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代理人戰爭已經打了一年多。儘管視俄為戰略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可畢竟中國才是西方秩序的最大「挑戰」。被俄消耗和牽制,也就無法集中精力對抗中國。會不會是另有隱情?
儘管不承認,烏克蘭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場美歐與俄在烏克蘭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隨著美歐「拱火」烈度增強,介入加深,引爆歐洲大戰甚至是核大戰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儘管烏克蘭還在拼命抵抗,甚至還揚言要通過大反攻把俄軍趕出去,可戰場態勢明顯擺在那裡。雖然俄的攻擊力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可要說通過一兩場大反攻就可以擊敗俄羅斯,似乎不大可能。
雖然戰爭的消耗和嚴厲的制裁對俄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削弱拖垮俄羅斯,一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二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重要的是,隨著烏克蘭戰爭潛力的巨大消耗,戰爭意志也在被嚴重消磨。俄沒拖垮,烏克蘭可能要先倒下去。
令人不解的是。對於歐洲來說,這場戰爭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最大傷害。也非常清楚的是,美國不但要削弱拖垮俄羅斯,更想著借機加強對歐洲的控制。戰爭持續的越久,對歐洲的傷害就越大,歐洲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就會被不斷削弱。這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
如此明顯的利弊得失,歐洲不可能看不清楚。明知不可為而勉為其難。除了迫不得已之外,會不會另有想法?
對於美國來說。儘管可以通過這場戰爭嚴重打擊消耗削弱俄羅斯,可與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打代理人戰爭,除了要冒巨大的戰爭風險之外,也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重要的是,已經把中國列為第一戰略打壓對象,與中國的大國「競爭」也正值關鍵時期。何況近些年來,美國的戰略東移不是為了集中力量打壓中國。
在這種情況之下,還寧肯被烏克蘭戰爭所消耗和牽制。戰爭持續得越久,就越是會破褲子纏腿,進退失據。
在已經明確未來10年是中美競爭的關鍵期的情況之下,理應盡快停火集中力量打壓中國才是。
如果說,烏克蘭是削弱拖垮俄的代理人或工具,那麼俄羅斯目前似乎也起到了削弱牽制美國對華戰略的類似作用。
關鍵是,俄羅斯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疲態,即使能夠拖垮或擊敗俄也更要消耗時間和精力。這等於是在為中國贏得戰略空間和時間。對美國來說無論如何是不划算的。
那麼,美歐執著於打持久戰,到底是有何深意?
當然,這場戰爭也確實是削弱拖垮俄的一個好時機。削弱拖垮了這個強勁的戰略對手,對歐洲來說就減弱了戰略威脅和壓力。對美國來說,就是消滅了世界上的重要一極。
打服俄後,中國也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背靠背的戰略夥伴。自然也就會顯得勢單力孤。這可能是美國設計這場戰爭的重要目的之一。
還有就是。由於歐洲的戰略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也早就提出反對美國單邊主義和建立多極世界格局。所以,通過戰爭傷害歐洲,通過戰爭把俄歐徹底脫鈎隔離,就可以消除歐洲的戰略自主意識。把歐洲或北約真正變成美國霸權或打壓中國的工具。
可問題的關鍵是,俄羅斯是一核大國,如果俄不出現內部分裂崩潰,一個失敗的俄羅斯會更危險。正如普大帝所說,俄羅斯不存在了還要這個世界何用?
指望著通過戰爭消耗和制裁嚴重打擊俄的情況之下再推動「顏色」革命,目前似乎不現實。戰爭是最好的動員令,也是最好的凝聚力。目前普京的支持率依然保持在高位。而俄羅斯內部也更團結一致。
那麼,拜登如此執著於打持久戰,到底是信心滿滿,還是另有他意?
先看看,烏克蘭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歐洲的政治戰略家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不理解歐洲為何一定要自殘打持久戰,那就不妨假設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會是一個什麼局面?或者說歐洲將如何應對戰後的局勢?
正如北約秘書長所說,要結束這場戰爭很容易。只要歐洲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烏克蘭馬上就會打不下去。而美國也肯定不會獨自與俄打這場代理人戰爭。戰爭立馬就會結束。問題是結束戰爭後怎麼辦?
戰爭一結束,歐洲可以不管烏克蘭,但絕不能不面對俄羅斯。在俄的實力沒有被嚴重削弱的情況之下,歐洲不但會失去戰略優勢,更要失去心理優勢。
重要的是,美國不會允許歐俄關係修好。而如果還是對俄採取敵對姿態,結束戰爭就失去了意義。如果與俄一道建立新的歐洲安全秩序,與美國的關係就得嚴重的撕裂。也就是說,歐洲人也不知道結束戰爭後該怎麼辦?
