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這事看起來很嚴重,又是州長放狠話,又是調兵遣將,各種黑雲密布,感覺內戰一點就著,其實沒大家想像那麼嚴重。到目前為止,大家都還在憲法框架內給自己找理由,換句話說,都守著底線,遠沒到撕破臉的時候。
咱們借這個事聊聊美國國家運行的底層邏輯,很多事看著玄幻,其實沒那麼複雜。
壹
第一個問題,為啥美國的州有實力跟聯邦政府叫板?
要說清楚這件事,咱們還得往前倒一倒。
獨立戰爭後,英國人被趕走,美國十三個州組成聯合政府,當時的組織形式是邦聯。
其實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有點像現在的歐盟,財政、金融、外交、國防都是各州自己負責,邦聯政府就像歐盟委員會,有事召集各州大佬坐一起商量,沒事各回各家。聯盟的程度甚至還不如歐盟,歐盟好歹還統一了貨幣和關稅,他們連關稅都是各玩各的。有點像春秋時期,諸侯國各自為政,周天子就是個吉祥物。
這種模式如果沒有外力,關起門來倒是問題不大,比如中國春秋時期,大家基本相安無事,雖然有時候鄰居之間會因為雞毛碎皮的事抄傢伙幹仗,但是下手都有分寸,仗打完了服個軟,歌照唱,舞照跳,買賣也不能停,總的來說各自日子都還湊活,大家也沒有聯合的需求。
美國剛立國的時候可不是這樣,英國老爹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殺回來重新掌家,法國德國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南邊西班牙蠢蠢欲動,這種情況下,散裝的狀態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
比如邦聯政府想聯合大家一致提高關稅,英國人只要找准幾個州,給個三瓜兩棗就策反了,最後是大家都得利事永遠推行不下去,佔便宜的永遠是外面暗戳戳使勁的幾個大國。
事實上,英國殖民美利堅的時候,有意給各個州自治的權力,也是為了讓他們互相制衡。
當時以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為首的一幫人腦子比較清楚,覺得應該把規矩改改,要把這13個州捏到一起,大家一致對外,他們把這種新的組織形式叫聯邦,這些人就是著名的聯邦黨人。
那聯邦和邦聯有什麼區別呢?
聯邦的統一程度更高一點,財政、金融、人事、外交、外貿、國防幾個方面都要集中。
這麼個方案提出來毫無疑問遭到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也好理解,對於各州的大佬們來說,一下子從國家級變成省部級,權力全部上交,自然是很不爽,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嘛。
而且剛剛把英國這個壓在頭上的大山搬走,這要再成立個中央政府,那不又成了給別人打工?
聯邦黨人為了說服老百姓,苦口婆心,連篇累牘寫文章和反對派論戰,從建立聯邦的好處,到憲法裡的每條每款,掰開揉碎了給老百姓解釋。到了1789年,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談判,13個州終於達成共識,簽署協議承認美國憲法,建立聯邦政府。
當然了,為了打消各州大佬的疑慮,聯邦黨人也做出很多妥協。
比如財政上保留州政府自行向本州老百姓收稅的權力,也就是老百姓除了給聯邦政府交稅外,還得額外給州政府交一份。
看著眼熟是吧?咱們國家的分稅制,就是從美國學的。
管理上在不違反憲法的條件下,各州可以自行制定法律,這次德州鬧出這麼大動靜,其中一個導火索,就是州長簽署了一個法案,咱們後面說。
