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從美國到歐洲,空手而歸,烏克蘭真的難了

靜思有我

過去一個星期,國際上的有些事非常值得玩味。

12月12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美國。這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他第3次訪問美國。這一次跟上一次最大的不同是,這一次美國沒有用紅地毯迎接它。這是意味深長的。

儘管沒有紅地毯,但不影響澤連斯基幹活。12月12日上午,他跟美國國會議員們舉行了閉門會談,下午和美國總統見面。

不管跟誰見面,事情只有一個:要錢。

那麼他這一次要到錢了沒有呢?

輿論上給出的回答是:一無所獲。

然而我這個人喜歡鑽牛角尖,我很認真的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在12月12日下午拜登和澤連斯基舉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拜登宣佈,給烏克蘭提供兩億美元的資金。

2億美元,大約就是14億元人民幣。分到中國人頭上,平均每個人一塊錢。

絕大多數中國人,一輩子或者幾輩子,都掙不到這麼多錢。

這麼多的錢,怎麼能說一無所獲呢?

即便是從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來說,也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

在11月30日,也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的開幕的第1天,各個發達國家紛紛為解決氣候問題而建立的損失與損害基金捐錢。阿聯酋作為東道主,帶頭承諾捐一個億,德國也是一個億,英國是6,000萬英鎊。美國呢?美國只答應了給1,750萬美元。

氣候變化這麼大的事,美國只答應給1,750萬美元,只有這一次答應給澤連斯基兩億美元的不到10%。

說來說去就是說,兩億美元,真不是個小數字,咋能說他一無所獲呢?

可是我們算個賬又發現,說他一無所獲也是完全可以的。

2023年6月30日,《俄新社》報導,根據德國基爾經濟研究所統計的數據,俄烏衝突自2022年2月爆發到2023年6月,美國和西方總共給烏克蘭提供了1700億歐元(1歐元約1.09美元)的援助。

我們假定,截止到2023年6月提供的1,700億歐元的援助,一直用到現在,也就是用了一年零10個月。

那麼這意味著,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仗,平均每個月需要的外部援助是80億美元,平均每天是2.7億美元。

回頭看這一次拜登答應給澤連斯基2億美元。這意味著,澤連斯基這個總統親自到美國跑一趟要到的錢,不夠他花一天。

打仗,真地很費錢啊!

所以,這個錢,2億美元,仍然是有等於沒有。所以,輿論上說澤連斯基在美國一無所獲,也是對的。

那麼我今天還是沿用大多數輿論的說法,說他一無所獲。

這是12月12日的情況。

12月13日,澤連斯基就直接從美國飛到了挪威,在那裡會見北歐五國領導,事情也只有一個:要錢。

有的朋友可能有點納悶兒,北歐五國都是彈丸小國,也都不是世界上常說的主要國家,他跑到北歐五國要錢,有用嗎?

在分析俄烏衝突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忽略了北歐五國。

芬蘭和瑞典,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是世界上僅有的7個永久中立國,他們兩個國家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都是中立的。

為什麼中立?一言以蔽之,跟蘇聯、俄羅斯很不對付,但是又怕蘇聯和俄羅斯,所以又不敢跟別人結盟。於是只好中立。

然而,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4個月之後的2022年6月,這兩個中立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中立國,要求加入北約。

選准這個時機加入北約,邏輯是這樣的:

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於是俄羅斯就打了烏克蘭。在俄羅斯跟烏克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哪兒有力量再去打芬蘭和瑞典呢?

對於芬蘭和瑞典來說,俄烏衝突就是百年未有之變局,更是百年未有之機遇。

到目前,芬蘭已經在2023年4月正式加入了北約,而瑞典現在還沒加入,還在等待土耳其議會的批准。因為按照北約的條款規定,吸納新成員,必須要每一個成員都同意。瑞典加入北約這事兒,從一開始,就是土耳其這一個成員不同意。

所以,對於瑞典來說,俄烏衝突可是要一直打下去啊,如果哪一天突然停了,他加入北約這樣的百年夙願可能就毀於一旦了。

順便說一下,在俄烏衝突中,不僅是美國把烏克蘭當棋子,連芬蘭和瑞典這樣的小國,何嘗不是把烏克蘭當棋子呢?

