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妥協出乎意料,但不必對中美合作過度樂觀

雲石

19日,最高領袖接見布林肯的消息出爐,著實讓人大感意外。畢竟這次布林肯訪華,幾乎全球所有媒體都不看好,認為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突破——雲石君之前也是這麼認為。但這一次接見,推翻了我們之前的所有預測。而之所以如此,肯定是是布林肯作出了實質性的妥協和讓步。

為什麼說布林肯肯定妥協了?邏輯很簡單——訪華前和到訪初期中國的有意冷遇就不說了,一直到19日早上美國國務院公佈的布林肯行程安排裡,當天下午也只有一些無關緊要的交流活動以及美國駐華使館人員慰問等——這說明直到19日早上跟王主任會談前,還沒有最高領袖接見這事兒。而下午突然接見,那只能證明,布林肯終於認慫,給了中方一些想要的東西,這才享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待遇」。

那麼,為什麼布林肯會妥協?一些觀點從布林肯自身處境出發,認為布林肯現在在華府面臨邊緣化局面,必須在對華關係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以穩住自己在對華關係方面的控制權,進而穩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這個分析,本身也沒有問題。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畢竟布林肯只是一個政客而已。鑒於對華關係在美國如此重要,又如此敏感,這方面事務決策的進退,肯定不是布林肯一己私利就可以左右得了的。所以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可能還是出在國家利益這個層面。具體來說,美國金融體系的潛在危機,可能比我們外界想像的更加嚴重。

這個推測,可以從美債餘額數據上窺得一斑。上個月底,兩黨達成協議,解除美債上限限制。到上週五(16日),美債餘額就從31.4萬億飆升到32萬億——足足漲了6000億。但在公開市場上,我們根本就沒有看到美國財政部有那麼大手筆的操作記錄。

這是什麼意思?最大的可能,就是財政部之前就已經向美國金融機構定向增發了6000億美元的債券,只是沒有公佈。等到美債上限協議通過,後面才逐步放到公開數據當中——相當於先上車後補票。

而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一次的美債上限協議通過的如此順利,勢如水火的驢象兩黨,居然沒有演到最後一刻,就爽快通過——估計也是真實情況非常嚴峻,兩邊都怕玩過了火,把吃飯的鍋給砸了!

債是發出來了,但誰買就成現實問題。在美聯儲不方便直接放水的情況下,如果直接從市場上抽取流動性,那估計美股就高位崩盤,自由落體,然後就是金融體系崩盤,大蕭條降臨。所以讓中國做表率,給美債增信,進而吸引全球央行一起買單,就成為降低風險的最好選擇。

這個邏輯我們早就預判到了。但我們之前預測的是,美國還會再撐一段時間——畢竟中美博弈的形勢擺在這裡,美國國內的反華現狀也擺在這裡,所以想讓美國低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必須熬到它實在受不了才行。

但現在看來,美國內部的麻煩比我們外界看到的更嚴重,所以華府也不敢再裝,這讓布林肯提前拿到了妥協的通行證,這才有了這一次的實質性突破,才有了最高領袖的接見。

不過,這一次的妥協,是否就意味著中美戰術緩和——也就是像08年那次一樣,兩國捐棄前嫌,精誠合作共御經濟危機?

我覺得也沒有這麼樂觀。

首先,從形式來看。雖然最高領袖接見了布林肯,但座位擺放大家都看到了——領袖坐主位居中,布林肯和王主任他們分列兩端——這是上位者與下位者一起開會的坐法。

雖然布林肯和領袖地位不對等,這麼設置也不是說不過去;但人家畢竟是客,更是美國的國務卿,按照以往接見的習慣,兩人座位都是左右排列不分主次的。而這次布林肯已經認慫了,還這麼安排,說明這肯定不是捐棄前嫌精誠合作,而僅僅只是一次技術性的妥協——雙方先把自己內部的麻煩處理下,完了接下來還得繼續鬥!

其次,從雙方公佈的結果來看,中方的一些基礎性訴求:比如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單邊制裁、放棄打壓中國科技發展、不干涉中國內政等,布林肯並沒有正面回應——既然如此,互信自然不可能重建,合作共御危機也就無從談起。在與王主任會面(也就是敲定最高領袖接見的會面)的通稿里,布林肯這邊的說法是「表示美方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巴釐島會晤確定的議程,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負責任管控分歧,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

這個表述其實是有明顯限定的:巴釐島會晤確定的議程——這項去年底確定的議程,本身就不是中美階段性握手言和、合作抵御經濟危機的標誌——當時的輿論也沒有這麼高的解讀。更多的只是雙方修整一下,抒緩一下各自內部的麻煩,調整好姿勢後再戰風雲。現在議程恢復,上限已經划死,不可能高出之前設定的框架。至於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現在誰都知道時間在中國這邊,要是捐棄前嫌搞戰術緩和,合作共御危機——這等於是又給中國一次發家崛起的戰略時間和契機——明顯不符合美國眼中的自身利益,所以不可能。

總之,從布林肯的克制性表態來看,他這一次的妥協,更多的是技術性的,而非戰術性的。從美國國家利益角度,妥協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緩口氣,但並不意味著它要放棄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對華博弈;更不是想以放過中國為條件,換取中美合作,共同抵御經濟危機,將自己從泥潭中拉出來。

所以,不必因為布林肯的妥協,對中美關係的改善,以及中美合作報以過高期待——指望接下來就重演08年中美合作大救市的劇本,這是不現實的。美國是妥協了,但妥協只是緩兵之計,歸根結底,它是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這一輪博弈,坐視中國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成為最大贏家的。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這次布林肯妥協的積極作用——畢竟這也是美國難得的認慫。這一認慫,內部,我們接下來經濟復甦出政策,也就少了許多掣肘;至於外部,嚴格來說,中美妥協——哪怕只是技術性的,對雙方在各自陣營內部的號召力都是有害的——畢竟鬥到這份上,雙方背後都已經有不少第三國下注,要真和解了會寒了追隨者的心。不過這一次畢竟是布林肯送上門認慫,接待方面的安排(包括領袖接見的位置安排),所以總的來說,還是咱們佔了上風——這會給中方背後下注者更多的信心,極大的對衝掉技術性妥協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反觀美方陣營,像菲律賓、日本,尤其是韓國,估計現在內心都在大罵MMP了。

既然提到了韓國,那我們也可以說說尹錫悅。為什麼尹錫悅領導下的韓國,突然跟中國翻臉,甚至大張旗鼓反華?這裡面當然有美國拱火的原因,但並不是全部。韓國反華,某種意義上,也是世界進入當下這個歷史階段後,一種難以遏制的衝動。就算沒有尹錫悅,韓國也多半要來這麼一遭,才會幡然醒悟,心甘情願回到自己本來的位置。■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