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島局勢升級美韓總統難辭其咎
今天說一下朝鮮80後領導人訪問俄羅斯的事兒。
不過,說這個事兒,要從他南邊的同民族的同胞韓國,以及隔著一個浩瀚的太平洋、本來應該八竿子打不著的美國說起。
朝鮮半島的局勢因為兩個人的上台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就是2021年1月上台的美國總統拜登,一個就是2022年5月上台的韓國總統尹錫悅。
因為,他們兩個人都在本國當了總統之後,他們兩個人就一個勁兒地搞軍事演習和各種挑釁。這和他們兩個人當總統之前的那幾年有很大的區別。順便說一下, 我們覺得特朗普很壞,但是他當總統期間和金正恩會晤三次,分別是:2018年6月10日在新加坡會晤、2019年2月23日在越南會晤、2019年6月30日在三八線上進行短暫會面並握手,隨後特朗普跨越軍事分界線來到朝方一側,成為朝鮮戰爭結束以來踏上朝鮮國土的第一個在任美國總統。所以,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特朗普和拜登相比,哪個更壞?
拜登2021年1月上台的時候,韓國的總統還是文在寅,那個時候尹錫悅還在韓國當檢察官,所以兩個國家的狀態還和特朗普當美國總統的時候差不多,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巴掌拍不響。
等到2022年5月10日尹錫悅上台當韓國總統之後,情況立刻迅速地發生了變化。
尹錫悅上台當總統的10天之後,2022年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就訪問了韓國。請注意關鍵的信息點是:10天之後。而且這是拜登當總統一年多之後的第一次亞洲之行。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看國際新聞,如果太忙,可以不太注重太多的細節,細節眼花繚亂,有時候越看越暈,只需要把握幾個很關鍵的東西就行了。
拜登那次訪問韓國,立刻將美國和韓國的關係從「同盟關係」提升至「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也就是在原來的「同盟關係」前面加了三個定語:「全球」、「全面」、「戰略」。
他們這次會晤還談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駐韓美軍的薩德基地要「恢復正常」。因為他們當初部署了一半,時任總統朴槿惠就下台坐牢了,新總統文在寅上台說不再往前推進了,而且這個基地的運營性質屬於「暫時」的。然後,尹錫悅上台10天之後,拜登訪問韓國之後,就要讓他恢復「正常」。現在朋友們應該能夠理解,文在寅上台的時候,中韓關係處於低谷,但是文在寅一上台,中國就放開了中國人赴韓國旅遊的限制了。
拜登結束那次訪問於2022年5月22日離開韓國,三天之後的5月25日,韓美兩軍的導彈部隊就實施了地對地聯合導彈射擊。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軍隊在訓練、演習等等,沒什麼不得了的,重要的是,這一次韓美兩軍的導彈部隊搞射擊,是時隔4年零10個月之後的第一次。
啥意思?也就是說類似這樣的軍事行動有4年零10個月都沒幹了,現在他們又開始幹了。關注「4年零10個月」這個關鍵信息,就能體會到這其中是什麼味道。
而這個味道,是拜登和尹錫悅兩個人分別當了總統之後的朝鮮半島局勢的主旋律,此後它們兩個國家隔三差五的都開始搞軍演,而且有很多個「幾年來」的首次和「幾十年來」的首次和「有史以來」的「首次」或者「之最」。
比如:2022年8月22日,韓美兩軍啓動了代號為「乙支自由護盾」的聯合軍演,為期11天。這是韓美自2018年起中斷團級以上規模聯合軍演以來首次恢復這一規模的聯合軍演。關鍵信息是:2018年以來的首次。
2022年9月23日,「列根號」核動力航母駛入釜山,與韓國一起搞聯合軍演。請注意關鍵詞是:核動力航母。
