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宣佈不再尋求連任民主黨領導職位。
她這一決定的做出,是在共和黨正式贏得眾議院控制權的一天後,也是在她的丈夫保羅遭到暴力襲擊的三周後。
美國各大媒體對她的「告別演說」給予不少關注,紛紛總結回顧佩洛西35年眾議員、20年眾議院民主黨領袖,還有7年眾議長的政治生涯,其中不乏溢美之詞。
在這些報導中,對佩洛西的涉華言行要麼不予提及,要麼寥寥幾筆。要知道,佩洛西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中美關係中的一個典型負面符號。她長期在中美關係中扮演負面且極具破壞性的角色,就在今年8月,她還極其不負責任、一意孤行地掀起中美關係中的一場風暴。
美媒的這種選擇性無視,令人對當下美國社會對華氛圍更添擔憂。
1
「我不會在下屆國會中尋求連任民主黨領導人。」在日前的眾議院議會上,佩洛西宣佈了這一消息。
台上,佩洛西強顏歡笑。台下,民主黨人黯然鼓掌;現場的幾十名共和黨議員,冷眼旁觀。
不過,她的正式卸任還要等到明年1月。而且,由於再次當選舊金山選區議員,佩洛西還將繼續擔任兩年眾議員。
作為美國「最有權勢的女人」,也是美國政府三號人物的佩洛西,她的「告別演說」受到不少關注,大多數美國媒體對她這些年的民主黨領袖生涯極盡溢美之詞。只是,這並不能掩蓋她看似「體面下台」的實質。
用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的話說,在共和黨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的同時,「我們已經炒了佩洛西」。在這個意義上說,佩洛西的離場並不光彩。
她心裡仍有不甘:如果不是因為紐約選區出了問題,「民主黨本來可以守住眾議院」的。
也因為此,佩洛西終於被迫正視自己阻擋民主黨內年輕人晉升的現實,「是時候讓新一代領導民主黨黨團了」「我們必須大膽地邁進未來」。
說得倒是挺好聽。對她年齡的詬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也沒見佩洛西聽進去。
民主黨在眾議院的3名領導人目前分別是82歲的佩洛西、83歲的多數黨黨鞭斯霍耶及82歲的多數黨副領袖克萊伯恩。霍耶週四已經宣佈,他不會在下一屆國會尋求領導職位。克萊伯恩也暗示,他將辭去黨鞭職務。
其實,眾議院的一些民主黨人早就認為,他們需要一個年輕的、思想更開放的新領袖。
然而,佩洛西在民主黨擔任領導職務的20年間,多名民主黨新星和可能的繼任者幾乎都沒有晉升機會,有些已經被迫離開國會尋求其他發展可能。
衛生部長貝塞拉2017年離開國會成為加州總檢察長之前,曾被認為是佩洛西的潛在繼任者。紐約眾議員克勞利等,在初選或大選中就被擊敗。
本月底,民主黨將為明年初的新一屆國會選舉推舉他們的領導人。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黨團會議主席、52歲的傑弗里斯,被廣泛視作佩洛西的潛在繼承人。如果真是如此,傑弗里斯將成為第一位在國會領導政黨的黑人。
59歲的克拉克和43歲的阿吉拉爾,被認為將分別尋求民主黨內第二和第三的領導位置。
佩洛西的退出,被認為並不令人意外,還因為她丈夫之前遭受的那次暴力襲擊。
佩洛西曾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在斟酌做何決定時,對她丈夫的暴力襲擊起到重要作用,她為之感到內疚。
10月28日,佩洛西的丈夫保羅在位於舊金山的家中遭到襲擊。這被認為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這些年美國政治極化的後果。佩洛西,恰是美國政治如此病態發展的一個關鍵人物。
提到她的丈夫保羅,更多人會聯想到保羅離譜的投資準確率和收益率。在美國社交媒體上,「跟著佩洛西老公買股票」曾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從保羅的投資領域看,科技股是他的固定目標。一個詭異的巧合是,保羅總能在相關政策公佈前大手筆買入相關股票,時間掐得總那麼正好。比如政府沒有準備對大科技公司加強監管的時候,他大手筆買進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佩洛西家族的「暴富」:佩洛西的國會年收入僅約22萬美元,但2021年佩洛西和保羅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7億美元。
林林種種,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對佩洛西表示不滿。共和黨也看到這種趨勢,在中期選舉中集中火力針對佩洛西,「解雇南希·佩洛西」成為共和黨人的一個選舉口號。
2
活躍美國政壇這些年,極端反華,已經成為佩洛西身上一個最突出的標籤。她早就嘗到這帶來的政治甜頭。
佩洛西出生在巴爾的摩,進入政壇卻是在搬到舊金山後,那會,她已經47歲。在舊金山,華裔居多,而且,舊金山也是美國政壇自由派的堡壘。佩洛西曾多次表示,「不要搞錯了,人權鬥爭是舊金山的道德規範」。
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她在1991年作為議員訪問中國時,就與另外兩名美國議員一起,在天安門廣場上採取不顧後果的破壞性舉動。如此出格的表現,使得佩洛西在眾議院「嶄露頭角」。
此後,在幾乎所有涉華議題上,佩洛西幾乎都表達過對抗性立場,其中行動激進、言辭激烈的不在少數。看看我們一路走來美國給設置的各種坎:最惠國待遇、貿易、芯片、台灣、香港、西藏、奧運,等等,佩洛西幾乎都在其中扮演了主力找茬的角色。就像美國國際政策太平洋委員會委員普拉特所言:「佩洛西對中國極少有愉悅之情,基本是徹底的懷疑。她難以輕鬆看待中國的和平崛起。」
記得佩洛西說過的「美麗風景線」嗎?佩洛西曾經把在香港的暴力遊行稱為「美麗風景線」,試圖以這種荒謬的說辭來襯托美國政客常常掛在嘴邊的所謂「民主」「自由」的優越性。
