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動手了….

一個壞土豆

11月20日,土耳其動手了,對伊拉克和敘利亞進行了空襲,共打擊了89個目標。

土耳其聲稱這是為了消滅藏匿在這些地區的恐怖分子。

不過根據部分媒體的報導,僅僅在敘利亞,土耳其的空襲就摧毀了一座糧倉、一個發電站、一家醫院,至少造成了11人死亡。

至於被幹掉的是不是恐怖分子,那就不知道了,反正土耳其說是….

敘利亞和伊拉克可是兩個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國家,土耳其一言不合就在其它國家的境內打擊自己認定的恐怖分子,這是妥妥的侵略行徑。

敘利亞說你的飛機跑到我的領土上來轟炸,你問過我意見了嗎?

結果土耳其提都沒提敘利亞,已經宣佈自己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

就在不久前,一枚導彈落在波蘭,炸死了兩個波蘭人,整個國際社會高度緊張,拜登晚上覺都不睡了,把G20上的「盟友」們喊起來開會。

土耳其的尺度要比導彈襲擊波蘭事件大得多的多,但在國際社會上沒有掀起一絲波瀾,沒人搭理,既沒人指責土耳其,也沒人為敘利亞伊拉克主持公道…..

以往土耳其這樣幹,作為敘利亞為數不多的「盟友」,俄羅斯一定要爭鋒相對的進行駁斥,甚至進行軍事反制,但今天的俄羅斯已經是自顧不暇,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潭,更怕得罪了埃爾多安這個位數不多的騎牆派,所以乾脆裝聾作啞,就當不知道這個事情。

就連伊拉克和敘利亞自己都懶得做聲了,反正土耳其動不動就一言不合過來轟炸,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01、俄烏衝突最大的贏家

俄烏戰爭到今天已經271天了,美國志得意滿,這個項目不僅打擊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而且將一盤散沙的北約再次凝聚了起來,不僅如此,自己在能源、軍工、金融等多個領域賺得盆滿鉢滿。

但是賬不能細算,一算賬,美國就不淡定了。

雖然收益很大,但美國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不僅給了烏克蘭源源不斷的支持,而且冒了很大的風險,還時刻要保持俄烏局勢的平衡,既不能讓俄羅斯大敗,也不能讓烏克蘭大勝,否則把普京逼急眼了風險巨大,可以說操碎了心。

這樣一算下來,發現土耳其才是最大的贏家。

美國花巨資搭好了舞台,埃爾多安卻成了最耀眼的明星。

在政治上,土耳其已經妥妥的成為了獨立於北約之外的單獨一極,可以直接要挾北約所有的盟國答應自己的政治訴求,即打擊庫爾德工人黨,否則土耳其就有能力讓瑞典和芬蘭無法加入北約,連美國這個霸主都要看埃爾安多的眼色,否則真就能讓美國的計劃無法落實;

不僅如此,想讓俄烏談判成為中間的斡旋者,美國的話也不好使,只有長袖善舞的埃爾安多游走於普京和澤連斯基之間,充當仲裁者的角色。

烏克蘭的糧食要運出黑海,全球都關注,但美國還真沒辦法,這個時候,土耳其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是黑海糧食走廊的秩序維護者,連普京都必須要給他面子。

在中亞召開的上合組織峰會上,土耳其雖然還沒有加入,但屢次埃爾安多已經位居C位,成為中心人物,與普京的會面屢屢遲到,而普京還不得不忍了…..

不僅要加入上合組織,還要加入金磚組織,在所有的國際舞台上,都少不了埃爾多安的影子。

不僅在政治上,在經濟上土耳其也收穫豐盛,埃爾安多與普京商議,由於北溪天然氣管道已經事實上癱瘓,俄羅斯將鋪設由土耳其到歐洲的天然氣管道。

這條管道一旦建成,將成為土耳其的聚寶盆,歐洲最大的天然氣分銷商。

到時候,歐盟一定不會拒絕土耳其,還會高價買美國的能源嗎?

想到以上這一切,美國恨得牙癢癢,這土耳其啥都沒幹,就這麼坐收漁利…..

