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對日最後一擊,已經開始

史客郎

首先聲明:今天的文章,不是標題黨!

對日本的最後一擊,真的來了!

而且光明正大!

為啥這麼說呢?

看這條消息:昨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數據,在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99.4萬輛,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日本的出口量是多少呢?

比我們少了4萬輛。

95.4萬輛!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也就一季度,也就差4萬輛,勝負乃兵家常事,能說明什麼問題呢?說不定人家下季度努力一下,就追上來了呢?

如果這麼想,就錯了!

為啥呢?

日本的統計口徑,和我們不一樣!

我們這邊出口的99.4萬輛汽車,全是新車!

日本那邊呢?

是新舊車一起算的!

而且日本出口的舊車數量,那是相當地大!

主要出口地是哪裡呢?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俄羅斯!

怎麼說呢?

普通俄羅斯人的經濟收入,其實不怎麼樣,但俄羅斯地方大啊,做什麼事,還是得開車的,那怎麼辦呢?

就大量地進口日本的舊車。

這裡舉個例子:日本共同社發過報道,說光在去年6月,日本就向俄羅斯出口了很多二手車,大約1.7萬輛!

之後呢?

更厲害。

原因我們去年講過好幾次:去年有段時間,因為美國加息,日元在大規模貶值。這一貶值,對俄羅斯人來說,這日本舊車的價格馬上就便宜很多,所以俄羅斯那邊的進口商,就抓緊時間大買!

怎麼說呢?

2022年,要不是統計口徑的差距,我們極可能已經超過日本,成世界第一了!

看這兩個數字,就明白了嘛:

去年新舊車在內,日本汽車出口量是320萬輛;

我們呢?

302萬輛!

差了18萬輛

但在上面,我們可是說到:日本二手車出口,光去年6月,對俄羅斯就有1.7萬輛啊!

而且,日本二手車出口,肯定不光只俄羅斯一家!

這個數字,再乘以12個月,肯定不止18萬輛嘛!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要說了:日本產業很多啊,像芯片產業,它上游的產業鏈,那可是很厲害的!更何況,日本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人家的諾貝爾獎得主一大把,它的底蘊和積累可是很深啊!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有道理。

也沒道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向來喜歡剝洋蔥,一層層地進行分析,到這裡,第一層洋蔥已經剝完,可以剝第二層洋蔥了:至少在汽車這行業,日本人肯定是落後了!

這段時間,有個視頻在日本很火。

什麼視頻呢?

日本國內,有個頭部車評人,名叫河口學。

很專業,評車時說話,一般都也挺含蓄的。

一般日本人的那種風格。

說話藏五六分。

前段時間,他來中國了,參加了上海車展。

回國之後,參加節目時,忍不住破口大罵。

當然,這種破口大罵,還是一般日本人的那種風格。

說話藏五六分。

他怎麼說的呢?

先直接下結論:日本車企有多固步自封,被中國車企甩得就有多遠!

在日本人的語境裡,這話說得,已經很犀利了!

然後,他很淒涼地說道:日本汽車行業,和中國汽車行業之間差距,「已經大到很難追上的程度了」。

除了淒涼外,他還很無奈。

在做節目時,他簡直是苦笑著,說道:這次到上海去參加車展的日本車,都是些什麼車呀!

既然號稱概念車,你總該比量產車更先進一點點吧?

結果呢?

中國車企展出的量產車,比你的概念車,還更像概念車!

啥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下面這張圖!

河口學的這段談話,充滿了什麼情緒呢?

焦慮!

絕望!

怒其不爭!

同時呢?

他還一點辦法都沒有!

為啥去了一趟上海車展,河口學會在猛然間,冒出這種情緒來呢?

因為他太瞭解汽車這個行業了!

一般來說,在車展上所看到的量產車,和最初研發它的時間相比,往往要晚3到5年!

如果一家車企的概念車,都不如對手的量產車,那事情就大了!

因為這意味著它至少比對手要落後3到5年!

甚至更多!

差距這麼大,日本汽車企業,還怎麼趕得上呢?

至於背後的原因,我們之前也講到過。

有那麼一點神差鬼使:

過去3年多,因為疫情防控,國外人員入境,先要隔離14天,很多國外車企高管不想隔離,可能以為反正在中國,有地區總部有廠子有員工,出不了什麼大亂子,所以就沒怎麼來。

結果萬沒想到,最近這3年,我們的國內車企正好在閉關苦練。

我認識的一些朋友講:對國內車企的競爭力,他們其實瞭解的,這3年來,也不斷地給總部打報告,說我們的車型不行,技術不行,再這樣搞下去,恐怕要出事。

國外總部啥反應呢?

不但不理,反而有點猜疑,覺得他們可能想搞更多經費。

或者推卸營銷不力的責任!