我們再說北歐五國裡面的挪威和丹麥。只看一個事兒就知道了,2022年世界前五大天然氣出口國的排序是這樣的,第1名俄羅斯,第2名美國,第3名卡塔爾,第4名丹麥,第5名挪威。

丹麥和挪威分別排名2022年第4名和第5名世界天然氣出口國,那麼我們自然就能想到,俄烏衝突一爆發,歐洲不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了,那麼從誰那兒買呢?第一選擇美國,第二選擇卡塔爾,第三就是選擇丹麥,第四就是選擇挪威。

更重要的事,挪威和丹麥距離歐洲大陸的距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就挨著在。

卡塔爾和美國的天然氣運到歐洲,要麼漂洋過海,要麼要翻山越嶺。

你說,丹麥和挪威能不支持烏克蘭打這一仗嗎?

別看美國和西方一天到晚把民主、自由、人權這些口號掛在嘴上,背後全是地緣政治和金錢的算計。

俄烏衝突爆發以後,美國和西方很多國家都對烏克蘭進行了援助。如果不按援助的絕對金額算賬,而按照援助的金額佔GDP的比重算賬,誰能排第一呢?

肯定不是美國,更不是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這些國家,是誰呢?是挪威。

為什麼挪威這麼積極的援助烏克蘭呢?請看一個數字:2022年挪威從石油和天然氣銷售中獲得了1.5萬億挪威克朗的收入,是2021年的三倍還拐彎兒。

旁邊的鄰居捨生忘死跟別人打一架,死亡十幾萬人、傷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數千萬人,面臨國破家亡的風險,但是自己的生意是上一年的三倍,你說他能不支持打這一仗嗎?

所以,澤連斯基這一次在12月13日會見北歐5國領導人,確實是要到錢了。

要到多少錢了呢?回答是:挪威捐贈30億克朗,約合3億美元。

多乎哉?很多也!

可是,打仗太費錢了。前面我們已經算個賬,3億美元,只夠烏克蘭一天用啊。

另外,丹麥同意在14日向國會提交一份價值1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

10億歐元,大約也就是10億美元。多乎哉?很多也!可是前面我們算了賬,10億歐元只夠烏克蘭用三天啊!

你說烏克蘭這一國總統專門跑一趟,要到錢了沒有呢?不能說沒有要到。但如果說他在美國是一無所獲,說他在北歐五國那裡,我也只能說……不能說他沒有收穫。

這是12月13日的事兒。

12月14日的一件事,跟澤連斯基也密切相關,因為歐盟在布魯塞爾開會了。這次開會有兩件大事涉及烏克蘭:第一,計劃給烏克蘭500億歐元的援助,能不能夠被正式通過?第二,能不能啓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

歐盟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給烏克蘭500億歐元的援助沒有被通過。

但是,在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問題上,澤連斯基獲得了一個安慰獎,因為同意了啓動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

為什麼叫安慰獎呢?因為這不是同意他加入歐盟,只是同意開始談。

有人統計過,平均算下來,加入歐盟的談判大約是三年。三年之後烏克蘭是個什麼樣子,誰能說得清楚?

更重要的是,三年是個平均數,如果烏克蘭超過平均數呢?

不要忘了,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在2005年10月就已經開始了,談到現在,快20年了,還八字沒一撇呢。

而拋開歐盟給烏克蘭安慰獎的忽悠因素,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條件要比土耳其差上十萬八千里。

所以,這一次雖然同意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談判,但是如果談個三年五載、10年8年,或者10年20年,那個時候烏克蘭還在嗎?那個時候烏克蘭會成為哪個國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不好說。

所以,這是給烏克蘭的安慰獎,是典型的畫大餅。

更何況,即便現在讓他加入了歐盟,烏克蘭的經濟立刻就一躍沖天了嗎?

