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上有句流傳甚廣的話,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在22日的安理會投票活動中,看到中英法等國舉手後,美代表也跟著舉手,隨即遭身後人員按下,現場一片尷尬,美代表選擇用微笑緩解。
此次安理會投票,旨在對阿聯酋提出的巴以決議進行表決。原本,該決議應該在18日投票表決,但美代表拒絕讓步,為說服美國點頭,安理會只能推遲。外媒表示,至少推遲7次後,決議終於在22日迎來投票表決。不過,美代表卻做出反常舉動。
當主席國說出「贊成決議的國家請舉手時」,中國、英國和法國在內的13個國家代表舉手,看到這一切後,向來持反對立場的美國代表,不知怎麼地也跟著舉起了手,彷彿在說「這次美國投贊成票」。好在,身後工作人員反應及時,隨即把美代表舉起的手按下。儘管工作人員及時制止,但美代表舉手又放下的行為,還是使得現場氛圍一片尷尬,美代表只能用微笑來緩解。
其實,何止是美代表,俄羅斯代表也有些「反常」。在巴以衝突中,俄羅斯支持巴勒斯坦人,凡是對後者有利的決議,俄羅斯在安理會能投贊成票就投贊成票。此次不同,俄羅斯跟美國一起投出棄權票,不免讓一些人感到疑惑。要知道,在投票表決前,俄羅斯跟美國還進行了一番較量。當時,俄羅斯提出修正案,要求「暫停敵對行動」,可惜被美國一票否決。而俄美卻在正式投票階段,一起投棄權票,確實有些「反常」。
有觀點認為,俄代表投棄權票,可能是不滿決議內容。在俄羅斯看來,既然是涉及巴以衝突的決議,理所應當要「停火」,暫時性的也行,但決議並未提到這點,俄羅斯棄權實屬正常。最終,由於五常都沒有動用一票否決權,決議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獲得通過。
當然,通過歸通過,客觀地講此次決議有太多妥協之處。首先,決議原本主張「停火」或者「暫停敵對行動」,但在美國反對下,被迫修改為「為持續停止敵對行動創造條件」。措辭弱化了許多,對衝突雙方約束力也就不夠,無法起到有效緩和局勢的作用。
其次,決議一開始強調,就外界通過海陸空渠道對加沙人道援助,衝突雙方必須放行且從中協助。結果美國一插手,轉而變成「一切可用路線」。可用,翻譯過來就是目前能夠使用的援助通道,沒明確要求衝突雙方尤其是以色列應盡義務。所以,以色列對加沙援助通道的控制絲毫沒有減弱,外界輸送物資難度依舊很高。
最後,沒能建立聯合國監督機制。決議起初設想,由聯合國出面建立一個監督機制,從而監察人道物資輸送情況。外媒表示,美官員其實同意該決策,然而當以色列看到初版決議草案內容後,情況出現轉變。美官員表示,監督機制會讓已有援助機制混亂,影響到物資輸送速度,美國不會同意。擁有否決權的美國不同意,監督機制淪為空談,改為派遣一名高級協調員負責監督工作。
就美國在安理會上的表現,以色列感到滿意,並喊話美國非常感謝他們的努力。此外,以總理內塔尼亞胡事後在跟拜登的通話中,特意對美國的支持表達贊賞。有人滿意就有人不滿,無國界醫生組織、IRC和其他援助機構,都直接或間接的對美國行為提出不滿,記者斯科特·德特洛更是向美代表提出三個問題。決議明顯符合美國大部分訴求,美代表為何不投贊成票,而是投棄權票?美國到底在反對些什麼?美國為何不呼籲立即停火?
面對德特洛的問題,美代表回應稱,美國棄權是讓決議能夠通過的一種方式。言外之意是,棄權是美國可以做到的最大讓步,不要要求太多。至於為何不呼籲立即停火,美代表的邏輯是,哈馬斯還在跟以色列作戰,且沒有停止作戰的意思,停火並不現實。跟著,她表示以色列有自衛權,美國始終堅支持這點。不難發現,在巴以衝突上,美國不會做出讓以色列不滿的行為,棄權已經是其能夠做到的最大讓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