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央領導人產生方式:「談話調研」

盧永雄

中共二十大閉幕後,新華社接連刊文介紹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除了專文講中委會和中紀委成員如何挑選外,亦有文章講述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醞釀產生的過程,內裏頗有秘聞。

文章講述一個場境。今年初夏清晨,北京中南海。早上7點剛過,一位省部級領導幹部早早來到這裡。前兩天,他接到中央通知進京,來到中南海之後,才知道要進行「談話調研」及調研的主題,是對二十屆中央領導人選表達意見。

在候談室,這位省級領導幹部仔細閱讀著擺在桌上的幾份材料:《談話調研有關安排》、《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黨員同志名冊》、……

早上9點,談話正式開始。中央領導與參加談話調研的省級領導同志面對面交流,認真聽取他們對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的意見建議。

這是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工作「談話調研」中生動的一幕。

時鐘回到今年年初,在政治局常委會的會議上,總書記習近平就如何醞釀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問題,認真聽取政治局常委們的意見,討論相關問題。

一. 產生方法

政治局常委們大家一致贊成,在總結過去經驗後,不搞「海推」、「海選」,採取「談話調研」的方式,就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等領導班子的人選,在一定範圍內面對面聽取推薦意見和建議。

這裏可以提供一個背景資料,過去產生中央領導時,曾搞過「海選」,即提出名單,由中央委員、候補中委及省部級黨政官員進行內部投票。但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時任中央辦公室主任令計畫據說曾操控海選結果,令他自己獲得高票,所以現時已廢除「海選」這方式。

至於如今採用的「談話調研」,有點像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找高層幹部做面對面訪談,深入細緻討論他們的建議。而「海選」就比較似做民調的「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只是表表態,有重量不重質的問題。

二.   用人標準。

中央提出了推薦人選應具備的條件:

1.     政治堅定、對黨忠誠。

2.     領導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3.     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心胸寬廣,善於團結同志。

4.     嚴守黨的紀律和規矩,道德修養好,清正廉潔。

結果在3月24日的政治局常委會上,討論通過了《關於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工作談話調研安排方案》。之後從今年4月開始,習近平親自約談了30人,分別與現任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談話。另外由今年4月至7月,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分別聽取283個黨政負責人和35個軍隊負責人的意見。

「談話調研」後,經中央集中討論,擬出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名單。從最終新領導班子的人選顯示,領導職務非「鐵椅子」,符合年齡也未必繼續提名,體現「能上能下」的精神。另外也有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主動表示退下來,讓相對年輕的同志上來」。

看完新華社的文章,讓我們對中央領導人的產生,增進了解。

據悉,今年初中央考核香港特首人選時,也曾採用「談話調研」方式,徵詢部份不同界別港人的意見。此方式既有民主,也有集中,兼顧了量,確保選出來的人選既可被多數接受,又可保質,是一種兼收並蓄的選拔人才方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