北約的盟友裡面出了這麼個刺頭,讓美國坐立難安,如果大家有樣學樣,都去學土耳其,不給美國面子,還坐地起價就地還錢要挾美國,不停號令,以後隊伍還怎麼帶?盟友們還怎麼管。

但庫爾德人是土耳其的軟肋,美國有足夠的能力讓埃爾安多後院起火。

02、土耳其的軟肋

土耳其一共有8500萬人口,其中就有近1500萬庫爾德人,比例高達18%,他們的居住地就佔了土耳其國土的1/6。

這18%的庫爾德人,有自己的語言、歷史、風俗和習慣,和土耳其人完全不同,更要命的是,他們加上和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家的一共3000多萬庫爾德人,一直以來有長期的夢想,就是獨立建國。

為了達到自治與獨立的目的,1979年庫爾德人成立了庫爾德工人黨,與土耳其政府軍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交戰,並製造了多起恐怖襲擊,前後一共導致3萬多人喪生。

按道理來說,土耳其有89萬軍隊,號稱北約第二軍事強國,要撲滅庫爾德工人黨並不難,但有兩個原因導致野火燒不盡…..

第一個原因就是庫爾德人生活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4國交界地帶,一旦打不贏土耳其了,就跑到其它國家藏匿起來,等土耳其的軍事行動結束後,再次捲土重來,這讓埃爾多安煩不勝煩。

第二個原因就比較重要了,美國是庫爾德人的幕後老闆。

這一點也不讓人吃驚,地球上幾乎所有搞出點名堂的非法組織,從穆兄會到ISIS,背後都有美國的支持。

儘管庫爾德工人黨被美國國務院列為外國恐怖組織,被英國內務部列為非法組織,被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列為恐怖團體。

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對庫爾德的支持,尤其是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美國為了攪亂中東局勢,打擊敘利亞政府,給俄羅斯放血,源源不斷的為庫爾德人提供軍事裝備,輸送了包括反坦克導彈、悍馬裝甲車、迫擊炮、機槍等,這部分武器很大一部分被庫爾德人用來對抗土耳其,而美國就裝做看不見。

在那段時間,也是土耳其最不得安寧的時候,大型恐怖襲擊三天兩頭就搞起來。

2016年12月10日,伊斯坦布爾接連發生兩起炸彈襲擊,4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2017年1月1日,一名武裝人員持槍闖入伊斯坦布爾市中心雷納夜總會,向正在慶祝新年的人群瘋狂掃射,打死39人、打傷69人。

…..

一直到了2018年的特朗普時代,美國一算賬,覺得支持庫爾德人這筆生意不划算,又一言不合拋棄了自己的盟友,從敘利亞開始撤離中東。

離開了美國的支持,庫爾德人元氣大傷,消停了好幾年,一直沒有什麼動靜,但是最近埃爾安多老是和美國對著乾,於是又出事了…..

03、伊斯坦布爾的恐怖襲擊

11月13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發生爆炸。

爆炸發生在塔克西姆廣場獨立大街,是伊斯坦布爾人流量最大的一條街道,導致了6人死亡,81人受傷。

在爆炸發生後,美國白宮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對恐怖襲擊進行了譴責,並向土耳其表達慰問。

但是土耳其一點面子也沒給美國,直指美國就是幕後的策劃人,官方發言稱:第一個趕來弔唁的人一定就是兇手。

別裝了,就是你…..

從道理上來說,土耳其的立場沒有任何毛病,沒有美國對恐怖組織的長期支持,庫爾德人也很難有什麼氣候。

在爆炸案發生的6個小時後,兇手就落網了,一切證據表明,美國有脫不開的干系。

恐怖分子在審訊時承認,曾在庫爾德工人黨情報學校參加培訓,而他們的老師就是美國軍官,教會他們如何潛伏、接頭、安放炸彈、引爆炸彈以及撤退。

跟她一起培訓的還有其它幾名成員,從挑選到培訓都是由美軍手把手的負責。

美國可以說是精於此道,挑選的恐怖分子的職業很難讓人懷疑,一般都是教師、醫護、學生,這就讓土耳其防不勝防…….

