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想參加金磚峰會,折射出的一個世界信號!

縱橫十

馬克龍想參加金磚峰會。

先介紹一下中歐、中美關係的差別。

與俄歐相鄰必須生死相殺不同,中歐遠隔萬里,誰對誰都構不成生存性威脅,因此中歐之間無生死對抗的必然;同時,中國的大飛機、汽車、新能源等產業升級,又讓中歐面臨激烈競爭,誰也不想把吃在嘴裡的肥肉分給別人。

可能性有人會反駁,中美也很遠,美國還不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

對於中美關係,你就看看央視《動物世界》裡新老獅王、狼王、猴王就知道了,要麼新王挑戰失敗,要麼老王失敗被取代,不可能出現二王並立的狀態。

理解了上述原理,就能理解歐洲行為根源。一方面,不希望新的挑戰者/競爭者出現,它們會對後起者極力打壓,甚至會死死綁定美國,比如英國;另一方面,由於不必非得進行生死對抗,又讓這種競爭具有可調和性。

也就是說,歐洲國家既可以選擇對抗,也可以選擇合作,還會有合作與對抗出現在同一個國家。

在這個背景下,馬克龍的行為就好理解了,他想參加金磚峰會的目的無非就兩點:

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展示法國的「人緣好」,能夠黑白兩道通吃,既與西方發達國家是老鐵,也在新興國家吃得開。

另一個原因,恐怕是法國看到了未來氣息。面對中俄印、東盟、非盟、中東大和解、拉美等新興力量的風起雲湧,新興力量崛起已經不可阻擋,老牌國家走向(相對)衰落已經不可避免,與其如英國一般抱殘守缺,最終死路一條,不如主動與新興力量合作,尋求生路。

二戰結束後,戴高樂果斷要求美軍離開,造就了法國今天的獨立性;當年的西方大國中,是法國率先同中國建交,法國的政治敏感性一向很強。

因此,馬克龍的要求,有可能不是簡單的想法,而是折射了一個世界信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