但在去年1月「衝擊國會山」事件發生後,佩洛西卻很是雙標地聲稱,美國的民主遭到「可恥的攻擊」。在她的「告別演講」中,她也再次提及民主是「是脆弱的」,選民不會支持那些使用暴力的人。還有今年8月她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竄台之舉。不管如何粉飾,都無法掩飾佩洛西執意竄訪台灣,心裡裝的不是台海地區的安全穩定,不是中美關係大局,而是在自己卸任眾議院議長之前「再搞個大新聞」,再強化一下自身「反華急先鋒」的角色定位。
精巧的政治算計取代長遠的戰略謀劃,選舉政治直接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哪管身後惡浪滔天」。不光有政治算計,佩洛西此舉還夾帶著經濟私利。佩洛西竄台的時候,偷偷帶上了自己的兒子小保羅。她的官方訪問團名單里,沒有小保羅的名字,眾議院議長的官網上也找不到任何線索,但小保羅被拍到出現在了台灣地區等佩洛西亞洲之行的各站中。
人們自然得質疑,小保羅是否在借佩洛西的影響力來為家族撈錢?這裡面的利益鏈條不難梳理。小保羅是聖喬治生態礦業公司子公司的經理和Altair國際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兩家公司都在礦業領域大舉投資,尤其是鈷和鋰的開採,這兩種金屬對製造半導體和電池至關重要。而台灣地區、日本和韓國都是半導體的重要產地。
嘴上全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佩洛西就是這樣的人。
3
對內熱衷惡性黨爭,是佩洛西身上的另一突出標籤。
在15分鐘的眾議院講話中,佩洛西再次表達了對特朗普的不滿。她表示,過去與3位總統合作愉快,有小布什、奧巴馬和拜登,獨獨沒有特朗普。
在第一次競選國會議員時,佩洛西將「一個將被聽到的聲音」作為自己的競選口號。就算即將離開聚光燈,她也不忘將自己對特朗普的不滿廣而告之。
在接受採訪時,佩洛西將美國政治極化的責任都歸咎於共和黨:共和黨過去十年的行為是「反科學、反政府」。
「我本來想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呢?」贏得更多的選舉,不給他們權力去做那些事,在這裡,佩洛西著重點了特朗普的名,「確保像唐納德·特朗普這樣的生物(acreature)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總統」。
有兩個名場面,估計很多人都還記得。
2019年,時任總統特朗普向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發表第一次國情咨文演講時,佩洛西給予了4秒左右的「斜眼鼓掌」。
2020年,特朗普再次完成他的國情咨文演講時,佩洛西穿著一件讓人想起婦女選舉權運動的白色褲裝,面無表情地站著,將她的演講稿撕成兩半。她說,如果說有人撕碎了什麼,那是特朗普,他就「在我們面前撕碎了真相」。
4
這些年,佩洛西對美國政治沒起多少好作用。
就內政而言,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表示,所有觀察美國的人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過去二三十年中美國政治的發展是一種高度分裂、對立和極化的歷程,而且這樣的趨勢還將繼續加劇。佩洛西是其中一個鮮明的、典型的、代表性的政治人物。
她不是尋求與共和黨之間建設性的妥協來化解美國面臨的各種經濟、社會、外交議題,而是以一種尖銳對立、相當彪悍和異常武斷的方式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因此,佩洛西擔任民主黨領袖的20年,也是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加速惡化、政治對立更加難以逆轉的20年。
就是在民主黨內,佩洛西在協調黨內各派別,推動達成民主黨設定議程方面,也是做得很不夠的。
過去20年,美國的政治、社會、法律等均趨於保守化。這與佩洛西,以及佩洛西所在民主黨所宣揚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是相悖的,後者在美國現有政治體系中呈現出頹勢。
在外交方面,佩洛西也毫不顧忌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一般而言,在美國,總統主要負責外交政策,但在長達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佩洛西早已步入國際媒體視野中。
上世紀80年代從政以來,佩洛西就帶著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看待他國,她的諸多反華行為清清楚楚反映了這一點。今年8月她上演的那出竄台鬧劇,在國際社會遭到一片譴責之聲。在這樣的國際輿論中,美國反華政客的自私、狂妄、短視之舉讓美國的外交信譽、國際形象大打折扣。
至於美國一些媒體對佩洛西給予的「高評價」,李海東認為,這背後有三重原因。
一是反映美國政商勾結的現實。美國媒體多由寡頭控制,政治利益又與商業捆綁得十分緊密。對於佩洛西這樣一位代表美國政治精英主流的政客,一些美媒給出不差的評價,不令人感到意外。
二是「政治正確」。在美國,一位政治人物下台的時候,美媒通常會帶著較強的政治正確意識給出評價。
三是迎合美國國內對華態度趨於消極的整體氛圍。
李海東注意到,不論是皮尤調查還是一些美國媒體的相關基調,對華的積極聲音不太多見。這表明美國政治在對華認識上逐漸趨同,也恰恰是擔心美國對華態度未來可能更具對抗性的緣由所在。
不管怎麼說,佩洛西是差不多要謝幕了,最後對她說一聲,好走不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