人事上,領導團隊各州自行解決,聯邦政府不干涉各州的人事任命。
對,美國的州長,州議員都是本州自己選舉,不是聯邦任命,自然也不用對聯邦負責。這也是為啥州長懟總統一點負擔沒有,沒有上下級關係,誰怕誰啊。
軍事上,常備軍歸中央指揮,各州可以保留自己的武裝,也就是國民警衛隊,這個組織其實就是民兵,相當於給地方留了一條槍,確保雙方在有事的時候還可以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判。
國會裡保證每個州都有人參加,總統也是各州自己推舉候選人,然後再一起PK。
基本上,除了外交外貿以外,所有的領域都給州政府相當大的自主權。
這一套制度白紙黑字寫下來,大家一起簽字畫押,也就成了美國憲法。
碰到糾紛大家不比官職大小,州長和總統也可以分庭抗禮,誰對誰錯得去憲法裡找依據,以憲法描述為準。萬一有新情況沒考慮到,那就在憲法裡添加修正案。
大家能看出來吧,聯邦這種形式算是國家組織形式裡集中程度比較低的,從名字也能看出來,「美利堅合眾國」,字面上看就是幾個國家的聯合。
這種鬆散的結構導致的問題就是聯邦和地方很容易撕逼,特別是地方政府實力雄厚的時候,更不會把聯邦放在眼裡,就跟美國不會把聯合國當根蔥是一個道理。
這次跳出來挑戰聯邦政府的是德州。
貳
事情看起來很簡單。
聯邦政府鼓勵移民,所以主張放開邊境,讓大家都來實現美國夢。
不過作為領導,標準造型就是光指揮不幹活。聯邦政府過嘴癮,當了好人,但是移民安置人家可不管,整體就是屬地原則,移民到誰家裡誰負責。
這可就苦了州政府,移民背個包就來了,住宿、工作、吃喝拉撒都是事,有的州還好,缺少低端勞動力,正好把髒活累活甩出去。有的州沒有多餘工作崗位,移民進來那就是純消耗,苦不堪言。
這其中最難受的就是德州,杵在美墨邊境,首當其衝,非法移民入境第一站,2023年說是有320萬非法移民,其中250萬都是從德州入境。
德州處理不了這麼多移民,只能是拉鐵絲網,河道設置障礙,想盡辦法把移民擋在境外。
這就是跟聯邦唱反調了,為這事雙方沒少吵架。
德州人效率高,嘴上罵街,手底下也沒閒著,一邊修鐵絲網,一邊把安置不下的移民,一車一車的往華盛頓特區拉。你們不是喜歡移民嗎?免費送貨上門。
還有芝加哥,紐約這些大城市,平時經常給聯邦政府幫腔,對德州指指點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德州人恩怨分明,順便也給他們送了一些移民。
「好不好」的別光說,試試就知道了。
幾個城市被折騰的不輕,給這些送移民的大巴起個外號:「流氓大巴」。
比較狠的是芝加哥,出台一項城市法案,誰往芝加哥送移民,直接扣車,外加起訴。好在司機們也聰明,調整戰術,乾脆不進城,遠遠的把移民放在郊區,然後免費發公交卡,讓他們公交滲透。
不過分流的畢竟是少數,兩年一共送出去1萬多人,惡心人夠用,但跟兩百萬比起來杯水車薪,實際問題還得自己解決。
所以去年12月,德州政府乾脆通過法案,授權德州執法官員可以直接抓捕、監禁、起訴、遣返非法移民。
這下捅馬蜂窩了。
咱們前面說了,各州可以自行發佈法案,但是有個前提,不能違背憲法。
按照美國憲法,移民這事涉及外交,屬於聯邦政府的管理職責,之前在邊境執行任務的就是邊境巡邏隊,隸屬國土安全部,妥妥的聯邦機構。按理說,他們才能處理移民相關事宜。
德州派國民警衛隊摻和這事,這就算越級管理了,直接把手伸到聯邦政府鍋裡。
所以當時就引起很大爭議,說這會降低聯邦政府的執法效力,如果其它州有樣學樣,聯邦政府權威何在?
好在憲法裡也沒有明確說州政府就不能管移民,嚴格說也不算違背憲法,所以德州就當沒聽見。你們說你們的,我繼續加固鐵絲網。
不過這邊境上就熱鬧了,國名警衛隊和邊境巡邏隊一起執行任務,雙方得到的指令截然相反,這活還咋乾?
