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位德國女強人,默克爾出來喊話了!

后沙

10月3日,是德國「統一日」,也被定為德國國慶日。

「統一日」國家慶典這次由圖林根州(原東德州)主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慶典上發表了講話,該州約有12萬人參加了自週六開始的相關紀念活動。

像拜仁慕尼黑等知名足球俱樂部以及其它社會團體也舉辦了相關慶祝。

今年的德國「統一日」與以往有些不同,因為德國似乎不那麼「統一」了。

在歐盟範圍內,它因難民問題正在跟意大利、波蘭公開爭吵,還有歐元危機問題。

在德國國內,政治裂痕正在加深,代表極右翼的「選擇黨」支持率已升至第二位,而綠黨和自民黨支持率在一路下滑。

在外交問題上,對華關係成了德國政府的一個「難題」,綠黨極力主張「去風險化」,但反對追隨美國制定對華政策的聲浪非常大,特別是德國工業界。

還有就是令德國人進退兩難的支持烏克蘭問題。

雖然德國聯邦總統、聯邦總理、聯邦委員會主席都陸續發表了國慶講話,但德國人更關注前總理默克爾的講話。

在退休之後,默克爾有兩年多時間沒有接受過公開的電視專訪,然而,這次她也不得不出來說話。

她是在10月2日接受了德國電視二台(ZDF)的專訪。

默克爾出生於漢堡,但在東德長大,對於德國人來說,她應該是對兩德統一最有發言權的政治人物。

2021年10月3日,在默克爾卸任前最後一次發表了「統一日」講話中,她曾不無憂慮地說過:「德國統一尚未完成」。

但在今天,原東德五州——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圖林根與西部德國的差異還在擴大。

這種差異不僅僅存在於人均收入和經濟發展水平,在思想文化上的差異更是巨大。

至今為止,「東德人」仍然認為東德的生活水平和個人福利原本並不輸給西德人。

而在統一33年後,東德民眾並沒有得到當年的共同繁榮的「承諾」,他們認為自己是「犧牲品」。

上個月民調顯示,在東德地區,有5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二等公民」,48%的人認為不是,這對於一個聯邦制國家來說決不是什麼好事。

默克爾在電視上說:「在東德,人們也有朋友,也可以慶祝,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度假。正如一個人可以從自由中獲得知識一樣,沒有自由也可以獲得知識。」

她的大致意思是,東德生活水平並不低於西德,雖然缺乏「自由」。

她還說,她為「東德作為一個國家和一種制度的終結而感到高興,但她要為那裡的個人生活辯護」。默克爾等於是肯定了東德的個人生活水平。

她指出,德國聯邦政府不應將東部五州視為「接受施捨」的地區,在政策上應當一視同仁。

但默克爾為什麼要出來講這些話?誰需要她來代表東德人民?

其實,請她出來講話的是德國傳統政治勢力,因為目前的聯合政府感到害怕了–「德國選擇黨」(AFD)正在崛起。

默克爾談論東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要針對的就是德國選擇黨的領袖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

選擇黨異軍突起,今年支持率猶如坐了火箭一樣躥升,魏德爾也在向總理府進軍。

而選擇黨的「根據地」就在東德地區,這裡有三分之一的人支持選擇黨,薩克森州的支持率甚至高達35%。

而在圖林根州,德國選擇黨推出的候選人澤塞爾曼在6月11日舉行的松訥貝格地區行政長官選舉中獲勝,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德國《圖片報》稱,澤塞爾曼勝選是一場政治「地震」。

英國《衛報》稱德國政治迎來了「分水嶺時刻」。

默克爾的基民盟表示,選擇黨獲勝是一個政治「苦果」。

德國總理朔爾茨的社會民主黨主席薩斯基婭說,選擇黨的勝利是一次「政治決堤」。

綠黨呼籲德國各黨團結起來,阻止選擇黨。

選擇黨的勢頭正由東向西席捲而來,上個月,它在巴登-符騰堡州支持率高達20%,巴符州也是第一個選擇黨支持率超過20%的西部州,在黑森州的支持率也高達17%。

目前德國平均支持率排名第一的分別是27%的基民盟和21.5%的選擇黨。

綠黨只剩下了13.5%支持率,自民黨僅有6%,就算加上社民黨的17.5,三黨也湊不成50%,如果現在就舉行議會選舉的話,聯合政府必定垮台。

選擇黨的支持率還處於上升趨勢。如果基民盟願意合作,那麼,兩黨突破50%只是時間問題,魏德爾成為總理的可能性極大。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要想成為現實,可能性卻很小。