不過恐怕到最後,土耳其也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證實伊斯坦布爾的爆炸案就是美國一手策劃與安排的,因為落網的恐怖分子只是最底層的執行者,更高級的策劃者早就跑了…….

即使是能證明,埃爾多安也沒辦法,只能在各種場合猛懟美國,總不能現在就退出北約,或者對美國進行軍事報復吧。

但收拾不了美國,還是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於是土耳其即刻發起了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軍事打擊行動。

其實土耳其對這兩國的軍事打擊一直就沒停止過…..

就說2022年,5月21日開始,土耳其用戰機和大炮,對著伊拉克邊界線的庫爾德武裝實施轟炸。

當然,炮彈是不長眼睛的,所以遭罪的可不僅僅是庫爾德人,還有伊拉克普通人也一樣暴露在土耳其的炮火中。

伊拉克的杜胡克省多個村莊引發大火,火勢持續蔓延,數千平方米的農田被毀。空襲造成的損失已經伊拉克農民喪失了收入來源,空襲還破壞了一處供水設施,切斷了當地人的水源。

伊拉克農民對土耳其的轟炸極其憤怒,但是,那有啥辦法呢……

敘利亞也是,在哈薩卡地區,土軍直接切斷了當地水源,導致上百萬敘利亞人無水可用。

看到伊拉克人和敘利亞人遭受嚴重損失,土耳其會怎麼說呢。

土耳其說這都不乾我的事,都是庫爾德人幹的,是他們在轟炸和摧毀電力和水源設施,我是在幫你們打擊庫爾德人…..

在一年前,土耳其就在敘利亞北部邊境划出了30公里縱深的「軍事線」,說這就是我打擊庫爾德人的特別行動軍事區域,你們別過來,我要在這裡收拾庫爾德人。

這就是侵略啊……

04、騎牆是國家必須掌握的策略

最後我們談談,雖然土耳其在本次的恐怖襲擊中造成了87人的傷亡,但不可否認的是,從俄烏戰爭以來,土耳其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無論從國際地位上還是經濟收益上。

最近的幾年,土耳其已經越來越成為獨立的一極,給人的感覺話語權比法國德國大多了。

而這一切的根本就在於埃爾安多騎牆技術高,會做牆頭草…..

事實上,在2010年之前,土耳其也是一根筋的跟著北約幹,任何的北約軍事行動土耳其第一個上,這是有傳統的,從二戰之後,土耳其積極的參加了美國組織的16國聯軍侵略朝鮮半島,到土耳其允許美國在自己的國土上部署針對蘇聯的導彈基地,那個時候土耳其是美國的忠誠盟友…..

但是慢慢的土耳其越來越覺得不對,為美國賣命次次都少不了他,但是說到好處啥都得不到,不僅如此,自己要加入歐盟,被盟友們各種擠兌,申請了幾十年都沒有回音,自己與希臘的領土爭端還總是被北約拉偏架。

從埃爾多安上台擔任總統到2016年7月美國在土耳其策劃政變後,土耳其徹底跳反,次次見縫插針,謀求國家的最大利益。

可以說土耳其的策略選擇得非常對,在美國同時和中俄伊作對的時候,是萬萬不敢招惹土耳其的,否則麻煩大了….

騎牆在我們的認知裡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對於中小國家來說,騎牆是國家利益最大化、左右逢源、讓自己保持戰略彈性的有效方法。

上次我寫越南,很多人說越南不過是在騎牆……隨時可能在我們後背來一刀….

但這不是正常的嗎?國家和國家之間,哪裡有什麼忠誠度可言?

當年戴高樂組織自由法國的時候,全球承認並支持他的國家只有一個英國,可以說對他恩重如山,不僅如此,法國能成為聯合國的五常,英國居功至偉。

可是,戴高樂擔任總統後,馬上就翻臉不認人,組織的歐盟的前身歐共體,長期將英國隔離在外,而且成功的游走在北約和華約的中心,兩邊的生意都做,也就是這樣的戰略平衡,讓法國經歷了發展最快的30年。

國與國之間,是沒有任何忠誠度可言的,保持戰略平衡,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必備的技能之一。

土耳其、印度、新加坡、菲律賓等都是騎牆戰術玩得比較成功的國家。

否則任何時候站死隊,都會淪為美國的炮灰或棋子,烏克蘭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05、烏克蘭有權力加入北約嗎?