發展到最後就是德州前腳修,邊境巡邏隊後面跟著拆,雙方非常默契地避免正面衝突,跟打地鼠一樣在邊境玩起了挖坑埋坑的遊戲。
最先忍不了的是德州政府,把國土安全部告上法庭,說拆鐵絲網是破壞公物,違反德州法律。
地方政府狀告中央部門,這屬於神仙打架,一般法庭接不住。能處理的只有巡回法庭和最高法院。不過這事是非曲折不太好說,所以大家都打馬虎眼。
先是巡回法庭支持德州政府,禁止巡邏隊破壞鐵絲網,然後是最高法院翻燒餅,撤銷了巡回法庭的判決。看起來高院是站在聯邦一邊,不過人家也沒有說破壞鐵絲網是對的,好像說了點啥,又好像啥也沒說,所以德州州長沒有理會,自顧加緊修建鐵絲網。
巡邏隊的官員也沒把判決當回事,表示近期沒有進一步行動的計劃,大家坐等領導們把事情講清楚。
讓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是德州國民警衛隊控制謝爾比公園(非法越境的主要通道),並限制邊境巡邏隊進入該地區。
這啥意思呢?
海南島上圈了一塊地,說禁止武警部隊進入執法,你說這還有王法嗎?
本來摻和移民的事就已經動了國土安全部的奶酪,現在還要把本主踢開吃獨食,叔能忍,嬸也不能忍啊。
所以雙方又開始打嘴仗,聯邦政府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憑什麼不讓國土安全部進去執法。德州表示,你說這塊地是你的,有證據沒?沒有證據瞎逼逼啥。
當然了,光打嘴炮畢竟是空對空,還記得咱們前面說過嗎?內事不決問憲法。
所以德州州長又拿出憲法給自己站台,憲法說了,如果州政府遭遇入侵,可以動用國民警衛隊保衛本州,這是憲法給我們的權利。
咱們有一說一,這個理由確實牽強。
這個法令出台的背景,是剛建國時候聯邦常備軍規模比較小,而且通信不便,萬一敵人打過來,要等聯邦政府下令抵抗,可能黃花菜都涼了。所以給了地方自由裁量的權利。有點像家裡大人給孩子交代,「別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
現在「通信不便」這個前提早就不具備了,你繞過聯邦政府直接動手,還把傢伙事對準聯邦政府,確實不大合適。
而且對入侵的概念也有不同理解,聯邦政府說就是幾個移民而已,他們有坦克嗎?有機槍嗎?誰入侵還拖家帶口?
州長說這些移民嚴重影響德州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這就是入侵,你說不是,那你給我證明一下?
說到最後玩起了文字遊戲,雙方各說各話,這天也聊不下去了。
不過雙方嘴炮打的震天響,實際軍事層面並沒有出現對峙的局面。
德州儘管調兵遣將,不過人家主要是為了擋住移民。各州說支援,也是為了幫著封鎖移民,人家可沒說要造反,也沒有跟聯邦對抗意思。
聯邦政府更是連動員都沒有,邊境巡邏隊基本都休息了,讓德州的國民警衛隊去折騰。
所以大家期望的內戰,幾乎不太可能。
那大家能坐下來好好談嗎?
也不太可能,這兒咱們就得說說美國的黨爭了。
叄
大家知道美國主要有兩個政黨,而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涇渭分明。民主黨主張放移民進來,共和黨支持建邊境牆防著移民。所以這次央地之爭,民主黨全站聯邦,共和黨全站德州。
您可能會奇怪,為啥觀點要爭鋒相對?調和一下行不行。
還真不行,這是美國的選舉制度決定的。
美國的選舉要求絕對多數,不管是總統選舉、議員選舉還是法案投票,只有超過50%才算通過,這就決定了兩件事。
第一,一定只有兩個黨PK。但凡增加一個老三,隨便分點老大老二的票,那誰也沒法過半,事情也就辦不成。
所以就算出現老三,一定會和老大或老二聯合,變成兩個政黨。有點像公司董事會裡你想控股,那就得拉攏各方勢力,最後肯定會形成兩大集團PK。
第二,黨派觀點必須針鋒相對。你說東我就要說西,你說行我就得說不行。這個也是選舉制度下無奈的選擇,走中庸路線是拉不到選民的。
怎麼理解這個事呢?
