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訪華,聲響很大,時間長達三天。很顯然,他是帶著重要目的來的!
然而,這次馬克龍訪華又有兩個「意外」事件發生。
第一個「意外」:馬克龍邀請了一位「不速之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為啥說馮德萊恩是「不速之客」?因為中國並未主動邀請其訪華,她是被法國總統馬克龍給邀請來的。所以,4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佈:經中歐雙方商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於4月5日至7日訪華。發言人並未表示馮德萊恩是應邀訪華,而是經過中歐雙方協商。
對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訪華,中國的態度非常清楚:不拒絕,但也不積極。
不拒絕,是因為中國一直是敞開懷抱,歡迎任何一方來華溝通。當然,前提是得有誠意。譬如,美國總統拜登想給北京打個電話,現在卻打不通了,原因就是美國對中國沒有誠意。
不積極,是因為一直以來馮德萊恩對華都沒有體現出足夠的善意,在發展中歐關係方面,歐盟委員會在馮德萊恩當了領導人之後一直不積極。歐盟不積極,中國當然也不能太積極。
那麼,這次馮德萊恩來華有誠意嗎?
馮德萊恩訪華是缺乏誠意的,這更像是一次蹭流量。她哪怕在來華之前,她也是對中國進行批評,並號稱來華施壓,試圖讓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改變立場。對此,中方當然不可能給予符合歐洲利益的回應。
但是,兩個原因讓中國在馮德萊恩訪華問題上順水推舟:第一個原因是,馮德萊恩是馬克龍邀請來的,中國得給馬克龍這個面子;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在對歐發展關係方面是積極的,因為全球「新冷戰」是否爆發,關鍵就在與中歐關係是否穩定。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旦中歐關係也發生了中美一樣的尖銳對立,那麼「新冷戰」必然會爆發了。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有必要拿出胸懷與誠意來和歐盟溝通,所以馮德萊恩訪華中國是順水推舟、靜觀其變。
第二個「意外」:蔡英文過境美國並與美眾議長接觸
為什麼蔡英文這個時候過境美國?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為了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即將開始,蔡英文一定會提前通過這種方式製造美國對民進黨大力支持的輿論環境,從而為贏得更多選票做準備,這對民進黨的選情來說是最重頭戲。
二是為了穩住美洲「友邦」,以免爆發「斷交潮」。蔡英文竄訪美洲「友邦」,目的是用金元外交穩住那些小國,否則南美小國可能會像洪都拉斯那樣很快與台灣當局「斷交」,與大陸建交。
三是美國政治上需要蔡英文此時抵美。為什麼美國一定安排這個時候蔡英文過境美國,還要和麥肯錫會面?其實,這一切都是美國刻意的安排,目的是要對衝馬克龍訪華對中歐關係的正面影響。美國就是要刻意製造中美在台海的矛盾來引發不和諧的氛圍,然後讓歐盟國家與中國保持距離,說白了就是搞破壞!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馬克龍為什麼要邀請馮德萊恩一起訪華呢?他這麼幹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馬克龍想瞞天過海淡化中法合作成果,避免惹惱美國。
這一次馬克龍訪華時間較長,前後長達三天,由此可以看出馬克龍想和中國談的事情不少,而且他帶了一個龐大的訪問團。然而,很顯然這個時候如果與中國靠得太近會讓美國不舒服。
然而,如果馬克龍拉上馮德萊恩,馮德萊恩代表美國說話,她一定會向中國施壓在烏克蘭危機立場上讓步。這種情況下,對於輿論印象來說,馮德萊恩向中國施壓就等於馬克龍向中國施壓,那麼馬克龍自己就可以悄悄與中國談合作了。這真是一出瞞天過海的好戲啊!
