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爆發,轉眼已經一個月了。
這一個月裡,雙方的死亡人數已經破萬,特別是加沙地帶,已經變成一個修羅場,到處都是鮮血、淚水、飢餓和瓦礫,數以百萬計的巴勒斯坦人正在處於生命的威脅之中。
哪怕如此多的國家抗議和呼籲,以色列的轟炸和殺戮依然沒有停止。
就在巴勒斯坦人絕望之時,一段視頻開始在網上傳播。
三名巴勒斯坦小男孩手持巴勒斯坦國旗和俄羅斯國旗站在廢墟之中,面對著鏡頭,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求救。
小男孩說,他來自加沙,他們的家園被摧毀,他請求普京「看在上帝的份上,幫助我們停止這場針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殘酷的種族主義戰爭吧。」
最後小男孩還不忘向普京送上了祝福:「願您平安,願上帝憐憫和祝福歸於您。」
很多人可能有點奇怪,俄羅斯和巴以衝突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小男孩要向他求救呢?
其實,很多人都忽略的是,俄羅斯,才是巴以衝突的最大贏家。
1、曖昧的俄以關係
在很多人印象中,以色列是西方國家一員,俄以關係應該不太好,但事實上俄以關係還真的不像我們想的那樣。
俄以關係密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於民族情感。
有人可能看懵了,俄羅斯是斯拉夫人,以色列是猶太人,二者也扯不上啊!
其實吧,俄羅斯人和以色列人的民族情感聯繫還真的挺緊密的,這要從兩國的歷史說起。
俄羅斯一開始本來沒什麼猶太人,後來沙俄時代的擴張佔領了很多波蘭-立陶宛邦聯和奧斯曼帝國的土地,這些土地裡面有不少猶太人,導致沙俄帝國的猶太人數量猛增。
後來因為沙皇不喜歡猶太人,出台了不少迫害猶太人的政策,這也就導致在布爾什維克革命時,猶太人非常積極。
比如在明斯克一共有25個蘇共黨支部,其中有19個支部書記都是猶太人。
後來,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聯境內的猶太人已經達到485萬,佔全球猶太人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些猶太人大部分都被德國人抓走送進了集中營,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被屠殺。
所以蘇德戰爭中,一些猶太人蘇聯士兵是作戰最勇猛的,比如澤連斯基的爺爺謝苗·澤連斯基就曾經在衛國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榮獲了紅星勳章。
謝苗·澤連斯基三個親兄弟,則陸續犧牲在了通往柏林的戰鬥中,所以說澤連斯基滿門忠烈,一點也不誇張。
二戰結束後,被德國抓走的蘇聯猶太人有相當一部分跟著西方的猶太人一起,移居到以色列,成為了以色列第一批蘇聯猶太人移民。
到了70年代,因為第三次中東戰爭蘇聯支持阿拉伯聯軍,蘇聯和以色列斷交,國內開始反感猶太人。
這也促使了相當一部分蘇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這是蘇聯猶太人的第二次大規模移民。
第三次移民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困難,而以色列的生活水平則蒸蒸日上,於是又有一批猶太人離開了俄羅斯以及原蘇聯加盟共和國。
據不完全統計,1989年-2006年,蘇聯以及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一共有超過100萬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經過三次移民,俄裔人口總共有150萬,是僅次於阿拉伯裔的第三大種族群體,他們講俄語,讀俄文報紙,看俄文頻道,甚至不少人有俄羅斯-以色列雙重國籍。
而且,按照以色列的《回歸法案》,一個人只要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一人是猶太人就可以移民以色列。
在蘇聯時期,猶太人和非猶太人的通婚非常普遍,這也就導致移民以色列的這些「蘇聯猶太人」,與其說是猶太人,不如說他們是斯拉夫人更科學一些。
