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萬字長文,謹慎入坑。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中美蘇三國博弈,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在這70多年的艱難歷程中,在無數次艱難的抉擇中,我們逐漸扭轉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充滿屈辱、戰亂和人間慘劇的國運。
而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地緣政治博弈主線,也緩慢而堅定地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後冷戰時代作為過渡的美俄博弈,逐漸演化為中美博弈。
中美博弈,正在取代美蘇爭霸、美俄博弈,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唯一的主線!
抓住這條主線,也就抓住了國運所系的根本矛盾!
中美之間的第一次劇烈碰撞,毫無疑問就是朝鮮戰爭。但朝鮮戰爭背後真正的大玩家,乃是美國和蘇聯,因為美蘇爭霸才是當時的主線。
在斯大林於朝鮮半島發動的超級陽謀中,中國與美國一樣,都是被迫登場。但我們通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就此逆天改命,不但從棋子升級為棋手,還改變了國運的走向。
縱覽五千年中華史,中國的國運,從來不是上天的恩賜,從來都是我們的父輩,一代一代地奮鬥而來,一代一代地抗爭而來,一代一代地拼搏而來!
從數百年春秋戰國亂世中完成中華一統的大秦是如此,封狼居胥、雖遠必誅、打開絲綢之路、建立西域雄風的大漢是如此,在五胡亂華的糜爛中崛起的大隋和盛唐是如此,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中重建繁華富庶的大宋是如此,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明是如此,結束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百年屈辱的新中國同樣是如此!
在父輩從不惜命的拼搏下,不管面對怎樣的劫難,我們的民族,總是能夠浴火重生!
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波詭譎中,這無數父輩拿命換來的國運,要想持續下去,仍然需要我們這代剛剛成長為父輩的人,繼續去拼、繼續去爭、繼續去搏命!
這場抗爭,將是繼朝鮮戰爭之後,中美博弈的下一個高潮。
歷史的宿命就是如此。
70年前,我們的父輩用血肉之軀,在朝鮮半島的崇山峻嶺中,硬生生殺出了一線生機。
70年後,在美國人的強盜邏輯中,中國已經取代蘇聯,成為所謂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最大的敵人,對中國的打壓、遏制,已經不能滿足美國人的胃口,針對中國的戰爭,美國人正在加緊準備。
這些戰爭準備,就在東北亞,就在日本、韓國、朝鮮、台灣,尤其集中於朝鮮半島。
平靜了70年的半島,已經被美國人再次設定為中美第二次碰撞的主戰場。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期韓國的動向,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注:雖然朝鮮剛剛宣佈韓國與朝鮮不是一個國家,但朝韓一體、半島聯動是客觀實際。分析半島局勢,單說韓國並不客觀。
當初決定朝鮮分裂的,是美蘇兩霸,此後決定半島局勢走向的,是中美蘇大三角關係。作為當事人的朝鮮、韓國,其實根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相比之下,朝鮮的自主性要比韓國強很多。因為蠻橫霸道的蘇聯已經解體,而中國秉承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對於朝鮮的內部事務,中國從不指手畫腳。
相反,韓國卻被美國高度控盤。與世仇日本一樣,說是美國的盟友,實際只是美國的傀儡。
雖然都是傀儡,但傀儡也有等級,相比日本,韓國的份量無疑要輕很多。
自主性不如朝鮮、在主子心目中的份量不如日本,別看韓國算是半島的半個地主,別看韓國比朝鮮富裕得多,但對於半島局勢,韓國最沒有影響力。
對於這一點,歷代韓國領導人,就算嘴上不肯承認,其實心裡都很明白。
因此,在涉及半島局勢的大國博弈中,韓國向來比日本低調。
這種低調,從樸槿惠時代的薩德入韓開始被打破,在尹錫悅時代的媚日表現中徹底被改變。
尹錫悅代表韓國做出的種種動向,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因為韓國的動向,體現的是美國的意圖、瞄准的是中國的要害。
朝核危機中,美帝逼朝、意在中國,最近韓國的動向,同樣是美帝控韓、意在中國!