2022年10月31日,韓美空軍又啓動「警戒風暴」聯合軍演,這一次有240多架軍機參演。這次軍演的飛行次數創歷史之最。請注意關鍵信息是:歷史之最。而且駐日美軍岩國基地的f-35b隱形戰機,將首次在美軍駐韓基地著陸。請注意關鍵詞是:首次。
2023年2月22日,韓國和美國又搞了一個名叫「延伸威懾」的演習,這次演習的重點是關注朝鮮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關鍵詞是:核武器,也就是為打核戰爭而演習。
2023年3月13日,韓國和美國又舉行「自由護盾」軍事演習,演習時間持續11天,創歷史上最長。請注意關鍵詞:史上最長。
2023年5月25日,韓國和美國舉行「聯合協同火力殲滅訓練」實彈演習。這樣的演習從1977年6月開始進行,至今只進行了11次,這一次規模為歷屆之最。請注意關鍵詞是:歷屆之最。
2023年7月18日,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停靠韓國釜山港。這是時隔42年來美國戰略核潛艇首次踏上韓國的土地,請注意關鍵信息是:42年以來的首次。
2023年8月21日,美國和韓國正式啓動代號為「乙支自由護盾」的聯合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重點是演練從平時狀態迅速轉入戰時狀態的過程。請注意關鍵信息是:從平時迅速轉入戰時。
……
等等這些吧。
這大約就是尹錫悅和拜登這倆人分別在他們本國當了總統之後的事情,我只是想到哪說到哪,並沒有做系統的梳理,肯定有遺漏,但基本可以說明事了。
歸納一下:這兩個人上台了之後,就是想把朝鮮半島變成一個火藥桶。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自然不甘示弱,也採取了一系列的反擊手段。比如:2022年5月25日,它發射了洲際彈道導彈。2023年3月12日和14日,又連續發射導彈。2023年5月多次試射火星16、火星17等洲際彈道導彈。另外,朝鮮多次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
這就是朝鮮半島過去一年多的基本形勢,總之火藥味越來越濃,用我們的偉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就是:「要準備打仗」。
二、美國在全球有800個軍事基地
我今天說這個事說到現在還一點都沒有提到中國,那麼這事跟中國沒關係嗎?恰恰相反,中國才是美國導演的這出戲的主要針對對象。
從2018年開始,美國全面打壓中國的態勢公開化了。按照金燦榮老師的總結,美國目前已經打出了14張牌,分別是:貿易牌,科技牌,司法牌,輿論牌,金融牌,台灣牌,南海牌,東海牌,印太戰略牌,一帶一路攪局牌,各種施壓牌。
然而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這些牌,有的已經正式宣告取得了重大失敗,比如貿易戰;有的正在取得重大失敗,比如科技戰;有的必將取得重大失敗……
那麼,他還有什麼牌?
整個地球人都很納悶,美國首屈一指的能力是什麼能力?軍事能力!他在全世界有800個軍事基地。2022年他一家的軍費8,700億美元,佔全世界軍費開支的39.7%,不僅排名世界第一,而且比全世界第2名到第10名軍費的總和還多。換個角度說,他比排名靠後的100名國家的軍費總和還多。
從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248次武裝衝突,其中由美國發起的就201場,佔比81%。
美國建國240多年,只有16年沒有打過仗。
2023年6月25日,特朗普在美國密歇根州發表演講時說:「我是美國70年來唯一沒有發動戰爭的總統」。這話裡面的味道請朋友們自己品一品。這可是美國的前任總統自己說的。
說來說去就一個事兒:美國軍隊特別喜歡用軍事手段修理別人。
那麼現在就奇了怪了,美國這幾年搞了這麼多張牌打中國,他為啥不把他最拿手的那張牌拿出來呢?
朋友們想一下這是為什麼?
