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暴跌美國大漲——中美金融戰,我們這次輸了嗎?

雲石

這段時間,相信手中有資產的中國人心情都不好受:房市,1月份數據出來,繼續同比大跌;股市,這個就更不說了,跌的親媽都不認識,甚至江湖傳言上交所都開始禁止員工點外賣——怕有人虧慘了在外賣裡頭下毒。資產端的大幅縮水,預示著今天春節的消費情況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中產都虧的階層滑落了,哪還有心思消費?

當然,好消息也有,樓市救市政策終於開始大規模啓動,國家隊也在A股市場買入藍籌救市。但是,很明顯,國家隊的買入只是托而不舉——趁低吸籌可以,拉升接盤不乾。至於樓市,雖然現在來看,救市總算有點走出過去兩年托而不舉的意思,但仔細分析,依然只是半條腿走路——行政手段和財政措施確實出了不少,但依然留有餘地——一線城市限購,以及作為試點的滬渝兩地房產稅(實質上的豪宅稅)也沒有完全廢除;至於貨幣政策方面,則更為謹慎,雖然1月有降准,但大家更關注的全面降息,卻依然落空。

從這一系列「自我限制」來看,官方的出手,力度依然是有限的——在股市層面依然是托底而非救市;在樓市方面,最多也就算救市剛剛啓動。這樣的力度,想力輓狂瀾是不可能的,托底都未必能把現在的底部完全托住。

資本市場如此,那回到經濟,自然大家的感受也好不起來——雖然去年的GDP目標順利完成,但大家的體感卻十分之差。其實從技術層面來看,隨著芯片的突破,手機、新能源車為代表的產業升級完成並在市場上大殺四方,制約我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問題已經解決——至少也是大幅緩解。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背離,其實就是金融層面,我們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而我們這邊的經濟一副蕭瑟通縮之像,而在太平洋對岸,美國的體感卻既然相反:加息加到了5.5,股市卻依然在高位,甚至不斷衝新高;通脹也依然沒有完全壓下來,各種數據都顯示經濟依然繁榮,甚至剛剛出來的非農數據,又大超市場預期,成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鷹牌立場拒絕三月降息的依據。

當然,現在美國的數據,與其說是白宮和美聯儲制定政策的依據,倒不如說是為白宮、美聯儲政策背書的工具——可以說是水的一批,毫無可信度。但數據雖然造假,但現實層面美國資本市場相對於咱們的高度繁榮,這個是否認不了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中美經濟,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

對中國來說,就是美元加息的壓制。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現在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沒有問題的——畢竟產業升級如預期——甚至超預期突破了!但基本面沒問題,金融層面卻有問題。什麼問題?就是沒有錢!

這麼說,肯定很多小夥伴不服氣——不是都說銀行錢多的是,只是流不出來嗎?

確實如此。但問題是:為什麼錢流不出來?當然,這個問題也很好解答:經濟通縮,沒有賺錢效應——虧錢效應倒不少,大家當然不貸款反而拼命存款。但是,這又引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經濟通縮,沒有賺錢效應——尤其是在經濟基本面沒問題,產業趨勢向好的情況下?

根子就是美元加息。現在美國那邊基準利率5.5,中國這邊存款利率才2不到,這自然導致資金向美國瘋狂轉移。打個比方,現在你要開工廠,去找資方(銀行或者投資者)借錢,以現在中國的情況,大概銀行最低可以給你3個點,資方高一點。但現在,美國人突然跑來說,你乾嘛把錢給他?直接來我這,光存款就直接給你5個點6個點;你要是搞風險投資,那收益更高——畢竟老子資本市場繁榮嘛,匯率也強勢。

那你是資方,你會怎麼選?當然是去美國啊!這就是現在民間投資以及海外投資幾乎銷聲匿跡的原因。

當然,民間資本和海外資本可以去美國,但中國的銀行都是國資控股,錢肯定還是不能拿去美國的。但且不說銀行風控嚴格,你未必貸得到款(或者利息過高),就算銀行3個點貸給你,你拿去建廠擴產了,也得面臨個還錢的問題。