東北亞的棋局中,美國現在只有一個目標——中國!
一、東北亞地緣政治的亂源到底是什麼
戰後的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雖然存在多種雙邊與多邊關係,但最吸引眼球的,卻是各種三邊關係,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中美蘇(俄)、中蘇(俄)朝、中日韓、日韓朝、中韓朝、美日韓。
關於東亞各國的關係,網上有很多笑話,這裡摘錄兩個。
一是關於中日韓:中國人和日本人在一起的時候,唯一的共同語言是罵韓國;中國人和韓國人在一起的時候,唯一的共同語言是罵日本;日本人和韓國人在一起的時候,唯一的共同語言是罵中國。
二是關於日朝韓:日本說,誰打我,我讓美國打誰;韓國說,誰打我,我跟美國演習;朝鮮說,誰打我,我打韓國。
雖然是笑話,但卻深刻地反應了二戰以後東北亞詭異的國際關係。
這種詭異,體現出來,就是東北亞很難形成三方以上的共識。需要合作時,兩個國家還能商量,但只要有第三個國家,肯定就會亂成一鍋粥。
而東北亞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係,不是因為大家愛出軌,而是因為內有禍害、外有攪屎棍。
內部的禍害自然就是日本。
在中原王朝鼎盛時期,不能說東亞沒有戰爭,但在絕大多數時候,中原王朝主導的朝貢體系,為周邊國家提供了基本的秩序與安全。
朝鮮、越南、琉球等周邊國家,包括早期的日本,也衷心服從並支持這種看似尊卑明顯、實際互相尊重,聽起來似乎是內政、實際卻又是外交的獨特政治制度。
唯有狼子野心的日本,隨時準備反噬。
早在唐朝,日本就試圖插手朝鮮,結果被唐朝爸爸暴揍一頓。
注:唐高宗時期,日本就曾入侵朝鮮半島。不過當時的朝鮮處於高句麗、百濟、新羅並立的時代,日本是「應邀」干預三國之間的戰爭,與後來主動侵略朝鮮有所區別。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再次迫不及待地向朝鮮露出了獠牙。
明朝雖然沒有漢唐的雄風,對付日本還是足夠的。再次被中原王朝暴揍之後,日本並不服氣,逐漸游離於中華朝貢體系之外。
再後來,就是滿清的顢頇、日本的崛起以及令中華兒女不忍卒讀的甲午戰爭了。
從此以後,盤踞東瀛的惡狼,終於通過朝鮮半島這個跳板,踏上了垂涎千年的亞洲大陸,掀開了東亞歷史上最為血腥、最為黑暗、最為殘酷的一頁。
二戰以後,日本這個禍害,本該得到徹底清算、徹底清理,但又來了個超級攪屎棍美國。
正是在美國的庇護下,日本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處,甚至還保住了侵略所得——琉球。
正是在美國的庇護下,日本最大的戰犯裕仁,以及孕育軍國主義的天皇體制、皇民文化沒有得到根除,極度扭曲的歷史觀在日本苟延殘喘,一有機會就死灰復燃。
正是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經濟一飛沖天,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世界第一。而財大氣粗的日本,以施捨的心態象徵性地給了點賠償之後,反過來卻在受害者面前耀武揚威。
於是,被日本荼毒近百年的中國、朝鮮、韓國人民,心中積累的怨氣無處發洩,最終體現到國家層面,就是中日關係、朝日關係、韓日關係的極度脆弱。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韓國與日本。
他們身份相似,都是美國的傀儡;思維相似,都是島民文化強行嫁接西方思想;政體相似,都是財閥控制之下的假民主。
注:韓國雖然不是島國,但南北對立的情況下,其地理環境與島國無異,並且韓國的島民心態極其嚴重,比日本也好不到哪兒去。
因為身份相似,所以彼此爭寵互相看不順眼。
一部戰後韓日關係史,就是一部韓日爭寵史,就是美國今天恩寵日本、明天巡幸韓國、後天一起三人行的《美利堅內起居注》。
因為島民心態,所以斤斤計較易走極端,尤其是受害者心理強烈的韓國。
韓國民眾動不動就自殘、自焚,韓國政客動不動就把民間情緒引入國家決策,讓民間情緒控制國家行為,實際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民粹主義做法。
文化裡就浸透了虛偽的日本看起來平和,但在對二戰的認識上,從民間到官方都是死不認錯、死不悔改,屢屢在受害者心口上插刀,屢屢激化韓日矛盾。
注:相比韓國,中國人的心態要寬容平和得多,但面對從未認真反省過的日本,中國民間同樣積怨難消,只是表現得沒有韓國民眾那麼極端罷了。
因為財閥控制下的西式民主,所以韓日兩國的國家行為往往自相矛盾,一會被民間情緒左右,一會又被財閥控制的政客歪曲利用。
所有這些矛盾,體現出來,就是韓日之間各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宮鬥大戲不斷上演。
而這,正是美國人最喜歡的:妃子內鬥,皇帝才能體現權威啊!
