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西方媒體12月份的最新報導,烏克蘭的巴赫穆特成為俄烏戰爭戰鬥最為激烈的地區。在這一面積僅為41.6平方公里的地區,俄烏雙方每天都要向對方的陣地傾瀉難以計數的炮彈,整個巴赫穆特地區幾乎被炸成了平底。
俄方報導對火力進行了大致的統計,巴赫穆特地區每天彈藥的消耗量是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2.5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天有7.5萬發炮彈傾瀉到烏方陣地,據說烏方的第93旅王牌部隊已經損失了3000多人,軍官損失更是達到驚人的90%,事實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全旅被調往後方的斯拉維揚斯克休整,從而補充損失的裝備和戰鬥人員。
而遭受如此打擊的烏方依然在頑強的與俄方爭奪該地區,可見在獲得西方援助的烏方,在火力上也並不輸於俄方,俄方的人員裝備損失也不會比烏方少太多,巴赫穆特地區淪為名副其實的戰場絞肉機,俄烏戰爭愈發殘酷。而最近又爆出科索沃地區發生衝突,更為整個歐洲和世界的前景埋上一層陰影,戰爭大有愈演愈烈,不斷擴大之勢。
俄烏衝突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
人們不禁要問,俄烏衝突走向如何,到底何時結束,而作為我們的北方近鄰,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俄羅斯?
自2022年2月24日,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對烏克蘭宣戰以來,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
戰爭伊始,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俄羅斯將以摧枯拉朽之勢,像德國二戰閃擊波蘭那樣,迅速擊潰佔領烏克蘭,獲得戰爭主動權,開戰時甚至有專業媒體預測,俄方將在24小時內獲得戰爭的勝利。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俄方表現異常拉胯,烏方卻在西方國家的大力援助下愈發堅挺。
俄烏戰爭愈發殘酷,而關於這場戰爭的輿論戰也愈演愈烈。相比於西方媒體和民眾一邊倒的支持烏克蘭不同,我國國內自戰爭伊始便分成了兩大陣營,大打嘴炮戰爭,甚至互相指責謾罵,劃分陣營「成色」。支持俄羅斯的網友被稱為「俄粉」或者「毛粉」,支持烏克蘭的被稱為「烏粉」。
俄粉認為,俄羅斯之所以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是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造成了嚴重的擠壓,俄羅斯迫不得已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絕地反擊自衛。
烏粉認為,俄羅斯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戰爭,是公然的戰爭侵略行為,與二戰德日行徑無異,是徹徹底底的侵略者,世界正義之士「人人得而誅之」。
除上述觀點之外,還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無條件支持俄羅斯,「幹掉以美國為首的一切西方國家及其走狗」,只要是反對俄羅斯的,都被認為是崇洋媚外,賣國賊,帝國主義的走狗,原因無他,中國近代苦難大多是西方國家造成的,而美國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打貿易戰,是台海、南海問題的幕後黑手,自然要反對。
第二種是逢俄必反。認為近代以來,俄羅斯通過《尼布楚條約》等多種不平等條約,侵吞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俄羅斯在歷史上就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者,俄烏戰爭,俄羅斯的老毛病又犯了,必須警惕。
不得不說,總結四方觀點,都各有道理,前兩種相對客觀,但很局限,後兩種很是極端。
事實上,前兩種觀點和後兩種觀點看似互相水火不容,事實上都是一類人。前兩種都只是從俄烏雙方的各自國家利益出發,進而產生觀點,選擇「陣營」。
後兩者從主觀愛國熱情出發,片面的關注一個焦點,無條件反對任何不同觀點,過於極端,犯了「兩個凡事的錯誤」。
那麼我們作為俄烏戰爭的「看客」,作為一名理性的網民和公民,到底該報以何種觀點去看待俄烏戰爭呢?
就如矛盾論一樣,任何事物和規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相對的,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亦是如此。
以上四種觀點便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觀點,出發點不同,那提出的觀點自然也不盡相同。而我們作為中國的公民,對俄烏戰爭的出發點自然要站在我國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這一點不容置疑。因為國家利益就是代表著全國人民的利益,故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所以,討論我們應該站在俄烏戰爭那一邊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偽命題,我們自始至終,也只能站在自己國家一邊,凡是有損中國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我們都應該反對。
明晰了這個觀點,我們也就無需再討論站邊的問題,但是可以對俄烏戰爭未來的前景進行探討,因為不同的戰爭結果對我們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俄軍表現大跌眼鏡究竟為何?
