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爾代夫,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陽光、沙灘、小島。
在大家的傳統認知中,這是一塊世外桃源般的旅遊勝地。
但現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正在面臨一場凶險的暗戰。
1月8日,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茲應中國的邀請,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
這是馬爾代夫獨立以來,新任總統第一次在訪問印度之前,訪問其他國家。
幾乎就在同一天,印度下令停飛所有飛往馬爾代夫的航班,印度甚至還派遣軍艦到馬爾代夫附近游弋,威脅的味道十分明顯。
那麼,馬爾代夫到底發生什麼了?又會對中國的戰略佈局產生什麼影響?
1、剪不斷理還亂的印馬關係
馬爾代夫是一個群島島國,位於印度西南方向的大海上。
由分佈布在9萬平方公裡海域內的1192個島嶼或珊瑚礁組成,國土面積僅29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0萬。
如果從地理位置上看,馬爾代夫基本上位於印度洋的中心位置,有點像造物主撒在印度洋上的一把珍珠。
說起來,馬爾代夫和印度的淵源頗深。
馬爾代夫人主要是各個歷史時期從印度遷來的人口的後裔,只不過後來改信了伊斯蘭教而已,和巴基斯坦人有點像。
只不過和巴基斯坦不一樣的是,馬爾代夫被英國侵略後,並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獨立於英屬印度之外的保護國。
所以印度在1947年獨立,獨立的版圖上並不包括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則一直是英國的保護國,一直到1965年才獨立。
結果一獨立,印度就盯上了。
我們都知道,印度雖然是英國手裡獨立出來的,但一直有一種蜜汁自信。
那就是自己作為對南亞次大陸的老大,理應繼承所有英國在南亞的勢力範圍,馬爾代夫也不例外。
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印度以強橫勢力,逼馬爾代夫確立了「印度優先」的路線。
「印度優先」是南亞次大陸很多國家所特有的一種政治路線,具體表現為:
和域外大國發展密切關係、簽署重要條約,需要先向印度通報;
重要工程需先向印度咨詢,印度能做的項目,優先給印度;
安全需求先向印度提出;
購買武器要先向印度採購;
外國軍隊訪問或者軍艦停靠,要事先通報印度。
你看,這和附庸國也沒啥區別了。
但是,雖然馬爾代夫搞「印度優先」,但分歧在所難免,畢竟馬爾代夫是個獨立國家,誰願意真正當其他國家的附庸呢?
所以在一些國際問題上,馬爾代夫一直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印度80年代發展核武器的時候,馬爾代夫就明確表示反對,引發印度不滿。
於是,印度就想對馬爾代夫進行更深層次的控制,讓馬爾代夫成為「不是領土的領土」。
1988年,機會來了。
1988年11月3日,一股反對馬爾代夫總統加堯姆的勢力,雇傭了80名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的雇傭兵,悄悄在馬爾代夫的首都馬累登陸,發起了叛亂。
說實話,叛亂規模很小,加起來也就幾百人。
但總統加堯姆很慌,因為馬爾代夫總共就1400名武裝力量(包括警察),而且分散在各個島上,很難集中兵力鎮壓叛亂。
於是,害怕失去權力的加堯姆向印度求援。
印度反應很快,當天晚上就派了1600名印度傘兵空降馬累,行動代號「仙人掌」,三下五除二就平息了叛亂。
這次叛亂過後,兩國關係發生了實質性改變,馬爾代夫完全倒向印度,甚至印度軍隊也賴著不走了。
印度覺得可以徹底控制馬爾代夫了。
可萬萬沒想到,2008年,馬爾代夫當政30年之久、親印的總統加堯姆下台了!