因此,對於韓日的吵鬧,美國人一直遵循一邊看戲、一邊拱火、一邊調停的戰術。
韓日之間的爭吵不影響美國利益時,美國人就坐下來看戲。韓日關係走向緩和,尤其是同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時,美國人必然拱火。韓日關係鬧得太僵,影響美國的東北亞格局時,美國人又會出來調停。
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日韓組建東亞自貿區的努力,被美國人挑動釣魚島爭端、獨島爭端、暗殺日本主要支持者的陰險手段所破壞。參見狗鏈系列。
韓日在歷史的恩怨中糾纏不休,美國人借此控盤東北亞,才是戰後韓日關係鬥而不止、和而不成的底層邏輯,也是東北亞最大的亂源。
二、韓日關係變遷與美國的作用
說韓日關係,離不開美國。
包括韓日建交,都是美國長期施壓的結果。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便於對付朝鮮,美國開始要求韓日建交。不過韓日之間分歧太大,談了幾次都是不歡而散。美國人忙著打仗,對此也不是特別上心。
朝鮮停戰後沒多久,美國經濟進入下行週期,為了減輕壓力,美國打算讓日本出錢援助韓國,加大了推動韓日建交的力度,因為不建交就沒有官方的援助途徑。
拋開親美的毛病,李承晚這個人,其實民族主義情緒非常強烈。這一點,從他始終拒絕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也能看出來。
因此,在李承晚執政週期內,雖然礙著美國的面子,韓日之間一直在談判,但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明面上的障礙有兩個,一個是對日索賠,另一個是領海爭議。
咱們可能覺得,既然日本戰敗,賠錢就是理所應當。
但混賬日本人有自己的混賬邏輯。
日本認為,自己殖民朝鮮時,投巨資建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就算放棄國有財產,日本人的私產必須歸還,居然反過來朝韓國要錢。
要說不要臉,日本比美國尤甚!
1952年,李承晚宣佈對整個朝鮮半島和毗鄰199海裡內的大陸架擁有主權,直接將獨島划了進去。對於越線捕魚的日本漁船,韓國人倚仗美國送的軍艦,是來一艘抓一艘。
這個時候,日本經濟雖然開始恢復,但沒有任何海上力量,只能打嘴炮。在獨島的實際控制權與漁業糾紛中,自然是日本人吃了虧。
這兩個爭議確實非常關鍵。
對日索賠,不單涉及重大經濟利益,更涉及民族尊嚴和對日本侵略行為的定性。領海爭議,同樣涉及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
但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韓日兩國的國民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人皆如此、國亦如是!
