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種族滅絕行動還在繼續。截止到10月31日,已經造成巴勒斯坦人死亡8600多人,大體算下來,衝突爆發以後每天造成巴勒斯坦人死亡360人。每小時造成巴勒斯坦人死亡15人,以色列每4分鐘殺死一個巴勒斯坦人。
零星的屠殺事情太多,不好表述。
大規模的集體屠殺有兩次:一是,10月17日晚上以色列空襲了加沙城的阿赫利阿拉伯醫院,請注意,這是醫院,造成至少500人死亡,二是,10月31日轟炸加沙東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請注意,這是難民營,造成至少195人死亡。
截至目前,這場衝突中,以色列死亡1400人,巴勒斯坦人死亡9000多人。死亡人數比大約是1:7。也就是說,巴勒斯坦每殺一個以色列人,以色列到今天為止已經殺了7個巴勒斯坦人。這個數字肯定還會大幅度增加,比例肯定還會大幅度擴大。
更為重要的是,以色列毫不諱言它的種族滅絕行為。英國天空新聞網11月1日報導,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彼得.勒納中校在答記者問的時候也說:「平民傷亡確實很悲慘」,但他同時又辯解說:「哈馬斯需要被消滅」。
按照國際法,也就是1947年的聯合國181號決議,以色列國土面積只有1.52萬平方公里,大約是美國的1/600。即便按照他現在實際控制的面積2.5萬平方公里計算,也只有美國的1/370。人口方面,他不到1,000萬,也只有美國的1/33。
這樣的一個彈丸小國,現在幹的事情,可以說美國都不敢幹。我的理由是,美國如果做,他一定不敢這麼明目張膽,他至少要遮遮掩掩,至少要撒個謊。
所以,我們不得不發出一個感慨:以色列的膽兒,真夠大的!
二
那麼,以色列的膽兒是從哪兒來的呢?
看看目前在地中海東部、以色列海岸附近的美國航母就知道了。目前美國已經在這裡部署和正在部署兩個航母打擊群、一個兩棲戒備大隊和一個指揮艦,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員已經到位。按美國目前的說法,他不會直接幫以色列搞種族滅絕,但是他會把以色列周邊的國家看著,誰敢動,誰敢干擾以色列搞種族滅絕,他就要修理誰。
10月7日,拜登說:
「美國已經做好準備,為以色列提供一切恰當的支援手段,美國警告任何敵對以色列的各方不要在這種局勢中試圖獲利。」
以色列不僅獲得了美國的支持,而且還獲得了幾個西方大國的支持,英國、法國、意大利都在這個地區派遣了軍隊。10月28日,意大利兩艘專為深度打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多用途護衛艦已經抵達衝突地區,另一艘意大利海軍的兩棲攻擊艦也正在前往。
10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舒爾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英國首相蘇納克,召開電視會議。會後六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支持以色列。
在那前後,幾個國家的領導先後訪問以色列:10月17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以色列;10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以色列;10月19日,英國首相蘇納克訪問以色列;10月21日,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問以色列;10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以色列。
這些國家為什麼要支持以色列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多國家國內的猶太人很多,而且這些猶太人在他們這些國家混得還很不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色列時報2023年9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世界猶太人口1,570萬,其中720萬住在以色列,而住在美國的是630萬,只比住在以色列的少90萬。
在現在的美國拜登政府內閣中,除副總統哈里斯以外,共有24名成員,其中有多人有猶太血統,比如財長耶倫、司法部長加蘭、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白宮辦公廳主任津茨。還有很多不是內閣成員的高官,也都有猶太血統。比如美國代理常務副國務卿紐蘭,以及前常務副國務卿捨曼、中央情報局副局長柯恩、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用我們老百姓的說法就是,這可都是大官啊。
在經濟領域,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美國金融單位,比如高盛、貝萊德、花旗銀行等,他們的創始人中有很多都有猶太人。在美國歷史上,有多位美聯儲主席都是猶太人,美聯儲這個機構也是在猶太銀行家保羅.沃伯格的推動下建立的。