不可否認的是,俄烏戰爭發展到今天,俄軍的表現是十分「拉胯」的。俄烏戰爭中頻頻傳出俄軍潰敗失利的消息。雖然俄方用戰略收縮、調整等詞語進行美化,但俄方軍艦莫斯科好巡洋艦的沈沒、數十架飛機被擊落,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緊急動員招兵令的發布,無不說明,俄軍的進展並不容樂觀。
雖然俄烏戰爭現在依然在烏克蘭境內,但俄方需要的不是拉鋸作戰,更不是持久作戰,而是摧枯拉朽的勝利。但天不遂人願,作為世界上前三的軍事強國,俄軍表現為何如何拉胯?
俄羅斯雖然一直被冠以世界唯一可與美國比肩的軍事強國,很大程度上是繼承蘇聯遺產的緣故。據統計,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軍事裝備和幾乎全部的核武庫,乍一看十分強大,但這已經是30年前的事了。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俄羅斯繼承蘇聯的軍事裝備早已落伍,大量武器早已被淘汰或者被迫提前退役。在役的一些武器裝備也早已落伍,這一點在1994年爆發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便有具體體現。
1994年的俄羅斯正值蘇聯剛解體3年,結果面人口不過百萬,軍隊不超過4萬人的叛亂車臣武裝,卻以耗時超過一年,軍人死亡近6000人,平民超過10萬人的慘痛代價,獲得勝利。而對比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損失數百人的情況下,短短旬月便擊潰了號稱中東第一強國、百萬之眾的伊拉克武裝力量,二者形成鮮明對比。可見在當時俄軍的戰鬥力已經開始嚴重下滑。
俄羅斯也不是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故而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改革。但奈何車臣戰爭剛剛結束,俄方又被西方國家忽悠著進行了「休克療法」,致使經濟萎靡,兜里沒錢的俄政府所提出的軍改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喊喊口號罷了。直到普京總統上台,國際經濟全球化加快,並且趕上國際原油上漲的好行情,囊中羞澀的俄政府總算賦予了一些,軍改才再次提上議程。據統計,普京自1999年擔任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經濟便以每年大約7%的速度增長。1999年俄羅斯GDP為1959億美元,直到歷年最高的2013年,已達2.29萬億美元,佔直接GDP的2.9%。正是得益於GDP的高速增長,俄羅斯軍改才得以實行,並在2010年、2014年發布兩版《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統籌指導俄羅斯國防建設、軍事能力發展和作戰準備實施,其中還首次提到了信息技術對軍改重要作用的概念。
其中規定要投入超過20萬億盧布(約6萬億美元),在2021年實現俄武裝力量70%的現代化武器裝備。
但事實上,俄羅斯的軍改並不徹底,或者說有些面子工程的味道。俄羅斯軍改的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戰略核武器的建設和更新上,比如新一代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薩瑪爾特洲際彈道導彈等。剩下為數不多的資金又被蘇57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圖160戰略轟炸機所瓜分殆盡。而有關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設則少的可憐。以至於真正的常規陸軍海空軍的戰鬥力依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末。
俄烏衝突中,由於俄方缺乏足夠的精確制導炸彈,使得俄羅斯不得不用蘇34戰鬥轟炸機去貼近地面扔航空炸彈,這無疑極大提高了被擊落的風險,而且打擊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陸軍更是缺乏現代信息化戰爭手段和裝備,以至於無人機都要外購他國民用無人機來作為戰場主力,進行火力偵察和打擊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造成這一窘迫的原因就是軍改並不徹底,而根本原因則是俄羅斯畸形的經濟發展結構。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從未真正的躋身於一個經濟強國的行列,雖然他的GDP總量保持在世界前十,一度與英法並駕齊驅。但俄羅斯真正的本土知名企業幾乎沒有,包括手機、軟件、電腦、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企業,在國際上都看不到俄羅斯企業的排名。
俄羅斯長期的經濟增長事實上都是以能源出口所帶動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經濟俄格戰爭、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持續萎靡。截止2021年,俄羅斯GDP為1.77萬億美元,比8年前2013年的2.29萬億美元還少近5000億美元。
經濟的畸形發展不但使得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呈現不穩定的情況,無法為俄軍改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而且也使得俄羅斯的整個產業規模不健全,大幅度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在俄烏衝突中,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行全方位的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許多軍工產品因缺乏電子元件而停產。從烏方繳獲的俄無人機中,人們甚至發現了俄無人機所使用的的電子元件都是歐美電子元件,可見俄軍方的電子信息化改革有多麼的不徹底,過於依賴進口。
事實上,沒有健康的國民經濟架構,沒有持續的國民經濟增長,沒有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是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表現拉胯的根本原因。
中國到底需要怎樣的俄羅斯?