這兩個國家,國民性格中都有非常偏執的一面。區別在於,韓國的偏執外露,日本的偏執則掩蓋在虛偽的禮貌之下。
由於偏激的國民性格,日本絕對不肯向曾經的殖民地低頭,韓國也絕不肯向曾經的侵略者讓步。
有意思的是,正是日本殘酷的殖民統治,促使朝鮮民族意識覺醒,刺激形成了韓國偏激的國民性格。李承晚對日本的仇視,就源自他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慘痛經歷。
到了六十年代,雖然韓日兩國的國民性格沒變,但國際形勢變了。
形勢比人強,再偏激的性格,也是環境塑造的,也會隨環境而變化。
普通人對國際形勢不敏感,也不用承擔治國的責任,可以根據個人好惡行事,但對政治人物來說,根據國際形勢調整國家行為,卻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這個階段,朝韓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朝鮮已經完成工業化,韓國卻還是一個極度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
為了抵御朝鮮的影響力,韓國必須發展經濟。在這一點上,美國、日本、韓國的利益高度一致,因為一旦失去韓國,當年的朝鮮戰爭就白打了。
此外,當時美國正準備直接參與越南戰爭,迫切需要從東北亞抽調兵力。為了減輕東北亞的軍事壓力,促成韓日建交,再次成為美國人的外交重點。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治強人朴正熙頂住內部壓力,以極其「屈辱」的條件,於1965年與日本的建交。
此時離韓日的第一次建交談判,已經過去14年。
根據1965年簽署的《日韓基本條約》(注),日本不再倒打一耙追索所謂的日本人私產,韓國則實際放棄了對日索賠權。
注:全稱《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
作為補償,在補充協議中,日本政府向韓國提供了3億美元的贈款、2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以及3億美元的民間商業貸款。
也即日本用8億美元的贈款與貸款,買斷了韓國的戰爭索賠權。此外,獨島爭端被擱置,對於歷史問題,日本也沒有在條約中進行任何形式的道歉與反省。
對於韓國的經濟起飛,日韓建交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8億美元的援助,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韓日之間的經濟聯繫,讓日本的資本、產業可以向韓國轉移。
據統計,從1965年到1981年,韓國從日本獲得了接近250億美元的貸款。雖然這是美國驅動、資本逐利的自然反應,但韓日建交才能打開資本流動的大門。
美國對日本經濟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大規模打壓是在八十年代,但在此前,對於日本的紡織業、鋼鐵行業,美國都曾經打壓過。這種打壓,也推動了日本產業向韓國的轉移。
提及韓日建交,我們很自然就會聯想到中日建交。
相比《日韓基本條約》,作為中日建交的指導性文件,《中日聯合聲明》有三個亮點:日本承認一個中國、承認台灣屬於中國;兩國共同「反對霸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當時中國正面臨蘇聯的戰爭恐嚇與核訛詐,迫切需要日本的聲援;日本進行了戰爭反省。
遺憾也有三點,一是擱置了釣魚島、琉球主權歸屬問題,二是日本只是對戰爭的反省,而非對侵略的認罪,三是放棄了對日戰爭賠款。
不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客觀評價,《日韓基本條約》確實為韓國爭取到了經濟起飛的機會,但從韓國民眾樸素的民族感情上講,這就是在美國壓力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永遠的民族屈辱。
因此,《日韓基本條約》的簽訂,非但未能化解韓日矛盾,反而為韓日矛盾增添了新的亂源。
而在《日韓基本條約》的簽訂過程中,日本人趁人之危、仗勢欺人、死不認錯、死不悔改、見小利而忘大義的民族劣根性,也體現得淋灕盡致。
這樣的「外交勝利」,就跟當年偷襲珍珠港一樣,遲早會給日本帶來歷史報應!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正因為日本未能利用韓日建交的機會,深刻反省歷史錯誤、切實履行賠償責任(以日本的島國寡民,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反而只會因暫時逃避責任而沾沾自喜),所以韓日之間的爭吵,從戰後一直鬧騰到今天,非但沒有隨著時間淡化,反而愈演愈烈。
正是因為韓國民間的怨氣未消,而在日本的混賬邏輯中,這筆血債已經一筆勾銷,所以韓日之間的矛盾,屬於歷史衝突、民族衝突、感情衝突、道德衝突,沒有對事不對人的理智、只有對人不對事的激憤!