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中國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我要不是打得贏你,我早就動手了。
是的,當下的中美博弈,如果美國有信心在軍事上搞定中國,他早就動手了。他之所以勞神費力地打了那麼多張牌,而且在搞不定中國的情況下,還是不動用軍事牌,原因只有一個:搞不贏。
當然這裡的搞不贏,不是說中美兩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衝突,而是說就美國用軍事手段打中國這個角度。
重復那句話,在軍事上,美國要不是搞不贏中國,他早就動手了。
事實上,美國二戰以後當上世界老大以後,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呈現出兩個特徵:第一,喜歡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第二,他從來不打強敵。你沒聽錯,有的軍隊是專打強敵,有的軍隊是從來不打強敵。
2022年3月17日,塞爾維亞球迷在看台上打出6條巨大橫幅,按年份列出美國、北約過去直接或間接參與入侵的20多個國家清單。我念一下這個清單:
朝鮮1950年,危地馬拉1954年,印度尼西亞1958年,古巴1961年,越南1961,剛果1964,老撾1964年,巴西1964年,多米尼加1965年,希臘1967年,阿根廷1976,尼加拉瓜1981年,格林納達1984年,菲律賓1989年,巴拿馬1989年,伊拉克1991年,塞族共和國1995,蘇丹1998年,南聯盟1999年,阿富汗2001年,也門2002年,伊拉克2003年,索馬里2006年,利比亞2011年,敘利亞2011年。
朋友們不要嫌我囉嗦,一個一個的念這些國家的名字,你如果認真聽了,會發現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這所有的國家裡面,沒有一個是強國。
你看美國那麼喜歡打仗,但他就是不打強敵。不打強敵,是美國軍隊的重要特徵。
我在2022年3月21日的節目裡面歸納了這麼一個結論,掐指算來美國二戰以後,當上世界老大,以武力欺負世界,可是他真正交手過的最強的對手盡然是:1950年開始和他在朝鮮戰場上交手的中國。
可是那有一個特殊的背景,當時美國不認為中國厲害。1950年10月15日,麥克阿瑟在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島會見了總統杜魯門。杜魯門問:「共產中國的態度是什麼?」麥克阿瑟表示「中國不會參戰。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做了,他有能力把戰爭變成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屠殺。」事實是,麥克阿瑟說完這話的4天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戰,當然麥克阿瑟當天是不知道這事兒的,他是在志願軍10月25日突然發起進攻後才知道,知道以後也以為只是小規模部隊參戰。
為啥呢?因為當時美國認為中國不厲害,美國才跟中國交手。後來他知道了中國的厲害,他就再也不跟中國交手了,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說美國不准過北緯17度線,所以他很聽話地,一直不越過北緯17度線。這讓北越吃了一顆定心丸,打得贏就往前衝,打不贏就退回北緯17度線。進可攻,退可守。這基本奠定了越南戰爭的最後結局。
美國人自己對朝鮮戰爭的總結集中體現在1955年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刊登的一篇文章上,裡面有一句話,那句話引用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的一句話,請注意,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其是美國職業軍人當中的最高軍官,這個布萊德雷這麼說:「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跟錯誤的敵人進行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他一口氣用了4個「錯誤」,我覺得不用那麼麻煩,他們犯的最關鍵的錯誤,就是他們不知道中國厲害。如果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是那麼厲害,我堅信他一定會這麼總結朝鮮戰爭: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跟正確的敵人,進行了一場正確的戰爭。
其實,對於美國軍隊來講,對與錯主要取決於對手是否強大。如果對手強大,他們就說那場戰爭是錯誤的。反過來,如果對手不強大,那麼他們就會認為所有的戰爭都是正確的。
這完全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現在對中國打了這麼多張牌,就是不打軍事牌,因為:「我要不是打不贏你,我早就動手了。」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人根本就不想用軍事手段來遏制和打壓中國呢?
軍事手段是他最擅長的招,你說他會捨得不用嗎?