因為俄裔人口太多,所以俄裔猶太移民往往通過組建政黨積極參與以色列國內的政治生活,並逐漸發展成為影響以色列政局走向的「關鍵少數」。
比如沙龍就說過:「俄羅斯人的投票將決定以色列選舉的結果。」
搞政治的多了,俄裔出身的高層人物自然也就多了。
比如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果爾達·梅厄、主導以色列和埃及和解的拉賓,還有第九任以色列總統佩雷斯,他們都是俄裔。
也正是因為這種微妙的民族情感聯繫,在以色列國內,有一大批政界和商界的俄羅斯猶太人靠著給以色列和俄羅斯牽線搭橋而過活。
很多事情都能私下解決,導致兩國的關係相當曖昧。
比如俄羅斯獨立後,以色列是第一批承認俄羅斯的國家之一,隨後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開始突飛猛進。
2011年,普京在評價俄以關係俄時候說:「事實上,以色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因為它實際上是一個講俄語的國家」。
這基本上是把以色列視為一個「斯拉夫兄弟」了。
在俄羅斯選舉期間,以色列還允許俄羅斯在以色列設置投票站,方便那些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投票。
2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的時候,來自以色列的選票都有40萬張。
有這種曖昧的關係在,俄羅斯和以色列在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
比如在90年代,俄羅斯經濟全靠軍工大單支撐,但俄羅斯的電子技術又遠遠落後於時代,所以頗受客戶嫌棄。
後來,俄羅斯找到了以色列,形成了一種俄羅斯出平台,以色列出電子設備的合作模式,兩家一起賺錢。
比如以色列製造的EL/M2032小型多功能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就曾裝備在俄羅斯出口型的低端戰機米格21MF上。
再比如中國第一代進口預警機項目,本來是計劃從俄羅斯引進4架A-50預警機的機身,再交給以色列由其安裝「費爾康」雷達以及相關係統,從而得到一款新的預警機——A-50I。
結果因為美國的橫加阻撓,這一項目流產,後來被印度接盤,以色列和俄羅斯合作,用俄羅斯的伊爾-76TD作為機體,推出A50EI預警機交付給印度空軍。
不僅在軍工領域,在安全領域,俄羅斯和以色列也有密切的合作。
2000年代初,因為車臣問題的激化,俄羅斯境內多處發生恐怖襲擊,幾乎每次俄羅斯都要付出巨大代價,這時俄羅斯想到了在反恐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以色列。
以色列同樣需要一個能對自己心頭大患伊朗施加影響力的大國,所以從不藏私,幾乎手把手教會了俄羅斯人如何搞精細的反恐操作。
所以2016年6月的時候,普京親口說,以色列和俄羅斯在「對抗國際恐怖主義的努力」中是「無條件的盟友」。
這種話,普京對中國都沒這麼說過。
正是因為俄羅斯和以色列在歷史和現實中有這種密切的關係,所以兩國似乎有一條「特殊的血緣紐帶」。
以至於兩國在國際政治中,已經超出地緣國際關係的範疇,在很多領域都有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的信號。
比如,2018年5月,以色列國防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表示,儘管外國施壓支持制裁,但以色列政府反對制裁俄羅斯。
至於俄烏衝突爆發後,以色列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也處處顯得特立獨行。
——堅持不譴責俄羅斯。
——堅持不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
——堅持不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只是象徵性給烏克蘭提供了一些人道主義援助)。
說的誇張一點,以色列這些舉動,和備受西方壓力的中國也沒差多少了,在西方世界當真是人人側目。
美國幾次敦促以色列調整立場,但是以色列也有自己的考慮。
以色列主要顧慮就是自己的安全形勢。
