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出訪俄羅斯,有何深意?

風雨如歌

3月20日,中國國家領導人正式開啓了訪俄之旅,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到訪俄羅斯,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外交領域,外事訪問的排序是相當重要的,往往領導者就職後首訪的對象國,就是最重視的國家。

中國新一屆政府班子剛剛成立,把俄羅斯作為第一個外事訪問對象,體現了對中俄關係的高度重視。

有必要從全球格局的角度,強調一下中俄關係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格局是這樣的,中俄歐美四個一級勢力+若干次級勢力,俄羅斯的綜合影響力再弱,也是全球一極。

歐盟被美國滲透較為嚴重,未來難保不會完全倒向美國,這種情況下,只有拉住俄羅斯,保持大致2比2的態勢,時不時再讓歐盟搖擺一下,才能維持力量相對的平衡。

俄羅斯雖然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但它的角色依然很重要。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都無法挑戰西方?缺少穩定的大後方是關鍵,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能讓你在失敗後迅速補血,進可攻退可守。

拿德國來說,它雖然科技發達,曾經拳打蘇聯、腳踢英法,但實際上德國就如同戰國時期的魏國一樣,處於四戰之地,根本無險可守,這注定了它一次也失敗不起。

秦國雖然在戰國初期落後,但它的區位太有優勢了,只要把住了函谷關,誰也進不來,可以全心全意謀發展,關中平原和後來拿下的四川,讓秦國擁有了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內部發展空間。

秦國不是沒打過敗仗,但只要敵人過不了函谷關,秦國就有時間補血,大後方的生產力,又能讓秦國快速回血,不需要像日本德國那樣賭國運。

中國雖然資源和國土比德國日本強得多,人均資源卻不多,且大多靠海外進口,隨時有被美國卡斷的可能性,工業機器再強大,沒有資源也是無法運轉的,我們需要一個資源上的大後方。

不可能有比俄羅斯更合適的地方了,俄羅斯+中亞+蒙古+環裡海地區,資源足夠豐富,足以構成中國的資源大後方,豐富的資源將和中國的工業機器形成最好的互補。

如果放在十年前,這是根本不敢想的,因為說一千道一萬,俄羅斯是個西方國家,特朗普時期的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說,「美國之前的大國較量,包括美蘇冷戰都屬於『西方內部』的鬥爭。至於中國,這是第一次面臨一個非白人的強大競爭對手。」

所以特朗普極力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試圖「聯俄制華」,只要俄羅斯還有融入西方的可能性,它手上的資源再多,也是為西方所用。

而俄烏衝突,代表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徹底決裂,這讓其資源為中國所用有了充足的可能,不要以為不可能,要是去年有人告訴你,中國有能力調停沙特和伊朗,三年前有人告訴你,國產車會迅速崛起,你大概率也不信吧。

俄羅斯鋁業大亨傑里帕斯卡說:「我們曾經是,或者我們曾經以為自己是一個歐洲國家,現在,在未來25年,我們將更多地思考我們的亞洲過去。」

俄烏衝突的本質,是西方內部的大分裂,這麼好的機會豈能不抓住,如新總理所言,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下去調研全是辦法。你主動就有機會,不主動永遠沒機會,主動入關而不是等著關向你走來。

我們知道,自俄烏衝突開始以來,輿論場上對中俄關係的雜音非常多,有一些人主張完全倒向西方,認為繼續和俄羅斯交往沒有好處,會進一步惹惱西方。

但正如我們沒有在貿易戰中向美國屈服一樣,中俄交往這個問題,我們一向堅持以中國利益為主,怎麼對我們最有利,就怎麼來。

此次出訪意在告訴西方,中國不會停止與俄羅斯的交往,反而會加強,是給俄羅斯吃一顆定心丸。

有一點值得注意,中方領導人在出訪的同時,在俄新社網站發表了題為《踔厲前行,開啓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的文章,而普京也在人民日報發文,題目為《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

雙方領導人同時在對方的主流媒體上發文,這是外交界罕見的現象,說明雙方不僅僅是高度重視對方,更具有相當程度的默契。

當然,和俄羅斯加強合作不代表站在俄羅斯一邊,我們此次出訪,也充分考慮了烏克蘭的感受,並沒有完全撇開烏克蘭,在領導人出訪俄羅斯前,3月16日,外交部長秦剛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了電話。

這個細節處理得特別好,體現了我們的中立立場。

如果僅僅是出訪俄羅斯,而不對烏克蘭有任何表示的話,一定會被西方媒體鋪天蓋地炒作支持俄羅斯。

如果出訪俄羅斯,又訪問了烏克蘭,便會令俄羅斯不滿,先走外交渠道,與烏克蘭通話,實際上也是告知烏克蘭,我即將要訪問俄羅斯了,先打個電話通知你,烏克蘭就算有不滿,程序上也挑不出毛病,你都排在俄羅斯前面了,總不能說我偏向俄羅斯吧。

出於對烏克蘭的重視,對俄軍事援助是不可能的,此次出訪,合作領域包括三大方面:能源、投資和合作機制建立。

先說傳統的能源,這方面的合作會繼續擴大。

中俄目前的天然氣管線主要是「西伯利亞力量」管線,設計年輸氣量最大為380億立方米,這個數字肯定是不能滿足中國需求的,中國未來需要更多的天然氣。

根據中石化的《中國能源展望2060》預測,到2025年,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43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5100億立方米,國內產量大約只能滿足不到一半,大頭還是要靠進口,俄羅斯無疑是進口大頭。

普京最近提到了「東方聯盟」管線,這是中俄可能的下一條天然氣管線,設想年輸氣量達500億立方米,比此前的管線供氣能力都強。

如果順利的話,「東方聯盟」管線可能在明年進入設計階段。

第二個方面,投資合作。

最近有一則不起眼、但卻非常重要的消息,普京支持在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外貝加爾邊疆區設立「國際超前發展區」。