第二個目的:馬克龍希望找到一條俄烏局勢緩和的路。
在過去一年多點的時間裡,美國援助了烏克蘭七百多億美元的裝備,歐盟援助了烏克蘭一千兩百多億美元,另外僅僅德國一個國家的經濟損失保守一年超過千億美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局面如果長期持續,歐洲經濟上肯定吃不消,所以馬克龍希望緩和烏克蘭局勢。
但是,面對烏克蘭局勢,美國又不肯緩和,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希望借馮德萊恩的嘴向中國施加一定的壓力,爭取中國能站在西方一邊向俄羅斯施壓。同時,馬克龍又擔心自己說多了影響中法合作,所以找了馮德萊恩來扮演自己的嘴巴。
而且,即使馮德萊恩沒有說服中國,那也不是法國的責任,是馮德萊恩沒有協調好。站在法國角度來說,要想整個歐盟都願意推動局勢緩和,馮德萊恩必須扮演重要協調者角色,所以由馮德萊恩來與中國進行直接溝通,對局勢緩和是有好處的。
在這個局當中,馬克龍可真的是打了一手好算盤。當然,對我們來說,也必須鼓勵歐洲國家打算盤,他們算得越精細,客觀上與美國的分歧也就越大,因為美國挑起俄烏戰爭對歐盟來說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歐盟國家打算盤越多,就會越為自己考慮,那麼歐盟對中國的對立情緒就越弱。
那麼,對馮德萊恩來說,她為什麼在中國沒有邀請的情況下就爽快答應了馬克龍的邀請呢?馮德萊恩是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在中國外交風頭正勁的時候訪華,對自己在歐盟的地位是有好處的,而且又是馬克龍的邀請,她順水推舟符合她的立場。
二是她正在謀求成為北約秘書長,作為歐盟委員會的主席,可以說她是最不友好的那個,她不但多次發表了對華不友好言論,甚至在訪華之前還在說中國的不是。她訪華,很大程度上是想替美國表達歐洲對華的強硬,一旦她的這些表現贏得美國的認可,那麼她就有希望更進一步擔任北約秘書長。
對馮德萊恩來說,訪華對自己是有利的,這就夠了。但是,客觀而言,接下來俄烏局勢、中歐關係,馮德萊恩還真的是個關鍵人物。如果她繼續推動刺激俄烏局勢緊張,至少短期內俄烏局勢不會有緩和傾向,哪怕其他歐洲國家有這種意圖。對於中歐關係來說,現在中歐投資協定就是卡在了馮德萊恩這裡,如果她不願意推動,那麼在中歐關係發展方面,中國只能走國家這條線,難以在歐盟層面有什麼重大突破。
不過,哪怕如此,我們對待馮德萊恩這樣的人,也需要一邊有策略地鬥爭,一邊通過溝通讓對方理解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並逐漸從中找到契合點和彼此的價值。畢竟,新冷戰對誰都不利,而那也只美國所希望的。
對於像法國、德國這樣的歐洲主導國家,我們既要看到他們的局限性,也要看到他們與美國的不同。以馬克龍為例,他訪華不但拉著馮德萊恩一起來,還在行前給拜登打了電話進行解釋。然而到了中國,他又不斷強調中國可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歐洲決不能與中國脫鈎,駁斥了有關中西方之間緊張關係「不可避免地呈螺旋式上升」的說法。總之,站在法國角度,他是既不想得罪美國,也不想與中國為敵,同時還想要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的利益。
馬克龍的顧忌和投機,這些我們都可以理解,但絕對不可能認同,因為歐洲需要有一個獨立的思想,但這個的確靠馬克龍這樣的「小白臉」也的確做不到。但哪怕做不到,那也得通過務實合作來對衝美國推動的「新冷戰」,哪怕真的「新冷戰」必然爆發,我們也要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讓這個爆發的門檻更高,讓歐盟的老百姓從骨子裡反對「新冷戰」。
中國在於歐洲緩和關係的同時,就是不斷地尋求佈局與突破,中國在中東地區推動沙特伊朗和解,就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美國對此無可奈何,全球範圍內影響也非常巨大。對歐洲,這個局也得慢慢布,可能有一天突然就發生了質變。對此,我們拭目以待,要相信我們國家的實力,所謂大力出奇跡是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