以色列主要接壤國家有四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其中埃及與約旦基本與以色列和解,黎巴嫩是受伊朗影響很大,是以色列邊境唯一不安定因素,敘利亞則是俄羅斯鐵桿小弟,過去一直相對比較安分。
以色列的顧慮在於,如果跟隨西方去譴責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很可能利用敘利亞向以色列發難,聯合黎巴嫩伊朗控制的武裝力量,策劃挑起中東戰爭,轉移自己的地緣政治壓力。
所以以色列頂著美國壓力主動向俄羅斯示好,也是希望俄羅斯不要在敘利亞搞事。
為此,以色列多次頂著美國的壓力向俄羅斯賣好。
比如,美國多次要求以色列向烏克蘭提供鐵穹防空系統,但以色列就是不同意。
因為鐵穹系統是以色列與美國共同開發,所以以色列不同意,美國也沒辦法向烏克蘭提供。
還有拉脫維亞、立陶宛的一些含有以色列零部件的武器裝備,本來是想提供給烏克蘭的,但以色列跟他們說,如果你們賣了這些武器的話,以後我就不跟你做生意了,結果這些國家也沒賣成。
看以色列如此懂事,俄羅斯也投桃報李。
普京向內塔尼亞胡親口保證:會盡力阻止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在敘利亞西南部、以方佔領的戈蘭高地對面獲得立足之地。
就連拉夫羅夫「澤連斯基的猶太血統並不意味烏克蘭沒有納粹分子,比如希特拉就有猶太血統。最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往往就是猶太人」的言論引發以色列抗議後,雖然俄羅斯並不是針對以色列,普京仍然屈尊給以色列總理貝內特打電話表示歉意。
以色列人也見好就收,表示接受普京總統就拉夫羅夫的言論致歉。
所以,俄羅斯和以色列的關係,屬於當前陣營對抗中的一股清流,二者的曖昧態度已經超出了傳統的地緣政治關係。
2、反目成仇
巴以衝突後,以色列開始瘋狂在各國拉圈子,要求加入譴責哈馬斯的陣營,誰不幹,以色列就開始撒潑打滾(看看以色列最近是咋對中國的)。
按照以色列的想法,以俄羅斯和以色列的關係,在這個關鍵時刻應該是可以投桃報李的。
但萬萬沒想到,以色列等來的,是來自俄羅斯的連捅兩刀。
第一刀是在聯合國。
巴以衝突後,衝突各方在聯合國的激烈鬥爭,絲毫不比前線鬥爭差。
從10月16日開始,聯合國安理會一共對4個涉巴以衝突的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無一例外,都被否決掉了。
10月16日晚,安理會就巴以衝突召開緊急會議,俄羅斯主導起草呼籲停火的決議草案,並提交表決。
議案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立即停火、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既呼籲哈馬斯釋放人質,也爭取以色列為平民疏散開放通道。
但是,美國人說,你這份議案中沒有譴責哈馬斯的內容,否決!然後俄羅斯又修改了草案,再次被否。
第三個議案是巴西提的,為了尋求最大共識保證議案通過。
巴西模糊了關於停火的內容,只是敦促各方遵守國際法,盡快向平民提供包括水、電、燃料、糧食和醫療用品等基本物資,保障人道主義援助。
但是,美國人又說,這份議案沒有兼顧以色列的「自衛權」,否決!
第四個議案是美國人提出的,沒有提及停火措辭,單方面強調以色列所謂的「自衛權」,同時要求各方遵守國際法,無條件釋放人質,並特別強調了「譴責哈馬斯和其他恐怖團體」的措辭。
美國人的解釋是,現在停火只會讓哈馬斯受益,隨著以色列擊敗哈馬斯,平民傷亡「不可避免」,所以不能譴責針對加沙平民的轟炸行動。
這份議案顯然就是「寧可錯殺三千巴勒斯坦人民,不可放過一個哈馬斯人員」,所以被中國、俄羅斯聯手否決了。
看看這否決的四個草案就會發現,矛盾點有兩個,第一是譴責不譴責哈馬斯,第二是以色列自衛權。
如果譴責哈馬斯對平民的襲擊,那以色列轟炸平民怎麼說?不譴責不合適吧?
如果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那巴勒斯坦人的自衛權誰來支持呢?
所以中國的態度很明確,王外長在和以色列外長電話交流的時候明確提到,任何國家都有自衛權。
這話的意思是以色列有自衛權,哈馬斯打你你可以還擊,但人家巴勒斯坦人也有自衛權,你去打人家,總不能讓人家不還手引頸待戮吧?
這話,夠客觀了吧?
但以色列顯然不滿意,最近像瘋了一樣咬中國,連聯合國都開始懟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俄羅斯說的比中國更絕!
