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轟6K南海低空突防火控鎖定模擬攻擊列根號航母」事件,現在網絡上爭論依然很激烈。就我目前看到的情況是,不少比較靠譜的、有名氣的軍V,已經否認了這事。認為是真事的,基本是非軍事領域的,當然也有一些軍事號。同時,也看到兩種觀點人士之間互相的批評,甚至是謾罵。
認為是真事的人士,提供了一些依據。注意,這裡要說明的是,央視、官方公開說明的,是轟6K機群低空飛行,查證驅離外方幾艘船隻——這個是大家都承認的;而且軍網很明確的說明了,是2019年8月份的事:
注意看,這段話裡的人員、各種描述和用詞,和央視視頻裡的是一樣的。不少人說央視20號的視頻——視頻裡並沒提這事的時間。
至於「轟6K機群低空突防(低到10米)抵近到30公里火控鎖定模擬攻擊列根號航母」這事,包括這裡面的幾個關鍵細節,官方並沒有說,前期基本是一些非軍事領域的個人號在說,或者說猜測。
有個別人,打著「相信國家相信官方」的旗號,認為,雖然官方並沒有說這些,但既然一些網友說了,那就是官方說了;相信國家相信官方,否認的都是漢奸——這就,這不是相信國家相信官方啊,這是否認國家否認官方啊。按他的邏輯,只有符合他的意願的觀點才是對的;國家和官方不承認這事,也是假的、錯的。這就沒意思了。
分清了「官方說法和網友推測」這一點,就比較好分析了。
認為是真事的人士,提出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上圖裡這隻像長方形的平板船隻了。很多人稱,這就是美方的列根號航母。更有人反問到,像這種平板的,除了列根號,還有誰?
還有誰啊?問這句話的應該不是個軍迷。他可能不知道,美方有多艘航母,多個國家都擁有航母;外形像平板的還有兩棲攻擊艦,多個國家也擁有兩棲攻擊艦,比如日本:
當然,還有民用的貨輪啥的:
因為,官方明確的說法是「外方船隻」,並沒說是軍艦。
所以,負責任的人,大多會說,圖片比較模糊,難以判定是什麼船隻。而看一眼就認為「是美方的,是軍艦,還是航母,還是列根號」的,可能並不瞭解。
最新的情況是,前驅逐艦副艦長、前轟炸機領航員、軍事專家王雲飛,很明確的否認了這個說法:
王雲飛稱,這次事件是誤讀,當時查證的一艘船,並不是航母,也不一定是美方軍艦;是哪一國的軍艦,視頻裡是看不清楚的,肯定不是航母。而在這之前,某央視軍事專家也稱,根據報導,機組是飛到預定空域之後發現的那幾艘船隻,說明船隻不大;如果是航母,應該一直在我方監控範圍內。
所以啊,認為是真事的人士,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啊。
不過,王雲飛倒是提出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2021年,轟6K是對英方航母進行過多次模擬攻擊的。王雲飛稱,這是英方航母艦長的回憶。該艦長稱,在2021年8月份,英方「伊麗莎白女皇」號航母巡航南海期間,中方轟6K機群多次對英方航母進行了模擬攻擊。該艦長稱,轟6K在距離英方航母150英里,也就是240多公里的時候,就離開了。該艦長這個判斷就比較專業。
這個距離呢,完全符合6月22號我那篇文章中的分析。說到這呢,我又想起,在2015年中泰空中對抗訓練之前,我根據雙方戰機性能對比,認為,中方的蘇27/殲11戰機,在面對泰方的JAS-39「鷹獅」戰機時,由於航電和武器的弱勢,可能會在超視距作戰中吃虧;由於空戰推比的優勢,可能會在近距格鬥中佔據一些優勢。從實際對抗結果看,和我的判斷是一樣的。
這就讓我想起一些人經常說的,光看裝備數據是不行的,實戰才能真正的檢驗。我一般認為啊,這樣說的,一般並不瞭解,或者不夠瞭解相關的裝備數據、人員訓練情況;因為不瞭解,所以無法判斷,所以需要實戰的結果來告訴他。而比較瞭解的,即使是實戰前,也能有一個相對可參考的判斷。
話說回來啊。對於這次轟6事件,認為是真事的人士,提供的另一個重要證據,就是一幅「6月18號,列根號航母在南海緊急小半徑轉彎然後逃離南海」的衛星圖片了:
他們稱,如果不是遭到模擬攻擊,為什麼要緊急轉彎,為什麼要逃離南海?當我提供出我方的遼寧號、山東號航母,都曾進行過這種小半徑轉彎,是一種測試的說法時:
又有人說,這種測試,只是在服役前的海試期間進行的測試,服役後是不會的。列根號這種緊急轉彎,就是因為遭到了突襲。——真的嗎?
在2022年7月18號,衛星圖片顯示,列根號航母在南海也進行了類似的小半徑轉彎。所以,並非服役後就不會做這個動作。這個動作是很有實戰價值的,服役後也是可以訓練的。
而衛星圖片也顯示,在2023年6月18號,列根號航母並未在萬安灘,大概在南沙群島北邊區域;18號當天也沒有「逃離南海」。其整體路線,基本是一路向西南的,19-20號左右,才是在萬安灘附近。
所以啊,認為是真事的人士,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啊。
關於認為是真事的人士所提出的超低空10米突防的說法,我覺得這樣一個角度挺不錯的——艦艇一般高度是20米左右;航母水面以上高度,大概在50米上下範圍。由此可以大概判斷下轟6K驅離外方船隻時的高度:
像這張圖片裡,如果是一艘航母,300多米的艦長,都變成了這麼一點的話,轟6K當時的飛行高度,可不是10米的問題了。
而這張「低空突防」圖片裡的高度,轟6機體比較大,所以「下視」角度的話,通常會誤認為比較低。可以參考下不遠處空中另一架轟6的高度,10米是不會的,近百米差不多。所謂的超低空,指的就是百米以下了。而在以前的報導中,轟6是可以長時間60米高度突防的。
重要的是,10米突防的說法,是與官方說法不符的,包括低空突防抵近到30公里的說法。官方很明確地稱,轟6K在到達預定空域後,發現了幾艘外方船隻,然後要求下降高度,從3000米以上,下降到了1000米以下。所以,根據官方說法,轟6K前面應該是中空飛行過去的。
所以,認為是真事的人士,還需要證據啊。
比較有意思的是,6月23號晚,網絡上新出現了一個「2架轟6超低空飛越美方航母上空」的視頻:
嗯,怎麼說呢,很多網友已經指出,這應該是個假視頻,應該是合成的。首先,在轟6超低空飛過時,航母上的人員毫無反應。其次,在轟6飛過時,其機體一圈,背景上的艦橋上的線,從中間斷開了:
所以,這視頻一出現,就被很多網友判定是假的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整體來看,「轟6K南海低空突防火控鎖定模擬攻擊列根號航母」之事,無論真假,認為是真事的人士,還缺乏可靠的依據。中方軍機當然可以對美方航母進行模擬攻擊,就像模擬攻擊英方航母那樣,但是,比較好的選擇是,遠距離的、幾百公裡外的模擬攻擊,這樣既能達到模擬、震懾的效果,又不會引發軍事對峙。而像「低空突防抵近3公里火控鎖定模擬攻擊」這種,就非常激烈,容易引發軍事對峙了。這事聽起來當然很爽,但就需要可靠的證據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