結果呢?

等他們可以來中國後,卻發現我們車企修煉成功,已經出關了,眼看著就要大殺四方了!

說到這裡,有人又要說了:汽車行業,也就是一個產業嘛!東方不亮西方亮,只要別的產業它行,日本就算受些損失,也還沒到「最後一擊」這麼誇張的程度吧!

這真一點都不誇張。

為啥呢?

這又得剝開第三層洋蔥:因為汽車行業,對日本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看這幾組數字:

一是汽車產業,佔它GDP的45到50%!

半壁江山!

二是日本汽車行業從業人員500多萬,算上他們的家人,有1500多萬!

日本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因為它還帶動了相關的服務業,所涉及到的人,就更說不清了!

更重要的,還是一旦這個產業沒落,對日本人心理上的打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去幾十年,日本經濟學界的不少人,一直抱著一種頑固的想法:想要稱得上發達工業國,在出口商品大類上,有兩項是必不可少的!

哪兩項呢?

一項是機電產品;

另一項是汽車。

而且次序還不能顛倒,在所有大類的出口金額上,機電產品必須排第一,汽車排第二。

要不然,就不算發達工業國家。

日本人這方面的思想,頑固到啥程度呢?

有點搞笑!

比如說挪威,北歐國家,人均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總應該是發達工業國了吧?

很多日本人說:不算!

為啥呢?

因為挪威這國家,它的地形,實際上相當於一座高高的山脈,突然沉入大西洋,就形成了很多條小河,水量豐富,又非常湍急。

挪威人就利用這種天然資源,建了很多水電站。

發電量很大。

另外呢?

它的沿海,又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

天然氣的出口量,差不多1500多億立方米,和前些年俄羅斯對歐洲的出口總量差不多。

原油呢?

最新數據沒找到,前些年看到個數據,說是差不多每個挪威人,每年出口9噸左右。

能源這麼豐富,挪威人就搞起了高能耗產業:電解鋁!

所以它的鋁錠出口量很大。

這麼富庶的國家,為啥日本人說不算呢?

因為它佔出口額最大的,是石油、天然氣,之後還有電解鋁什麼的,不符合一機電產品、二汽車的標準!

冰島也挺富的,但日本人也說不算。

為啥呢?

也是因為電解鋁!

冰島人地熱資源豐富,地熱發電量很大,也搞起了電解鋁產業,也出口額很高!

反正怎麼說呢?

日本人就是這麼頑固,就是要堅決按他們這種古怪的標準,把澳洲、新西蘭啦什麼的一堆國家,統統踢出他們理解中的發達工業國行列。

但最近幾年,日本人不大提這標準了。

為啥呢?

它機電產品出口這塊,沒過去那麼行了。

日本的主要產業,現在差不多只剩汽車工業這一大塊了!

看到這裡,有人恐怕又要說了:凡事都有個過程嘛,中國現在汽車確實強,但主要還在新能源車這一塊嘛!又不是所有國家,會像我們一樣,到處建充電樁的,日本車在別處,還是可以活得很好的嘛!

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有道理。

比如說像在不少東南亞國家,像印尼,日系車佔的份額,就還在9成以上,絕對的統治地位。

甚至在美國,鑒於它的基建能力,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它的中西部地區,也很難到處充電樁,當地百姓開的車,很可能還是油車為主。

到這裡,又可以剝開第四層洋蔥了:未來汽車市場,日本車還有多大的空間?

先得說說日本汽車的特點。

在過去,它優點很多:

省油;

價格實惠;

輕便靈活。

甚至因為受市場歡迎,比起其他車,它的二手車,也更容易賣得出去!

但是,隨著電動車的崛起,這些優點統統沒了。

為啥呢?

因為換賽道,比賽規則不同了。

我們不妨一個個市場來看:

先看中國。

第一我們的國產電動車,比日本的強,那是肯定的。

平價車,你會選日系車,還是國產車?

基本是國產嘛!

第二如果選國外品牌的車,人們通常會選哪個?

基本是BBA!

很少會是日系車!

為啥呢?

因為BBA,還有點豪車的感覺。

所以哪怕是電動車,還是有人可能為了這種感覺,去犧牲一下其他方面的

但日系車呢?

它就沒這豪車的概念!

很少有人會願意犧牲!

歐洲呢?

不好意思,那是BBA的老家。

你做的車,不見得如BBA,還想衝進人家老家去打,基本九死一生吧!

更何況歐盟早就下手了:2035年禁產燃油車!

看到這消息,日本那些車企老闆的心裡,肯定有一萬句MMP想罵!

那就剩發展中國家了。

但人家購買力不強,韓系油車價格方面,好像比日系車還便宜一點。

所有日系車還不見得能打得過!