俄羅斯聯合國代表瓦西里·涅貝恩齊亞在聯合國大會的緊急特別會議上就以巴衝突發表言論:
說鑒於2004年國際法院做出的咨詢意見,確認以色列作為佔領國沒有自衛權,國際社會不應再談論以色列所謂的自衛權。
涅貝恩齊亞這話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哈馬斯攻擊的地方,處於1947年聯合國決議中規定的巴勒斯坦領土範圍內,人家在自己的領土內,是有自衛權的,想怎麼打怎麼打。
相反,以色列現在佔領的土地屬於巴勒斯坦領土,那麼在別人領土之上,以色列作為一個佔領者,只有挨打的權力,是沒有自衛權的。
看看,俄羅斯態度甚至比中國還走得更遠,直接將以色列自衛權給全盤否定。
俄羅斯這個表態傳到以色列的耳朵裡,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你現在說我沒有自衛權,那我的所有行動都是非法了,那我還怎麼進行下一步戰爭?
俄羅斯這一刀捅得以色列痛徹心扉。
沒有什麼比親近的人突然背叛更讓人心痛的了,但讓以色列沒想到的是,很快俄羅斯第二刀就來了。
第二刀是人質談判。
我們都知道10月7日哈馬斯襲擊的時候,抓了200多以色列人質,目的是拿來當人質,威懾以色列不要大規模轟炸。
所以人質問題,就成了現在停火的焦點問題。
在人質問題談判問題上,讓以色列和哈馬斯直接談是不可能談攏的,二者立場差異太大。
哈馬斯的訴求是釋放人質換取以色列停火,而以色列的訴求是必須無條件釋放人質,否則將徹底消滅哈馬斯。
這個訴求對於哈馬斯而言基本相當於無條件投降的方案。
所以關於人質問題,必須找第三國來談。
一開始,以色列找的是卡塔爾,畢竟哈馬斯的主要領導層居住在卡塔爾,其經費也有相當比例也來自卡塔爾,卡塔爾也願意利用這次機會提高卡塔爾的國際影響力。
畢竟無論是最近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囚犯交換,還是俄羅斯釋放四名烏克蘭兒童,都是卡塔爾出面的。
但是卡塔爾談了半天,哈馬斯只放了兩個人,而且是美國人。
人質問題陷入焦灼,與此同時以色列軍事進攻卻不停息,給哈馬斯施加了巨大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哈馬斯就希望找更有分量的大國出面斡旋,但是這個更有分量的大國卻不好找。
為何?
因為哈馬斯嚴格來說是一個「非官方組織」。
目前,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承認的巴勒斯坦政權是法塔赫,比如我們斡旋巴以衝突不管是給巴勒斯坦總理還是外長通話,都是法塔赫組織。
法塔赫控制的是約旦河西岸地區,法塔赫與哈馬斯不對付,雙方也是勢同水火,也就是說,法塔赫根本就管不了哈馬斯。
但是中國也沒辦法,因為中國承認的就是法塔赫政權,中國沒法直接與哈馬斯打交道。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同樣只承認法塔赫政權的俄羅斯突然就邀請了哈馬斯代表團(由哈馬斯政治局副局長領隊)訪問莫斯科。
名義是來談人質與從加沙地帶撤離外國公民的問題,但具體談什麼,就不知道了。
換句話說,俄羅斯現在借人質問題,開始深度介入巴以問題。
說實話,對於這一點,以色列是比較忌憚的。
如果俄羅斯老老實實地談人質問題,那麼倒還沒什麼,但是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俄羅斯的目的顯然不單純。
哈馬斯的高層都去莫斯科了,會不會談點軍事援助什麼的?沒准俄羅斯是是想通過把中東的火燒大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借此減輕在烏克蘭的壓力。
要知道,這種幕後拱火的事情最划算了。
俄羅斯給1萬美元的軍事援助,就可能給以色列帶來100萬美元的傷害,屬於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
所以,以色列對俄羅斯介入人質談判非常敏感,專門俄羅斯發函,口氣嚴厲指責俄羅斯邀請哈馬斯訪問俄羅斯是支持恐怖主義和使哈馬斯合法化的卑鄙行為,以色列政府要求俄羅斯立刻驅逐哈馬斯恐怖主義分子。
要知道,在外交公文中直接罵俄羅斯卑鄙,這可是很少見的,可以想象以色列的憤怒。
但是呢?俄羅斯根本就不鳥以色列的憤怒,居然正兒八經與哈馬斯開始磋商。
然後哈馬斯也挺給面子,哈馬斯高級代表穆薩·阿布·馬爾佐克說:
「我們通過外交渠道收到一份有雙重國籍的公民名單。」
「我們正在尋找這些人……這很難,但我們正在尋找。找到以後就會釋放他們。」
「我們非常關注這份名單,會認真處理,因為我們把俄羅斯看作特別親密的朋友。」
也就是說,俄羅斯籍人質的問題,基本搞定了。
同時,俄羅斯也向全世界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哈馬斯願意釋放人質(這就是要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
但是呢?