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的是炮彈、導彈、火箭彈啥的。目前在俄烏戰場上,烏克蘭每天發射的炮彈只有俄羅斯的1/7。難道讓烏克蘭士兵的肉體之身,飛到空中去碰撞俄羅斯發過來的空襲導彈嗎?

所以,當下的烏克蘭,真難!

而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總統拜登在10月17日提出的包括援助烏克蘭600億美元的法案,在美國國會通不過。

不要說歐盟經濟困難,所以就不願意援助烏克蘭了。俄烏衝突剛爆發的時候,歐盟又有多寬裕呢?歐盟援助烏克蘭的動力減弱,根本原因仍然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動力減弱。

美國都不想或者不能援助了,歐盟憑什麼當冤大頭?

對於烏克蘭來說,一切一切的根源都在美國。

而烏克蘭當下的困境,即便是用30年時間的維度來看,所有的根源也都在美國。

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在衝突爆發的前一天,2022年2月23日,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烏克蘭的眼淚》。我在那期節目裡面給朋友們簡單介紹了曾經的烏克蘭有多牛。

比如,1991年烏克蘭從蘇聯獨立出來的時候,擁有的核武器數量排名世界第三。第1名俄羅斯,核彈頭大約6000多,第2名美國,核彈頭大約接近6000,第3名烏克蘭核彈頭1272枚(這是指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另外還有2500枚戰術核武器)。

如果你感覺不到他有多牛,那麼我們跟中國對比一下:中國的核彈頭數字是保密的,但是世界上的專家猜呀猜,猜呀猜,他們猜出來的數字是600多枚(當然有人猜一猜、猜呀猜,說這幾年大幅上漲了)。

也就是說,1991年烏克蘭剛剛從蘇聯分家出來,單獨過日子的時候,它的核彈頭數量至少是中國的兩倍,是世界上核彈頭數量超過1000枚的三個國家之一,和俄羅斯、美國並列。

還記得中國的第1艘航母遼寧號嗎?遼寧號不是國產航母,是從別人手上買來的。從誰手上買來的呢?回答是:烏克蘭。

而且,那個航母上面的先進東西都拆下來了,中國實際上只買了一個殼。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在航母的問題上,烏克蘭玩剩下的,賣給了中國,成為中國的第1艘航母,成為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中國人強國之夢的興奮劑。

你說,當年烏克蘭有多牛?

那麼,現在的烏克蘭總統為什麼從美國、到北歐、再到歐洲到處要錢,就像要飯呢?因為要來的錢,要麼只夠他一天用,要麼只夠他三天用。何其可憐!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30年當中烏克蘭發生了什麼呢?說起來很複雜,其實本質上就一條:堅定地跟美國走。

首先是,聽美國的話銷毀核武器。

1994年2月5日,美國、英國、俄羅斯、烏克蘭四國領導人,在匈牙利首都簽訂《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核心一條就是銷毀烏克蘭的核武器。用中國人的話說,這叫自廢武功。

其次是,聽美國的忽悠發生顏色革命。

世界上比較出名的顏色革命,論知名度排第一的是2003年的格魯吉亞的玫瑰花革命,其次就是2004年的烏克蘭的橙色革命。

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是發生了一次。他2004年發生的一次,10年之後的2014年又發生了一次。兩次顏色革命都推翻了親俄的領導,導致烏克蘭選擇徹底倒向美國、北約和西方。

第三是,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烏克蘭堅定選擇加入北約,這也是堅定跟美國走的具體表現。2019年,他們把加入北約寫進憲法了。

這個時候,俄羅斯急了,要求他們不這樣做。俄羅斯反復勸說,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專門在媒體上發表長文,語重心長的講,俄羅斯人跟烏克蘭人其實都是古羅斯人的後裔,意思是說我們是一個祖宗啊。這就好比是,中國人彼此之間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一樣。

可是,烏克蘭鐵了心要跟美國走,不聽勸,最後俄羅斯就發起了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但即便如此,烏克蘭也都還有扭轉被動局勢的機會,烏克蘭也做了這樣的嘗試。

俄烏衝突爆發一個月之後,2022年3月底,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土耳其的談判基本達成協議。

然後呢?