從兩國建交那天開始,韓國民間的反日、仇日情緒就已經被點燃,韓日關係,也就注定好不到哪去。
此後的韓日衝突,覆蓋了韓日交往的全過程,也覆蓋韓日交往的全領域,從歷史認知到領土爭端,從慰安婦到勞工賠償,從教科書到靖國神社,從世界杯冠名到半導體競爭,從抵制日貨到貿易制裁,從民間對罵到官方互噴,只要韓日接觸,必有韓日衝突。
儘管在美國的制約下,韓日關係不會徹底破裂,甚至在某些特殊階段,比如樸槿惠時期,為了舒緩薩德入韓的壓力,韓日一度接近。但只要外部壓力稍有緩解,韓日之間的底層裂痕就必然會發作。
在齟齬不斷的韓日關係中,美國人的態度,有過三次耐人尋味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從忽視韓國到重視韓國,但重視程度不如日本。
美國參謀隨手划下的線條變成朝鮮、韓國難以逾越的天塹之後,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美國對韓國相當忽視。
朝鮮人民軍南下後,美國忽然意識到,一個完全依附於蘇聯的朝鮮半島,將會徹底改變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平衡,進而影響美蘇之間的戰略攻防態勢。
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將韓國視為全球戰略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單積極參戰,戰後也持續投入了大量的軍事資源。比如朝鮮停戰後,駐韓美軍的規模就一度達到32萬人,同時還在韓國部署了大量的戰術核武器。
不過在美國人內心深處,日本才是正宮,韓國頂多算側妃。
因為美國之所以重視韓國,主要就是為了保證日本的安全。因此,在全力扶持日本發展經濟的同時,美國對韓國的重視,主要體現在軍事層面。
六十年代韓國經濟能夠起飛,首先是朴正熙政府採取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其次是歐洲、日本完成戰後重建開始產業升級,韓國承接了他們淘汰的部分低端產能。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並未提供多少經濟支持。
1965年,在美國人堅持不懈的撮合下,在中國羅布泊傳來的核爆聲中,經過十幾年的爭吵,韓日建交。
不過建交之前,因為建交協議《韓日基本條約》的冠名順序,兩國再次吵得不可開交。
最後還是美國爸爸一錘定音,韓文版為韓日,日文版為日韓,英文版為日韓。
美國爸爸,顯然還是更偏袒日本。
第二個變化,從重視韓國到扶持韓國,並在韓日貿易競爭中偏袒韓國。
七十年代以後,韓國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開始進行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得意忘形的日本,開始挑戰美國的地位。尤其是在半導體所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上,將開創半導體行業的美國企業打得節節敗退。
為了打壓日本,美國採取了一實一虛兩大策略。
實的是逼迫日本於1986年簽訂了《美日半導體條約》,打折了日本製造業發展的尖刀;虛的是誘惑日本於1985年簽訂了《廣場協議》,加速放大了日本的經濟泡沫。
《廣場協議》雖然給日本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真正打斷日本工業脊梁、滅掉日本發展潛力的,乃是外界不太關注的《美日半導體協議》。
醖釀兩大協議的同時,美國扶持韓國,向日本發起全面進攻。從這個階段開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家電產業、汽車製造、船舶製造等重工業、先進製造業開始崛起,尤其是半導體(也即現在的芯片)和船舶製造,韓國完全取代了日本。
這個階段,也是寵妃壓倒正宮的階段。
但這種偏袒,並不意味著韓國比日本更重要。
因為對美國來說,打壓日本才是主要目的,韓國只是打壓日本的道具,隨時可以替換。就好比甄嬛傳中的大胖橘,為了打壓皇后,把華妃、甄嬛等人利用了個遍。
最典型的,就是半導體領域。
正是在美國人的全力扶持下,韓國的半導體(也即後面的芯片產業)才能徹底把日本幹趴下,三星這樣的企業才能崛起。但台積電的崛起,說明韓國並非美國的專寵。
第三個變化,重新轉為全面偏袒日本,這也是最近出現的趨勢。
客觀評價,在韓日之間,美國始終更偏向於日本,因為日本的價值更大。
正宮就是正宮,沒有足夠的利用價值,也就當不了正宮。
只有在打壓正宮的時候,皇帝才會偏袒側妃,尤其是這個側妃還特別愛使小性子。
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迫切需要把美日、美韓的雙邊軍事同盟,整合為美日韓的三邊軍事同盟。
輪流侍寢雖然美,終究不如三人行。
一直抵觸與正宮一起伺候皇帝的側妃,自然也就變成了皇帝打壓的對象。
2019年7月,因為勞工賠償、獨島等爭議,韓日爭端再次升級。日本宣佈對韓國進行經濟制裁,並且直接針對韓國的芯片產業。
若是從前,如果敢對韓國的芯片產業下手,美國爸爸早就跳起來了。
不過這次,就算韓國再三呼籲,美國人也當做沒聽見。
皇帝不出手,側妃哪裡幹得過正宮?