中國對俄羅斯的情節是複雜的,清末的時候,沙俄趁火打劫,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割讓了報告外興安嶺、庫頁島、巴爾喀什湖在內的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並且還將慫恿蒙古分離出中國。可以這樣說,俄羅斯使中國失去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相當於一個印度,單輪面積可以排到世界第七,是當時所有列強之最。
但是新中國的建立也與俄羅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解放戰爭中,蘇聯支持我黨在東北逐步確立了優勢地位,建國後蘇聯又是國際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並且與我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打破國際封鎖。幫助我國實施了兩個五年計劃,援助了超過156個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不計其數的其他項目,使我國在短短10年內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據統計,蘇聯對新中國的工業援助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成效最快的工業援建計劃,是我國發展本土工業的基礎。
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蘇聯國力的逐步強盛,開始實行霸權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干涉我國內政,撤走專家、造成和我國的關係緊張。一度在北方陳兵百萬,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但到了蘇聯末期和俄羅斯獨立後,我國軍事的第二次現代化又有賴於俄羅斯。包括蘇27戰鬥機、現代級驅逐艦、空空導彈、雷達等一眾裝備的進口,為我國軍事裝備和工業的現代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在經濟上,俄羅斯與我國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向我國輸送了大量的天然氣與石油,極大的緩解了我國的能源進口安全問題。
縱觀俄羅斯與我國近百年關係的發展,其背後總有一條線索牽引,那就是國家利益。當俄羅斯強大我國弱小時,他便會趁火打劫,當他衰弱我們也並不強大時,雙方則會報團取暖。
此次俄烏戰爭,俄羅斯遭受了西方全面的制裁,堵死了俄羅斯靠向西方的所有路徑,俄羅斯因經濟制裁和戰爭的失利實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我國的經濟GDP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達16.86萬億美元,與世界第一的美國GDP22.84萬億也相差不遠,遠遠超越了排名第三日本5.1萬億美元的GDP。我國也是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在貿易戰中不分勝負的國家,可以說當前我國是唯一可以在經濟、軍事、政治上全方位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但這是不是可以說我們就可以像歷史上俄羅斯那樣趁火打劫,不再需要俄羅斯了呢?
這種假設顯然不對。我國韜光養晦多年,如今的確逐步強大起來,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但遠遠還達不到匹敵甚至是優勢的地步。假如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失敗甚至亡國分裂,我國將會單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聯合圍剿。我國單獨面對美國都力有不及,何況面對的是整個西方的絞殺?
所以現階段的中俄互相抱團取暖是雙方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或許雙方都有些貌合神離,但現實的殘酷會將中俄雙方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不過亡國的俄羅斯對我國不利,強大的俄羅斯也是如此,假如俄烏戰爭俄羅斯以摧枯拉朽迅速贏得勝利,佔領烏克蘭全境,那麼西方國家勢必會對俄羅斯進行部分妥協退讓,畢竟綏靖政策是他們的老手段了。他們會與攜大勝之勢的俄羅斯達成某些妥協條件,並且形成聯俄制華的形式,就如同如今美俄通過印度制衡中國一樣。
所以說,一個不那麼強大的、並且持續與西方對抗的俄羅斯才是我國最為可靠的北方鄰居,當然,除非我國的國力復興重新恢復到漢唐時期那樣鼎盛,那邊不用再看任何國家的臉色。但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