200名人質分布在加沙不同地道,而且因為以色列的轟炸,這些人質不斷轉移,所以要釋放人質,首先要以色列停止攻擊。
俄羅斯與哈馬斯一唱一和,將人質無法釋放乃至外國公民無法撤離加沙的屎盆子全部扣在以色列身上。
以色列都準備地面進攻加沙了,你現在讓我停火?這不是開玩笑麼?
所以內塔尼亞胡在宣佈進入戰爭第二階段的同時,還宣佈了一個消息:將把消滅哈馬斯放在解救人質之前!
這話的意思就是,人質我不要了,也要徹底消滅哈馬斯!
這樣一來,就切斷了俄羅斯介入巴以衝突的藉口。
與此同時,以色列也有仇不過夜,馬上開展了向俄羅斯的報復,回敬了兩刀。
第一刀是以色列轟炸敘利亞。
敘利亞境內有多重勢力存在:敘利亞政府軍,伊朗革命衛隊,受伊朗支持的民兵,受西方支持的反對派民兵,庫爾德武裝,此外還有俄羅斯軍事基地。
近些年來,敘利亞境內一些伊朗支持的民兵一直襲擊以色列,而以色列也毫不留情,連續轟炸了好幾次大馬士革機場。
不過,為了避免誤傷,以色列在打擊之前都會通知俄羅斯,確保雙方軍隊不會發生衝突或誤擊對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但是11月2日,以色列轟炸了位於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擊中了幾個武器和彈藥庫,以及一個雷達站,導致基地發生了火災和爆炸。
這個基地是俄羅斯和敘利亞合用的,目前尚不知道有沒有俄軍傷亡。
顯然,以色列打破了和俄羅斯之間的默契,不再提醒俄羅斯了。
第二刀是軍援烏克蘭。
最近,以色列政黨利庫德集團的代表阿米爾·懷特曼在俄羅斯媒體RT中發表視頻,對俄羅斯破口大罵。
他聲稱,以色列將贏得這場戰爭,並表示俄羅斯支持納粹分子對以色列人民進行種族滅絕,因此俄羅斯將付出代價,以色列會大力支持烏克蘭。
其實在軍援烏克蘭的問題上,以色列很早就有風聲放出來。
以色列國防部6月的時候曾經透露,已經有歐洲國家正在和以色列進行接觸,嘗試從以色列進口庫存的「梅卡瓦」系列主戰坦克,型號為「梅卡瓦」Mk2和「梅卡瓦」Mk3,總數量在200輛左右,然後提供給烏克蘭。
不過現在以色列自己也要打仗了,援助坦克的事可能會作罷。
但是,如果以色列和俄羅斯真的交惡,那麼以以色列的瘋狂程度,軍援烏克蘭的力度,可能會遠超扭扭捏捏的歐洲國家。
比如,巴以衝突中,以色列用不上的單兵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等,都可能會成為新的援烏物資,借此作為俄羅斯支持哈馬斯的報復。
如果以色列真的這麼做的話,那恐怕長久以來曖昧的俄以關係,就要徹底撕破臉了。
3、反目成仇的背後
有人可能有點奇怪,俄羅斯和以色列關係不是不錯嗎?怎麼這次反目成仇了?