新總統穆罕默德-納西德上台後,開始不斷強化國民遜尼派穆斯林的歸屬感,而且與沙特以及巴基斯坦越走越近。
而與此同時,莫迪成為印度總理,為了用一個統一的印度教團結印度人,開始排斥和迫害印度的穆斯林。
對穆斯林被屠殺事件不聞不問,引發了同為穆斯林的馬爾代夫人的不滿。
於是,馬爾代夫人與印度越來越離心離德,直接促使了反印的總統亞明上台。
亞明上台後,直接否掉了印度在馬最大單筆投資——GMR機場項目。
對此印度非常惱火,立即凍結對馬爾代夫的2500萬美元援助,包括馬爾代夫警察學院在內的一批印度承諾的對馬援建工程也被無限期擱置。
不過,國小兵弱的馬爾代夫,是肯定不敢和印度硬剛的。
所以,尋求另外一個大國來平衡印度的影響力,也就成了必然之舉。
2014年,機會來了。
2014年底,因一場火災,馬累唯一的海水淡化工廠的電纜和控制設備被毀,導致10萬居民面臨淡水危機。
馬爾代夫淡水產量非常小,幾乎所有淡水都要依賴於海水淡化設備,現在設備壞了,人就要渴死。
沒辦法,馬爾代夫開始向世界求援。
作為最近的印度,只是派運輸機向馬爾代夫送來了一些瓶裝水,杯水車薪。
但令馬爾代夫喜出望外的是,遙遠的中國不僅派兩架伊爾76飛機滿載40噸飲用水緊急援助,而且派了中國海軍援潛救生船長興島船前往馬爾代夫。
這艘救生船不僅裝了700噸淡水,而且船上本身就有海水淡化設備,每天能生產淡化水70餘噸,就這樣,一直供到馬累市供水系統恢復正常工作!
這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源源不斷地造水!
感到中國是個可靠的盟友,馬爾代夫和中國的關係進展迅速。
中馬很快通過了自貿協定,還將一個島嶼租給中國企業,馬爾代夫的填海造陸、污水處理、跨海大橋、住宅基礎建設等項目均有中國企業承包。
印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於是在2018年,支持反對派開展反政府遊行,與軍警爆發激烈衝突,亞明宣佈全國進入30天的緊急狀態。
此時,被關押的納西德趁機發聲,呼籲印度軍事干預,亞明只能找中國幫忙,中國表示強烈反對干涉馬爾代夫內政。
隨後印度開始在班加羅爾空軍基地部署軍用運輸機和特種部隊,海軍也派出40多艘艦艇在西印度洋展開示威性軍事演習。
中國呢?
派出一支現代化作戰艦隊前往印度洋,包括2艘052D級導彈驅逐艦、1艘054A級導彈護衛艦、1艘071級船塢登陸艦以及1艘遠洋綜合補給艦,展開「湛藍-2018A」遠洋綜合演習。
此外,還有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和綜合補給艦青海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第27批護航編隊和由北海艦隊導彈護衛艦鹽城艦、濰坊艦、綜合補給艦太湖艦以及艦載直升機組成的海軍第28批護航編隊也在印度洋。
這麼算下來,3+3+5=11,中國有11艘主力艦游弋在印度洋,是中國第一次在印度洋上部署如此大規模的軍事力量。
說白了,如果不是中國出手攔著,恐怕印度就要再次重演1988年的仙人掌行動了。
最終,印度看無法達到目的,就派新任外長顧凱傑訪華與中國商討馬爾代夫問題,最終雙方達成一致,都不軍事介入馬爾代夫。
儘管如此,因為印度對馬爾代夫的滲透很深。
在2018年11月的大選中,反對派仍然取得了勝利,親印總統薩利赫上台。
在薩利赫任期內,和印度簽訂了很多合作協議,不僅允許印度繼續駐軍,還讓印度在馬爾代夫修建了多個雷達站,建立了大型海岸警戒雷達。
不過代價就是印度也得對馬爾代夫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貸款。
但是,這些合作項目,事實上出賣了很多馬爾代夫的主權。
比如馬爾代夫26個環礁上的雷達站數據要上報印度的海岸雷達系統,印度的海岸警衛隊可以對進出馬爾代夫的可疑船隻進行檢查,馬爾代夫海域被列入印度南部海防,馬爾代夫軍事人員要定期參與印度海事訓練等等。
這種不平等協議再次引發了馬爾代夫民眾的不滿。
在2023年11月,反印的馬累市長穆伊茲贏得大選,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印度從馬爾代夫撤軍。
因此,印度和馬爾代夫的關係開始急轉直下,劍拔弩張。
也許,這就是總統穆伊茲訪華尋求支持的原因吧。
看看2024年1月11日中馬發佈的聯合公報,明確提出:
「中方堅定支持馬方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努力,尊重和支持馬方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馬內政。」
顯然,馬爾代夫總統此次訪華,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2、馬爾代夫為啥想起中國了?
很多人有點奇怪,雖然中國幫馬爾代夫平衡了印度影響力,但問題在於,印度就在家門口,而中國遠在萬里之外。
就算中國願意幫他,也有點鞭長莫及啊!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馬爾代夫基本上啥都不產,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外面輸入,如果印度把供應給掐了,就算中國能萬里迢迢運過來,恐怕也要貴很多吧?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小國,應該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跟雙方都親熱,這樣才能生存得長久。
但沒想到的是,馬爾代夫這次似乎是鐵了心的要遠離印度,靠攏中國了。
為啥呢?
