這麼幹了。
美元為啥能成為國際貨幣?第一是它有石油錨定物,第二是美國有全球軍事存在,第三是它有全球最強的高端工業製造能力和全球最大的單一區域消費市場,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現在上合內部使用人民幣結算能源,那麼人民幣就能同樣錨定石油,這就有了推翻美元霸權的基礎。第二,上合內部的軍力加起來,雖然達不到全球存在,但是在亞歐世界島以及非洲地區,是能夠對衝美軍的威懾力的,特別是擁有中俄印三個核國家,上合完全可以達到和北約相互摧毀的「核均勢」。第三就不用說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國家,上合又能提供30億人口的巨量消費市場,當人民幣在這裡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人民幣交易圈,那麼必將把美元排擠出相關區域,讓美元從全球貨幣衰落為一個地區貨幣。
當總量佔世界一半的經濟體進入去美元化,那麼美元也就無法維持對世界經濟的捆綁和束縛,美國還拿什麼去掌控全球的政治、經濟和外交?
當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那一刻,就是美國國運徹底衰落之時。
4、上合的未來
當然,上合想成為能夠影響全世界的國際組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沙特和伊朗、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這些國家本來就是死敵,在上合內部,如何平衡他們的關係?
比如,中俄印圍繞上合主導權而進行的私下博弈,到底誰勝誰負?如何保證失敗者不會故意掣肘?
比如,原本只有8個國家,以後國家多了,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訴求,會不會導致決策效率下降、合作機制名存實亡?
比如,上合國家內部並沒有簽訂集體安全條約,未來有一天一旦美國發動對中國或者俄羅斯的戰爭,如何整合上合的力量對抗美國?
這些都非常考驗中國的政治智慧,雖然中國從實力來說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上合規則的制定者和影響者,但如何讓上合國家心甘情願跟著中國走,還要下不少功夫。
但是,相信在西方的亂局之下,上合內部不從所謂「實力地位」出發,而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一定會壓過紛爭的聲音。
這是中國的理念,也是上合組織的准則。
歷史已經證明,推行霸權、霸道、霸凌,這條道路已經走進了死衚衕,而鞏固發展之基,合作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
相信在中國的引領下,上合組織一定能夠進入參與全球治理的快車道。
而同時,上合,也會給中國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