原因也很簡單,俄羅斯背後對以色列捅刀子是因為這樣幹能收穫巨大的利益。
利益,巨大的國家利益已經遠遠超過了俄以那點傳統的友好關係。
第一,烏克蘭成為棄子,俄羅斯獲得戰略喘息機遇
我們發現,在美國的戰略中,其實是存在優先級的,依次是以色列、中國、俄羅斯。
現在別看俄烏打得熱鬧,但如果東邊台海打起來了,烏克蘭馬上就要停戰,因為美國的精力維持不了兩場和兩個大國的戰爭。
但是東方大國的戰略定力比較強,無論是佩洛西竄訪台灣,還是軍艦闖台灣海峽,都沒撩撥起中國開火,反而是巴以那邊打起來了。
以色列和烏克蘭可不一樣,猶太人在美國佔據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教育要位,美國絕對不會無視以色列。
而且,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釘子,美國人哪怕願意讓烏克蘭亡國,也不願意讓以色列亡國。
所以,我們看到,隨著巴以衝突的進行,烏克蘭的處境是越來越難。
軍援物資,美國緊急把用於援助烏克蘭的物資,挪用給了以色列,哪怕這些物資已經運到了波蘭,距離烏克蘭一步之遙。
軍費援助,拜登向國會提出1000億美元的撥款計劃,本來大頭給烏克蘭,小頭給以色列,結果被國會否了。
緊接著,新當選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單獨提交一項獨立的以色列援助法案,這也就相當於以色列可以繼續拿援助,而烏克蘭拿不到了。
就連國際支持領域,位於美國紐約的彭博公司(彭博社的母公司)摩天大樓,也把原來的烏克蘭國旗色霓虹燈換成以色列國旗色霓虹燈。
澤連斯基最近很焦慮,感覺自己成了棄子。
所以,澤連斯基這幾天非常活躍,正在四處奔走,頻頻接受各媒體採訪,表達自己對西方可能減少援助的擔憂: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擔心(援助會減少)。」「誰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子?我想沒人知道。」
如此一來,就是俄羅斯寶貴的戰略喘息的機會。
對俄羅斯來說,本來陷入烏克蘭已經很難受了,無論是經濟還是外交,無論是產業還是國際環境,都遭遇了嚴重打擊。
如果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之後,還是打不贏,那普京真的沒法向全體俄羅斯人交代。
現在,烏克蘭一旦被西方國家放棄,那麼無論是開戰,還是下一步談判,俄羅斯都能佔得先機。
所以,現在中東和平反而對俄羅斯不利,俄羅斯捅以色列的兩刀也沒奔著促進和平的想法去。
無論是否決以色列的自衛權,還是借人質談判會晤哈馬斯,目的都是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大,推動衝突升級,最好是以色列把加沙打成一片焦土,逼阿拉伯國家下場。
這樣美國又不能不管以色列,這樣才能把美國拖在中東,俄羅斯就能趁機一口氣解決烏克蘭。
第二,巴以衝突導致石油價格上漲,俄羅斯又贏一回。
11月5日,沙特和俄羅斯宣佈,將繼續延長各自之前已經實施的額外石油減產措施,一直到今年年底。
其中,沙特12月將繼續實施日均100萬桶的自願減產措施,石油日均產量預計約為900萬桶,俄羅斯則自願額外削減30萬桶石油和石油產品。
雖然俄羅斯和沙特都說自願石油減產措施,旨在支持「歐佩克+」國家為維護石油市場的穩定和平衡所做的努力。
但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俄羅斯在配合阿拉伯國家,以石油為武器,向西方國家施壓了。
讓阿拉伯國家為巴勒斯坦人去打仗,除非被逼到絕路上了,否則阿拉伯國家是不會幹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阿拉伯國家減產石油,以飆升的油價給西方國家一個教訓,就像1973年那次石油危機一樣。
那一次,中東國家石油一減產和禁運,油價飆升300%,無論是英國還是日本,都趕緊飛到中東去求饒,以譴責以色列來解除禁運。
現在呢?