比如一個政黨競選,他在墮胎問題上的態度是無所謂,禁止也好,容許也罷,我都支持。咱們假設選民對墮胎問題的態度分成三類,贊成、支持、中間路線。按理說中間路線派應該會給你投上一票,可是這部分人會投票給你嗎?大概率不會,因為投不投這一票都無所謂,反正你這主張說了跟沒說一樣,投票我還得請假上投票站,乾脆棄權了。
可是如果你的主張是容許墮胎,至少絕大多數的女性會堅定地上街給你投上一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要表明態度,如果你主張禁止墮胎,共和黨的神棍也會頂風冒雪投你一票。
看到沒有,如果你走中間路線,儘管有一些人會認同你的觀點,但是這些佛系懶漢大概率不會給你投票,平白損失一部分選票。
所以兩黨分制還不夠,觀點還要水火不容,這才符合遊戲規則。這種情況再疊加美國的分權制度,事情就越鬧越大了。
比如移民問題,如果不摻和黨爭,這事好解決,聯邦政府和德州各退一步,控制移民數量,聯邦政府再多給點安置費,或者在其它地方給點補償,德州不吃虧,還能賺個好名聲,這事也就過去了。
但是拜登能上台,主打的就是寬鬆的移民政策,如果你這時候退縮,民主黨選民覺得你意志不堅定,下次再不給你投票了。
給補償也不行,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兒出?美國政府的預算可不是總統說了算,那得國會同意,現在眾議院基本就是共和黨的天下,本來就不同意放開移民,你還讓納稅人出錢養他們,想啥呢?
這也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頑疾了。一個黨派只控制白宮,不控制國會,一點用都沒有。
因為按照三權分立,所有重大事項必須國會點頭。理論上來說,總統只是個執行人,有點像大宅門裡的管家,小事可以作主,碰上大事必須請示東家。
這制度本來也沒啥問題,重大事項多一道審核就多一個人把關,能減少犯錯誤的機會,也是好事。
但是兩黨政治下,這就沒法操作了,三權分立變成黨爭工具。總統民主黨,國會共和黨,總統的法案再利國利民,國會就是不同意,而且擺明瞭對人不對事,你還說不出啥來,這是憲法框架內行事,同意不同意都是人家權利。
這也是為啥兩黨都很看重中期選舉,當上總統只掌握了一半權力,小事可以做主,想辦大事,還得連國會一塊拿下。
看到了嗎?三權分立單獨運行沒啥問題,但是一摻和黨派就沒法玩了。
拜登現在就面臨這麼一個困局,因為國會搗亂,想幹的大事基本一件都沒幹成,各種憋屈。
比如去年拜登有一個對烏克蘭600億美元的軍售提案,一直沒得到國會的同意,眼看大選又要開始,老百姓要考核KPI,他這總統工作一點成效沒有,你說他能不著急嗎?
