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美檄文》重磅發佈——中國這是準備要反攻了?

雲石

近日,外交部發佈了一篇名為《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重磅文章,歷數美國五大罪狀——肆意妄為的政治霸權、窮兵黷武的經濟霸權、巧取豪奪的經濟霸權、壟斷打壓的科技霸權、蠱惑人心的文化霸權。

這篇文章分量是非常重的,以至於外界普遍將其稱之為討美檄文。而此文一出,大家紛紛揣測,中國這是要開始對美國發起反攻了。

這種揣測是有道理的。雖然這些年中美鬥的是昏天黑地,美方對中國也是步步緊逼,但總的來說,中方還是相對克制的,所有的出手,基本上都是基於防禦原則,反擊也都是點到為止。博弈的基本邏輯也是促和,並不希望激化衝突,放大紛爭。

但這種狀況逐漸在發生變化。中國外交層面對美國的態度,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強勢——一開始時還是希望通過溝通談判解決問題,後面則態度逐漸消極,到現在則基本上是針尖對麥芒,更多的展示強硬姿態——王委員在慕尼黑跟布林肯的對話,將中方的這種態度又一次淋灕盡致的展現。而現在,隨著《討美檄文》的出台,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反攻,似乎已箭在弦上。

那麼,百年未有大變局的風雲激蕩,真的就要進入最高潮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戰略反攻所需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關於中美這場霸權與反霸之間的鬥爭,其實懂政治和經濟的人,大致心裡都是有點譜的。簡單點說,就是美國加息週期內,中國築好籬笆,堅決抵御住美國的收割,並利用這個戰略契機,拓展自己的經濟及地緣影響力,將部分有價值的國家拉進中華經濟圈,在壯大自己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美國的收割效果。

只要美國的收割不足以填平自家的窟窿,那不管接下來它是金融暴雷,還是形勢所迫,被迫在收割未完成的情況下主動重啓降息,這都會導致美國國家實力的元氣大傷和美元信用的瘋狂貶值。而這時,中國就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反攻——經濟刺激政策、人民幣國際化、金融開放、全球產業體系重組等等準備已久的大牌,都會全部打出,一舉粉碎美國的圍堵,吞噬美國的霸權,在全球範圍內開始正式構建中國主導的經濟秩序。

現在,美國加息週期已近尾聲,美聯儲利率已經至4.5-4.75,未來雖然還有可能繼續加息,但幅度已十分有限。但如此迅猛的加息過後,效果卻仍不明顯——通脹方面,雖然美國不斷調整CPI構成權重,但多次粉飾後的數據,仍在6.4的高位,十年期美債的收益率依然在3.875(截止寫稿時),作為科技高地的舊金山灣區房價也開始暴跌;當然,失業率數據看上去依然喜人,但實際上懂行的都知道,這更多的是美國獨特統計標準的因素,根本不能反映真正經濟狀況,反倒極有可能是經濟惡化的惡果——一個硅谷碼農被裁員後,如果上午去跑uber、下午送外賣,晚上去中餐館洗盤子,那按照美國的獨特統計標準,就相當於在增加一個失業後,又創造了三個就業,正負相抵,就業率還增加了兩個!

總而言之,美國經濟的情況,其實已經相當危險——中國對美外貿出口的驟降其實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很多彎酸國人將這種驟降解釋為產業外移,但實際上從數據來看,產業轉移雖然存在,但並沒有這麼嚴重。何況產業轉移按常理來說是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就算有也是漸進式的,根本就不可能短短數月內出現數據驟降的情況。所以這種中國外貿形勢的驟然變化,只能說明一點,美國瘋狂加息後,外需——尤其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外需,正在急劇萎縮。

美國是以消費立國。進口商品需求的急劇萎縮,正是美國經濟進入高危期的表現。

這是美國內部的。而在外部,美國瘋狂加息已近尾聲,但效果明顯不如預期——雖然借助俄烏戰爭把歐洲瘋狂收割了一把,但這說到底只是美系國家的內卷,而且這種收割也是以歐洲右翼反美思潮的大幅泛濫為代價的——這個長期看對美國來說並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美國的缺口太大,光對歐洲的這輪收割,還遠不足以讓美國吃飽——何況美國也不敢真把歐洲給割死。

真正美國沒有估計,想徹底收割的,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但在這一塊,美國的成效非常有限,迄今為止也只打爆了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少數幾個窮國,連土耳其、印度這些都還在激烈博弈中,更別提中國這個最大目標依然巍然不動。

這就讓美國非常麻煩。美國只有在自家經濟撐不住之前對外收割到足夠的資產,這樣自己才能過關。如果不能,那美國這次收割就會失敗,而一旦失敗,不僅國力大衰美元信用大減,中國這個最大競爭對手,也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只不過,雖然美聯儲依然在不斷對外宣示強硬,聲稱要將高利率長期維持,給市場注入信心;白宮也絞盡腦汁粉飾數據的同時,不斷在世界煽風點火,力圖加快收割,但市場押注美聯儲被迫提前轉向的興趣卻始終不減。美國的經濟形勢,也著實越來越艱難。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反擊美國的條件,確實正在逐漸成熟。

