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中大出風頭的巡飛彈怎麼防

晨楓老苑

「見證者-136」起飛

伊朗「見證者-136」巡飛彈在烏克蘭打出了名堂了。這小東西傷害性足夠,侮辱性更強。最大的特點是便宜,才2萬美元一枚。據說俄羅斯訂購了2400枚,那也才4800萬美元,不到一架戰鬥機的價錢,更是連F-35、F-15X、「陣風」、「颱風」這樣高大上的戰鬥機的一半。50(一說36)公斤的戰鬥部比不上「戰斧」這樣的500公斤戰鬥部,但頂得上155毫米重炮炮彈了。被這東西砸上來還是很疼的。

「見證者-136」正在給烏克蘭人造成巨大的頭痛
這樣從卡車上一窩蜂發射出去,要攔截還不好辦。蒼蠅一拍子下去就能打死,但一屋子蒼蠅打不過來啊

「見證者-136」其實是巡飛彈里比較異類的,更常見的巡飛彈是美國「彈簧刀」這樣的,射程短(十幾公里),威力小(幾公斤戰鬥部),屬於戰術武器。防禦問題和防迫擊炮差不多,只有加強隱蔽和保護,打擊發射陣地,更多的主動防禦有點用力過猛。

但「見證者-136」這樣射程大(號稱2500公里,實際上至少1000公里以上)、威力大(相當於155毫米重炮炮彈)的巡飛彈,就不能靠硬挺了。就這個成本,像樣一點的軍事力量都有能力大量裝備,彈海戰術不是夢。真到了彈如雨下的時候,損害還是很大的。

但用常規的防空反導系統打,就是龍王與乞丐比寶,虧大了。防空導彈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美元一枚,雷達和指揮系統的購置、運作還要一大筆錢。戰鬥機不說購置、彈藥,光升空兜一圈,什麼也不乾就是每小時15000美元起跳。

巡飛彈防禦必須用新思路。

這不等於傳統防空手段不能用。防空導彈太肉包子打狗,但雷達控制的高炮還是很好用的。巡飛彈(尤其是「見證者-136」這樣的大型巡飛彈)由於便宜,巡飛高度在中空,飛行路線呆板,速度也在200公里/小時級。一旦雷達發現、鎖定,用高炮很容易打。

德國「獵豹」這樣帶雷達的自行高炮其實對症下藥,但代價太大,這東西比主戰坦克還貴,彈藥也不便宜。從倉庫里拉出來廢物利用上一回事,真要造一批應急,那就虧大了。說起來,烏軍當年應該不缺蘇制4管23毫米自行高炮,但現在可能都糟踐完了,否則拉出來正好派用場。

但高炮射程畢竟有限,只能用於點防空。到處部署高炮不現實,還要配上相應的雷達和指揮系統又回到龍王與乞丐比寶了。這只能是現有設施的充分利用。

戰鬥機更是一樣,在方便的時候,順便把巡飛彈掃掉一些。專門為了防禦巡飛彈而部署戰鬥機就得不償失了。也應該盡量用航炮打,但要注意別像那個烏克蘭米格-29飛行員一樣,靠得太近了,結果目標爆炸時把自己擊落了。

以色列「鐵穹」在西方就是低成本了,但對付「見證者」,還是虧了
APKWS上激光半主動制導的「海德拉70」70毫米火箭彈,原來是直升機用的,改灑水為精確點射,用來車載打無人機也行,成本還行,小虧

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採用低成本反導導彈,針對哈馬斯火箭彈彈道高且呆板的特點,依靠逆彈道攔截,效果不錯。類似的技術用於攔截簡易巡飛彈也可行。簡易巡飛彈的特點同樣是彈道高、很呆板。當然彈道和火箭彈不同,但特點是相同的。美國「海德拉70」航空火箭彈推出半主動激光制導的新改型,圓公算誤差只有0.5米,加上近炸引信,可以用於防禦巡飛彈。

「海德拉70」是70毫米航空火箭彈,全重12公斤級(視戰鬥部不同有所變化),其中戰鬥部約5公斤級。半主動激光制導組件再增加3公斤的重量,依然全重較輕。重要的是,成本只有2.2萬美元。

用這和「見證者-136」對打依然小虧,但已經比絕大多數美國武器系統的效費比高出一大截了。地面發射時有效射程只有5公里,防空可能還要打點折扣。直升機發射可達10公里,載機速度的加成還是有用,但這是對地面目標,對防空作用不大。

「寂靜狩獵者」是中國已經交付沙特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很有潛力,但快速連續交戰能力還是差了一點,打蜂群有點打不過來,射程也不夠遠

激光是方興未艾的新型防空技術。中國的「寂靜狩獵者」已經交付沙特。標準輸出功率30千瓦,射程4000米,可在800米距離上燒穿5層2毫米鋼板,或者在1000米距離上燒穿一層5毫米鋼板。可在6秒鐘里完成目標轉移和重新瞄准射擊,每次射擊的成本只有1美元。可攔截直徑不超過2米、飛行速度不超過60米/秒(216公里/小時)的飛行目標。車載需要6×6中型卡車,也可固定部署。

