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話,北約選不出秘書長了

史客郎

北約各成員國已經達成共識,同意將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任期再延長一年

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一直不斷地說:2023年,命中注定,將會風雲激蕩!

很多事情,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種。

在今年,都可能發生!

剛剛,就傳來這麼一條詭異的消息:北約各成員國已經達成共識,同意將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任期再延長一年。

消息還說:下周時,北約將正式發佈這一消息。

光看消息,可能有人還沒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換個說法,就更清楚了:作為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北約現在,甚至連它的新秘書長都推舉不出來了!

聽上去,是不是像個大笑話?

這條消息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其實呢?

是那種北約成員國之間從表面看不出,其實早就白熱化的內訌!

還各懷鬼胎!

甚至連拜登,都沒法搞定!

為啥這麼說呢?

我們就來看看從去年以來,圍繞北約秘書長這個職位,各國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勾心鬥角!

對北約秘書長這個職位,先跳出來的,暗中活動,說自己想幹的,是兩個人。

誰呢?

一個是愛沙尼亞總理卡婭·卡拉斯。

說起愛沙尼亞,大家總會想到這個詞:「波羅的海三小國」。

這國家確實很小:

面積只有4.52萬平方公里;

人口呢?

133萬。

如果光從人口來看的話,也就中國一個縣的規模!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這麼小國家的總理,也不照照鏡子,還想來當北約秘書長?

但人家不這麼想。

為啥呢?

愛沙尼亞雖小,卡婭·卡拉斯可是標準的「官二代」!

她爸爸叫西姆·卡拉斯,當過愛沙尼亞的央行行長,之後從政,創立了一個黨,名叫改革黨,然後當了愛沙尼亞的外交部長、財政部長,之後又當了總理。

西姆·卡拉斯此人,挺長袖善舞的,當完愛沙尼亞總理後,又當上了歐盟委員會副主席。

卡婭·卡拉斯能當上愛沙尼亞總理,背後就有她爸爸的影子。

既然有這麼厲害的爸爸,為啥她不能爭取一下呢?

所以俄烏戰事起了後,對俄羅斯,卡婭·卡拉斯就表現得非常激進。

比如她說:我們歐盟國家凍結了俄羅斯的資產,這太不夠了!我們還要把它們徹底沒收,然後送給烏克蘭!

她還說:我們要努力擴大軍備生產!支援烏克蘭!

怎麼來形容呢?

就是一副堅決走在美國前面,美國眼神剛動,她就立刻行動的模樣!

絕對的強硬派!

就只差宣佈和俄羅斯開戰了!

另一個人是誰呢?

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

到這地步,她也不藏著掖著,直接亮出「家底」來了:知道嗎?我們家本來就是烏克蘭人!

她還說:知道我爺爺是幹嘛的嗎?

年輕時曾經是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的成員!

什麼是「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呢?

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蘇奸。

當年蘇德戰爭時,德軍佔領了烏克蘭地區,當時就有烏克蘭人跳了出來,和納粹合作,殺了很多猶太人、波蘭人,還有烏克蘭人本地。

後來蘇軍反攻,這些人大部分被殲滅。

克里斯蒂婭·弗里蘭的爺爺運氣好,想盡辦法,從歐洲逃到了加拿大。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看出:這兩人主打的,是什麼牌了!

抗俄牌!

援烏牌!

這兩張牌打出,在歐美政壇,可是誰都不敢公開說個「不」字的呀!

結果呢?

啥用都沒有,反而起了反效果!

英國《衛報》後來就悄悄地,透露了消息:這兩人打著這兩張牌,跳出來後,很多人都搖頭。

《衛報》是怎麼說的:作為反俄和擴軍「先鋒」,卡婭·卡拉斯「或許並不是這一職位的理想人選」。

為啥呢?

因為北約秘書長需要「非常重視維護聯盟內部團結」,化解分歧並「公開否認任何分歧」。

啥意思呢?

就是說卡婭·卡拉斯太激進了。

克里斯蒂婭·弗里蘭呢?

剛一出場,也被否了,但剛開始沒說理由,後來就透出風來了:北約早就對所有成員國提出要求,說成員國把GDP的2%,投入到國防,加拿大沒做到!

連這最起碼的要求,克里斯蒂婭·弗里蘭都沒法促成,她怎麼能當北約秘書長呢?

看到這種理由,克里斯蒂婭·弗里蘭肯定欲哭無淚!

為啥呢?

加拿大四周,可都是美國啊!

