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軍事報導,遠海任務,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張成梁與戰友駕機剛抵達預定空域,就發現外方船隻在我海域內非法行動。機組當即申請下降高度進行驅離。
每降低1米,戰機風險都成倍增加。張成梁努力保持戰機平穩,其他成員操作設備進行取證,最終成功驅離外方船隻。「作為轟炸機飛行員,國家利益所至,我們使命必達。」
這個消息顯得非常奇怪,轟6K的突防能力高得不正常,按理說這個年代的飛機,外形沒有做過大的隱身修型,雷達反射面積應該是非常大的,怎麼實現突然近距離貼臉的值得思考。
首先,掠海飛行有軍宣常用的小花招:把工程師的功勞算在操作員身上。明明是設備功能性實現的操作,說成現場操作員技藝高超,比如說這個掠海飛行操作,很明顯是地形跟蹤雷達的功勞,憑著人手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把轟6K這種大型飛機穩定在一個非常低的飛行高度的,只能是靠與飛控系統交聯的地形跟蹤雷達自動操作才有可能。
理論上這玩意兒非常簡單,就一個測高雷達求出地面高度,經過一定的算法注入到飛控裡面,就能把飛機控制在設定的對地高度上,真要做的話連大疆都能實現,問題在于飛機不一樣。像轟6K這種大型飛機要實現完全是兩碼事,渦扇發動機、接近80噸的起飛重量,本身就非常笨重,對地形跟蹤雷達的要求完全是不同的數量級。畢竟是幾十年的老平台了,本身操縱就十分困難,地形起伏不定的情況下不可能像民用無人機那麼敏捷。
現在也不知道這個雷達是跟火控雷達整合在一起,還是有單獨的工作機制,電子性能如何,但是多半敢暗示出來,性能是有兩把刷子的。這個系統的實戰化部署對於提高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有重大意義,說明自動低空突防是已經掌握了。
其次就是突防的目標很有意思。這次具體突防的是什麼「外方艦船」沒有明說,但是多半還是「王師」的,突個小日子、土澳、加麻大有什麼意思?
既然是王師的,那肯定是有低空補盲手段的,不可能就靠一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就完事兒了。
低空補盲最好是的當然是預警機或者其它升空平台,「站得高看得遠」,饒是你低空飛行再低,升空平台也能給你抓得住,採用脈衝多普勒體制的空中雷達能夠很輕鬆的抓住轟6K這種大型亞音速目標,它還不是隱身的,應該說以王師的水平是不可能被突然貼臉嚇一跳的。
可是它就是被嚇了一跳,這是咋回事呢?
應該是使用了什麼電子對抗手段。
這個沒有明說,但是從結果倒推,一定是用電子對抗手段讓王師睜眼瞎,都聽到發動機轟鳴才發現被貼了臉,這樣才會出現「嚇一大跳」這種事。雷達對抗讓對方雷達一片雪花這個其實不難,難的是讓他的雷達看起來還在正常工作,實際上轟6K那個大一個傢伙走到跟前都沒發現。
這個我覺得是有可能的,在雷達波束內使用主瓣特別窄的干擾機實施定向干擾,可以讓目標在雷達上面實現幅面非常窄的「隱身」,至於具體的工作機制就不是我這個級別能搞懂的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國90年代在電子對抗上吃了大虧之後,是下了苦功夫的,臥薪嘗膽幾十年,現在該王師大跌眼鏡了。
最後,明明有防區外發射武器用,非要貼臉,這是赤裸裸的炫技,這是赤裸裸的凡爾賽。
那麼大一個防區外發射武器,你作為轟炸機飛行員來說,你跑去貼人家的臉,你這不是欺負人麼?
太殘暴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