雖然後來文在寅做出緩和姿態,但這次日本傲嬌得很,堅決要借此機會徹底抹除歷史欠賬:別說賠錢,以後連韓國人的抱怨都不想聽!
而從美國人的態度來看,昔日的寵妃,大概率已經降職為伺候主人同房的通房丫頭了。
這種變化,從美國人的角度看,可以實現完美的邏輯自洽。
當初壓日本,是為了韓日團結;現在壓韓國,依然是為了韓日團結。
當初壓日本,是為了在打壓日本經濟的同時,維持美日韓「准三邊」軍事同盟(注)的基本穩定;現在壓韓國,是為了盡快捏合日韓,形成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以對付中國。
注:韓國和日本並未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但由於美韓、美日同盟的存在,由於美國在這兩個軍事同盟中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在美國的統一指揮下,韓國和日本完全可以聯手參戰。
在當前可見的歷史時空,美國圍堵中國的長期戰略不會變;在東北亞針對中國進行戰爭準備的戰役規劃不會變;不斷激化中日、中韓矛盾的同時,逼迫韓日走向軍事同盟的戰術目標不會變。
由於日本的戰略地位重於韓國,因此,美國偏袒日本、壓制韓國的具體操作也不會變。
今後的韓日矛盾,韓國必然是受委屈的那一方,這是由美國爸爸的利益決定的。
三、尹錫悅到底想幹什麼
2022年3月,尹錫悅以極其微弱的優勢當選韓國總統後,各路媒體就有預測,韓國將會進入親美、親日週期。
雖然韓國歷史上,從來不乏親美總統。但從骨子裡說,他們親美,大多是形勢所迫。真正發自內心親美的,除了李承晚、朴正熙,也就是尹錫悅了。
並且尹錫悅的親美程度,已經遠遠超出李承晚、朴正熙。
李承晚雖然親美,本質還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在涉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尤其是韓日爭端的時候,即使面對美國,李承晚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朴正熙雖然親美,但主要是作為政治手段使用。從個人感情層面說,朴正熙其實是親日的。不管怎麼說,通過韓日和解,朴正熙推動韓國實現了經濟起飛。
朴正熙曾經通過自薦的方式贏得在偽滿洲國讀軍校的機會,因成績優異被推薦到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加入日本軍隊侵華,參加了百餘次華北的掃蕩戰鬥。
在此階段,朴正熙表現出了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度認同,也結識了諸多日本政界的高官。要說朴正熙的心態,大概只有第一代島酋、倭奴餘孽李登輝可以比擬。
相比之下,尹錫悅現在的表現,一言以蔽之,就是「親美不讓李承晚、媚日已超朴正熙」。
親美也就罷了,如此媚日,確實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因為在當代韓國特殊的輿論環境下,親美沒問題,媚日卻幾乎是死路一條。
尹錫悅冒著失去政治生命甚至是生物生命的風險,如此高調的媚日,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一是美國的威逼
前面說了,一部韓日關係史,就是一部韓日爭寵史。既然是爭寵,那麼,真正起決定作用的,自然不是嬪妃而是皇帝。
從前的美國,為了更好地控制日韓,尤其是為了打壓日本,允許韓國時不時鬧點小脾氣,給日本添點惡心。
現在的美國,為了對付中國,迫切需要把美日、美韓雙邊軍事同盟捏合為三邊軍事同盟。
