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硬槓」之後,拜登對中國似乎開始沒脾氣了

風留痕

面對中美關係惡化升級,中國提出了「極限思維」。「硬槓」模式也要升級,這似乎讓玩「戰爭邊緣遊戲」的拜登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拜登安全助理沙利文隨即表示:兩國正努力「在兩國關係經歷了極其動蕩和緊張的一年之後」重新建立正常關係。

隨著中國反制美國遏華戰略的升級,拜登政府開啓了軍事威懾和訛詐的模式。儘管強調建立防衝突護欄,可製造的衝突卻在不斷升級。維護核心利益和主權儘管拜登一直強調要建立防衝突護欄,可對華戰略打壓卻在不斷升級。我方的反制自然也會隨之不斷增強。為了逼迫中國妥協,拜登就開始玩起了「戰爭邊緣遊戲」。不斷叫囂要在台海一戰,也加快了組建反華小艦隊的步伐,同時也加強對中國的軍事騷擾和軍事部署。

「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正是在這種大背景提出來的。「極限思維」、「驚濤駭浪」。一方面說明瞭目前局勢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是傳遞出了不惜一戰的決心和加強戰爭的準備信息。

而我軍方也立即表態: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安全人民解放軍是「全時待戰,隨時能戰」。也就是不惜一戰。

在新加坡「香會」上,兩軍也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中國絕不犧牲核心利益的決心更加的明確,不懼美國軍事威脅訛詐的態度也非常的堅定。可以說,是戰是和,這個選擇已經交給了美國。

面對中國硬槓,拜登的安全助理又及時站出來表態了。他在美國時間周日表示:拜登總統將「在某個時候」再一次「面晤」。兩國正努力在兩國關係經歷了極其動蕩和緊張的一年之後重新建立正常關係。

儘管同時還表示:「一方面,在經濟和技術的重要領域大力競爭,同時確保這種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或對抗,這是不矛盾的。這是拜登總統的堅定信念。」

但是,承認兩國關係「極其動蕩和緊張」,也就是承認兩方關係受到了嚴重破壞。隨著就是承諾要「重新建立正常關係」。這也預示態度、立場的改變。知道什麼叫怕了。

儘管不指望拜登會改變對華戰略,至少重挫了美國的銳氣。如果美國真的不想一戰,就只能是降低製造衝突的烈度,或減弱軍事威脅訛詐的力度,也就是避免衝突升級。這總是好的。拜登也就只能是拿出對話的誠意才能與中國有談的機會。

「戰爭邊緣策略(遊戲)」,是美國屢試不爽的重要手段或工具。

這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時任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率先引用。他在1952年,杜勒斯在《生活雜誌》接受訪問時把邊緣政策定義為「把事情推到它的邊緣而沒有演化為戰爭的能力是必要的藝術。」

在冷戰時期,戰爭邊緣政策被美國政府充分地利用迫使蘇聯讓步。以後在應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時候,特別是朝鮮半島危機和伊核危機時經常採用這一手段。

以戰爭相脅迫,逼對手在最後一刻妥協,這是美國最善長和慣用的手段。如今又被拿來針對中國。

雖然拜登企圖以戰爭邊緣遊戲逼中國簽「城下之約」,可是他也自知中國就是「被嚇大的」。不要說熱戰,就是冷戰,美國也難以承受巨大的代價。何況美國也並沒有做好全面衝突的物質和心理準備。也就是沒有勝算。

對於中國來說,不管是戰爭邊緣遊戲還是戰爭遊戲,都無路可退。核心利益發展利益不能讓,主權安全不能丟。在獨木橋上正面相遇,也只能是勇往直前。也就只能是做好衝突的準備,或者以衝突對衝突。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雖然說中國歷來主張「王道」而非「霸道」治世。也就是「以仁為本,以義治之」。可當戰爭威脅不斷升級的時候,當不得不戰的時候,也絕不怯戰,也必須一戰。承諾和平崛起,不等於放棄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權利。

也就是說,雖然要「以仁為本」。但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也只能是,「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這段話,既適合於美國,也更適合於那些企圖追隨美國群毆中國的宵小國家。

一戰的目的不是為了崩潰美國,而是要維護中國自身的利益和發展安全。同時也是要讓美國和那些追隨的國家回歸理性。避免在崩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不了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