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印裔在美國崛起的「快速通道」!印度人當選美總統一步之遙?

王冰汝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

僅僅在10年前,美國的眾議院裡只有一位印裔議員,而在州議會任職的印度裔美國人也不到10人。沒有人進入過參議院,更沒有人競選過總統。作為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印度裔在美國的政壇上幾乎沒有任何代表。

2023年,在1月份宣佈就職的國會中,包括5名印度裔美國人。還有近50位印裔在各個立法機構任職。

而拜登政府的印度裔人數更是打破紀錄,首先就是以副總統哈里斯為首

而隨著特朗普時期的常駐聯合國代表尼基·黑莉(Nikki Haley),在本月宣佈參加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後,這已經是連續第三輪有印裔美國人參加大選的競選,而隨著印度裔企業家維威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也宣佈參加大選後,讓明年成為了首次有兩位印裔參選的大選年。

大多數的印裔選民都是民主黨人,這也讓共和黨黑莉能得到多大的支持有待定論,但是在過去,即使是印裔美國人作為民主黨參選時,也很少談及自己與家庭的歷史。而如今的黑莉開始不斷強調自己的成長背景。

印度移民政壇開始井噴

美國在1965年時,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移民法,取消了包括華人在內的亞洲、非洲、南歐以及東歐移民的限制性配額。此後,印度人開始大量移民美國,這些印度新移民相對的財富與教育水平很高,也推動了美國印裔第二代與第三代在政治地位上的崛起。

專注於亞裔美國人的政治委員會AAPI勝利基金(AAPI Victory Fund),用其資金與政治影響力,引導公眾與媒體關注印裔在選舉中的影響力。如今印裔美國人在佐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以及得克薩斯的人口規模,已經足以左右地方層面、州一級甚至聯邦層面的選舉。

堪薩斯州的前議員拉傑·戈伊爾(Raj Goyle)說:「這一切正在接連發生,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趨勢,如今的美國社會更容易接受印裔政治任務。」當2006年拉傑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去參加堪薩斯州眾議員競選時,現任議員得知自己有了一個挑戰者時,第一反應是:「羅德·戈伊爾(Rod Goyle)是誰?」

拉傑回憶說:「在當時,人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個名叫拉傑的人,更別提拉吉夫·戈伊爾了。而今天,普通美國人在電視上,教室裡,大學裡以及公司裡,這些名字和面孔都不再陌生。」(注:Raj是非常典型的印度男性名字,可以理解為姓王,而拉吉夫則是更具印度特色的名字)

分水嶺出現在2016年,先是博比·金達爾當選路易斯安那州,並成為了首位競選總統的印裔美國人。而同年,華盛頓州的普拉米拉·賈亞帕爾、加利福尼亞州的羅·卡納,加上伊利諾伊州的拉賈·克里希那穆提當選為國會眾議員,讓眾議院中的印裔人數從2012年的1人增至4人。

也正是在2016年,卡馬拉·哈里斯成為了第一位當選聯邦參議員的印裔美國人。

值得注意的是,印裔議員的增加,並集中在印裔美國人佔多數的地區。賈亞帕爾所代表的西雅圖選圖,其居民大多數都是白人。第12選區在州眾議員Shri Thanedar所代表的選區位於底特律周邊,這是一個黑人佔據多數的地區,而他在去年的民主黨初選中更是擊敗了8名黑人候選人。

來自南加州波莫納學院政治學教授薩拉·薩德瓦尼說:「這與我們經常在拉丁裔與黑人代表的現象完全不同,這意味著印裔的政治人士會在背後拉起不同族裔形成一個支持聯盟。」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公共政策教授、AAPI數據的創始人卡蒂克·拉馬克里什南指出,印裔美國人社區的特點,也讓他們在進入政壇的步伐更輕鬆。教授表示,印度的移民通常都受到過高等教育,而且由於英國殖民地的歷史緣故,他們能講流利的英語,這也降低的公民參與的門檻。

印裔美國人的民主黨通道

總體而言,印度裔美國人從政,基本上都是在民主黨這一側當選的。國會中的全部5位印裔美國人,以及幾乎所有的州議員,也都是民主黨人。

但黑莉卻是稀有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在她之前,作為共和黨人追求公知,最傑出的印度裔美國人就是金達爾,但是他在競選總統期間,盡可能的少討論自己的背景。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他說:「我的父親母親告訴我的兄弟和我:我們來到美國是為了成為美國人,而不是印度人。」

另一位總統競選人拉馬斯瓦米是一位身價千萬的企業家,而他同樣也採取了類似金達爾的做法,更加強調自己的美國人屬性。

不過黑莉並沒有這樣做,自從她擔任南卡羅來納州州長以來,她多次在政治集會上回憶自己的個人生活經歷,尤其是頭纏絲巾的錫克教父親以及穿紗麗的母親。在黑莉競選廣告的第一幕,她在南卡羅納班貝格告訴選民:「這裡曾經用鐵軌劃分了小鎮上的不同種族,如今我是印度移民的驕傲女兒,我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我是與眾不同的。」

加州的國會議員貝拉稱這是「非常聰明的政治手腕」,他說黑莉用這種方式來挖掘全體移民社區對於向上流動的渴望。

北美旁遮普卡車運輸協會的首席執行官拉曼·迪希隆說,他對黑莉的興趣是由於她的家庭與他來自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同一個城市。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卡車司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那裡。