這是美國基本國策的調整,拜登肯定全力推動,任何阻擋的力量,都會被拜老陰毫不留情地抹除。
比如對德國總理舒爾茨的拿捏,就充分體現了陰王的陰狠老辣。
順便囉嗦一句,美國打壓華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華為代表的5G標準,將徹底顛覆美國的全球監控體系,使得美國徹底喪失對盟國政客的控制力。
相比懂王的直來直去,陰王的風格,是面上笑嘻嘻、心裡mmb,捅起刀子來是既快又准、既陰且狠。
尹錫悅發家的韓國檢查系統,本來就是美國為了控制韓國而打造的「國中之國」。歷任韓國總統的牢獄之災甚至死於非命,都由檢查系統發起,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作為親手搞掉兩任總統的檢察官,對於美國政客尤其是民主黨建制派尤其是陰王的陰狠毒辣,至少在韓國,沒人比尹錫悅更清楚。
為了不死於非命,尹錫悅只能服從皇帝的旨意,乖乖地向正宮磕頭問安。
二是經濟的壓力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韓國經濟增長乏力,始終在3%附近徘徊,連通脹都跑不贏,也低於全球經濟平均增速。也就是說,韓國經濟實際已經處於停滯甚至是倒退狀態。
看看日本的經濟週期就知道,曾經的日本,就是現在的韓國。
雪上加霜的是,以外貿立國的韓國,間隔十四年後,2022年,再次出現年度貿易逆差,總額高達472億美元。
上次韓國出現年度貿易逆差,是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只是短期衝擊;這次的年度貿易逆差,卻是韓國逐漸喪失優勢產業的趨勢性結果,是韓國經濟冬天來臨之前的第一場雪。
刀郎歌曲中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韓國現實版2022年的第一場雪,卻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而在後疫情時代的2023年,韓國進出口繼續大幅萎縮,出口額6326.9億美元,下降7.4%,進口額6426.7億美元,下降12.1%,逆差雖然縮小到99.7億美元,但經濟頹勢依舊。
在現有的國際分工體系中,韓國能夠在芯片、造船、汽車、家電等高附加值產業佔據一席之地,離不開美國的扶持,離不開美國的霸權。
簡而言之,韓國能夠成為發達國家,其實就是沾了美國霸權的光。
在中國領頭、東南亞跟隨的世界產業鏈爭奪戰與產業升級大潮中,韓國只有兩條出路。
一是繼續停留在美國主導的產業鏈中,聽從主子的分派,用油水最足的芯片產業,從主子那裡換點殘羹冷炙,度過眼下的災荒。
如果美國贏下了中美博弈,美國還會扶持韓國,讓他能夠維持現有的經濟地位,繼續作為美國、日歐之下的第三檔,勉強混在發達國家行列,但不會有更大的作為。
二是一邊守住現在的優勢產業,一邊逐步融入中國主導的產業鏈,再依託中國龐大的優勢產業集群和市場,找到其他的經濟增長點。
如果中國贏下了中美博弈,在中國的帶動下,韓國將迎來第二波發展高潮,成為中華經濟圈的核心成員。
顯然,第一條道路代表充滿陳腐氣息、即將被歷史淘汰的舊勢力、舊格局,第二條道路代表充滿時代活力、順應歷史趨勢的新勢力、新格局。
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該如何選。
可惜的是,韓國已經被美國徹底綁架,只能走美國指定的道路:綁在美國戰車上,跟著美國一起向中國迎頭撞去。
尹錫悅向日本低頭,無非就是順從美國的步調,先讓日本停止貿易制裁,再換取美、日的經濟扶持緩解當前的經濟壓力。
只是美國、日本的優勢產業都在不斷流失,美國還一個勁從盟友那裡驅趕芯片、新能源等高價值產業回流。美國人自己都不夠吃,此時的韓國,又能分到幾根骨頭?