肯定會用的。
但是,用的方式要改一改。——事實上也談不上改,是美國歷來慣用的手段。那就是他不直接跟強手過招,但是他讓代理人跟它的對手過招,他讓他的走狗跟他的對手過招。
當下就有一個無比經典的例子,那就是俄烏衝突。俄烏衝突背後的本質,是俄羅斯和美國打。可是,美國沒有參戰,北約國家也沒有參戰,是烏克蘭在跟俄羅斯打。
這種招數好不好呢?說實話,我歷來不願意說美國哪個招好,但我現在不得不硬著頭皮說,美國這一招對美國來說是真好。為什麼呢?我在過去分析過,美國的這一招所導致的結果是,不管戰爭誰贏誰輸,他都是贏家。
我這樣說是基於這樣的邏輯:俄烏衝突的本質是美國和俄羅斯打,只不過烏克蘭作為棋子在戰場上現身。那麼,一般的戰爭邏輯就是,烏克蘭代表美國,打贏了,就意味著美國打贏了,美國會獲得贏家的利益;烏克蘭打輸了,就意味著美國打輸了,那麼美國將承受輸家的損失。總之,願賭服輸。
然而,當下俄烏衝突的局面是,不管烏克蘭代表美國打贏還是打輸,美國都贏了。也就是說,美國穩賺不賠。
為什麼呢?
第一,即便烏克蘭打輸了,哪怕是烏克蘭亡國,也嚴重消耗了俄羅斯。消耗俄羅斯,那就是美國賺了,美國贏了。
第二,不管俄烏衝突最終的結果是烏克蘭贏還是烏克蘭輸,總之因為發生了俄烏衝突,歐洲全面徹底地倒向了美國。美國用俄烏衝突進一步綁死了歐洲,擴大了美國的所謂盟友範圍,以及所謂盟友的團結。
第三,在經濟上,由於戰爭的原因,大量的歐洲資金湧向美國。我在前面的節目裡面說過,美國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長,能夠在加息的背景下還能達到2.4%,是一個很好看的數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烏衝突爆發以後,有1萬多億美元的歐洲資金到了美國。發展經濟做生意,沒有錢是不行的。反過來說,只要錢去了,經濟想不發展都不行。所以我在過去節目裡面多次大聲疾呼,要面向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全世界所有國家,盡可能的吸引世界上的資金到中國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中國的經濟。
我們還可以對拜登那老頭的戰略做這樣的推測:
到2021年下半年的時候,美國放水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接下來必須進入加息週期,而加息的過程當中必然導致經濟衰退,那麼他怎樣保證又加息經濟又不衰退呢?那他必須要想個辦法讓全世界的資金往美國流動。那全世界哪裡的資金最多呢?歐洲是最重要的一個地方。那麼怎麼樣才能夠讓歐洲的資金流向美國呢?那就是在歐洲打一仗啊。果不其然,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2022年6月美國開始加息,到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因為美國加息而扛不住了,可是美國的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還能達到2.4%。朋友們不要嫌這個數字小,這個數字對中國來說實在太小了,但對美國來說就是大數字。
我們不要老是說中國在下一盤大棋,拜登那老頭也在下一盤大棋。我們千萬不可低估拜登的智商。拜登雖老,但還沒糊塗。
這是俄烏衝突給美國帶來的第3個好處。第4個好處是:美國的很多資本家發了大財。軍火商發了大財,這就不用說了。另外能源資本家發了大財,天然氣的價格最高的時候漲到俄烏衝突之前的10倍。其實,價格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問題是,歐洲買誰的天然氣。回答是:俄烏衝突之前,主要買俄羅斯的,俄烏衝突之後,主要買美國的。僅僅是液化天然氣,2022年美國銷往歐洲的數量相比2021年,增長1.5倍。
所以,用軍事手段達到美國的戰略目的,永遠是美國最好使的一個手段,只不過它的特徵有兩個:一是絕不打強敵,二是打代理人戰爭。
我曾經說過,如果因為台海衝突爆發戰爭,我們絕不能讓美國置身事外,要打就專揪住美國打,絕對不可以讓美國複製俄烏衝突的模式——他在背後悄悄做支援,然後利用他的代理人消耗他的對手,這樣他就是穩賺不賠。
所以一旦台海發生衝突,我們打不打美國本土,那是一回事,至少他在日本、菲律賓、關島等地的軍事基地,應該成為我們攻擊的對象,而且這事要提前給美國人挑明瞭。這樣以來,至少,他贏了,他獲得他應得的利益;他輸了,他承受應該承受的代價。而不至於像現在的俄烏衝突這樣,不管他的代理人是輸是贏,他都是贏家。總之,絕不能讓美國穩賺不賠。
我認為,在這樣的一個思路的指引下,美國人可能會更加三思,要不要跟中國在軍事上過招?
