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生存」模式下的烏克蘭大反攻還有何意義?

風留痕

在俄軍連續40多天「大轟炸」的情況之下,烏克蘭全境已經出現了斷電斷水的狀態。用美媒的話說就是,烏克蘭進入了「極限生存」模式。那麼,極限生存模式下的烏克蘭大反攻還能持續下去嗎?還有實質性意義嗎?

儘管9月以來烏軍的大反攻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可自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以來,重新奪回了哈爾科夫和赫爾松控制權的烏軍似乎開始處於了被動的境地。

一方面是擁有炮火優勢的俄軍緊守最後防線,成了難啃的骨頭;另一方面俄軍重點開始對烏全境重要基礎設施和戰略目標進行大轟炸。意在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和戰鬥意志。

烏克蘭首都基輔多處傳出火災

據烏方透露,50%以上的能源電力供熱和水力設施被嚴重的破壞。冬季已經來臨,在缺水斷電斷熱的情況之下,不要說反攻,就是生存的能力也在急劇的惡化。

即使是在這麼嚴峻的形勢之下,烏方還嘴硬強調取得了反攻的勝利,以及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還要強調要反攻反攻再反攻,不僅要把俄軍趕出烏克蘭,還誓言要重新奪回克里米亞。

對於烏克蘭人來說,反擊「侵略者」沒有錯。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會甘心於自己的領土被分裂出去。

問題的關鍵不是投降還是抵抗,而是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抵抗?

儘管有美國北約30個國家撐腰,可畢竟俄軍依然擁有較大的炮火優勢。與俄軍打對攻,顯然是戰略戰術上的巨大錯誤。何況到目前為止美國北約提供的武器裝備無論是數量上還是性能上遠不及俄軍。

對於弱勢一方的烏軍來說,與俄軍打對攻顯然不明智。集中力量大反攻,雖然可以佔得一定的人士優勢,可火力的巨大劣勢,決定著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城市戰、襲擾戰與游擊戰才更有利於消耗拖疲俄軍。

如今,大量主力部隊已經反攻到了俄軍眼皮子底下,而己方的後勤保障顯然會跟不上節奏。在能源電力和水力設施嚴重受損的情況之下,後方的生存處於巨大的危機之中,前方的情況恐怕會隨著天氣的寒冷而更糟糕。後勤補給恐怕也跟不上。

可以說,目前的烏軍是攻也攻不上去,撤也撤不回來。好在目前俄軍的炮火重點打擊的是烏全境,而不是前線的烏軍。那麼之後呢?

烏克蘭首都基輔多處傳出火災

俄軍有轟炸烏全境的能力,就有打擊前線烏軍的能力。在重創了烏軍的後勤保障體系之後,在最寒冷的季節,前線的烏軍恐怕就會失去戰鬥力了。不用俄軍攻擊,烏軍就很可能支持不下去了。

或許正是基於此,拜登近來才不斷釋放「勸和促談」的信息。拜登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再不談判,目前這點籌碼都得打光。想用烏克蘭來消耗削弱俄羅斯的想法似乎是太天真。

然而,對於澤連斯基來說,打到目前這個份上已經是騎虎難下。如果現在想恢復談判,還不如當初就與俄談好了。要怪就只能怪拜登當初的蠱惑、慫恿。

在烏克蘭已經被炸爛了和烏東四地已經公投併入俄羅斯的情況之下談判,烏軍這三個月的大反攻的代價也就太大了。

原本是想通過大反攻爭取更大的談判籌碼,如今則籌碼越打越小,損失越來越大。拜登真的是害人不淺。因此,在目前的形勢之下恢復談判,肯定不是烏克蘭的最佳時機。也只能是硬著頭皮打下去了。

因此,目前澤連斯基最需要的就是更多更先進的防空系統,同時還需要美國北約提供烏軍和烏克蘭民眾的過冬物資。澤連目前也只能是能堅持多久算多久了。

但澤連也肯定不會坐以待斃或束手就擒。既不能讓俄全身而退,也不能讓美歐全身而退。

還是那句話,澤連斯基之所以大反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過持久戰把美國北約拖進戰火之中。只有引爆俄與北約的大戰烏克蘭才有救。

他目前之所以拒絕談判和高調的宣揚反攻的勝利,與其說是在給自己打氣,還不如說是在給拜登打出希望。烏軍堅持越久,對俄軍的消耗就越大。這是拜登最初設定的結果。

然而,在嚴重消耗俄軍的情況之下,美國的付出也越來越大。關鍵是歐洲目前自身已經難保,內部的分裂和反戰情緒或烏克蘭厭倦症越來越重。而目前的國際形勢和美國的國家戰略也決定了不能被俄烏衝突過久的牽制。更怕的是戰爭外溢的風險越來越大。