加拿大如果加強軍備,唯一有可能針對的潛在敵人,會是誰?

美國啊!

不想讓她幹,可以別處找理由嘛!

幹嘛用軍費這麼個清新脫俗的呢?

所以怎麼說呢?

還是覺得這兩人太激進,可能把大家拖下水!

明白了這一點後,卡婭·卡拉斯和克里斯蒂婭·弗里蘭肯定欲哭無淚:其實,我們只是個演員啊,只是揣摩著大家的心意,傾情出演而已,你們幹嘛那麼認真呢?

但沒用,這兩人出局。

有了前車之鑒後,又一個人出場了。

誰呢?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

前面兩位,做事毛毛糙糙,太魯莽了,所以她吸取了教訓,做起事來,就要細膩得很多。

她先吸取克里斯蒂婭·弗里蘭的教訓,增加國防開支,讓它達到了佔GDP2%這個目標。

平時呢?

也不咋咋呼呼,而是默默地援助烏克蘭。

在援烏排行榜上,小小的丹麥,居然排名靠前!

還有一件事,也挺重要的:在「北溪」管道被炸這件事上,她默默地,替人擦了屁股!

要知道,這管道就是在丹麥海域被炸的!

丹麥人剛開始,就參與調查了!

投名狀算納上了!

之後呢?

她又去了美國,先和拜登會晤,談了近兩小時,又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搞了場單獨會晤。

怎麼說呢?

專門去美國一趟,搞了場「面試」。

這小心思動得,真叫一個絕啊!

拜登呢?

據說對她也是贊賞有加,覺得她很成熟,善體人意,對她非常看好。

梅特·弗雷澤里克森玩得這麼有招有式的,讓一個人急起來了。

誰呢?

我們的老熟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七個葫蘆娃他媽。

她今年歐盟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就要卸任啊,必須要找好下家啊!

她早就瞄准北約秘書長這個職位了!

更何況,從俄烏戰事一開始,她就非常強硬,直接介入了戰爭,帶著歐盟對俄羅斯發起了多輪制裁,對美國那真叫一個忠誠啊!

甚至被不少歐洲人罵:你就是個美國護照的「歐洲人」,怎麼可能維護歐洲的利益?

但這種說法,馮德萊恩從來不管。

為啥呢?

北約秘書長這職位,最後誰說了算?

美國啊!

你歐洲人怎麼看,怎麼說,重要嗎?

不重要嘛!

但她這麼一來,美國人就有那麼一丁點猶豫了: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固然成熟,但論親美,還得數馮德萊恩啊!

結果誰也沒想到,就在這關鍵時刻,突然冒出一個人來,把馮德萊恩給告了。

誰呢?

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巴爾丹的比利時智庫專家!

他是這麼說:疫情剛開始起來時,在疫苗採購問題上,馮德萊恩曾違規和美國企業談判,結果歐洲老百姓買到了高價疫苗,她和美國醫藥複合體,卻從中搞到很多錢!

關鍵時刻,如果正好又出了巧事,那十有八九,肯定背後有事!

弗雷德里克·巴爾丹背後站的,就是他一個人嗎?

顯然不可能啊!

這就等於警告馮德萊恩,在競爭北約秘書長這事上,你要是再不收手,那我們可就要出手啦!

說不定會搞反腐哦!

這種事,馮德萊恩早年就遇到過。

她曾經幹過德國國防部長,正當她雄心勃勃,想要當默克爾的繼承人時,突然有人跳出來,說她早年的博士論文,大部分是抄襲的!

她立即非常識相的,絕了這方面的念頭。

然後呢?

對方也沒追殺到底,結果她就幹了歐盟委員會主席。

所以當弗雷德里克·巴爾丹出來後,馮德萊恩就立即知趣地,閉嘴神隱。

到這時,按道理說,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差不多就穩了。

結果搞笑了。

明明北約秘書長的職位,快要到手了,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

誰呢?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

之前我說過:在俄烏戰事上,英國其實表現得比美國還積極,比如說不遺餘力、不斷加碼,是烏克蘭提供援助的第二大國家,它承諾提供的援助,數量也很大。

而且呢?

華萊士也挺老牌的,他從2016年起,就一直當英國國防大臣。

怎麼說呢?

算四朝元老了,經歷了梅、約翰遜、特拉斯和蘇納克四任首相!

搞國防的經驗,比上面說的其他人,要足得多!

結果呢?