三、朝鮮半島衝突吃虧的一定是中國
可是,我這個想法,如果運用到現在的朝鮮半島局勢,就有點不太好使了。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來鼓動韓國和朝鮮過招,而不是鼓動韓國直接跟中國國招。
那你說中國要怎麼辦?
最簡單的辦法是不管他,因為畢竟不是直接跟我們打。
可問題是,戰場在中國周邊。
重復一遍,戰場在中國周邊。
如果這個戰爭是發生在美國周邊,我們無所謂。可是戰場發生在中國周邊,那麼必然影響中國的發展環境,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資本外逃,因為資本從來不能夠待在一個戰火紛飛的環境中發財。這就好比是你開了一個包子鋪,可是你隔壁的超市天天有混混上門鬧事打架,你說你的包子生意還能好嗎?
所以,如果半島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不管是朝鮮贏還是韓國贏,打個三年五載,或者十年八年,吃虧的是中國。
這就是美國打壓中國的新招數。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無論誰輸誰贏,結果一定是,美國會賺,中國吃虧。
這就好比是,俄烏衝突持續下去,不管烏克蘭是應還是輸,吃虧的肯是歐洲。歐洲衰落了,它就更加需要美國,於是美國就進一步綁定了歐洲。這是歐洲的悲催之處。
所以,我們對於朝鮮半島可能的戰爭風險,絕對不可以不聞不問。
那麼接下來第2個選項就是,中國支持朝鮮,爭取打贏這一仗。這一招行不行啊?
先不說行不行,先看這件事情的本質,那就又變成了美國讓他的代理人韓國直接跟中國過招,這又變成了俄烏衝突的模式。俄烏衝突的模式的特徵就是不管戰爭誰輸誰贏,美國都是贏家,美國是穩賺不賠。
那你說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心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好辦法,咱用好辦法;沒有好辦法,咱用中辦法;沒有中辦法,咱用差辦法。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在這個心態之上,我們來商量一下什麼是最好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偉人曾經說過的,「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也就是說,要想和平,要想不打仗,就是要鬥爭。問題是,怎麼鬥爭?
我們首先想到的一條是,要提升朝鮮的軍事力量。可是,朝鮮的軍事力量在一天兩天之內是能夠那麼快就提高的了嗎?
我們還必須要實事求是地看到,單單以朝鮮來對抗韓國加美國,再加日本,他打得贏嗎?更何況剛才已經說了,即便他打得贏,打個三年五載,中國就失去了三年五載乃至更長的和平的發展環境。2017年4月26日,時任中國外長王毅在柏林和德國外長加布里爾會談時說:「如果朝鮮半島真的發生戰爭,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他還說:「即使是1%的戰爭可能性,也不能冒險。」
那麼,還有什麼招讓朝鮮半島不生戰生亂呢?
這個時候請注意,目前正在歐洲和烏克蘭打的難解難分的俄羅斯,其實也是中國和朝鮮在東亞的鄰國。
更為重要的是,俄烏衝突爆發以後,俄羅斯在西邊與歐洲發生經濟聯繫的可行性,已經幾乎歸零了,所以它的整體國家戰略尤其是經濟戰略,必須向東看。如果在俄羅斯的東邊又打一仗,對俄羅斯來說就意味著,它的東邊、西邊都在打仗,那他還怎麼發展經濟呢?