你拿什麼還?當然是靠賣貨來還。而你賣貨的前提是要有人買。而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是美國存款利率輕輕鬆松5.6個點,美元保持強勢,金融市場不斷攀高。而反觀中國,中國存款利率2不到,美聯儲全力維持強美元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樓市股市跌成狗,這種情況下,不光民眾消費慾望大降,市場上的流動資金,肯定也是想方設法的跑向美國——以及美元經濟區。

這樣一來,你貨就賣不出去。貨賣不出去,沒有回款更沒有利潤,那哪怕你拿的是3個點的超低利率貸款,你也是還不起,要賠本的。

既然這樣,那你還建個屁的廠?擴個屁的產?你不建廠不擴產,那銀行的錢就流不出來,工人就沒工資,供應商就沒貨款,政府就沒稅收,整個經濟循環就都受影響。然後你不建廠,你的自有啓動資金肯定也只能存著,然後你一看——存在中國才兩個點,存在美國有5、6個點,那你就會想辦法把錢潤出去存到美國——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資金流出。

這就是中國「通縮」的邏輯。當然,這裡的通縮不是真的通縮,很多產業升級領域還是有賺錢效應的——不然你看華為手機和汽車為啥賣的持續斷貨?但確實有一些領域——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被貿易制裁和美元加息雙重壓制。這部分經濟鏈條的受阻,就造成了現在大家的極差體感。

那中國政府怎麼辦?要麼降息——但現在中美利差擺在這裡,再降息會導致更嚴重的資本外流和匯率坍塌。要麼就拉高資本市場,製造一定的泡沫——這個去年在股市裡嘗試過,但是失敗了。而如果政府親自下場,不顧一切的拉高,那也有可能提前打光子彈,拉的過高還會幫資本解套繼而趁機外逃。

所以,現在中國這邊其實也是沒招的——市場這邊,被美元加息壓制,導致流動性不足;政府那邊,雖然政策空間還有不少,但也受美元加息壓制,導致不光貨幣政策受到約束,不敢輕易全面降息;財政政策的出台和行政限制等解除,也要考慮到美元降息的進程,而只能逐步擇機打出,以避免牌被提前打光的尷尬局面出現。

這就是中國經濟看似「通縮」,大眾體感差的根本邏輯。

而美國那邊,它的邏輯截然相反。美國這一輪加息,它的最大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收割世界,尤其是收割中國。為了收割中國,美國必須要打擊中國經濟,所以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都得上。金融戰,那就是不惜一切維護強勢美元,維持高利率環境,抽離中國經濟的流動性;貿易戰部分,就是限制中國商品對美出口——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中國經濟活力,打擊中國中低端產業鏈;科技戰部分,它必須對中國實施嚴厲的封鎖制裁,這樣才能滯緩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速度,同時逼迫中國政府不得不將有限的資源投入這種長週期回報慢的行業當中,而非直接拉動內需刺激經濟。

客觀的說,美國的做法是有效果的——咱們現在大眾層面的超差體驗,就跟美國的這些動作息息相關。

但是,什麼事情都是雙刃劍,美國這麼玩,代價就是高利率與通脹並舉:

中國是世界工廠,是你家市場上工業消費品的最大來源;限制中國對美出口,那美國市場的商品供應就會短缺——雖然美國會找墨西哥、越南等替代,但這些國家無論是效率、質量、產能還是價格,都不可能與中國並輪,代價就是供應短缺——這就造成了通脹。

同時,由於科技制裁,中國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大幅實行國產替代——這個過程中國當然很痛苦,但對美國來說,也意味著其最重要的科技產品,出口大幅下降,貿易回流的資金越來越少,硅谷相關科技公司大量裁員。