導彈襲擊波蘭事件,就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事件。不管是否是烏軍所為,澤連斯基的態度都表明了他正在打把美歐拖進戰場之中的歪主意。這是拜登不得不防的。

目前,導彈襲擊波蘭事件還沒有結論,扎波羅熱核電站炮擊事件就重演。炮擊核電站很顯然是烏軍所為。目的也很明確。一是表明瞭澤連斯基同歸於盡的決心;二是澤連斯基想借此警告美歐不能拋棄自己。引爆扎波羅熱這個歐洲最大核電站的後果是什麼?美歐自己得仔細掂量一下。對此,普京恐怕也得三思這個災難性後果?

從導彈襲擊波蘭事件中美歐的表態來看,想把美歐拉進戰火之中是基本上不可能的。這是美國北約的底線。那麼,目前澤連斯基還在堅持的大反攻的目的恐怕就是防止被美歐拋棄。

不能把美歐拖進戰場之上,澤連斯基的次要目標就是爭取把美歐拖進俄烏談判之中。

在目前這種狀態之下,烏克蘭自己與俄羅斯談判,顯然已經失去了籌碼,只能是無條件的投降。如果美歐能夠介入談判之中的話,至少還會有幫腔的。

日前烏方提議要與俄進行「公開方式」的談判,這個「公開」的意思很可能是暗示美歐應當介入談判之中。不是公開式談判,而是要開放式談判。

問題的關鍵是,拜登從一早就表態不會介入俄烏的任何談判之中。美國向烏提供軍援,是因為俄違反了國際規則。並不代表這是俄美之戰。說白了,俄烏衝突不是俄美衝突。拜登首先就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人。這樣進退都有據。重要的是,不能把俄烏衝突演變成美俄直接的矛盾。

對於目前的烏克蘭來說,美國的軍援雖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化解烏克蘭極限模式的生存危機了。更希望美歐能夠施壓,讓俄放棄對烏全境的大轟炸。

現在不是談論俄烏戰爭如何轉折的問題,而是烏克蘭人能否挺過這個寒冷的冬天?能否保住反攻到前線的烏軍生命的問題?

表面上看,局勢似乎以俄軍不利。而實際上普京正在更多掌握著主動權。目前已經不是澤連斯基想不想恢復談判,而是普京想不想此時談判的問題。

日前,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強調:「我們想強調的是,我們打擊烏克蘭境內基礎設施是回應西方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和基輔魯莽號召對俄羅斯取得軍事勝利。」

涅邊賈指出,破壞危及俄羅斯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烏軍的戰鬥力是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之一,而且將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直至基輔當局採取現實立場,使得能夠在談判框架下進行討論和嘗試解決那些迫使莫斯科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問題」。

這兩段很明確,俄目前的大轟炸,主要是對美國北約對烏克蘭的軍援回應。也就是說,只有當美歐停止提供軍援的情況之下,俄的大轟炸才有可能收手。

要談判,烏克蘭必須在俄提出的框架下談判。實際上就是無條件投降。

拜登一直把自己當成局外人,普京卻把拜登當成了軍事行動的目標、對手。拜登不明確表態認栽,澤連斯基不無條件投降,普京就不會收手。

對於烏克蘭來說,目前的關鍵已經不是「割地求和」,而應當是戰後如何重建的問題。

烏東四地已經公投併入俄羅斯,這基本上是難以更改的現實。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並保持中立,這是普京必須實現的目標。

儘管歐洲早就召開了烏克蘭重建大會,但如何幫助烏克蘭重建連個框架都沒有。

烏克蘭重建是需要巨資的,歐洲連自己都快養不活了,哪兒還有能力幫助烏克蘭重建?美國更是無利不起早。

所謂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只是哄著澤連斯基不要急著投降,要盡可能削弱俄羅斯。或者說不能讓俄羅斯輕鬆取得這場特別軍事行動的勝利。

對於美國來說,只有加入北約或者說是只有與俄打持久戰的烏克蘭才有價值。一旦烏克蘭去軍事化後中立,就意味著北約東擴戰略的重大失敗。而一個中立的烏克蘭即使加入了歐盟對美國也失去了意義。一旦中立,美國恐怕連租借出去的武器裝備的成本都收不回。重建更是個累贅。

即使從這一點來看,拜登也不願意介入俄烏談判之中。而澤連斯基顯然更希望美國能夠介入到談判之中,以更多的維護烏克蘭的利益。

只要拜登不表態支持和介入俄烏談判,澤連斯基就只能是咬著牙關堅持。這恐怕是烏軍不顧生死的反擊,也是澤連拒絕談判的重要意義之所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