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字越小事越大」是對的,那麼「不細說的事更大」也一定成立。
關於山東青島那個飛行器的事顯然已告一段落,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什麼都說了」,卻又「什麼都沒有細說。」
所有的人都會從公開信息查到,當地海事局的通知是「準備擊落,並要求往來漁船注意打撈相關殘骸」,但到底最後有沒有「擊落」,及有沒有人撈出來一些東西就沒有人說了。
其實「說」與「不說」根本不取決於事件本身,因為這表明中美的博弈已進入真正短兵相接的深水區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何美國及西方媒體稱飄到北美上空的是一隻「氣球」,而我們官方所講的這是一隻「飛艇」。氣球飄到人家的「不良影響」不是要比「飛艇」更小嗎?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山東上空某種飛行物上。
因為那的確就是一個「飛艇」或以上級別的飛行物,反正不是「氣球」就對了。
這樣,2月5日在國防部宣佈將「保留使用必要手段處置類似情況的權利」的一個星期後就有一個「飛艇」級別以上的不明飛行物在中國海域被擊落。
這樣就符合了解放軍發言人所講的對等處置了。
所以,不管這個不明飛行物是不是美國派出來的,但由於我們是按照美國的標準對等擊落的,所以美國甚至連聲都不敢吭一下。
而中方也相對默契地不再提及此事。
中國的戰略定力決定「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事我們從來不幹。
而此件未「細說」之事的結論是,無論中國的「流浪飛艇」在美國被擊落還是未名的不明飛行物在中國被擊沉都表明現在雙方的博弈已進入了一個打實彈的短兵相接階段了。
雖然支持這種直接「擊落」的理由是站得住腳的對於領空的「侵犯」,但事實是類似的事情在此前是可以通過更溫和的方式解決的,顯然現在很多事情的處理手段都滑向了最具有對抗性的那一端。
這決定著一定還有更危險的後續。
比如假如類似的事情不是發生在顯而易見的絕對「領空」,而是某些「爭議」地區呢?比如南海,比如台海。
事實是,這樣的事情確實在發生。
這就是2月28日及3月1日的這次美B52闖台海事件。
這同樣是一個並沒有細說的事情。
2月28日半夜,美軍突然從關島、沖繩等地大舉出動戰機,並在巴士海峽集結,2架B52準備在護航戰鬥機的掩護下繼續北上擇機進入台灣海峽。
從軌跡看,當2架B52行至台灣屏東外海時突然改變航線拐頭向南離開了台灣海峽。據稱,這2架從關島基地風塵僕僕趕到的B52原計劃是準備在十幾架F-16戰機的護航下強闖台灣海峽的。
但這一計劃被解放軍的預警系統及時發現,並被第一時間以戰鬥姿態壓過來的19架殲-10C戰機驅阻。
派出殲-10C的原因是什麼?要看一下殲-10C的特點就知道了。
與殲-16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不同,殲-10C這是一款在殲-10B基礎上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改進型多用途戰機。
如果說殲-20的目標是終極制空權,殲-16是對地戰略目標攻擊,那麼殲-10C就是空中格鬥,拼刺刀的。
所以,28日解放軍派出的19架殲-10C迎擊美軍機群毫無疑問就是準備實戰的。以雙方明面上擺出來的殲-10C及F-16四代機及暗中佈置的F-22、殲-20等五代戰機的對局看,可以說當日在台西南空域上空對峙場面是極其驚險而震撼的,場面之大、陣容之豪華,若動起手來真的可以用人類戰爭史上最現代化的空戰來形容。
但事實是最後美軍的B52還是跑了!
所以我們認為這就是美軍的一個軍事的極限測試。
美軍要解決的核心的問題是——測試若「強闖」解放軍是否存在動手的可能?
結果是美軍一定找到答案了,解放軍真的可能動手,不排除殲-10C戰機的火控雷達已經鎖定了美機,並且機群已經佔據了美機進入台灣海峽的前位,若美機強闖,是否第一時間開火不一定,但對撞是基本不可避免的。
顯然當日一定還有更多的細節沒有披露,比如當時雙方的飛行員是如何「互相警告」的?有沒有提及「擊落」等內容?
但我們相信,這事與山東的不明「飛行物」一樣截此為止,不會公開「細說」了。
美軍的「收穫」是,他們不會再有進行這種極限的軍事挑釁而不面臨被解放軍戰機擊落的風險的誤判了。
所以,是否解放軍已經對美軍B52及航母這類戰略級別的武器進入台灣海峽划定了紅線仍有待後續見證,但這種「不細說」的事實恰恰證明了對峙已經是達到了一個爆發的臨界點。
但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目前美軍仍擁有世界最強大的軍力,特別是可能已經有所失控的國內政治看,絕不能低估美國的軍事冒險性。
雖然本號的觀點是美軍絕不敢全面軍事介入未來的統一特別軍事行動,但解放軍的所有統一行動仍是建立在美軍會全面介入的基礎上進行的。
我們雖然有100分在中國近海徹底打垮美軍的準備及意志,但絕沒有1分的驕狂與輕忽的空間。
這個戰略思想是美軍無解的存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