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悄悄這一招,把印度軍方整尷尬了

牛彈琴

印度悄悄這一招,把印度軍方整尷尬了。

什麼大招?

說起來,與我們中國還多少有關,儘管中國也算「躺槍」吧。

按照《路透社》8月8日的獨家報導。

1,印度政府幾個月前「悄悄」下達了一個禁令,印度軍用無人機製造廠商不得使用中國製造的零部件,以防在安全上出現漏洞。

2,證據是《路透社》看到了印度的軍事標書——在今年2月和3月召開的兩次有關無人機標書的會議上,印度軍方官員明確表示,「由於安全的原因,與印度有陸上邊界國家」的設備或零部件「不能接受」。

3,所謂「與印度有陸上邊界的國家」,《路透社》引述一位印度高級官員的話說,這其實是對中國的別稱。顯然,這樣的禁令,毫無疑問是針對中國的。

為什麼這樣做?

表面看,印度稱,這是為了印度的國防安全,擔心無人機上的一些關鍵零件,比如攝像頭、無線電、軟件等等,在幫中國收集情報。但實際上,還是跟印度「逢中必反」的中國情結,以及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有關。

更要看到,印度正在努力推進軍事現代化,打造本國的無人機能力。印度已為2023至2024年的軍事現代化戰略撥款1.6萬億盧比(約合1400億元人民幣),其中75%留給本國工業。

這麼多錢砸下去,你們居然還要進口中國無人機零件?

印度政府不答應。

但印度軍方卻傻眼了。

《路透社》就援引印度官員的話說,儘管印度政府擔心「網絡攻擊」,但現實是,印度無人機工業已經變得很依賴中國。

很簡單,禁止中國的零部件,那印度自己又造不出來,那廠家就必須從其他國家採購,結果就是印度國產軍用無人機,更貴更不划算。

印度班加羅爾無人機製造商新空間探索和技術公司創始人薩米爾·喬希,就向《路透社》吐槽說,現在,無人機製造的70%的零部件與供應鏈都來自中國,印度的禁令,不過是在逼著製造商在塗改原產地標籤。

他坦言:「所以,如果我,我要從一位波蘭人那裡進貨,他的零部件,應該還是來自中國。」

按照他的說法,為了符合印度的禁令,有些製造商甚至仍可能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只是塗改標籤,偽造成非中國製造,然後才能將成本控制在可控範圍。

畢竟,一個不爭的現實是,印度缺乏在無人機製造方面的技術積累和供應鏈,要生產無人機,只能依靠外國的供應鏈,要麼,就買整機。

比如,為了急需,印度政府今年6月宣佈,花費30億美元從美國採購31架死神無人機。

買美國的整機可以,哪怕更貴;買中國的零部件不行,哪怕價廉物美。

不得不說,這很印度。

類似的問題,也不僅僅在無人機領域。看媒體的報道,也是印度類似的禁令,導致印度一些武器,比如直升機,現在缺乏關鍵的零部件,嚴重影響產量。

按照推測,到2026年,印度將嚴重缺乏直升機;到2030年,印度將面臨數百架戰鬥機的缺口。

有沒有辦法?

也是有的,那就是咬緊牙關,買西方更貴的東西,西方軍火商笑得合不攏嘴。

最後,怎麼看?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我們要理解印度的「悄悄」。

悄悄地進行,打槍的不要。印度人的心理,有時真挺難琢磨的。很多事情,又不明說,但暗中各種小動作。什麼國際規則?什麼契約精神?都可以拋一邊去。但關鍵有些小動作,最後又自己沒好處,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看《路透社》的獨家報導,感覺就有一種笑意在其中。印度啊印度。

第二,印度軍方現在真挺尷尬的。

兩層尷尬吧。一層是沒了中國零部件,無人機造不出來,或者必須花大價錢,要當冤大頭,這很尷尬。另一層,本來悄悄地進行,說不准內部還能調整一下,但現在被路透社公開報道出來,以後連個回旋餘地都沒有了。

印度無人機沒有洩密,但《路透社》卻看到了印度的軍事標書,這算不算洩密呢?路透社啊路透社。

第三,核心技術和產業鏈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就不需要多解釋了,無人機正在改變戰爭方式,尤其重要。其實我們也要理解印度的擔憂,畢竟心眼多,想得也多。當然,中國坦坦蕩蕩,會跟印度一般見識?

但這個世界,擔憂也要有擔憂的資本,既沒有核心技術,又沒有產業鏈優勢,你擔憂什麼?更應該擔憂的,其實你想買,對方還不賣給你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還真是挺開放的,反正,比美國更開放。

背後,還是一種實力和自信。

當然,中國也沒有忘記責任。就在前不久,中國向全世界宣佈,對一些高性能民用無人機進行出口管制。為什麼?中國怕這些民用無人機,被其他人當成了軍用。

這肯定不針對印度。

印度,你該禁還是禁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