在輿論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中,紐約時報的董事長是猶太人;CNN的母公司華納兄弟探索的首席執行官是猶太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所屬母公司的決策者,也是猶太人。
在高科技領域,谷歌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微軟前CEO鮑爾默,臉書母公司的CEO扎克伯格,是猶太人;引領人工智能浪潮的OPEN AI公司CEO阿爾特曼是猶太人。
在生活領域,服飾界的CK創始人卡爾文·克萊因, MK的創始人邁克爾·科爾斯,還有零售界的開市客、家得寶、梅西商場的聯合創始人都是猶太人。
自然而然地,這在美國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說完美國,我們說法國。法國有44萬猶太人,是除了以色列和美國以外,猶太人最多的國家,排名第三。別的不說,法國有一個協會叫做法國猶太人協會。他的首要官方任務就是打擊反猶主義,在法國政界有很強的影響力,被譽為以色列在法國的第二大使。
再說英國。英國的猶太人31萬。猶太人在英國只佔人口總數的0.4%,卻在英國議會下院佔據了3%的議席。在英國撒切爾夫人政府中擔任副首相的懷特勞曾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英國政壇上來自愛沙尼亞的猶太人,比英國伊頓公學畢業的人還要多。
猶太人在英國商界的影響力也很強。有猶太背景的魯本兄弟在2016年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以超過131億英鎊的身價評為英國首富。猶太記事報2014年的統計表明,英國富豪榜百名排行中猶太人竟然佔到了20%。請注意,猶太人口只佔英國總人口的0.4%。
在德國,猶太人的影響力也很大,尤其是在輿論領域。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後,德國的主要報刊清一色的報道以色列人被哈馬斯襲擊的慘狀,而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襲擊的慘狀基本沒有提到。德國知名的媒體《圖片報》、《世界報》等基本不發巴勒斯坦人被傷害的圖片。德國的猶太人有12.5萬人,是世界上猶太人數排名第七多的國家。
……
這就是猶太人在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現狀,這也決定了這些國家在這一次巴以衝突當中的立場。
我們可以這麼說,猶太人從公元一世紀和二世紀被羅馬人驅逐以後,在全世界流浪了2000年,在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留下了很多的人。他們在2000年當中沒有立錐之地,但是當二戰以後他們在巴勒斯坦這個地方找到了一塊安身之所之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成為他們巨大的外援。
這是事實,不可否認。
三
那麼以色列肆意妄為的行為,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嗎?
請看一個事實。
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第10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了一項涉及巴以衝突的決議。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這項決議的主題,那就是兩個字:停火。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以色列對這份決議的態度,那就是:憤怒。
決議通過以後,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說這是「恥辱」,說「這對聯合國和全人類來說都是黑暗的一天」,他還說「聯合國不再具有哪怕一盎司的合法性或相關性」。
總之,憤怒,憤怒,憤怒;反對,反對,反對。
那麼,按理說,讓以色列非常憤怒和反對的決議,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國家,應該全力支持才對。
可是實際投票的情況是什麼呢?
全世界193個國家,只有14個國家反對。
除了美國和以色列,就只有12個國家反對。這12個國家是哪12個國家呢?我念一下名字:奧地利,克羅地亞,捷克,斐濟,危地馬拉,匈牙利,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拉圭,湯加。
目前輿論的焦點往往在於總共只有14個國家,國家的數量很少。而我認真看了一下國家名單,還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都沒有在反對的名單上,也就是說他們都沒有反對停火。
如果再往深處說,14個反對的國家,除了美國和以色列以外,剩下12個國家,除了匈牙利在世界上還有一點影響力以外,其他的國家的存在感都不大。