而中國的反擊,也有漸入佳境之勢:

一方面,中國不斷拋售美債——美債是美元信用的根本。現在美債岌岌可危,市場上根本沒有買家,全靠美聯儲自己接盤。這種情況下,中國持續拋售——不光自己拋,還帶動全球央行一起拋,這麼搞下去,無疑是讓美國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不斷對美輸出通脹。這幾年,中國為代表的新興資源國和生產國達成默契,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消費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通脹。

這對美國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畢竟美聯儲是以壓通脹的名義開啓瘋狂加息的——雖然大家都知道通脹並不是真正主因,主要是為了全球收割,但通脹確實會加重美國經濟的負擔,長期持續下去,對美國經濟會造成壓制,進而逼迫美聯儲提前終止加息——以及借此進行的全球收割。

圍繞著大宗商品,雙方也算是反復拉鋸,光油價就上去又下來折騰了好一陣子。到現在為止,算是油價還能勉強穩在美國可承受水平,但對各類工業金屬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如果這麼搞下去,滯脹愈演愈烈,經濟壓力會嚴重擠壓美聯儲維持高利率的戰略空間。

這是經濟層面的。而在政治層面,美國固然通過操縱俄烏戰爭進程,為自己的加息收割服務,並在東亞煽風點火,放大中國資本外逃壓力;但中國也在不斷秀肌肉,開拓中亞、經略中東,竭力穩住局勢,並推動促進俄烏停戰。

總而言之,中國的對美反擊,確實在層層深入。

但,真的到了中國要對美戰略反攻的時候了嗎?

個人覺得,時機尚未成熟。

首先,中國自身底盤尚不牢固:

全球經濟危機發酵,外需市場的急劇萎縮,現在已經開始對中國外貿出口造成顯性衝擊;去年的疫情反復也確實損耗了中國不少元氣,加上內部的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整治尚未完成,中國內部的經濟和財政壓力非常之大,急需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

中國對美系世界也依然難以割捨——雖然持續性的拋售美債,但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例依然很高;技術方面,美系國家對中國的卡脖子依然在繼續,以成熟制程芯片為代表的升級創新依然還在攻關期,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明顯突破;雖然西方市場的外需因為經濟危機正在急速萎縮,但內需同樣頹靡不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本土新興產業鏈雖然氣候已成,但距離大規模佔領市場還有一段時間——這既制約了內循環的形成進度,也對中國通過主動推動低端產業外移,進而構建自家主導下的全球經濟體系,培養西方之外新興消費市場的進程形成制約。

總而言之,現在中國經濟層面還存在若干問題,支撐對美戰略反攻的資源準備尚不充分。

其次,美國也尚未黔驢技窮。美國內部的混亂,以及這一次全球收割的艱難,已經證明美國確實大不如前。但這並不代表美國就真的不堪一擊了。實際上,對俄烏戰爭進程的操控,借戰爭對歐洲的經濟收割和政治控制,還有在東亞的一系列圍堵佈局,這些不僅手段精妙,背後也反映了美國依然還是有很強實力的,依然有極強的實力底蘊和影響力、號召力。

而從經濟來看,雖然美國經濟千瘡百孔,但美元整體上依然好使,油價這個關鍵性價格,也在美國的強力干涉下大幅回落,美聯儲依然能夠大致主導加息進程——其力雖衰,但終究未竭,市場哪怕明知美聯儲色厲內荏,明知各項經濟數據大幅失真,但情緒依然受其操控,預期管理也都大致能達到目的——這都證明美國經濟依然未到絕境。美國政府和美聯儲也依然還有能力穩住局面。中國對美國的通脹輸出以及拋售美債等等,雖然確實給它造成了很大麻煩,但至少當下還不足以把它搞崩。

當然,美國也只是現下還能勉強穩住而已。隨著進程推進,如果局面還不能逆轉——也就是不能收割到足夠的海外資產,那後面情況就會越來越惡化,美國的籌碼也就會越來越少,底盤越來越鬆動。

最後,中間國家在中美之間的站位也還不明朗:

一方面,沙特為首的資源國,雖然現在已經有了背刺美國的苗頭,但迄今為止,也僅僅只是苗頭而已。美國的多年積威,加上衰而不倒,亂而不崩的現實,決定了他們還不敢輕易跨過雷池。

另一方面,歐洲為代表的傳統親美派,雖然出於經濟利益並不願意跟中國徹底翻臉,但俄烏戰爭以來被美國的鉗制大大加深,意識形態捆綁越來越狠,所以在反華方面的勢頭也屢有冒頭。