更可憐的是,即使分到了幾根肉骨頭,吃飽之後,還是避免不了炮灰的命運。
三是個人的野心
在韓國歷史上,朴正熙最為親日,但也正是在他手中,實現了韓國經濟的騰飛。
因此,朴正熙在韓國的名聲,向來是毀譽參半。
有人認為他毫無民族氣節,與日本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還在韓國政壇保留了大量的親日分子,是民族敗類、國家恥辱。
有人認為他高瞻遠矚、忍辱負重,不顧個人名譽幫韓國卸下歷史包袱,抓住了戰後第一次產業轉移的機遇,為韓國贏得了未來。
現在的尹錫悅,無疑是以第二個朴正熙自詡。
在2023年的三一運動(注)紀念儀式上,尹錫悅放言,「日本已經從過去的軍國主義侵略者,轉變為與我們共享普世價值、在經濟安保及全球議題上攜手合作的夥伴。」
注:所謂三一運動,是指1919年3月1日朝鮮爆發的反對日本殖民統治運動。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尹錫悅已經打定主義,要緊緊擁抱日本、緊緊擁抱西方價值觀、緊緊擁抱美國主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要根據美國設定的議題決定韓國的動向,要在經濟層面、軍事層面全面投入美國和日本的懷抱。
言下之意,就是要通過促成美日韓軍事政治同盟,搶得美國打壓中國的頭功,換取韓國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再次提升。
但不要忘了,歷史不會簡單重復。
朴正熙靠軍事政變上台,屬軍事強人,可以強行壓制國內的反對聲音,也有日本的人脈,能夠確保自己的妥協換來適當的回報。
但尹錫悅兩點都不具備。
韓國內部的質疑日漸高漲,日本人卻一再給尹錫悅拆台。
尹錫悅剛宣佈代位賠償,日本外相林芳正就宣稱「沒有強徵韓國勞工」。
在移動互聯時代,委屈已經不能求全,尹錫悅的任何一點退讓,都會被無數倍放大,而日本人一貫的短視與囂張,很可能給尹錫悅帶來滅頂之災。
到那個時候,美國的安撫,也保不住尹錫悅的平安。
即便尹錫悅能平安過關,不要忘了,中國不是傻子。
想拿中國當投名狀,蕞爾小國、無知政客,你也配嗎?
尹錫悅當不當第二個朴正熙,本與中國無關。
但如果他想踩著中國的國運,成就個人的野心,巨龍不介意翻一翻身,把他掀入萬丈深淵。
結語:
2023年,在韓日關係的「改善」上,尹錫悅走得要比外界預料的快得多、遠得多。
與此同時,在面對中國和朝鮮時,韓國卻表現得越來越歇斯底里、越來越肆無忌憚。
除了在南海、台海等問題上一再踩中國的紅線,除了將虛偽而狂妄的價值觀外交掛在嘴邊一再挑釁中國,面對北面的朝鮮,尹錫悅也成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南北雙方關係緩和以來最為激進的韓國總統,甚至只能用敵視、仇視來形容。
這充分說,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今天,在美國的壓力下,尹錫悅已經徹底倒向美國。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對於去年11月份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中日韓三國外長會晤,中國表現得很淡定:談得了就談,談不了就走。
正如2022年到2023年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神經分裂的美國敬而遠之,歇斯底里的韓國,同樣需要冷處理。
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剛剛進入2024年,半島就發生了三件標誌性的大事。
一是韓國宣佈廢除三八線軍事緩衝區,二是朝鮮宣佈不再承認韓國為同一個國家,並宣佈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國,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三是美國將三支航母編隊集結到半島外部海域。
山雨欲來風滿樓!
當然,這樣的緊張局勢,我們不可能坐視不理。
1月2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訪問朝鮮,同朝鮮外務省副相朴明浩舉行磋商,並拜會了朝鮮外務相崔善姬。
1月26日-27日,在泰國曼谷,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新一輪會晤。
敏感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作為半島局勢的當事人,在這個關鍵時刻,韓國並沒有得到與中國交流的機會。
不是中國人意氣用事,而是韓國已經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傀儡,半島的事,北面要跟朝鮮談,至於南面,跟美國人談就夠了。
至於韓國,就讓他在牆角蹲著吧!
70年前的朝鮮停戰協定,就是中朝美三方簽的,韓國不也得乖乖認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