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也就是6月20日~23日,莫迪對美國進行了訪問,期間莫迪與拜登一片哥倆好的氣象。
欲乘中美對抗、欲借美國讓印度起勢,是三哥一直幻想的事情。因為在印度看來,美國肯定會扶植印度來對與中國對抗,這便是印度的機會。
不過,印度的這一想法,很可能只是夢一場。
理由有3點:
1、美國不會再為自己培養一個對手出來。
印度是美國要下手的第三號目標,之所以還沒動它,是因為有中俄頂在前面。中俄已經讓美國夠頭疼了,它哪裡還會再給自己培養一個對手出來。
為牽制中國,為製造中印對抗,美國會一定程度的幫助印度,但不會真的幫印度長成。
2、印度超爛的基礎條件
一個國家的製造業要想起來,需要廉價勞動力、豐富的人才、天量能源、發達的基建、完善的配套產業等多種條件,印度除了人多,其它的都不具備。
印度基建,三天兩頭不是撞火車,就是垮橋梁。找日本修的那條高鐵,都N年了還沒影。
印度有幾億人沒通電,現代工業一定要天量能源來支撐;
配套產業印度談不上,文盲也非常多。婦女生產力未釋放,種姓制度嚴格,都是束縛印度的枷鎖。
3、印度沒獲得歷史機遇
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二戰後,偏偏是歐洲、東亞(中日韓)這些地方的製造業起來了,而不是其它地方?
要說人多,非洲與印度的人也挺多,為什麼不是它們?
原因就在於二戰過後,美蘇立馬準備進行三戰,三戰前沿在西邊是歐洲,東邊是東亞,為了支撐戰爭,美蘇便直接將一些工業搬到了上述地區。
你以為蘇聯援助我們,真是因為「蘇聯老大哥」的緣故?實際上是蘇聯為了支撐有可能發生的三戰,才將一些工業搬到了中國;美國則援助了日韓與歐洲的工業。
正因為這種背景,歐洲與中日韓的工業才率先起來了,而不是印度與非洲。
如今印度,不具有這種機遇。
印度地大人多,要想發展不是問題,隨便搞搞基建房地產,隨便拉點投資、拉動一下消費,增加一下出口,GDP都能蹭蹭往上漲,但在上述三大限制下,當印度來到中等收入陷阱後,它能走多遠才是問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