這樣的戰術激光很有潛力,但問題和高炮是一樣的:射程有限。6秒鐘轉移目標是快的,但在蜂群攻擊時,未必夠快。燒毀目標本身也需要時間。

電子干擾是有用的。民標GPS容易干擾,但敵人可能能用上軍標GPS,也可能GPS、GLONASS、伽利略、北斗一起上,抗干擾能力大為提高。依靠慣性導航+GPS校正、不依賴數據鏈的巡飛彈也很難從通信干擾下手,只能打固定目標是一個缺憾,但還是足夠有用。用電磁攻擊燒毀彈上電路是面積殺傷的有效辦法,但技術上還不成熟,在可預見的將來也是成本很高,更有誤傷戰區友軍和民用電子設備的危險。

反制巡飛彈有幾個要點:

1、 探測。早早發現,就有很大的攔截窗口,萬事都好辦了。

2、 長時間待命。巡飛彈速度慢,發射和打擊「沒有時間概念」,攔截也只有隨時待命。

3、 低成本。成本問題說了很多了,不重復。

4、 高效率。不能靠彈幕,效率太低,也有違低成本原則;一打一個准也是反飽和攻擊的關鍵,否則打不過來。

用巡飛彈反巡飛彈是一個思路,解決了2、3、4,但難以解決1。巡飛彈自帶搜索和跟蹤,成本就嗖嗖上去了。用「舷外」火控引導太佔用資源,也對通信頻帶帶寬是不可承受之重。

用巡飛彈打巡飛彈是有用的思路,還不必同歸於盡,能把對方打下來、再接著打下一個,為什麼要同歸於盡?這是「哈比」的改進型「哈羅普」,更大,性能更好,機動性也更強

用無人戰鬥機可能更加有效一點。自帶雷達、紅外之類的全天候搜索、跟蹤設備,發現目標後,靠上去,用自帶的機槍、航炮、激光制導火箭彈打。無人戰鬥機可長航時巡飛,防禦範圍大,防禦效率高。成本比巡飛彈高,但由於重復使用,還是有利的。

激光制導火箭彈的效率最高,但成本也偏高。航炮次之。機槍打巡飛彈其實不錯,在近距離上,比如說一兩百米,機槍打巡飛彈還是有足夠準頭的,成本也夠低。問題是後坐力。要彈道平直、子彈動能大,初速就不能低,後坐就大。無人戰鬥機要成本低,就不可能太大,受後坐力的影響就大。可能需要某種長後坐甚至無後坐的設計才行。

更加簡單粗暴一點,可以加強機體,飛上去用機翼撩撥彈翼,失穩的巡飛彈大概率會立刻失控墜毀,而不是引爆爆炸。二戰中英國飛行員常常就是這樣「擊落」V1飛彈的,靠近了打反而更加危險,容易被爆炸傷及自己。

但無人戰鬥機不能靠巡飛中撞運氣,自帶的雷達和紅外為了成本控制,只能是末端火控用的,探測距離不會很遠。還需要解決預警問題。

更大的「翼龍2」一級的無人機的潛力更大

彩虹4或者翼龍2之類是現成的改裝無人戰鬥機的平台,但速度和機動性欠缺一點,畢竟這原本是為偵察、零星打擊設計的。可能需要全新設計,放大而且加裝垂尾的「見證者-136」就是不錯的起點,必要時可加裝一對鴨翼,增加機動性。用加大功率的活塞式發動機提高速度,300-400公里/小時就夠用了。噴氣式沒必要,耗油也太大。

但無人戰鬥機需要無人預警機的引導,中國TB001這樣更大的無人機正好乾這活。裝上防野豬的相控陣雷達,探測幾十公里內的巡飛彈還是有戲的。TB001有三發版,起飛重量更大,發電功率更大

預警可能需要TB001之類更大的MALE無人機才行了。需要帶上保形安裝的有源電掃雷達,還要有較強的動目標顯示能力,才能鑒別出較小而且低速的巡飛彈。

在無人預警機的引導下,無人戰鬥機在空中巡邏和攔截巡飛彈,這可能是巡飛彈時代的必須。

好在中國的技術儲備和產能都領先世界,電掃雷達都用於防野豬了,探測巡飛彈沒有壓力。

最土的土辦法是出動安-2!這東西速度慢,續航時間長,還特別穩定。什麼簡單的草地都能起飛、著陸。弄兩個狙擊手和觀察手坐在艙門,用狙擊步槍打,可能也能管點用。越蜂群越好,都不用滿世界去搜索了。就是要小心保持距離,別把自己炸著了。

空中攔截只是體系的一部分,高炮、激光制導防空火箭彈需要加入補充,用於要地防空,形成前出攔截和末端攔截相結合的體系。

巡飛彈的技術門檻低。在烏克蘭戰場上展現了軍事價值後,很難想象中國會長期不受其擾。中國需要未雨綢繆。最不濟,可以出口給更加急切需要的友好國家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