像印尼市場,去年還基本是日系車,今年這幾個月,它就硬生生地,被韓系車搶走了幾個百分點的市場。

剩下的,就是美國。

但美國自己也有福特之類的,就算美國不管自家企業,日系車和韓系車,也得為了這所剩不多的油車市場,拼死血戰!

說到這裡,大家就能看得出來了:日系汽車的未來,會非常可悲!

10年之內,甚至可能只要5、6年,我們就會看到日本汽車行業的衰敗!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又要說了:日本這個民族,不是很善於變革創新的嗎?比如說,在歷史上,它就搞過明治維新,一舉成為強國,這次它難道不能再來一次嗎?

這又得剝開第五層洋蔥了,這事我們之前講過:日本人之所以能搞成明治維新,並不是它真的善於變革創新,而是背後英國的因素很大。

為啥呢?

英國是個島國,全人類著名的攪屎棍,它因為善於挑撥歐洲大陸各個國家之間相互爭鬥,得到了不少很多的利益,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許多殖民地。

因為自家是島國,所以它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對其他大陸邊緣的島國,興趣也挺大。

對日本,它的興趣尤其大。

原因我之前也講過:

一是英國人覺得東亞這地方怎麼回事?為啥不學學歐洲,怎麼會冒出個獨大的中國來?這麼一個大國在,漢族人口還那麼多,想攪屎都沒辦法攪啊。

二是英國人發現,俄羅斯人不得了啊,它們正在步步進逼。為了爭地盤,在亞洲,英國人和俄羅斯人當時從土耳其海峽、伊朗、阿富汗,一直鬥到日本海。

英國人就琢磨了:得複製一下自己的成功經驗啊。

它看來看去,覺得在整個東亞,就日本最合適當狗:體量不大不小,人口也夠多,放出去能咬人,手一縮,還能把狗繩給拉住。

所以就搞了場現在稱為「顏色革命」,之前叫「倒幕府運動」的事。

英國人在背後,怎麼搞這樁事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本書:《明治維新親歷記》,當時有個英國外交官,名字叫薩道義的,他就是親自參與這事的,後來還專門寫了本書。

整個明治維新,實際上英國人就帶著它,開始搞工業化。

我之前講過:一個國家工業化是個系統性工程,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所以必須要有人來帶,如果沒人帶,光憑自己玩,是非常容易掉坑里去的。

光舉這個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中國芯片技術為什麼被人卡脖子?因為ASML不敢供貨,那為什麼中國自己造不出來?因為高端極紫光刻機是由10萬多個零部件組裝而成,而這10萬多個零部件是由全球成百上千家的企業供應。

這還只是一個行業,一個國家要完成工業化,至少得幾十個、上百個行業。

就更難了。

但日本人是個好學生,是真的善於變革創新嗎?

不是。

我們之前說過:它從1869年開始搞,中間差點國家破產好多次,硬靠著英國給的錢頂著,一直搞到1895年,才勉強完成輕工業化。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忙著打仗,它才趁此良機,完成了重工業化。

時間長達50年!

和我們一比,日本人就差遠了。

清朝洋務運動為啥失敗?

其實是因為中國的體量太大,不但沒國家肯帶它,像英國什麼的國家,還想盡辦法阻撓我們搞工業化。

後來我們工業化為啥能起來?

說來也真是可憐:就靠著蘇聯援助了我們156個工業項目,帶我們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6年!

但就這6年,我們就奠定基礎,就能從此自力更生了。

而且英國人帶日本人時,可是還處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階段,蘇聯帶我們工業化時,可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到尾聲,馬上第三次工業革命就要開始了!

我們先輩們遭遇到的難度,和明治維新時的日本人相比,是指數級翻倍的!

誰更善於變革創新?

說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

老規矩,來個總結,還是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不光是日本的汽車行業,甚至還有它其他的行業,現在所佔據的優勢,將來都可能不復存在。

原因很簡單:中日之間,存在著規模差距。

我們有14億人口;日本只有1億人口。

因為人多,所以競爭充分,等各行業的「卷王」出現後,往往能大殺四方。

最後一擊,要來了!

第二句話是:過去日本的繁榮和發達,是在很特殊的情況產生的。

簡單來說,就是英國和美國這兩個海權國家,想要在亞洲大陸邊緣,找到一個國家,來牽制住中國的發展。

當中國扛住這種干擾,能再次起來後,日本必然走向衰弱。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乾的很多事,都是徒勞的。

第三句話,則是我在兩年多前就下的結論:日本150多年的好運,快要到頭了。

中國一旦進入正常狀態,日本失去的,就不是20年、30年,它會失去100年、200年,甚至永遠。它最多也就只能像150多年前那樣,匍匐在我們的榮光下。

畢竟歷史只會偶爾扭曲,卻不會永遠扭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