詳細說說超前發展區是怎麼回事。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俄羅斯被西方制裁,為了「向東看」,在遠東設立了多個「經濟超前發展區」,本質上是工業園區,通過立法保障,允許入駐園區的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比如免除5年聯邦層面的利潤稅、地方利潤稅前10年不超過10%。

俄羅斯正常的利潤稅是20%,入駐園區能減少一半,還是很優惠的,此外,還有社保繳費能減少到7.6%等一系列優惠。

不過幾年過去了,這些「經濟超前發展區」效果都不佳,來投資者寥寥,因為單純給點優惠政策並不能吸引人,世界上有優惠的地方多了。

問題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兩個方面,俄羅斯自身的資金不足,和大家不信任俄羅斯,它的信用記錄實在不怎麼樣。

不過這一次,似乎不一樣了,俄羅斯有點下決心改革的意思,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不一樣,原先的超前發展區,是經濟超前發展區,這次外貝加爾的,變成了國際超前發展區。

兩個字不同,含義也大為不同,目前還看不到具體的政策出台,但大概率是走經濟特區那一套,不光給優惠政策,還要實行不一樣的政策、法律和制度,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外界稍稍放心。

甚至有傳言稱,俄羅斯願意在鐵路標準問題上讓步,也就是在「國際超前發展區」內,可以不使用寬軌鐵路標準(俄羅斯是寬軌鐵路),用標準軌也行。

這一點目前還無法證實,如果這是真的,那的確可以說俄羅斯作出了重大讓步,畢竟不做出重大讓步,僅靠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遠東難以吸引到什麼投資。

遠東發展不起來,就談不上「向東看」。

俄羅斯一直希望中國資本能大舉進入俄羅斯,到俄羅斯開店、設廠等等,彌補西方資本撤離造成的空缺。

可問題是,不光中國資本家,哪國資本家都不傻,想讓我大舉投資俄羅斯,你得有市場紅利吧,你得有健康的營商環境,不能玩殺豬盤吧,俄羅斯的營商環境素來較差,對外資的敲詐勒索更是常有。

所以儘管西方資本大量從俄羅斯撤退,市場出現空缺,中國企業卻仍不敢大舉進入,這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於是這個折中辦法就被提了出來,你可以先來國際超前發展區試探性投資,就算失敗了,損失也不大;而從俄國的角度說,想要一時半會在全國範圍內改善營商環境,是不太現實的,各種利益盤根錯節,難度太大。

如果把精力集中於少數地區,先改善這一小片區域的營商環境,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

當發展出了成效後,其他地區就會看到營商環境改善帶來的好處,主動求變的積極性就會提高,這時再進行全國性的改革,阻力就小得多了。

外貝加爾有兩大優勢,資源豐富,這裡的森林資源佔西伯利亞總森林資源量接近十分之一,螢石佔全俄的38%、銅佔21%、鉬佔20%、鎳佔16%、金佔5%,還有鐵礦、煤礦、天然氣、鋁、鉀等等。

同時緊鄰中國,其境內又有西伯利亞大鐵路,可以便捷對接其他地區,具備作為連接中俄橋梁的潛力。

當然,這次新設立的「國際超前發展區」,究竟是真的有新意,還是新瓶裝舊酒,取決於俄羅斯的困難程度和誠意,這也是本次訪問和日後需要深入交流的地方。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第三個合作方面,就是各個領域的合作機制初步建立,本次俄政府接待的陣容除了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還有6位副總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央行行長、航天局長羅戈津、經濟部長、交通部長、財政部長,重要人物全部來了。

來這麼多重要人物不是走過場的,而是真的要合作,比如兩國在會談中同意,新成立一個衛星合作委員會,用於兩國衛星的合作對接,目前格洛納斯和北斗在民用信號上已經兼容,未來不排除軍用信號也會兼容。

這種雙邊機制會不斷建立,會包括越來越多的敏感領域,正是中俄合作日益加深的體現。

有時候戰略定力這句話,不是開玩笑的。

只要我國繼續秉持中立立場,好處會越來越多,現在俄羅斯對外貿易中的人民幣佔比擴大,已經超過25%,2022年,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份額達到了30%,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剛開始而已。

俄羅斯是個資源大國,各方面資源儲量都是世界前列的。我國雖然看似全產業鏈很厲害,但是如果沒有原材料,工業就無法徹底穩定。

有了俄羅斯這個資源國的資源,我國才是完整的全產業鏈工業國,工業生產才能安全。

俄羅斯地理位置橫跨亞歐,對歐盟和日韓來說,俄羅斯其實是最近的資源夥伴。但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麼歐盟日韓的工業成本一定會大幅上升的。

現在因為烏克蘭這個事,西方已經和俄羅斯劃清界限。這種情況下,我國和俄羅斯交好,能和俄羅斯形成極好的互補。

這原本不是俄羅斯最喜歡的局面,但誰讓它沒有乾淨利落解決烏克蘭呢,不過俄羅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硬頂住了西方的極限制裁,和西方打起了消耗戰,表現超出了預計。

我國在台海沈住氣是有道理的,現在烏克蘭一個坑,把全世界主要大國全部扯進去了,那我們就可以有很多機會見縫插針,今天能調停伊朗和沙特,明天說不定真的能調停俄烏。

現在美國國內問題也在失控,民主黨一直盤算著把特朗普弄進去,這些對我們而言都是機會。

一定要沈住氣,無論俄烏問題還是其他問題,耐心點,越耐心,機會越多。

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告訴我們,最晚下場的人,紅利最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