解決辦法只能拿移民問題做交換。
最近拜登又提了一個有關移民的法案,退了一大步,不再敞開接受非法移民,說要控制人數,每天設置上限,超過就會關閉邊境,還一再強調,以現在這個偷渡情況,只要法案一通過,他就會關閉邊境牆。言外之意,只要法案通過,德州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關閉邊境,明顯是給共和黨和德州示好。
按照他的想法,移民法案和烏克蘭援助法案一塊提交國會,希望共和黨能大手一揮,兩個法案一塊放行。
不過這一招以退為進算是個昏招。一方面民主黨選民非常不滿意,覺得拜登認慫,立場不堅定,應該堅持到底嘛,這就虛了,老百姓還咋支持你。另外一方面共和黨也不滿意,說你糊弄鬼呢,我們要西瓜,你給了芝麻就想打發,想啥呢?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更是明目張膽,說你那小作文交上來也給你不及格,乾脆別浪費時間,麻溜回去重寫。
所以拜登現在是進退兩難,想收拾德州,國會肯定不會同意,說了也白說。而且憲法也不支持,聯邦軍隊那是抵抗外敵的,你把槍口對準自己人,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徹底認慫,事情可能順利點,不過改政治主張可就動了民主黨的基本盤,選舉剛剛開始,這要是動了鐵票倉,那可是一點希望沒有了。
德州也吃透了這一點,知道你搞不出啥來,所以州長放完狠話就去印度出差了,根本就沒當回事。換副州長接班繼續罵,還讓拜登放馬過來。
總統安靜的像個大閨女,他確實沒啥辦法。
現在最高興的是特朗普,看熱鬧不嫌事大,巴不得把政治對手晾在火爐上多烤一會兒,現在烤的有多熱,將來涼的就有多快。
不過有一說一,德州這事做的有點過了,放大了美國內部撕裂,非常影響燈塔國聲譽,所以共和黨內部也不是一邊倒支持,比如前面說那個法案,本來高院有6個親共和黨的法官,結果投票的時候有兩個反水,通過了對德州不利的判罰,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現在雙方雖然揪著移民問題互相攻擊,實際各有自己的算盤。
拜登是想趕快平事,只要能推進工作,哪怕私底下和共和黨認慫都沒關係。最好的狀態就是工作有成績,面上也過得去,千萬別影響已經開始的總統大選。
德州這幫人也不是對抗聯邦政府,人家就是針對拜登和民主黨,而且吃准了拜登沒什麼後招。
甚至咱們完全可以合理推測,德州在去年年底放出這個大招,很有可能就是要在移民問題上惡心拜登。你想平事,我非要把事情鬧大,讓你在火上多烤一會兒。
肆
那拜登是不是一點辦法沒有呢?
也不是,美國開國元老們也料到三權分立很可能演變成互相扯皮,和平時期大家互相牽制問題不大,碰到緊急情況互相扯後腿,那就是大家一起玩完。所以憲法裡還是留了後門,比如國民警衛隊和平時期歸地方指揮,但是緊急或戰爭狀態,聯邦政府有權徵用。
這個有先例。上世紀50年代,聯邦政府廢除種族隔離,遭到一些州反對,阿肯色州國民警衛隊阻止黑人學生入學,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就以緊急狀態為由,下令接管阿肯色州的國民警衛隊。2005年卡特琳娜颶風,救災行動中布什總統接管了佛州國民警衛隊的指揮權。
所以現在民主黨也有人建議拜登祭出這一招,直接接管德州的國民警衛隊指揮權。
這是個大招,儘管德州州長混不吝,但是對這條消息反應激烈,直接警告拜登別出昏招,明顯有點心虛。各州也都神經緊張,幾個州宣佈軍事支援德州,其實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台,你總不能接管所有州的國民警衛隊吧?
我倒是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民調顯示支持封禁非法移民的老百姓居多,這個時候拜登強行接管,那就是完全站在老百姓對立面,很可能遭到眾議院彈劾,那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畢竟我前面說了,拜登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大選,耍總統威風一點好處沒有。
文末隨便說兩句吧。
不少人經常拿選舉制度和三權分立說事,其實大家要知道,這玩意也不過幾百年的歷史,而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大部分時期西方都處在食物鏈的頂端,一直在不斷擴張,家裡始終有進項,頭部吃肉,中間吃菜,底層喝湯,大家都能混飽肚子,所以一直沒出什麼問題。
不過一樣東西好不好,不僅看順風順水的時候怎麼樣,還得看大家都吃土的時候能不能發揮作用,總得再來個幾百年才能看清楚。
現在美國走下坡路,大潮退去,穿沒穿衣服一目瞭然。
所以大家遇事別忙下結論,別迷信,別盲從。
總設計師早就說過了,發展才是硬道理,咱們只管低頭趕路,見招拆招,對咱有用的拿過來別客氣,花裡胡哨的東西,聽聽就行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