所以對俄羅斯來說,西邊已經打起來了,沒辦法了,東邊不能再打仗了。
更緊迫的是,俄羅斯現在在俄烏衝突上打得很艱難,大大低於地球人的預期,尤其是武器彈藥,消耗比較大,有點兒捉襟見肘。
那麼好了,如果朝鮮和俄羅斯聯手,對於朝鮮半島局勢來講,有俄羅斯這樣一個軍事大國的參與,對美國和韓國的威懾自然大大的增加。同時,如果朝鮮給俄羅斯提供武器,乃至於開展全方位的軍事合作,必將大大的增強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的戰鬥力,那麼美國的壓力就更大了。美國在歐洲的壓力更大,它在亞洲就會更加三思而後行。
這就是邏輯。
這是我的邏輯,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總之,9月12日,朝鮮1984年出生的年輕領導人金正恩,乘火車出訪俄羅斯。
他9月10日出發,12日到達。12-13日參加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遠東聯邦大學校園內舉辦的俄羅斯第8屆東方經濟論壇。13日參觀了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並與普京舉行了6個小時的會談,接下來還參觀了俄羅斯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包括飛機製造廠在內的國防工廠和其他工廠。此行當中,金正恩還邀請普京訪問朝鮮,而普京欣然接受了邀請。
歸納起來說,搞了訪問,關係很密切,目前討論的重點是軍事合作問題。
請關注9月13日《俄新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13日談到這次會晤的時候的表述,他原話說:「無論如何,全面關係意味著在敏感領域進行對話和合作,如開展軍事協作、就安全領域最緊迫的問題交換意見。」關鍵詞是:敏感領域,軍事協作,安全領域最緊迫的問題。
這些詞背後包含哪些東西?我們自己腦補。
如果你不願意腦補,你可以看一下美國的反應。
《法新社》報導,在兩國領導人會晤後,美國對俄羅斯和朝鮮之間的新軍事合作發出警告,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13日表示,俄羅斯和朝鮮在金正恩訪問俄羅斯遠東期間宣佈的合作「非常令人不安」。他還說,他擔心朝鮮將衛星技術用於開發彈道導彈。
而這次會晤當中,官方新聞提到了俄羅斯願意將衛星技術轉給朝鮮。普京的原話說:「朝鮮領導人對火箭設備很感興趣,也在嘗試開發太空技術,而俄羅斯將幫助朝鮮進行太空探索和火箭建造。」
朝鮮拿到了衛星技術進行太空探索,掌握了火箭設備生產技術之後,會用於什麼呢?很簡單啊,把它現有的核彈頭送到美國本土啊!
所以,美國有點慌。他也確實應該慌,他要是不慌他就不是美國,他就是白痴了。
美國慌了,他接下來會怎麼辦呢?你猜美國還有什麼招?美國慌了那就制裁唄,他除了制裁你說他還能幹啥?他還有什麼招?所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說,俄羅斯和朝鮮的合作非常令人不安,然後給他們扣一個大帽子:「可能違反聯合國安理會多項決議」,然後他說:「美國將毫不猶豫地實施制裁。」
他還牛氣哄哄地說:「我們希望確保在必要時能夠讓其承受代價和後果。」
美國慌了,敵人慌了,對手慌了,就說明這事兒就做對了。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分析、抽象的分析。
四、俄朝會晤美國頂多就是打嘴炮
那麼我們接下來說一說,美國接下來如果要制裁俄羅斯和朝鮮,會怎麼樣?