出事了。

先是歐盟一大堆國家跳出來,表示反對。

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

理由是:我們希望由一名歐盟人士擔任這一職位,而英國早就脫歐了,而且更狠的是,馬克龍說這話前,還和歐盟大多數成員國通過氣,它們基本都表示支持,其中還包括德國!

美國人就說了:這事很難辦啊!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對這事,美國確實很難一碗水端平?

如果這麼想,那就錯了。

為啥呢?

大家不妨去想一想: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離英國很遠啊,為啥在所有國家裡,對援助烏克蘭,英國幾乎是最起勁的呢?

去年我就說過了:在烏克蘭,其實英國人介入挺深的。

這種介入深,就意味著背後有利益。

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在烏克蘭這事上,英國人和美國人其實暗中在鬥,在搶利益。

所以很快就有消息傳出來:美國軍方人士對華萊士不滿,因為他試圖操控烏克蘭方面行動的「節奏」!

啥意思?

就是美國擔心:在烏克蘭,自己花了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大的勁,別到最後,摘桃子的人,反而是英國!

所以美國軍方,一直防著英國人。

法國人不也正好在反對嗎?

這是正好想睡覺,就有人送來枕頭啊,所以華萊士就這麼出局了。

但美國和英國,雖說相互猜忌,從表面上,總得裝得像個兄弟國家吧!

所以呢?

一碗水端平,連帶著梅特·弗雷澤里克森也沒戲了。

於是,結果就顯得特搞笑:大家鬥了這麼一大圈,很多人擠破頭的結果,居然是到最後,連個北約秘書長都選不出來!

然後呢?

還得斯托爾滕貝格繼續連任。

為啥用「繼續」呢?

因為斯托爾滕貝格不是這一次連任,因為北約內部矛盾重重,他已經延長任期過兩次了!

堪稱北約秘書長的延任之王。

他是2014年開始,就擔任北約秘書長的。

本來到2019年,他就該卸任了。

結果他上任沒多久,英國脫歐了,而且為了脫歐後的「分手費」,英國和歐盟鬧得很僵,簡直成天在亂撕。

北約秘書長,是要所有成員國都同意的。

這種時候換北約秘書長,肯定是歐盟支持的,英國反對;英國支持的,歐盟反對嘛!

當時美國總統是特朗普,就嘆了口氣,說:讓他延長任期吧!

結果呢?

到2020年,疫情又來了。

當時歐洲也是亂糟糟的:

意大利人罵德國人,截了它的防疫物資;

德國人罵意大利人,說它亂開支;

法國罵波蘭人……

這種時候,換北約秘書長,好像也沒啥意思。

於是大家就說:pass,讓斯托爾滕貝格繼續留下吧!

結果這任期一延長,就延了3年。

這次延期後,光這一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得幹10年!

說到這裡,就可以來個總結了,還是老規矩,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怎麼來形容這事呢?可以說它是個笑話,也可以說它是個醜聞。

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居然推選不出秘書長來了!

還連續三次!

這不是笑話,什麼是笑話?

這不是醜聞,什麼是醜聞?

第二句話是:俄烏戰事,北約還是最好別下場,否則的話,下場之後就一切都露餡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北約似乎高手如雲、強者如林、嚴謹縝密、精幹高效,其實呢?它不但內部機構疊床架屋,還人浮於事,屍位素餐,暗鬥不斷。

官僚程度,甚至比英軍還猛:畢竟人家英國還是有坦克的,無非是要兩個將軍才能分到一輛而已。

但北約呢?它有20多個司令部,互不隸屬,相互扯皮,有無數個將軍,卻差不多連一輛坦克都沒有。

它早就是個龐大的冷戰老僵屍了,要不然,馬克龍也不會說它早就腦死亡。

第三句話是句感慨:明白了這一點後,再看俄烏戰爭,就會越看越詭異。

俄羅斯本來要對烏克蘭搞「去軍事化」,結果美國說不讓,拉著它的30個北約盟國一起下場,給烏克蘭猛烈支援武器,31比1,總該穩贏的吧?

結果現在打成僵局了。

前段時間,德國國防部長叫苦連天,說德國軍火庫里,只剩2萬發炮彈了,如果俄軍大舉進攻,德軍只能抵抗幾個小時。

這種狀況,怎麼來形容呢?

就是北約和俄羅斯在相互給對方「去軍事化」,仗打到現在,雙方的小褲衩,全都被對方給撕了,啥真相都暴露了。

到這裡,不得不再感慨一遍:拜登和他的那批人哪,總是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