就算是可以處理好與美俄的關係,可接下來就必須面對與中國的關係問題了。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對手,也是重點打擊對象。結束烏克蘭戰爭,自然而然就會全力打壓中國,或者說與中國進行「非常非常激烈的競爭。」
關鍵是,美國一直在硬逼歐洲加入「反華戰隊」,而歐洲卻因為種種原因不想與中國衝突對抗。不管是法德等歐洲大國,還是歐盟,都早就明確反對搞陣營對抗。
與中國衝突對抗的代價將更大。這不是歐洲的選項,卻是美國的戰略重點。因此,一旦結束烏克蘭戰爭,美國會全力逼迫歐洲共同反華。這樣一來,不僅考驗的是中歐關係,更要考驗的是美歐關係。歐洲就等於是被放在了烤火架上了。
從以上分析來看,顯然歐洲不知道烏克蘭戰爭結束之後應當怎麼辦?或許更認為,結束戰爭後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如果讓歐洲在中俄兩國做選擇,歐洲恐怕更不願意與中國對抗。既然如此,那也就只能是讓烏克蘭戰爭繼續下去。中歐關係決斷就不用著急。走一步看一步,小心一點避免把烏克蘭戰爭變成歐洲大戰就是了。因此也就有了歐洲堅持打持久戰的原因。
那麼,拜登政府到底是怎麼想的?寧願被消耗和牽制,寧願影響到與中國的大國「競爭」,也不結束烏克蘭戰爭,到底是什麼意思?會不會也與中國有關?
其實,拱火容易、結束戰爭可就難了。同樣的,拜登目前也不知道烏克蘭戰爭結束後應當怎麼辦。或者說沒有勇氣面對烏克蘭戰爭結束後的局面。
首先,如果現在就結束戰爭。既沒能削弱拖垮俄,也沒能牢牢控制歐洲或把歐洲變成棋子,那就等於是輸掉了烏克蘭戰爭。對內對外都無法交待。
其次,戰爭結束後,與俄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是一個難題。同樣,如果還是敵對,結束戰爭就失去了意義。甚至於還有可能失去歐洲這個重要的幫手。如果不敵對,那就等於是前功盡棄。問題是俄會更有勇氣和能力與美國戰略「競爭」了。
其三,無法面對戰後歐洲安全秩序的重建。戰爭已經徹底打破了歐洲的安全秩序,戰後必須重建。歐洲獨立自主的意識還沒有徹底摧毀,美歐的戰略分歧矛盾依然存在。美國是很難主導歐洲秩序的重建。如果放手讓歐洲獨立自主,那歐洲可就真的是「獨立成極」了。美國就又多了一個戰略對手。
其四,拜登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與中國展開激烈的大國競爭,或者說是為了扼殺中國復興強國進程。結束烏克蘭戰爭,就只能是直面中國了。
儘管美國實力佔優,可是中國的綜合實力也並非是俄可以相比的。中國的戰爭潛力或戰爭韌性更強大。在沒有建立起強大的反華戰隊的情況之下,與中國全面對抗,就算是有勝算,美國也消耗不起。
雖然歐洲強調對華「去風險化」,但也明確反對脫鈎,更反對陣營對抗。
歐洲無法成為美國的反華棋子,而各大洲的地區聯盟則都在紛紛的借機推動戰略自主。甚至是在推動戰略上「去美國化」,金融經濟上「去美元化」。更在紛紛加強對華合作關係。
目前也只有英日加堅定追隨美國,澳大利亞目前在積極修復與中國的關係。相信韓國也只是蠢蠢欲動而已。
可以說,目前的中美大國競爭,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基本佔全。戰略佈局階段,中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戰略優勢。至少美國目前已經越來越遁遁失去絕對的優勢。
所以,美國目前也並不想與中國真正的「冷、熱戰」式對抗。強烈要求與中國對話,就表明美國心中沒底。目前依然還是想贏怕輸患得患失。沒有一個堅定的戰略意志,美國就不敢全面發力。因此,推測美國打持久戰與中國有關,也是有理論根據的。
其五,其實,目前最關鍵的是拜登本人。不管拱火烏克蘭戰爭是不是他的主意,也不管他的初衷是什麼,相信他目前肯定是非常後悔。
打下去消耗牽制太大,結束又無法面對。真的是拿不起也放不下了。烏克蘭就是一隻燙手的山芋。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拜登已經正式宣佈參選。
既然拱火烏克蘭戰爭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不能讓它在大選以結束被證明。其實,對於民主黨人來說,也是如此。這對民主黨和拜登的選情都是相當不利。
可是,從拜登目前的身體狀況表現來看,他也真的難以勝選。當說錯話和怪異的舉動成為常態,那就表明他的大腦出現了問題。當摔倒不斷出現的時候,說明他的小腦也管不住身體的平衡了。大腦、小腦都出現了問題,選民們還會給予堅定的支持嗎?就不用說他把美國搞的一團糟了。
可是他不參選又不行。一方面要支撐下去,想辦法彌補此前的戰略錯誤和損失。否則就會成為美國總統里的笑柄。另一方面民主黨內目前似乎還找不出一個像樣的人選。
關鍵是,一旦特朗普真的是再一次當選,拜登可就要面臨嚴重的清算,餘生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美國總統大選,中國牌是重中之重。放棄或減弱目前的對華強硬政策,選民們會不幹。激化與中國的對抗,會把美國陷入更大的困境,這同樣是不可取。
而結束烏克蘭戰爭就必須強化對華打壓,這就是拜登的難點。所以,硬撐著不要讓烏克蘭倒下去,實際上也等於是拖延了與中國「對決」的時間。
總之,在明顯不利的情況之下還要堅持在烏克蘭打持久戰,顯然不符合常理。既然不符合常理,就一定是另有他意。而目前中美競爭是最大的課題,拖著烏克蘭戰爭不結束,主要可能就是不想與中國過早的「對決」,或者說沒有做好「對決」的物質和心理準備。■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