這個問題真的不需要分析的太多,就一句話:不怎麼樣?為啥呢?借用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安東諾夫的一句話說:「在已經有數千項限制(制裁)的情況下,仇恨俄羅斯的人不太可能找到任何其他損害我們利益的東西。」
啥意思呢?美國能制裁俄羅斯的,都用得差不多了,俄羅斯也沒指望美國對俄羅斯有多好了。同樣的,我們也都知道,美國對朝鮮的制裁也那麼多了,無所謂了。唉呀,這說起來太麻煩了,乾脆用一句俗語吧:蝨多不癢,債多不愁。
但這樣說還是有點模糊,具體地來說一說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又提到了聯合國安理會,那麼這涉及到一種可能,他可能要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對俄羅斯和朝鮮實施新的制裁。
可是不要忘了,俄羅斯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具有一票否決權,你說俄羅斯會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制裁俄羅斯的決議嗎?同樣的道理,俄羅斯會同意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制裁朝鮮的決議嗎?在當下,制裁朝鮮,就是制裁俄羅斯啊。
繞了一圈又回來了,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制裁俄羅斯和朝鮮的決議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也就是原來的那些事。原來的那些制裁早就存在了,剩下可能出現的新事是美國自己一家或者在聯合它的所謂盟友再搞點制裁。但問題是,對於俄羅斯和朝鮮這兩個國家來說,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本來就沒指望美國對他有啥好,美國在已經壞事做絕的情況下,就物極必反了。壞事已經做絕了,你還能做多少壞事?所以,壞事不能做絕啊,做絕了就沒得選了啊!
所以我的分析是,美國對於俄羅斯和朝鮮的這一次會晤,以及接下來可能的合作,最多就是打打嘴炮、做做樣子,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反制措施。
如果他沒什麼很好的招,他就要考慮事情的後果了。如果朝鮮給俄羅斯提供武器,俄羅斯的戰力將大增,那麼它是否要多給烏克蘭提供一點武器?要命的是,烏克蘭現在戰場上嚴重缺人。
9月5日俄羅斯媒體《RT》報導,烏克蘭國防部修改了兵役法,要求烏克蘭軍人現在可以徵召患有不同類型肝炎、無症狀艾滋病、經過臨床治療的肺結核以及各種血液疾病等疾病的人員入伍。
也就是說,這些愛滋病病人、肝炎病人、結核病人都可以上場打仗了。不知道他們是想這些人上場打仗呢?還是想在戰場上傳播病毒來消耗對手。這說明了一個問題,烏克蘭沒有人打仗了。能打仗的,要麼已經上戰場了,但還是打不贏,當然有的人死了、傷了。現在只能靠這些病人上戰場了。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俄羅斯再得到了朝鮮的武器支援,你說最終的結果會如何?
雖然我前面分析過,不管烏克蘭贏還是烏克蘭輸,美國都賺了,但是烏克蘭贏了他肯定賺得更多,烏克蘭輸了他肯定賺的要少一些。如果烏克蘭輸了,美國最大的損失是什麼呢?損失的是在天下人面前的信譽。那意味著誰跟著美國混,誰就要亡國。不信你看烏克蘭。
而在亞洲這邊,由於俄羅斯的參與,一方面,朝鮮會獲得他想要的導彈技術,另一方面,一旦半島發生衝突,不排除俄羅斯會以某種形式參與衝突。那個時候就不單單是中國的事了,更是俄羅斯的事了,那麼,美國、日本、韓國挑起朝鮮半島的衝突的膽量還能有多大呢?
不是說他立刻就嚇得尿了,他至少要多想個幾天幾夜才會動手,或者想完之後決定不動手。
我這樣分析也是自嗨嗎?不是的,請看《法新社》9月15日報導: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在首相的直接指揮下舉行高級別磋商,以便實現首腦會晤。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願意「不設任何先決條件地」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具體說一下,岸田文雄此前都表示過,他準備與金正恩舉行會談,但是這一次特別強調「不設任何先決條件」,是在金正恩訪問了俄羅斯之後。
總之,這剛剛訪問,就說了幾句話,碰了幾下杯,還沒開始幹活呢,敵人就軟了,你說這效果咋樣?
而這一切,都有利於朝鮮半島火藥味的降溫,都有利於朝著中國所期待的「絕不能在周邊地區生戰生亂」的目標靠近。
然而,縱觀事件的全部過程,我們好像看不到中國的身影。這是就是美國、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的事兒。如果拍成電影,是不需要找個演員演中國的。
我好像不在江湖,只是江湖上有我的傳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