根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所在的烏克蘭執政黨「人民公僕」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在今年的11月下旬的爆料,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專門跑到烏克蘭走了一趟,要求烏克蘭不要簽協議。

地球人都知道,借給約翰遜10個膽子,日已落帝國英國是沒有這麼能量的,背後仍然是美國的意思。

現在看來,在俄烏衝突爆發的一個多月之後的2022年3月底,是烏克蘭避免悲慘結局的最後一個時間窗口。

可是烏克蘭放棄了,因為他要跟著美國走。

於是就有了總統澤連斯基,遍訪各國,基本上是一無所獲,像個要飯的。

我看到澤連斯基出訪時的圖片,身著便裝,鬍子八叉,神情憂鬱,完全不是當總統之前那個光彩照人的知名演員的形象了。

烏克蘭總統的這個形象,其實就是烏克蘭這個國家形象的精確表達。

如果稍微分析一下,跟著美國混,為什麼會到這等田地呢?關鍵詞是兩個,一個是動蕩,一個是戰爭。具體地說,和平時期會動蕩,比如發生顏色革命。動蕩完了就會跟外部發生戰爭。

烏克蘭是一個經典教材,必將載入史冊。

風景這邊獨好

而就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四處要飯的這幾天裡,中國這邊有兩件事情非常值得關注。

12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日前,在中方斡旋和促推下,緬甸軍方和緬甸果敢、德昂、若開軍在中國境內舉行了和談,就臨時停火和保持對話等事項達成協議。

簡單地說就是,中國推動,在中國舉行,緬甸各方不打了,好說好商量。

人們發現,跟著中國混,即便有矛盾,也可能化干戈為玉帛。

中國能夠帶給世界各國的一個公共產品是:和解與和平。

與之相對應的,美國帶給世界的公共產品是:動蕩和戰爭。

而中國這方面的戲還很多,不是個例。就在這兩天竟然密集爆發。

就在毛寧透露緬甸各方在中國談判達成和解的第2天,12月15日,中國、沙特、伊朗三方聯合委員會首次會議召開。

這是今年3月份中國出手促成沙特和伊朗這兩個千年死對頭開展和解的繼續和發展。

參加中沙伊三方聯合委員會首次會議的中方領導王毅,在會上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堅持和解戰略選擇不動搖。關鍵詞是:和解。二是進一步推進關係改善進程。意思就是要乾實事,要真和解。三是排除外部干擾。就是不要聽別人扇陰風點鬼火。

而中沙伊三方聯合委員會的意義,絕不僅僅局限於中國、沙特和伊朗三國。

巴以衝突始終得不到解決,70多年了都解決不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阿拉伯國家不夠團結,所以無法制約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

中沙伊三方聯合委員會的意義在於以下這幾個層次:

第1個層次,推動沙特和伊朗的和解。這種和解進程要不斷的深化,而不說雙方領導人見個面、握個手、給個笑臉、吃個飯就完事兒了的。

第2個層次,推動沙特和伊朗背後各自的一大群小弟紛紛和解。沙特和伊朗分別是中東地區兩個陣營的老大,背後都有一群小兄弟。

第3個層次,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團結。這將對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形成強有力的制約,從而推動巴以問題的根本解決。

第4個層次,中國、俄羅斯等世界上一切站在正義一邊的國際力量,為徹底解決巴以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這才是根本上解決巴以衝突的正確道路。

目前,以色列仍然在加沙地帶大肆屠殺,以至於誤殺了三個自己人。

三名被哈馬斯扣留的以色列人質,不知道怎麼神功附體就跑出來了,光著上身、舉著白旗、用以色列祖先的那個希伯來語求救,結果,以色列士兵沒有救他們的同胞,而是非常正常地,把他們三個人殺了。

對於以色列來說,這肯定是殺錯了。但是,我們透過這件事情可以得知,以色列在對待巴勒斯坦人時是怎麼幹活的。

就是這麼幹活的:

我不管你光著上身也好,舉著白旗也好,用希伯來語呼救也好,總之一個字:殺。

對於以色列現在正在開展的屠殺,我們該如何阻止?