而本土實業——這麼高的利率,做什麼正經生意可以覆蓋成本?還不如老老實實把錢存在銀行呢——5、6個點的存款利率,比一般生意都賺錢,還沒風險。所以,大家也不想老老實實做實業,要麼存銀行買美債、要麼乾脆去回購自家股票。而本土實業的衰落,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應短缺。

這是美國解決不了的。它抗拒中國貨,墨西哥、越南、印度又取代不了中國原先的地位,美國自己又不能在本土解決產能問題——甚至加息還讓本土製造進一步受損;這麼搞下去,供應自然就會短缺,價格上漲。

這就是中國通縮,美國通脹的由來。

既然是通脹,那似乎意味著美國經濟依然繁花似錦——雖然硅谷科技公司是裁員,但整體用工需求缺口還是比較大的,工資也在隨著通脹上漲。

但問題是,這個不可持續。

為什麼說不可持續?

這裡的話,你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錢是從哪兒來的?要知道,現在加息週期還沒有徹底結束,利率還在5.5,美聯儲也在縮表。錢都被抽走了,怎麼市場上還有這麼多錢來支撐通脹?還有這麼多錢可以給打工人加薪?

原因很簡單——因為負債還在增加啊。雖然美聯儲這邊在搞加息縮表,但與此同時,財政部的美債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所以依然還有足夠的錢通過財政部流入市場。

那麼,誰在買美債?

一種是猜測:美聯儲暗中購債。去年3月硅谷銀行倒閉引發了一系列爆雷,然後美聯儲開始向銀行注入無限量流動性,以避免銀行倒閉潮,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這筆錢到現在為止到底給了多少,外界是不知道的。這也就是說,明面上美聯儲在縮表,實際上,它又通過暗中的渠道,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

另一種是現實:全球資金回流——5.5的利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資金都在瘋狂回流,這麼多錢到了美國,自然導致其流動性大增,很大一部分,之前囤在逆回購中,現在就逐漸流入了美債。

但這裡是有問題的——這麼多錢集中在美國市場,但卻沒有足夠的實物資產做支撐。

這也是美國不敢輕易降息的理由,一旦降息,意味著收割失敗。喪失了收割預期後,囤積在美國的泛濫美元對應著明顯不足的實物資產,那接下來就是匯率大貶,資本出逃,美元根基動搖,經濟危機將在失控狀態下爆發。同時,外部壓力解除的中國也將穩住陣腳,重新步入增長週期的同時對美國開啓戰略反攻,美國將遭受史詩級重創。

但不降息,美債早晚扛不住——雖然現在還可以靠逆回購裡的資金給美債輸血,但根據測算,這個大血包也將在四五月份耗盡。

那怎麼辦?要麼就是繼續明縮暗放——美聯儲繼續私下印鈔給市場注入流動性。但以現在的利率放出去,美債恐怕要刷爆。

要麼就是繼續推動全球資金回流——當然,現在還能回流的海外資金都差不多了。再通過加息來推動剩餘資金回流——這個美國現在也沒法再加了。

利誘不行,那就只有威逼了。用各種方法,打擊海外非美元世界——尤其是中國的金融市場,一方面讓中國資產嚴重貶值,加劇中國經濟崩盤風險;另一方面推動中國的資金外逃,消耗中國外匯儲備的同時,給美債續命(畢竟這些錢進了美國也不會閒著,可以引導他們去買美債)。只要中國能於美國之前先爆,中國資產被徹底打骨折,那所有的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這也是最近金融戰打的如此慘烈,中國資產——尤其是大A慘不忍睹的原因之一。