而土耳其一言不合就對敘利亞和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又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很多烏賊們譴責俄羅斯,批判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認為這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認為這不符合國際公義。

其實,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我們先甭管北約會不會要它,我們就談它有沒有加入北約的權力?

烏克蘭當然有加入北約的權力,但是,他就要權衡利弊,並承擔與之相應的代價。

大人只談收益,小孩才談對錯,國家更是如此。

落後就要挨打,毛主席在80年前總結這句話時,不會談這句話是不是合理的,而是對歷史規律的總結。

在現有的國際規則中,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更不會有什麼正義與邪惡。

現在東盟靠近中國,難道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是正義的嗎?那20年前,越南搶我們的南海小島的時候,他們怎麼不認為中國是正義的?

和啥正邪毫無關係,僅僅是因為我們下餃子下的速度太快了,軍艦造得太多了,中國已經由「亞太的威脅者」變成了「亞太的和平維護者」。

一切原因都還是因為實力的變化…..所以,讓騎牆派們發生了轉變。

我們不可能讓它們不再騎牆,只能努力讓自己的實力穩步提升。

在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推翻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之前,本來就是「基於實力的地位出發的國家利益優先」!

而美國認為自己實力最強,所以,誰若不配合被美國搶劫,誰就是邪惡的,誰如果乖乖的躺平被美國收割,那就是美國的盟友,就是正義的夥伴。

誰如果不服,也可以說自己的利益優先,當然,前提是自己拳頭夠硬。

今天土耳其入侵敘利亞,誰是正義的?

作為土耳其看來,它就是正義的。

因為庫爾德工人黨一直想獨立建國,是妥妥的分裂勢力,在土耳其看來就是邪惡的,為了國家利益必須要趕盡殺絕。

而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三國交界地帶的庫爾德人相互流竄,今天打擊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他們就跑到伊拉克和敘利亞,等你消停了他們又跑回來…….

土耳其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就實施了跨境打擊。

它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而庫爾德人呢?

庫爾德人說我是正義的。

就在4年前,他們還是被美國扶植的敘利亞代理人中的一個,是美國的「親密盟友」,美國給他們武器,給出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支持,許諾幫他們建國,讓他們去打擊敘利亞政府軍。

那個時候,庫爾德人還是「民主自由」的盟友。

但是美國最後一算賬,認為在敘利亞撈不到油水,從敘利亞撤軍後馬上將庫爾德工人黨列為恐怖組織,昨天還是盟友,今天就是敵人了……..

庫爾德人說你們要談國際條約嗎?

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列強和土耳其簽署了色佛爾條約,說我們有自治權,土耳其在條約中說了放棄了管理權,我們要獨立,難道有錯嗎?

好像也有理由。

不過土耳其當然不會承認庫爾德所謂的自治,而是他們的心腹大患,簽署了協議有啥用,在協議簽署後,土耳其來了個一代雄主凱末爾,在逆境中翻盤,打敗了列強所支持的希臘,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會議簽訂了洛桑條約,拿到了土耳其的獨立和主權。

埃爾多安說,協議?協議有啥用?

新的協議寫了這就是我的地盤,想獨立,那你有本事就打敗我。

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那問題出在哪裡?

敘利亞說你們誰是正義的和我沒關係,但你們跑我地盤上打仗,關我什麼事啊,我做錯啥了?

敘利亞錯了沒有?

敘利亞當然錯了,因為「基於實力的地位出發的國家利益優先」,敘利亞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經過了快20年的戰爭,早就進氣多,出氣少了……

於是,打了就白打,炸了就白炸。

俄羅斯也管不了敘利亞了,說你忍忍吧,反正你老被打,不在乎多被打一次…….

所以,這就是國際秩序…….

至少目前,還是要靠拳頭說話。

烏克蘭有權力加入北約嗎?

當然有這個權力,代價就是成為了美國的棋子,人口流失了2/5,一半國家被打成了廢墟,最後的工業設施全部報銷了…….

只有澤連斯基成為了烏克蘭全國唯一的贏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