第一是印度要撅了馬爾代夫的命根。
馬爾代夫是南亞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GDP高達1.18萬美元,幾乎是印度的五倍。
不過說實話,馬爾代夫的自然條件並不好。
一方面,國土小,沒法發展農業,只能種一些木薯、椰子之類的。
糧食基本依賴進口,資源也很少,要油沒油要煤沒煤,能源也要依賴進口。
另一方面,馬爾代夫主要處於珊瑚礁盤上,這種礁盤有點像南海諸島的暗沙,水很淺,不太適合建港口。
所以也沒法像新加坡、斯里蘭卡那樣搞航運服務業,只能守著絕佳地理位置乾瞪眼。
不過,可能是為了補償馬爾代夫,老天給了馬爾代夫迷人的白沙、藍天和陽光,加之氣候溫和,成為了發展旅遊業的一塊寶地。
所以從獨立開始,馬爾代夫就確立了旅遊業立國的路線,利用自己海島多的優勢,搞「一島一酒店」策略,通過各種優惠條件,積極吸引全球各大高端酒店進駐、投資。
目前,馬爾代夫已開發132座旅遊度假島,全國各類在運營住宿酒店約300家,共有床位3.7萬個,多數全球知名酒店品牌在馬爾代夫均有連鎖酒店。
酒店多了,遊客多了,很多國際大牌也紛至沓來,所以別看馬爾代夫不大,卻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奢侈品商店。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前些年中國中產開始流行出國遊,馬爾代夫就是中國人心中的旅遊勝地。
疫情前的2019年,馬爾代夫共接待了28.2萬名中國遊客,同比增長了15.4%,佔馬爾代夫所有外國遊客的五分之一。
就是靠著這種源源不斷的外國遊客,馬爾代夫不用搞農業和工業也能活得很好。
旅遊業創造的GDP長期佔GDP總量的30%以上,外匯收入的60%也要靠旅遊業,並創造了約20%的就業機會。
但是,疫情一來,馬爾代夫慘了。
不僅來自中國的遊客斷絕,來自歐洲和美洲的遊客也大幅度減少,只有印度人願意來。
但印度人的到來又帶來了病毒,逼得馬爾代夫不得不封關,造成其獨立以來,第一次「零遊客」入境。
馬爾代夫旅遊部長阿里形容,「疫情造成的衝擊,比2004年大海嘯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都要嚴重。」
疫情幾年,馬爾代夫經濟收縮33.5%,很多人失業、返貧,日子過得很慘。
好不容易等疫情結束,馬爾代夫正摩拳擦想吸引世界遊客,重振經濟的時候,突然發現,怎麼有個截胡的?
原來,就在馬爾代夫在疫情中掙扎的時候,印度人開始在臨近的拉克沙群島建酒店了!
拉克沙群島是印度最小的中央直轄區。距離印度西南岸約300公里,距離馬爾代夫600多公里,共有27個島嶼,總面積32平方公里。
這裡的自然條件,和馬爾代夫其實差不多,也有藍天白雲,也有海水白沙,甚至因為離印度近,物流成本小,物價更為便宜。
這裡要是發展旅遊業,那馬爾代夫可就遭遇了滅頂之災!
為啥?因為馬爾代夫的遊客三分之一是印度人。
如果印度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要求印度人去拉克沙群島旅遊的話,那馬爾代夫就又要回到疫情時代的慘淡狀態了!
而且,考慮到印度和西方國家現在的良好關係,很可能歐美的遊客也要被印度搶走!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因為就在前不久,莫迪還親自訪問了拉克沙群島,聲稱要促進當地的旅遊業。
在莫迪的帶動下,包括一些名人在內的許多印度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宣傳國內目的地而不是馬爾代夫的帖子。
顯然,印度為了外匯收入,是盯上了這一塊蛋糕,希望取代馬爾代夫的地位。
那馬爾代夫咋辦?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又怎麼指望馬爾代夫能對印度有好印象?
第二是巴以衝突的外溢。
很多人奇怪,馬爾代夫關巴以衝突啥事?
事情還要從印度在巴以衝突中的立場說起。
巴以衝突以來,世界各個主要國家紛紛表明瞭立場,一般來說,西方發達國家支持以色列,發展中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支持巴勒斯坦。
不過印度是個異類。
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自詡被壓迫民族的代言人,這次的立場,卻是支持以色列的。
不僅第一時間就譴責了哈馬斯的襲擊,而且還在事後向以色列提供了很多情報支持(比如哈馬斯在境外的籌款活動很多是在印度進行的)
為啥會這樣呢?