美國通脹嚴重,全靠加息降通脹,如果油價一漲,拜登明年還怎麼大選?
至於歐洲嘛,本來俄羅斯的油就斷了,現在如果中東的油也減產了,馬上就要過冬了,信不信歐洲也要乖乖服軟?
所以,配合阿拉伯國家減產石油,不僅能推高油價,讓俄羅斯能夠大賺一筆,如果下一步局勢惡化,還能分化反俄同盟。
畢竟中東要是打成一鍋粥,戰火蔓延的區域包括但不限於油井、煉油設施,那麼歐洲上哪搞油去?
到時候歐洲國家出於石油的需求,也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停止支持烏克蘭,讓俄羅斯可以以更小代價解決烏克蘭。
第三,俄羅斯積極介入巴以衝突,可以獲得與美國未來俄烏談判籌碼。
隨著美國大選的日益臨近,俄烏戰爭可能會走到盡頭了,哪怕澤連斯基再不願意,和談也是唯一出路了。
現在的問題在於,和談,怎麼談?
俄羅斯顯然不想退出佔領的土地,甚至還想多拿點。
俄羅斯顯然不滿足於最現實的「就地停戰」,甚至還想要實現烏克蘭的「去納粹化」。
俄羅斯顯然想要求西方國家解除制裁,甚至還想要退出俄羅斯的企業賠償損失。
俄羅斯顯然想繼續往歐洲賣油賣氣,甚至想讓歐洲人重新修一條管道。
你看,俄羅斯想要的太多,但手頭的籌碼太少。
為此,俄羅斯就必須從別的地方找籌碼,就像美國那種「虛空造籌碼」那樣,俄羅斯也是會的。
巴以衝突,就給了俄羅斯一個絕佳的造籌碼機會。
更何況,俄羅斯有介入巴以衝突的完美白手套—-伊朗和敘利亞。
你不想讓我在安理會支持哈馬斯?
那你也別支持烏克蘭了。
你不想讓我給哈馬斯軍援?
那你就別給烏克蘭軍援了。
你不想讓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導彈?
那你就讓澤連斯基下台吧。
你不想讓以色列面對伊朗的彈道導彈威脅?
那我反攻烏克蘭的時候,你要勸說烏克蘭投降,接受割地賠款。
俄羅斯對巴以衝突的介入程度,要看俄羅斯能從烏克蘭的博弈中得到多少。
如果不能讓俄羅斯滿意,那麼對不起,俄羅斯不介意把事情搞大,讓中東地區遍地冒火。
反正瓦格納還在呢,幹這種事可比哈馬斯專業多了。
所以現在澤連斯基非常著急,計劃訪問以色列,會見內塔尼亞胡等人。
要表明「開明世界正在遭受來自不開明世界的攻擊」,同時「將表明以色列、烏克蘭、歐洲和美國形成了反對俄羅斯-伊朗軸心的統一戰線」。
顯然,澤連斯基已經看到了俄羅斯的意圖,想通過鞏固陣營陣線的方式,來應對俄羅斯的「籌碼之戰」。
但是澤連斯基顯然有點自我感覺良好了,俄羅斯是和美國下棋的人,澤連斯基一個棋子,怎麼可能影響棋局的真正結局?
俄羅斯介入巴以衝突的真正目標是美國,從來都不是烏克蘭。
以上,就是俄羅斯和以色列突然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
可見,一切大國博弈的表象,都有其深刻的內在邏輯,哪怕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再好,也扛不住俄羅斯自身國家利益的誘惑。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有的傳統友好關係對於俄羅斯都不足一提。
所以,那個懷著一腔悲愴向普京求援的巴勒斯坦男孩,也許注定要失望了。
作為巴以衝突的最大贏家,俄羅斯又怎麼會真正在乎巴勒斯坦人民的命運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