默克爾出來講話,就是想表明基民盟不會跟選擇黨合作,她也不會支持魏德爾。

雖然在訪談中她沒有點魏德爾的名,但是她說:當人們投票給德國選擇黨時,我並不理解。

「如果你(魏德爾)是以犧牲他人,甚至是長相不同的人和經歷不同的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打響自己知名度,那麼這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默克爾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就是:「不要投票給選擇黨」

她在號召所有德國政治力量拒絕與選擇黨合作,各黨應達成不與選擇黨聯合組閣的共識。

對於默克爾這類傳統政治人物來說,魏德爾走得太遠了。

而且魏德爾始終反對默克爾留下的政治遺產–接收難民政策。

默克爾可以容忍貝爾伯克這類小丑在前台折騰,但決不想讓德國變成西方「價值觀」的異類。

如果魏德爾和選擇黨上台執政,哪怕是聯合政府,都將是「非常可怕」的景象。

因為她可以將極右翼口號變成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德國人支持,最後,選擇黨單獨執政,其它黨派將失去自身利益。

因此,默克爾這些人的政治策略就是:雖然無法阻擋選擇黨支持率上升,但必須將它限制在議會之內,決不能讓它有機會進入政府。

魏德爾總是在議會裡教訓貝爾伯克這類小丑,而且都是有理有據,這其它政黨非常難堪。

德國需要默克爾這種有聲望的政治人物站出來,通過製造「東德話題」去動搖選擇黨的「根據地」。

選擇黨現在的支持率為21.5%,因為還有不少人沒有投票給它。

而有一大部分不投票給它的德國人,並不是因為反對它的「極右翼」色彩,而是嫌它還不夠激進。

以前,德國專家認為,越是經濟落後、低收入人群越多的地方,支持選擇黨的人就越多。

現在可不是這樣了,選擇黨在西部、南部的支持率都在上升。

因為無論德媒和專家們如何掩飾,都無法改變這樣的社會現實:

德國中下層民眾要在垃圾堆里找飲料瓶,拿去換錢,補貼生活,而難民們則可以輕鬆領取政府補貼;

德國人要為租房子而苦惱,但難民們卻可以輕鬆入住公寓房;

民眾們平時休閒的體育館也被難民佔領了;

德國人需要遵紀守法,而難民們則在不斷製造強姦、輪姦、搶劫案件……

德國政客們卻扔下了德國民眾,反而熱衷於烏克蘭,貝爾伯克不是說過,「烏克蘭比她的德國選民還重要!」

這說明,選擇黨支持率暴增,不是因為魏德爾有多麼出色,而是同行們的襯托。

許多德國人認為選擇黨來得太晚了,而且做的還不夠徹底。

默克爾「統一日」講話或許會收穫一些成果,但也會激化德國社會矛盾。

基民盟現在還能壓選擇黨一頭,是因為大多數德國人還比較富裕,還可以衣食無憂地裝聖母。

但是,德國經濟在衰落。工業資本集團先是被綠黨切斷了最需要的廉價能源(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接著,它們還想阻止德國企業進軍中國市場。

沒有了能源和市場,作為工業國,德國經濟還怎麼振興?

默克爾能力很強,她執政時在東西方之間做到了「既要又要」,但在美國今天非此既彼的政策下,德國已根本做不到「既要又要」。

因此,就算默克爾出面打壓選擇黨,也擋不住魏德爾向總理府進軍。想要擋住她,只能是「非常手段」(司法案件或者意外事件)

德國將來必須做出清晰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必須建立在德國利益之上,而不是美國利益。

否則,德國就會跟著跳蹦床的跳入深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