危地馬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拉圭,湯加。……不經常關注國際時政的朋友們,聽了這個名單之後可能有這樣一個感覺:好像沒咋聽說世界上還有這幾個國家。是的,你的感覺沒錯,這都是很小的國家,影響力不大。
這使我們可以對於這一次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的事情做出這樣的判斷:
第一,全世界193個國家,只有12個國家跟著美國和以色列走,佔比6%。
第二,即便是那些國內有很多猶太人、而且巴以衝突爆發之後也做出了很多樣子力挺以色列的世界上主要國家,比如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在聯合國大會投票的時候,也沒有支持美國和以色列,也是主張停火的。
美國是世界上頭號強國,在世界上有極強的影響力,一般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得罪美國。可是這一次美國陷入了空前孤立,包括那些國內也有有很多猶太人的美國盟友國家。
那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還是要歸結到我自本次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反復說過的那個話題:道義。
以色列長期在巴勒斯坦濫殺無辜,在過去很多年,不管巴以之間發生小衝突還是大衝突,以色列都要追求這樣一個結果:以色列死一個人,就要巴勒斯坦死10個人,這一次肯定要超過這個比例。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到現在為止,大約每4分鐘他就要殺死一個巴勒斯坦人。目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死亡比例是:1:7
這其中,道義在哪裡,只要是個人就能感覺到。
10月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把巴勒斯坦人不再稱之為人,而稱之為人形動物。
事實上,真正配得上人形動物這個詞的人,恰恰是說這話的人。
即便是美國,也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以色列。而最新出現的最有分量的新聞是,美國政治報網站11月1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及其高級助手們已經討論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時日不多的可能性。翻譯成人話就是,拜登正在討論讓內塔尼亞胡下台的問題。這個問題後來被白宮面上否了,但是這些消息面上否定不意味著真沒這事兒。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解釋。現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力挺以色列背後,還蘊含著這樣一個因素,那就是:做戲。
我不是說他們完全是在做戲,而是說他們的言行裡面有很強的做戲成分。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國家的領導人的訪問行為,做戲的成分很大。
為什麼要做戲?因為西方是選票政治,以色列人在他們國內太有影響力了,他們不想丟這些選票,於是就要做出一些姿態。
他們身上的道義確實遠遠不夠,但是還沒死,所以在聯合國大會上他們都沒有反對關於停火的聯合國大會決議草案,從而使美國和以色列陷入到了空前的孤立之中。
這讓我們再一次相信我最近這幾期節目裡面反復強調的那個事,道義還是存在的,道義沒有消亡。
而仍然固執地力挺以色列的美國,也將在這場道義的邏輯中背負更大的聲譽損失,從而造成很多他無法預知的不良後果,最終損害美國利益,從而也最終在某一個恰當的時間點導致美國改弦更張。
11月2日,聯合國大會又開會了,又通過了一項決議,這一次是187票同意,兩票反對,一票棄權。
哪兩票反對呢?美國和以色列。
反過來說,沒有一個國家支持美國和以色列。
這個決議的內容倒不是關於巴以衝突的,是敦促美國終止對古巴的封鎖。
我們常常說孤家寡人這個詞,但是一般認為,孤家寡人這個詞是個比喻的含義,不一定意味著就他一個人,只是支持他的人很少而已。可是,在11月2日的這個聯合國大會決議當中,美國已經無限接近孤家寡人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是聯合國大會連續31次通過這樣的決議。關鍵詞是:連續31次。
對於這個信息,我們可以做正反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聯合國大會連續31次敦促美國解除對古巴的封鎖,他竟然不聽,說明美國還是挺厲害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拿到生活當中的事情來類比考慮問題,周圍所有的人都反對做這件事,年年起來反對,你還能堅持多久?
把同樣的邏輯用在這次巴以衝突當中以色列的所作所為以及美國的所作所為上來說事兒,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為還能持續多久?
