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上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聯繫起來思考。政治經濟不分家,錢流向哪裡,是判斷美國下一步動向的重要參考標準,比看各種表態強多了。這惠譽突然調低美債評級,需要問為什麼?
當地時間2023年8月1日,惠譽宣佈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最高AAA下調至AA+。這是繼標準普爾於2011年下調主權信用評級至AA+後美國再次遭到評級下調。
首先要搞清楚背景,評級機構站哪邊?
西方特別會搞一件事,就是,它需要若干「第三人」的角色,去證明自己的「客觀中立」。
我記得五年前,國內公知宣傳的還都是,美聯儲是真正獨立、不受美國政府影響的機構。
評級機構的本質是什麼?是維持西方金融整體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像你看那幾大央行,好像是美元歐元鬥得很厲害,其實,人家自己是抱團取暖、可以互相拆借。
平時鬥鬥法,分贓計較一下,真遇到危險的時候,相互是能拉扯一把的。
惠譽是唯一一家歐資不假,但三大評級機構裡,股東卻都少不了類似先鋒、貝萊德這樣的頂級資產管理公司,巴菲特曾經就是它們的股東。
所以,這樣的背景,它去搞自己人,我們需要在想,為什麼要去刺激市場?畢竟,2011年,標普這麼幹的時候,總裁一個月內就下台了,後面整得都很慘。
因此,這麼弄要付出代價,你別指望是惠譽在為世界主持公道,想多了。
要麼是黨爭的博弈可能性更大,要麼是背後有配合美元行動的考慮。
當下,特別是兩黨已經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初步一致的情況下,捅「拜登經濟學」一下的可能性有,但比較危險。
現在,華爾街和兩黨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以前還出現過停擺,這一次都沒出現就達成協議,說明都很清楚目前的情況。
惠譽五月就放風,但它那個時候並沒有宣佈,就在兩黨談判的時候不宣佈,為什麼三個月後不痛不癢的降級?
從負面觀察到穩定,看起來也不是多大事,就美國那亂發,不摘牌就不錯了。
從效果來看,美國市場也沒覺得太那個什麼,跌幅不像2011年那次那樣劇烈。
奇怪的地方在於,亞太市場普遍大跌。
恆生指數、A股,這都不是直接相關的,照樣死給你看。
亞太股市指數今日創下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
然後惠譽有點像小罵大幫忙的意思,惠靈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策略師David Croy就認為:
我認為,市場對此會有兩種看法——從表面上看,這是對美國聲譽和地位的污點,但同樣,如果它加劇市場緊張情緒和避險舉措,很容易就會出現美國國債和美元的避險買盤。
此前文章分析過,從現在到降息前,美國必須達到自己的目的,否則這一輪加息週期效果就達不到。
金融風險其中一部分,本來就是人造的。
從當下的情況看,美聯儲似乎又要為加息創造環境,然後又想要促使美元再貶值一些,在玩蹺蹺板的遊戲。
評級下降後,借貸成本將繼續上升,經濟承壓、股市下跌、匯率也會下跌,這似乎有點符合美元貶值和繼續加息的預期。
兩點總結,一個是,在國際上,搞品牌搞聯盟都不是最高級的玩法,搞標準,才是最高級的玩法。而在這些領域,我們國內評級機構的發展只能說是「會心一笑」的水平,任重而道遠。
另一個,還是維持原判斷,基本從經濟基本面上看,看不到太多好消息,風險在逐步升溫,大家不要有太高的預期,少動多看。
就這些,僅供參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