第一,印度本身就和伊斯蘭教國家不對付。
幾十年來,印度一直在和巴基斯坦作戰,印度境內的很多恐怖襲擊也都有原教旨傳統恐怖勢力背景。
所以無論政界還是民間,對伊斯蘭國家先天沒有好感,所以印度才會頻頻出現屠殺穆斯林民眾、強拆清真寺、把穆斯林作為二等公民刁難的事件發生。
現在是信伊斯蘭教的哈馬斯和以色列打起來了,那麼印度自然不會去支持哈馬斯。
第二,印度和以色列的關係非常密切。
特別是在反恐、情報分享、武器研發、軍事訓練等方面,有著長期深入的合作,而且因為以色列軍工比較強,是印度第二大軍事技術來源國,僅次於俄羅斯。
印度裝備的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如無人機、導彈防禦系統、空對空導彈、雷達系統等等,很多都是來自以色列。
此外,因為以色列人口少,而印度則是一個人口大國,哈馬斯襲擊後,以色列不再允許巴勒斯坦人進入以色列工作。
為了彌補低端崗位缺口,就找到了印度,決定引進10萬印度勞工,這可以為印度帶來幾十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所以,出於合作利益考慮,印度必須支持以色列。
第三,印度現在正在琢磨著靠西方國家的供應鏈轉移吃到最大紅。
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那麼印度自然不願意惹得西方國家不快。
所以,印度在整個巴以衝突中,都支持以色列,甚至在胡塞武裝封鎖紅海後,印度還派遣軍艦進行了紅海護航行動。
在美英對胡塞武裝打擊之前,就硬碰硬地和胡塞武裝交火,從胡塞武裝手中搶下了一艘商船。
但是,印度的表現,讓馬爾代夫很不開心。
為啥?
因為馬爾代夫也是個伊斯蘭國家啊!
在伊斯蘭國家,支持巴勒斯坦是政治正確,本身馬爾代夫人對馬爾代夫政界的干涉和影響就已經讓馬爾代夫心懷不滿了。
現在這麼支持以色列,就更讓馬爾代夫人仇視印度。
所以,就發生了馬爾代夫「三官罵印」事件。
1月初,馬爾代夫青年權利、信息和藝術部三名副部長謝里夫、舒納和馬赫祖姆·馬吉德在推特發文貶損莫迪,將其稱作「以色列傀儡」、「小丑」和「恐怖分子」。
舒納甚至將印度比作「牛糞國家」。
馬爾代夫三名副部長的言論,在印度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今日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和《印度時報》等印媒第一時間做出跟進報導,印度緊急與馬爾代夫交涉。
印度網民也在網上刷起了「不去馬爾代夫旅遊」、「要玩就玩印度島」等話題,呼籲國民取消去馬爾代夫度假,印度甚至停止了前往馬爾代夫的航班。
雖然這一事件最後以三名副部長被停職、印度媒體歡呼大獲全勝而告終。
但是在馬爾代夫人心中,恐怕再次加深了和印度人之間的裂痕。
那麼,為了應對威脅,馬爾代夫就必須找一個靠山了。
第三,是印度滿足不了馬爾代夫的發展需求。
疫情三年,給了馬爾代夫沉重打擊,也讓馬爾代夫開始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
畢竟,旅遊業雖然掙錢快,但不穩定,受氣候影響比較大,一旦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馬爾代夫新總統上任後,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又積極實施經濟發展多元化戰略,想給經濟發展裝上「雙保險」。
但問題在於,多元化戰略對這個50萬的小國來說,搞起來實在是困難。
按說,求助的最佳對象就是印度,但問題在於,印度也不行啊!
金融業?
印度的金融業波動很大,沒法給馬爾代夫足夠的支持。
漁業呢?
印度漁業和馬爾代夫漁業本身就是競爭對手,雙方的漁民經常在同一海域搶魚。
航運業呢?
印度人有的是港口,馬爾代夫根本競爭不過,而且馬爾代夫因為水太淺的問題,航運業一直發展不起來,所以要搞航運業,先要搞基建。
但基建印度也不行啊!
比如去年印度投資數十億盧比的大橋在一個月內竟然坍塌了兩次,這無疑凸顯了印度的基建技術的薄弱之處。
放眼世界,能以基建給馬爾代夫帶來發展機會的有誰?