所以我堅信,一定會在某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因為某一個火花的爆發,讓美國和以色列最終滿盤皆輸。這是我的一個執念。而整個地球人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煨火,讓道義的火種成長,最終點燃乾柴。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但這個結果一定會來。到那時,以色列說不好是滅頂之災,搞不好又要流浪2000年。
《以色列時報》11月2日晚間報導,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赫格里在發佈會上說,目前以色列地面部隊已完成對加沙城的包圍。在被問到停火問題的時候,他說,「停火」一詞目前根本不在討論範圍內。
我對於以色列這一次能夠真的能夠實施種族滅絕的罪惡計劃,不表示懷疑,只是在略略的估計,在普遍認為現代戰爭中最難打的的城市戰、巷戰當中,他將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
四
而這仍然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時間線索。
1967年以色列發起了第3次中東戰爭,只用了5天時間就徹底打垮了阿拉伯聯軍,那場戰爭也因此被稱為五日戰爭。總之,以色列以碾壓之勢,大獲全勝。即便後來經過聯合國的調解,以色列吐出了戰爭期間佔領的部分領土,戰後穩定控制的土地也比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所規定的56%的比例上升到大約80%。
打贏了嗎?打贏了。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以大名鼎鼎的阿拉法特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俗稱法塔赫的這個組織,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後迅速成長壯大的,後來成為以色列的心腹大患,時間長達15年。
1982年,以色列專門發起第5次中東戰爭,進入黎巴嫩南部,主要目的就是要清剿他1967年打贏之後培養出來的新敵人法塔赫。打贏了嗎?打贏了。那次還發生了慘絕人寰的貝魯特大屠殺,3000多名平民在三天之內被殺害和侮辱。消滅了法塔赫呢?雖然沒有消滅,但是自那以後法塔赫就不再激烈開展武裝反抗,而變成一個主張政治協商的組織。
這更讓人覺得以色列用武力解決了問題。
可是,就是在這次戰爭之後,黎巴嫩真主黨迅速壯大起來,目前普遍認為它的戰鬥力比哈馬斯還強。
隨後,以色列繼續對巴勒斯坦地區實行殘酷的鎮壓政策,導致了1987年第1次巴勒斯坦起義,在這次以扔石頭為主要特徵的起義當中,哈馬斯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又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這就是今天以色列圍困加沙城的來龍去脈。
今天,也許是明天,以色列可能會蕩平加沙城,實施種族滅絕,能否消滅哈馬斯不好說。即便消滅了哈馬斯,誰又知道下一個崛起的反抗以色列的武裝組織,又叫什麼名字?
更何況,北邊的那個黎巴嫩真主黨還沒被消滅呢!
五
2006年11月23日,在加沙地區的一座難民營附近,一隊以色列士兵正在巡邏,突然有個人向他們靠近,腰裡邊還鼓鼓囊囊的。以色列士兵還比較警惕,立刻本能地向這個人扔出了一枚手榴彈,與此同時那個人也引爆了身上的炸彈。隨著「轟」的一聲巨響,這個巴勒斯坦人被炸成了碎片,兩名以色列士兵受傷。
這件事很恐怖,但這在巴勒斯坦非常常見。而這件事情的特殊之處在於,那個實施爆炸的巴勒斯坦人,是一個72歲的老婦人,他的名字叫法蒂瑪·納加爾。
72歲了,老太太了,本應該兒孫滿堂,頤養天年,可她卻選擇了去充當人肉炸彈,為什麼?
因為,他的老伴死在以色列人的牢房裡,7個兒子有5個被以色列抓捕入獄,一名外孫在向以色列投擲石塊時被開槍打死,另一名外孫則身中72槍卻奇跡般的活下來了,但是癱瘓在床,不能動彈。在她充當人肉炸彈的22天之前,以色列又發動了代號為「秋雲」的軍事行動,她家的房子被以色列軍隊推平,她本人被撞傷。7天以後,11月8日凌晨,以色列的炮彈,又炸死了老婦人的鄰居一家的總共17口人。
在這種情況下,老婦人找到哈馬斯,要求成為一名自殺式爆炸襲擊者。哈馬斯拒絕了他,因為她年紀太大了。可是老婦人說:「如果你們不給我一條腰帶炸彈,我就用自己的方式復仇,如果我被殺,你們的手上也會沾染我的鮮血。」
於是哈馬斯同意了,給了他腰帶炸彈。11月23日早上,72歲老太太法蒂瑪·納加爾換上新衣服,走向以色列巡邏士兵,引爆炸藥,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2004年4月25日的《紐約時報》的文章有這麼一句話:「以色列的每次定點清除,只是在增加哈馬斯在大街上的受歡迎程度。」一名巴解組織的官員曾說過這樣的話:「在和平環境裡支持哈馬斯的巴勒斯坦人不到5%,但在以色列的鎮壓下支持哈馬斯的巴勒斯坦人達到了95%。」
那麼,在以色列接下來對加沙城的圍困和屠殺當中,又會培養出多少名叫哈馬斯或者名字不叫哈馬斯的反抗戰士呢?這些反抗戰士當中,會有多少72歲、82歲、92歲的老婦人呢?有這麼多老婦人都加入了反抗戰士,又會有多少熱血的年輕人呢?
以色列的勝利,看起來是勝利,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培養敵人。
這將是以色列的墳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