這對中國來說是不利的。中國雖然跟美國遲早要鬥一大場,但並不希望這場鬥爭外溢到政治、軍事層面,不希望擴大化成新冷戰,不希望這場鬥爭擴散成東西方全方位對決。何況,中國進行的是反帝反霸鬥爭,這場鬥爭光靠中國一家是不夠的,那些遭受美帝霸權霸凌的對象,中國都要將它們團結起來——至少是不明顯站隊美國。

所以,中美之外其他勢力的態度,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而這個其他關鍵勢力,東南亞已經逐漸開始傾向中國,而東北亞——日本、台灣省,甚至包括韓國,都已經被美國綁上了戰車;歐洲,還沒有完全上美國的車——並且它主觀上並不想上車,只是現在身不由己。至於沙特等,雖然有背刺的想法,但現在的形勢下,他們也還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的國際態勢,對中國來說還不是最好的局面。中國更希望的是歐洲至少在對華政策方面維持中立。中國更希望的是沙特們能夠有更大的膽量直接站出來跟美國說不——只有這樣,反美反霸大業才能有足夠的支持者,才能震懾美國,讓其不敢輕易造次。而要促成這個環境,歐洲需要民間反美思潮的繼續發酵,需要右翼反美勢力對親美白左進一步反攻;中東需要伊斯蘭世界進一步整合,需要中國中東的戰略合作更加深化的落地——而這,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中國當下處境,還是美國當下經濟狀況,以及國際形勢,這三個維度都決定了我們依然需要對內能穩住自家底盤、恢復經濟元氣,並做好外部經略的同時,通過輸出通脹和拋美債等金融操作,一點點消耗美國的底氣。總而言之,我們依然需要時間,來營造出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大勢環境,推動局面向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勝算!

現在,還不是全面反擊的最好時機。最好的時機,就是美國在內部經濟崩潰,對外收割乏力的情況下,被迫提前中止加息甚至金融暴雷。到那個時候,美國的虛弱和失敗就徹底暴露,我們戰略反攻的時機就成熟了!

那麼,既然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為什麼又要選在這時候,連續對美強硬表態,甚至發出這封討美檄文呢?

我覺得這某種程度上是形勢所逼。很明顯,現在雖然中美依然處於對峙,甚至美國處於攻勢,中國只能持守勢,但趨勢上來看,對美國是相對不利的——美國加息週期已經接近尾聲,收穫卻不如預期,如果就這麼繼續發展下去,隨著美國逐漸力竭,又不能通過足量收割恢復實力,那形勢就會逆轉;到時候中國火力全開,美帝的全球霸權肯定會被挖掉一大塊。

美國該怎麼辦?繼續常規博弈的話,現在中國穩如泰山,搞不動。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只剩下對華示強一條路可走了。通過示強,展示美國的反華決心和意志,一邊震懾騎牆者,阻止它們勾結中國背刺美國的意圖;一方面給已經綁上戰車的小兄弟——日本、台灣等打氣,堅定這幫炮灰的膽氣,另一邊,還可以給籠絡對象更多信心。

對此中國當然不願坐以待斃。雖然美國對付中國的直接招數基本上都打完了,但前面我們說了,反帝反霸不僅要咱們自家底盤牢實,還得要盡可能的爭取朋友,減少敵人。現在大家都在觀望風向,力圖捕捉中美間的勢頭變幻,以決定自家下一步站隊和政治傾向。這種時候,如果美國屢屢示強進逼而中國一味韜晦沒有反應——或者反應力度不夠,這很容易被觀風者理解為美帝依然佔據上風。而這種看法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決策,進而影響到中國對大勢的營造。

所以咱們也必須以牙還牙。這就有了外交層面的強硬碰撞,有了《討美檄文》的重磅出台。

這實際上也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的反霸決心,表明中國這次絕不退縮,堅決跟美國鬥爭到底的戰略意志。

當然,如果只是光說,那是不夠的。說的同時,也要有實際行動配合。而實際行動的實施,其實也和形勢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從趨勢上來看,現在美國的瘋狂加息已近尾聲,接下來就是再加也加不了多少了。而中國這邊,防疫對經濟的直接影響已經消除,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陸續出台,復甦成為今年的主旋律。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中國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接下來中國不僅不用太擔心被美國加息拖垮,也有餘力來穩定自家底盤,並主導全球經濟發展態勢。

攻守之勢雖未逆轉,但轉機已經出現。這種時候,中國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和手段來團結大眾,來反擊美國。所以隨著《討美檄文》的出台,接下來我們會發現,中國對美國的出手會更多,更狠;而全球各大勢力眼見於此,也勢必要在心頭重新掂量中美間的分量,進而決定自己的下一步站位和決策!

所以,風雨就要來了——雖然接下來的風雨,還不是傾盆如注的最高潮,但其份量肯定不會輕。全世界都將感受到這場前奏戰的洗禮,並將在這場風雨的洗禮中,看清未來的趨勢和走向!進而決定在疾風驟雨的最高潮來臨時,自己將如何自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