這也是民主黨人的慣常做法,賈亞帕爾在談到第一次的競選時說:「我作為一個移民、南亞裔的美國女性參加競選。我用自己的故事與經歷為基礎,儘管為所代表的選區大部分居民都是白人,但是我認為,這個故事是人們選我的重要原因。」

黑莉的人生故事,即作為工人階級移民的孩子,其父母永遠無法想象到她的成功。黑莉也希望用這樣的故事,來吸引選民。同樣出身印裔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哈米特·迪希隆則強調,黑莉將以一位受歡迎的州長,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成員的身份所創造的成績來競選下一任總統。迪希隆說:「我認為大多數共和黨選民的動機,並不是宗族或性別。」

印度裔選民的投票喜好

根據AAPI Data以及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的調查,印裔美國人選民絕大多數是民主黨人:在2020年的總統競選中,74%的人投票給了拜登,這一數字比其他亞裔背景的選民比例都高。

在黨內初選中,這意味著共和黨人可以利用的印度裔選民較少。而在大選中,這又意味著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難開發這一票倉,而構成這一票倉的印裔美國人,正在為促進自己的代表權而歡欣鼓舞。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9年的統計數據,全美約有425萬印度裔美國人,佔全美人口的約1.3%,在美國亞裔人口中增長速度最快。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近60%的印裔美國人確實表示:他們願意投票給印裔候選人,「無論他們屬於哪個政黨。」

2020年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薩德瓦尼教授說:「印裔美國人希望看到更多的印度裔美國人當選公職。在我們進行的調查中,即使這意味著來自另一黨派也是如此。我的感覺是,看到黑莉步入這個角色,印裔美國人中會有很多人感到興奮。」

專家和政界人士表示,支持簡化移民程序,反對本土主義和仇外心理,是印裔美國人政治偏好的主要因素。

印度裔移民基本都是以高端職業管理人才的身份來美,本身就已經通過層層篩選,提高了他們在美國成功的概率。印度裔本身對維護自身權益也有很高的敏感性,他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內部則抱團往來,相互提攜而非相互拆台。

由此,不難理解印度裔美國人是美國政治參與度最高的移民群體之一。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大選時,印度裔投票率達62%,大大高於拉美裔和非洲裔美國人。

印度裔在西方逐漸進入政權中心

去年的10月25日,蘇納克創造歷史,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以及1812年以來最年輕首相。他的成功讓各界將目光再次聚焦印裔這一特殊群體。

在其他西方國家政壇,印裔也不斷進入權力中心:2015年,擁有印度血統的科斯塔出任葡萄牙總理;2017年,父親來自孟買的瓦拉德卡當選愛爾蘭總理;2020年,在印度出生的普里揚卡·拉達克里希南被任命為新西蘭多元化、包容性和民族社區部長。澳洲雖然還沒有出現印裔政要,但是像在加拿大等國一樣,印裔正成為最具政治影響力的人群之一。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各種選舉中,參選人競相爭取印裔的支持。

2022年4月9日,也就是時任澳洲總理莫里森宣佈舉行大選的前一天,他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己烹飪咖喱的照片。

2021年11月,當時的澳工黨領袖阿爾巴內塞參觀一座印度教寺廟時表示,沒有印裔的澳大利亞「不可想象」。在2020年大選期間,拜登和特朗普在美國各大電視頻道上以印度各語種發佈競選廣告,拜登還利用印度教節日「排燈節」來吸引印裔選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多次參加「象神節」等印度節日的慶祝活動。他2016年訪問美國時曾開玩笑說:「我內閣裡的錫克教徒比印度總理莫迪內閣的還多。」

印裔群體已經在一些西方國家成為迅速崛起的政治力量,從總統以及總理候選人,到縣區議員競選者,都對印裔重視有加。美國已經有過奧巴馬擔任總統的第一棒,可以說,一位印度裔的美國人成功入主了白宮,也絕非不可遙望的未來。

華裔與印度裔

在印度被英國統治200多年的時間內,印度人的思想和制度,文化,更早的接觸到西方的文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英語。雖然大家平日裡吐槽印度英語的「咖喱發音」,但在重要的場合中,用英語發聲並表達立場, 成為了印度裔的巨大優勢。

印度人擅長溝通,也不僅僅是因為英文好,而是印度人的思維邏輯和溝通邏輯是跨文化和國際化的。在一個多宗教和多民族共存的環境下,印度人必須通過不斷對話去說服別人,學會在不同文化價值觀中合作和共存,印度人從小就鍛鍊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而東亞傳統的儒家文化,華裔群體在美國社會中,給大家留下的普遍印象是聰明與勤勞,但是性格內斂,行事低調。尤其是不善於言辭,也不善於表現觀點,與此同時,華裔團體同樣更多的「獨善其身」,而參與政治,則需要群體選票的力量。

2014年數據顯示印度裔是亞裔收入最高的群體

在對於二代的教育上,印度裔父母也更加務實,雖然都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各種名牌大學,但不會像華人對於名校那般執著。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華人與印裔父母大都是理工科的背景,但是印裔更加重視人文科學的教育培養。

歐美的精英教育就非常注重哲學,文學,歷史與藝術的培養,而精英的領導力也是建立在身後的認為素質基礎上,良好的英文能力與人文素質,讓印裔的下一代在通向政壇的路上更加順利。

少數族裔如果要在美國這樣多種族的體系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僅僅憑借個人的努力、勤奮以及專業能力是不夠的。而印度裔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道理:積極的融入主流社會的同時,保留自己的文化/宗教特色,更加平衡的成為群體中的重要力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