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離結束不太遠了

盧克文

2022年11月29日晚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帶著比他大24歲的夫人,乘機抵達美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進行三天的國事訪問。

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第一次以國事訪問規格接待外國領導人,為此在白宮南草坪,為馬克龍舉行了歡迎儀式。

馬克龍上次過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年是2018年,美國總統還是川寶。

這次訪美因為恰逢世界盃和中國不斷發生大事件,並沒有引起世界媒體的特別留意,大多數新聞欄目也沒有將其放在頭條位置。

馬克龍落地美國後,我瞄了一眼電視新聞,看到他一臉凝重地走下飛機,臉上看不到任何喜悅。

當時就感覺哪裡不對勁。

事前各路媒體,都說馬克龍是去談能源和貿易問題的,主要還是不滿美國的《通貨膨脹法案》,帶了份歐洲各國的清單,要去找美國討個說法。

美國8月通過的價值437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在中國國內並沒有受到多大關注,但在歐洲卻引得各國人人喊打,日韓也站在一旁吶喊助威。

法案裡的680億美元是醫療補貼,跟歐洲無關,但剩下的3690億美元,取了個「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投資」的大標題,說人話就是補貼美國電動車產業,一輛補貼7500美元。

補貼電動車不是好事嗎?歐洲跟日韓鬧什麼呢?

因為法案規定,必須是在美國生產的電動車,才能拿到7500美元的補貼,這就嚴重威脅到歐洲的汽車產業,是強迫歐洲和日韓的汽車公司搬到美國本土去生產電動汽車,將會給歐洲和日韓帶來大量失業問題。

11月24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和德國經濟部長兼副總理哈貝克在巴黎開了兩天會,一致同意我們兩國先不吵架了,專心對付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必須趕緊保護歐洲工業。

勒梅爾屬於法國右派共和黨人,哈貝克是白左綠黨,有點像是美國在德國的乾兒子,專替美國辦事,現在這兩個政治觀點不合的人走到一起,而且德國綠黨居然反對美國法案,說明這事動了歐洲國家的核心利益。

畢竟汽車工業是全世界鏈條最長的產業,一家車企能拉動幾百家一級供應商和上千家其他供應商,關係到歐洲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所以這次歐洲的反應相當激烈。

但因為這事跟中國真沒什麼關係,咱們電動車產業正搞得熱火朝天,所以我們這邊的新聞都沒怎麼報導這件事。

11月29日馬克龍訪美,全世界媒體都認為他就是衝著這件事去的。

想不到馬克龍除了談貿易,還打算另外搞個大新聞。

談正事的時間並不多,馬克龍這一程要參觀阿靈頓軍事公墓,要去曾經的法國殖民地新奧爾良,還要吃那種慢吞吞的歡迎國宴,談正事的時間,大概也就半天。

很多大公司出差也這樣,談事半天夠了,其他時間都在公費旅遊。

重點談事時間放在12月1日,雙方一共談了三個小時。

談完後,拜登主要說了兩件事,一是美國將對《通脹削減法案》做出調整,關於調整的具體細節,並沒有公佈。二是表示自己對與普京談話做好了準備,正在考慮如何結束這場衝突,但普京還沒有這個打算。

先說第一件事,歐洲和日韓再生氣,估計只會改細節,難以改大方向。

我看世界各媒體的分析,法國從一開始,就不太指望讓美國重新考慮這項立法,更不可能搞定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馬克龍主要是去訴苦兼表達憤怒,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最有可能讓法案對某些公司或行業做一些微調,或者從天然氣合同以及俄烏戰爭中讓美國做一些讓步。

至於第二件事,這是拜登主動發出善意,認為可以跟普京談判,停止俄烏戰爭,這種態度的轉變十分關鍵,我認為俄烏戰爭到達一個關鍵轉折點,離戰爭結束不太遠了。

這應該是這次馬克龍訪美最大的收穫。

既然無法改變《通脹削減法案》,那至少要讓俄烏戰爭對歐洲的傷害止損,多少也得拿點利益回歐洲給大伙一個交待。

我認為歐洲在這次戰爭中,已經十分疲憊,十分十分疲憊。

11月3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公開講話中,說烏克蘭有10萬軍人和2萬名平民死於俄烏戰爭,這件事的具體經過我另寫文章單獨分析,總之我看了各媒體的報導又做了對比分析,我個人判斷馮德萊恩說的數據不太准,但不會差太遠。

出於烏克蘭的抗議,馮德萊恩將自己暴露數據的視頻進行了剪切,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說出了類似的數據,原話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傷亡人數超過10萬,而烏克蘭軍隊的傷亡人數差不多在類似水平。」

但米利並不給烏克蘭面子,堅決不收回自己說過的話。

北約參戰方很不耐煩再打下去了,否則不應該在公共場合,兩位高級別人員說出同樣的話來。

烏克蘭一直對外宣稱,這次戰爭他們共傷亡1.7萬人,俄軍共戰死8.8萬人;而俄方宣稱俄軍陣亡6千人,烏軍陣亡6萬人;BBC則認為俄軍共陣亡1.2萬人左右。

烏克蘭有這麼大的傷亡,是因為俄軍換蘇洛維金掌管戰局後,現階段改變了打法,以消耗烏軍的有生力量,和打擊烏克蘭的能源設施為作戰要點,重點打擊發電廠、發電站、水電站、變電站、輸電線路設備,以打斷烏克蘭的戰爭潛力。

11月26日,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防務專家格蘭德說,烏克蘭一天的炮彈使用量,是阿富汗的一個月或更多,而且還要注意防空。

光今年夏天在頓巴斯地區,烏軍每天就要發射6-7千發炮彈,俄軍每天發射4-5萬發炮彈,而美國每個月只能生產約1.5萬發炮彈,北約30個成員國,有20個已經「非常疲憊」,甚至打算投資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的老舊工廠,為烏克蘭提供蘇聯標準口徑的152MM和122MM炮彈。

俄軍現在是打一點,退一點,不追求佔地多少,以接近烏克蘭六倍的炮彈給烏克蘭放血。

蘇洛維金宣稱俄軍有足夠的彈藥跟烏軍對拼,將會不惜一切代價,用熬鷹打法,打到烏克蘭投降為止。

而據米利的原話,澤連斯基也不再堅持普京下台才能談判,澤連斯基的條件比以前有所放鬆。

馬克龍此次訪問美國,是帶著歐洲的怨氣去的,所以他下飛機時,才一臉的不開心。

經過和拜登的溝通,拜登願意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對俄烏戰爭開啓和談。

畢竟俄烏戰爭的本質,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爭,只要美國喊停,烏克蘭一定不敢打下去。

那在拜登首次發出善意後,俄烏戰爭會不會馬上走向結束?

我認為不會,現階段有可能還會爆發更激烈的衝突。

一是跟俄羅斯對上線,需要一定時間,這裡有個緩衝期,馬克龍也說法國現階段將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拜登在跟馬克龍會談後,也明確表示將會跟北約各國領導人商議後再定,也等普京對他發出回應。

二是俄羅斯為了拿到談判的有利條件,肯定願意在戰線上繼續給烏軍放血,給烏軍造成大量傷亡,保持現在的熬鷹戰術,邊打邊退。

短期內俄烏戰爭不會有改觀,但從長線來看,歐洲受不了這沒完沒了的戰爭對他們的傷害,他們主動找到美國要求停戰,在馬克龍跟拜登作出一定的利益交換後,俄烏戰爭終於已露出停戰的曙光。

面對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同時夾擊的地球,終於也即將好好休息一陣。

但是東亞在朝鮮和台海的危機,估計也會在後面接踵而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