但這也是強弩之末了。畢竟中國到現在還有3萬億以上的外匯儲備,還有金融防火牆拉高資金出逃成本。而且打到現在,投機的,流動性高的資金基本上早就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不怎麼想跑、或者跑起來難度很大、損失很大的。所以這一波雖然慘烈,也確實造成了巨大衝擊,但想拉爆中國經濟體系,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至少從現在看來,還遠遠不夠。換句話說,瘋狂可以給美國續一點命。但憑這一點,想撐到頹勢逆轉,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現在這個還不行,那美國就只有最後一張牌——也就是逼日元自殺式加息。如果最後日元自殺式加息還不能達到拉爆東亞、東南亞——尤其是拉爆中國的目的。美國的金融戰就真的要失敗了。隨著逆回購血包枯竭,美國用不了多久只能降息,而降息週期一開啓,過一段時間經濟危機就會爆發——由於之前加息沒有拉爆中國金融體系,那這一輪經濟危機對美國來說不僅是破壞力空前,更關鍵的是它是失控的,造成的負面傷害沒法轉嫁出去(沒拉爆中國,自然也就沒法趁勢收割),最終所有的苦果只能美國自己承擔——也就是割美系盟友,或者昂撒與猶太兩大利益集團互割。

所以,現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現在我們遭遇的所有困境,本質上都是中美博弈,中美金融戰在內部的折射(之前還有經濟基礎的制約,但以華為mate60為標誌,基礎問題已經解決——至少是大幅緩解了)。現在經濟體感差,房子股票貶值嚴重,但只要能挺過美國最後的三板斧,等它到它流動性耗盡被迫降息甚至爆雷(從美國逆回購血包的剩餘厚度來看,這一天就已經很近了),形勢就會逆轉:

由於這一次沒能拉爆中國,所以降息放水收割這一鏈條就注定不可能打通。泛濫的美元缺乏實體資產支撐,就將進入大貶值週期——而這會引發資本的瘋狂流出。屆時,這兩年從中國外逃出去的資金,以及海外各路投資將重新流入中國,屆時國內市場流動性就將由緊縮變為寬裕,通脹將重新起勢,化債也可以順利推進。至於大家貶值的資產——無論是股票還是房子,只要本身是有價值的,哪怕現在超跌的再多,屆時也都會回歸到自己應有的價值基準——甚至還會被通脹大幅推高。

這不是打雞血,而是在現實基礎上,做的邏輯分析和推演。

說白了,這就是一場戰爭。如果你相信我們現在所遭受的這一切,並不是經濟基礎出了問題,那就只能用中美金融戰來解釋——美國的攻擊,迭加中國金融圈里跪美精緻利己者的聯動(金融圈一直都是國內精神跪族最泛濫的領域),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態。

但是,這也是最後的瘋狂了。我們現在的壓力越大,損失越慘重,就恰恰證明敵人已到了最後關頭——因為只有到最後關頭,敵人才會歇斯底里,不顧一切,發動一切所能發動的資源;而只有敵人這樣傾盡全力,我們才會遭受這麼大的戰損。

但如果最後咱們扛住了沒崩掉,那崩掉的就只能是敵人。而在這場零和遊戲中,誰先扛不住先崩,剩下的對家就自然會成為贏者——而緊跟在「贏者」後面的兩個字,就是「通吃」!美國贏了兩次世界大戰,成了最後的全球霸主。而我們扛住了這次的金融戰,扛住了這次的中美博弈,那我們,也將在接踵而至的全球亂世中,成為資本搶奪戰的最大贏家!

總而言之,事到如今,反倒沒什麼好說的了。這就是拼國運!對普通國人來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跟國運捆綁。這一次扛過去,所有的損失都可以加倍贏回來;如果國家輸了,國運跌落——即便現在你已經把所有的資產都換成了現金,躲過這一輪資產下跌;但當中國慘遭收割後,你手裡的現金也同樣會貶成金圓券——甚至哪怕你換成了黃金、美元(實際上根本不會有這麼多黃金、美元給大家換),最終你也是留不住的。

最後,用《國際歌》的那句歌詞,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也算是給在金融戰最慘烈的階段,做一個注腳: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