只有中國!
所以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馬爾代夫很快就申請加入了。
幾年來,中國基建在馬爾代夫遍地開花。
比如跨海大橋。
過去,馬爾代夫國土在一個個島上,首都馬累只能靠輪渡維繫著和其他島嶼的連接。
每天數以萬計的人湧入湧出,建成大橋,是每一個馬爾代夫人的夢想和期望。
中國幫馬爾代夫援建了中馬友誼大橋,終於讓馬累島、機場島和胡魯馬累島完成陸路上的連接。
這座跨海大橋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設計使用壽命一百年,從根本上解決了絕大部分馬爾代夫人的交通難題。
再比如機場,馬爾代夫的外國遊客主要靠航班運送。
但因為島面積有限,機場容納量跟不上遊客增加量,於是中國就幫馬爾代夫搞了一個維拉納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
可是擴建跑道,島的長度不夠長咋辦?
沒關係,在填海造島建跑道方面,中國可是經驗豐富(你懂的)!
短短10個月時間,中國在馬爾代夫機場島周邊海域吹填出約75萬平方米的陸地,機場擴建後,實現了馬爾代夫政府和人民期望的A380起降目標。
有了這兩個活廣告,馬爾代夫想發展,想搞基建,除了中國,能找誰?
找印度麼?別搞笑了。
3、馬爾代夫能給中國帶來什麼?
從中國和馬爾代夫的聯合公報上,可以看出,中國和馬爾代夫的關係必將迎來一波大爆發。
這種爆發可不僅僅是中國人去馬爾代夫潛水便宜了那麼簡單,而是政治、經濟、安全的全方位合作。
那麼,馬爾代夫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呢?
這要從中國新時期的國家戰略說起。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我們講究韜光養晦,講究悶聲發大財,搞的是和平崛起,畢竟那個時候中國力量還比較弱,低調發展經濟有好處。
但現在呢?不一樣了。
中國龐大的產能,需要投資環境和產品銷路,需要佔領海外市場,用海外市場的利潤,作為國內經濟循環的重要補充。
看看今年一些外貿小公司的哀鴻遍野,就知道這種海外市場對中國經濟有多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們搞的一帶一路,其實基本邏輯都是以基建為基礎,拉動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帶來消費力,然後再推動中國商品進入其市場。
從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正是一帶一路市場的爆發,才彌補了西方市場的損失,保證中國經濟平穩發展。
但是這種發展模式有個很大的問題——安全。
大量的海外利益,如果沒有軍事力量做保證,就像小兒持金於市,隨時可能會被搶奪。
而且,我們辛辛苦苦把活乾完了,西方搞個顏色革命弄個政權更迭,然後新政府都能隨便找個招標不透明、環保和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藉口,就能把你的工程款賴掉。
但是如果中國在他們附近有駐軍,你猜他們還敢不敢這麼幹?
所以,維護中國海外利益,不能只用政治手段和經濟手段,還要用軍事手段,保護中國的投資地和產品市場,保護海外盟友,保護親中派政客。
中國國防力量的定位,也要從保衛國土,向包圍中國海外利益轉變。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軍事力量絕大多數都在東亞這邊,一帶一路沿線(主要是印度洋沿岸國家)鞭長莫及啊!
還記得利比亞大撤僑麼?