似乎沒有靈丹妙藥。

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特別緊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加沙地帶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153個國家贊成,美國和以色列只獲得了8個國家的支持。把他們兩家包在一起,也才10個國家。

可是,怎麼著呢?以色列還在「屠殺」。

為什麼?因為,在當下反對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的屠殺和侵略這事兒上,總體態勢仍然是:敵強我弱。

然而,事情並非無解。

美國的戰略家,剛剛去世的基辛格在他的《論中國》一書中,在中譯本的第18頁到第26頁詳細分析了國際象棋、中國圍棋和孫子兵法,並在第24頁分析了孫子兵法裡面「勢」這個詞,他原文這麼寫到,我原文念一下:

「勢」指戰略發展趨勢和演變的形式中蘊含的「潛能」,即「各種因素之特定組合,及其發展趨勢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勢」指力量強弱及總體趨勢的不斷變化。」

毫無疑問,當下中國參與的中沙伊三方聯合委員會,就是在營造解決巴以衝突的「勢」。而這個「勢」的最終目標取向是和解:

首先是沙特和伊朗的和解。

然後是阿拉伯世界的和解。

然後是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和解。

中國人為什麼對和解這樣情有獨鍾呢?

基辛格在《論中國》這部著作的中譯本的第25頁原文寫到:

「中國古代聖賢認為,世界永遠不可征服,明君只能希冀順應世界潮流。」

而世界的潮流是什麼呢?是和平與發展。道理很簡單,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來打架的,而是來好好過日子的。

中國堅持不懈地、始終不渝地,為世界提供和解和和平這兩個個公共產品,不是基於某種具體的算計,而是來源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層級的思想執念。

當今世界,矛盾和紛爭不斷,這本是世界的常態。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矛盾採取錯誤的方法。

有的國家,沒有矛盾也製造矛盾,有小矛盾要推動它成為大矛盾。

有的國家,總是立足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為玉帛,然後大家安安心心,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做生意,掙錢,過日子。

這兩種路徑的選擇,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

不同的結果,又會讓人們反思,人們願意跟隨哪一條路徑。

當中國堅定不移、矢志不渝、極其有耐心地把一個個干戈化為玉帛之後,地球人將會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自然中國也會從中獲得屬於我們的實惠)。

慢慢地,人心所向,大勢漸成,那些只會給別人帶來動蕩、戰爭、失敗乃至滅亡的國家,就會在世界的舞台上黯然退去。

百年未有之變局之下,形勢危急時,我們總忍不住會想到誰和誰必有一戰。

然而,遍觀天下,有誰敢和當下的中國,來此一戰?

2016年,在南海,美國人試了一下,最後抱頭鼠竄。

7年過去了,2023年的中美元首會晤,美國人的優先事項是要跟中國軍方建立溝通渠道。

為什麼?他一天到晚在全世界像個神經病一樣地耀武揚威,但是,他真的怕中國忍不住就真動手了。

所以,他一邊要四處撒野,一邊又要知道中國的態度,以便撒野沒有超出中國的忍耐力。這樣他才能夠放心而安全地撒野。

這就是美國人所說的「護欄」。

所謂「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幾十年過去了,仍然是至理名言。

只要我們隨時保持誰和誰有一戰的決心和能力,那麼,這一戰反而不會打響。

然而,我們又不能說誰和誰沒有一戰,因為,這一戰早就已經打響。

只不過具體方式是基辛格所言的圍棋方式,中國在耐心地取「勢」。

趨勢成,則大事成!■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