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聯合國的說法,這個月印度人口就正式超過中國了,但是有個問題一直沒有人來解答,印度用什麼來養活比中國還多的人口,而且還要帶著14億人進入現代化?之所以有這個問題,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這個疑惑。
第一,印度的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大概是不到我們的三分之一。當然實際上來說,我們國家的主要人口也都是生活在中東部地區,但是這自然還有另外的問題,國土面積大,意味著總體上的資源更豐富,印度國土面積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不到,哪裡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14億人的現代化?
這個疑問不是毫無道理的,我們以自身的資源儲備,尚且是全世界上,石油,大豆,以及多種礦產資源最大的進口國。而印度要養活14億人,需要的糧食,化肥,淡水,這些基礎資源就已經是天量了。如果在養活的基礎上,要實現現代化,印度的資源支撐在哪?
第二,印度的耕地面積約為156萬平方公里,比起我們國家的128萬平方公里來說,還要高一些。但是我們可以看下印度的糧食產量,每年大約是3.1億噸,我們的年產量大約是6.7億噸左右,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們的一半。
同樣的14億人口,印度還是更年輕的人口結構,但是人均糧食產量僅略高於200公斤,而我們的人均糧食穩定在450公斤以上。國際上一般認為人均400公斤糧食擁有量是糧食安全線標準。
這裡可以看出,印度的耕地面積是有,但是糧食產量不夠,這背後的制約因素,最基本的通常來說,至少有四個方面,種子,化肥,淡水,種植技術。這裡面至少來說,化肥和淡水,都涉及到一定的資源瓶頸,不是印度想突破就能突破的。
第三,印度要現代化,必然也會經歷大規模的城鎮化,而目前印度有約一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這部分人口轉移之後,在人均糧食只有200公斤的約束下,整個國家的社會安全彈性會非常小,而本質上來說,印度最主要的問題,說到根上,是沒有進行土改,這對糧食生產是個硬約束。
也就是說印度基於土地這種基礎生產資料的生產力要提升,生產關係是未來最大的約束。土地是一切財富的基礎,也是資源的基礎,印度要養活14億人,並進入現代化,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全國大大小小的地主樂不樂意,而這要看怎麼跟他們分配利益了。
所以印度的問題,一旦再往下,就會碰到根子上,這個問題目前來說是無解的,因為人類歷史上,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不流血革命而進行大規模土改成功的歷史,印度開國時沒有做這件事,就只能等下一次開國的時候再做了。
現在印度其實已經快要接近發展的資源極限了,我們人均糧食和肉類消費不算太高,但是人均蔬菜水果那是世界前列的,而印度除了口糧少,人均肉類消費就更低了。所以說印度能養活14億人已經屬實不易了。
在印度,只要不死人,餓肚子那是小事,幸運的是,還有奔騰不息的恆河水,管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