中國的工人倒是成功撤回來了,但工程機械、未完工程全扔那邊了,連工程款都沒要回來,損失巨大。
所以,中國需要在印度洋部署海軍力量,來保衛自己的海外投資(當然,不排除未來還要保衛海外盟友)
馬爾代夫,就是最適合的那個。
馬爾代夫雖然很小,但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就在印度洋的中心位置,處於印度洋航線前往好望角和蘇伊士運河的「分叉地」。
只要在這裡部署一支軍事力量,就能保護住整個印度洋航線。
本來,中國的印度洋佈局並沒有馬爾代夫(主要是那時候是親印派總統薩利赫當政),而是「四點戰略」。
西邊是吉布提,北邊是瓜達爾港,東邊是緬甸皎漂,中間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
但問題在於,這幾個地方現在都有問題。
吉布提基地太小,沒有機場,作為一個後勤補給基地湊合,作為一個進攻型基地遠遠不夠。
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的郫路支省,這個省的分裂活動非常猖獗,已經發生了好幾起針對中國人的恐怖襲擊事件。
皎漂港受緬甸國內政變局勢影響,進展緩慢。
現在緬甸軍政府和同盟軍作戰,緬甸軍政府還能不能心無芥蒂地和中國合作,還是兩可之間,所以前景並不樂觀。
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就更麻煩了。
本來,這個港口由中國承建,現在擁有了99年經營權,想怎麼用,中國說了算。
但印度認為斯里蘭卡是自己的後花園,不允許別的國家染指。
所以印度一直在向斯里蘭卡施壓,要求漢班托塔港作為商業港口可以,但絕對不能軍用。
這種霸道作風,頗有一種「我收拾不了五常,我還收拾不了你斯里蘭卡?」的味道。
本身斯里蘭卡一直不鳥印度的,結果2023年斯里蘭卡爆發外匯危機,整個國家破產。
隨後在債務重組中,和莫迪關係密切的阿達尼向斯里蘭卡投資5.53億美元,引誘斯里蘭卡決定同意印度的要求。
2023年年底,斯里蘭卡宣佈,禁止外國科考船在其水域或專屬經濟區進行調查活動。
雖然說是所有的「外國科考船」都不行,但其實就是針對中國「向陽紅3號」科考船。
這艘船本來計劃在2024年1月到5月在印度洋進行探測實驗的,現在計劃全部都打亂了。
這其實就是印度的一種「立規矩」戰術,現在連科考船都不能進入,那以後軍艦就更不能了。
而且,這次是斯里蘭卡自行拒絕中國,中國也沒法反對這件事。
如果這種事成為慣例,那麼漢班托塔港的軍用價值基本就廢了。
所以,中國在印度洋中部,就必須再找一個落腳點。
這次馬爾代夫和印度交惡,給了中國一個天賜良機,更重要的是馬爾代夫和中國深度互補。
—中國人愛旅遊,馬爾代夫是絕佳旅遊勝地。
看看中國今年淄博、哈爾濱的火爆就知道,中國人有著海量的旅遊需求。
—中國有超強基建能力。
馬爾代夫不是想要疏濬馬累港讓其能停泊大船嗎?
中國的絞吸船就是幹這個的!
馬爾代夫不是嫌地方小嗎?
信不信隨便找個礁石,中國能填海成比馬爾代夫首都馬累還大的島嶼?
馬爾代夫不是擔心氣候變化導致海水上漲淹沒國土嗎?
信不信中國能給你繞著修一圈防波堤?
—中國需要印度洋上的落腳地,馬爾代夫最合適。
只要隨便租借給中國馬爾代夫1200多個島嶼中的一個,以中國的基建能力,很快就能在印度洋中心位置建成一個不沉的航空母艦。
對此,印度非常不安,認為中國入侵其後院,畢竟印度人不止一次說過「印度洋是印度之洋」。
在印度人看來,印度很難去南海威脅中國安全,但只要中國把軍事力量部署進馬爾代夫,就有很多辦法來影響印度的安全。
對中國來說,加強了印度洋上的軍事力量後,就能減輕中國在西藏邊境的軍事壓力,對印度戰略方向起到一個平衡牽制的作用。
所以,下一步中國和馬爾代夫之間肯定還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為中國捍衛海外利益在印度洋打下一個堅實的戰略支點。
從這一點來看,當年中國在馬爾代夫的佈局,真是深遠。
早在10年前的2014年,中國就啓動了中馬友誼大橋的建設工作。
巧了,那時候的馬累市長,就是這次訪華的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茲。
那時候,這個大橋項目是援建的,中國提供了1.16億美元資金和7200萬美元貸款。
看到這種中國對外援助的新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罵娘,說國內還有人吃不起飯什麼的,不如把援助給國內。
但說實話,幾乎每個國家對其他國家援助,最後肯定都還是為了自己。
你只看到了中國對外援助了,卻不看看中國收穫了多少?
有了中馬友誼大橋的,中國基建才有了活廣告,才能讓馬爾代夫人認識到中國的實力。
有了中馬友誼大橋長達五年的建設期,在日復一日的交往中,才能培養出穆罕默德·穆伊茲這樣的親華政客。
有了中馬友誼大橋和中國的淡水援助行動,中國才能樹立起中國謀求和平發展的形象,和只知道欺負人的印度形成鮮明對比。
如果什麼援助都不做,等著天上掉餡餅,人家憑啥跟你合作?中國還怎麼發展?
所以說,中國走的每一步,都是國家層面經過深謀遠慮後決定的,不信你看中國當年隨手下的一步閒棋,現在不就收穫了豐碩成果麼?
那麼,馬爾代夫未來會成為中國在印度洋上的新支點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